首頁 > 文章中心 > 安全健康知識

          安全健康知識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安全健康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安全健康知識

          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性健康知識的影響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在校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的影響。方法:將2018年在校選修健康教育課的166名大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給予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半年后進行第二次調查問卷,比較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大學生性健康知識是否存在差異性。結果:干預后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避孕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效果顯著,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少不安全性行為或意外妊娠,減少性傳播性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性健康;大學生;綜合性性健康教育;調查問卷

          高校大學生已經成年,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引領社會進步的主力軍,因此保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有關大學生的生殖健康問題也是中國公共衛生的重要部分[1]。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比率呈現上升趨勢,并隨著年級的增高,性行為發生率及性伙伴數也隨著增多[2~3],而大學生總體的避孕知識偏低、安全性行為知識缺乏[4],故加強大學生性健康知識健康教育、減少非意愿妊娠和性傳播性疾病的威脅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綜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干預,以分析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用以保護學生的生殖健康,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和非意愿妊娠,減少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危害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將2018年在校選修健康教育課的大二學生166名作為調查對象,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73!3.92)歲,對其發放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對非意愿妊娠和性傳播性疾病的認知,生殖健康知識,對性傳播疾病和性行為的看法、避孕方法的有效性等。干預前發放調查問卷166份,獲得有效問卷158份,基線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95.18%。之后通過選修課、微信宣傳、專題講座、門診咨詢等為期半年的綜合性干預,干預后發放調查問卷160份,獲得有效問卷142份,干預后有效調查問卷回收率88.75%。

          1.2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措施。使用微信、舉辦相關的專題講座、婦科門診咨詢、健康教育授課等作為干預措施,宣教內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傳播性疾病及其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避孕、意外妊娠及其流產的危害和優生優育等。于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半年后進行第二次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生殖健康知識,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調查,安全套、避孕藥等避孕方法的有效性調查。

          點擊閱讀全文

          公司加強安全生產實施方案

          09年是全國安全生產年。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國務院的各項部署,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工作,有序組織開展第八次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教育員工關注健康、關愛生命,切實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到實處,推動公司安全生產形勢更加穩定好轉,根據國家安監總局、自治區安監局、市和縣安監局有關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動力,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落實“安全生產年”各項措施為主線,結合實際,集中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推進公司安全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全體員工安全文化素質,促進安全生產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為安全生產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推動公司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

          二、活動主題

          關愛生命,安全發展

          三、活動時間

          點擊閱讀全文

          骨質疏松癥護理干預淺談

          本研究為明確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實施骨質疏松癥護理干預的效果,在醫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間診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對象,現將其對比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入選本組研究的88例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均已經MRI、CT等影像學檢查確定為髖部骨折,并通過骨密度檢測提示所有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骨質疏松。排除因為車禍、暴力引發的髖部骨折和髖部病理性骨折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均在知情情況下就本研究簽署了同意書,參照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44)和對照組(n=44)。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62~83歲,平均(73.12±3.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9例,初中到高中20例,專科及以上5例;基礎性疾病:糖尿病15例,心血管疾病16例,高血壓1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62~84歲,平均(74.01±3.3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到高中21例,專科及以上3例;基礎性疾病:糖尿病17例,心血管疾病15例,高血壓12例;兩組患者于年齡、文化程度、性別、基礎性疾病等方面的資料對比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護理方法

          觀察組采取骨質疏松癥護理干預,其主要干預方式如下:(1)骨質疏松健康教育。①飲食教育: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多進食奶制品、雞蛋、豆類和蝦皮等。肥胖患者可進食低脂、低糖食物,比如紅薯等;②補鈣誤區宣教:人們通常認為老年人和兒童才需要補鈣,事實上人人都需重視鈣攝入量,在其攝入不足時重視補鈣,遵醫囑服用鈣劑,以免不良反應發生;③合理運動:指導患者每日堅持適度運動,比如散步、跳繩、游泳、慢跑和爬山等,增強其造骨細胞和骨骼耐受性,并增加骨質、骨密度;④骨質疏松危害性教育:告知患者骨質疏松癥容易出現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可導致30%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專門看護,大約50%患者不能獨立行走。同時,骨折誘發的生活障礙、疼痛、情緒低落、傷殘和社交受限等情況,護理人員也要予以強調,引起患者對于骨質疏松的重視。(2)骨質疏松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理解和尊重,在護理服務中體現細心、關心和耐心,同患者建立友好護患關系,鼓勵并認真傾聽患者對于自身感受的主訴。告知患者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能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穩定,促使其早日康復;②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保障患者生活環境亮度充足,光線分布均勻且柔和,避免閃爍。室內物品擺放合理,容易獲得。通道內無障礙物,地面平坦不光滑,廁所設置坐廁和扶手,必要時可增設手拐等;③藥物護理:骨質疏松患者往往需要服用鈣劑、降鈣素、雌激素和氟化物等藥物防治骨質疏松。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詳細講解其所用藥物的藥理機制和毒副作用,告知其用藥注意事項和正確用藥方法。每日堅持查詢患者的用藥情況,避免其多服、漏服和不按時用藥情況。對照組采取骨折手術后常規護理,包括骨折治療注意事項、常規疾病宣教、用藥指導、康復鍛煉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

          點擊閱讀全文

          農村健康教育管理

          近20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環境和人口也發生了顯著變化。60歲以上人口已占人口總數的10%,這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勞動力流動性提高,居民膳食和生活習慣改變,環境污染加重,這一切都使健康風險因素變得日益復雜多樣,從而加劇了流行病模式的轉變。第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和腫瘤,等等。第二,一些曾經得到控制的傳染性疾病,如性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發病率重又上升。此外,病毒性肝炎呈蔓延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第三,精神疾病患病率持續增加。第四,各種損傷及由職業危害所導致的急、慢性職業病居高不下(衛生部,2001a)。

          農村人口是遭遇上述疾病風險的主要群體,例如,70%~80%的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患者是15~49歲的農村青壯年勞力。然而,農村恰恰是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衛生部,2001b)。為了保護農村勞動力,中央政府于世紀之交開始發動9億農民健康教育運動。在這一背景下,本項研究不僅關注農村基層預防服務隨流行病模式的轉變做出調整的情況,而且試圖確認公共支持(注:這里的“公共支持”指的是政府在衛生服務和健康保險領域所采取的公共行動,例如,通過財政手段投資于公共衛生項目、運用法規和政策調節市場,以及援助貧困群體,等等。)對預防服務和健康教育覆蓋面的影響。以下將首先介紹研究中使用的基礎數據;其次,通過描述統計說明農戶獲得公共衛生服務的情況;再次,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估算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可能性;最后,根據統計結果歸納結論。

          一、抽樣調查和數據

          1993和1998年,衛生部曾分別組織了兩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本項研究涉及到的農村宏觀層面的衛生籌資、服務供給和利用狀況方面的信息,大多引自這兩次調查結果和衛生部公布的年度統計。然而,衛生服務調查包含的村莊和農戶層面上的社會經濟信息有限,不足以用來判斷農戶的社會經濟環境對其健康風險管理的影響。因此,筆者從農戶健康風險管理的角度組織了專題抽樣調查。

          我們的抽樣調查借助于農業部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的社會經濟調查系統進行,樣本為該調查系統的子樣本,涉及6個省34個縣。每個調研縣一個樣本鄉,每個鄉一個樣本村,34個村共包括樣本戶2505個。調研省中,江蘇和廣東省屬于發達地區,吉林和河北省處于中等發展水平,四川和甘肅省屬于欠發達地區。省內的高、中、低收入地域,分別由1~2個樣本縣代表。樣本鄉和村的居民人均收入大致相當于所屬縣的中等水平。樣本戶都是調查系統通過隨機抽樣方法篩選的長期記賬戶。自1985年以來,樣本村每年都填報社會經濟狀況調查表。我們得到的村莊和農戶社會經濟數據,即來自有關這兩個層面1999年情況的常規調查表和記賬結果。為了本項研究的目的,筆者還設計了縣、鄉、村、戶四級專題問卷,隨同農業部的常規調查問卷一起發放。經數據清理獲得的有效問卷為:縣問卷31份,鄉問卷32份,村問卷29份,農戶問卷2008份,包括7848人。此外,筆者還在上海、浙江、山東、安徽、江西、云南和陜西等地組織了一系列個案研究,作為抽樣調查的補充。

          二、幾項重點預防服務的覆蓋面

          點擊閱讀全文

          健康教育進農村活動方案

          轄區各醫療衛生單位:

          為有效調動廣大居民參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及衛生科普知識,確保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三率”達標。根據區雙創辦《關于開展公眾參與營造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社會氛圍主題活動的通知》(咸秦創辦法[]33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營造健康的公共衛生環境,積極探索建立以家庭為單元的健康教育模式,引導群眾養成注重預防的健康生活習慣,預防和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提高我區廣大群眾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

          二、工作目標

          年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行為形成率達70%以上。

          點擊閱讀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