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翻轉課堂下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策略淺議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翻轉課堂下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策略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翻轉課堂下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策略淺議

          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讓學前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學前教育作為教學的啟蒙時期,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和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學前藝術教育。兒童審美素質教育是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孩子們的情感修養、人格修養乃至綜合素質的發展都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藝術需求的增加,這就對幼兒園教師藝術水平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當前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諸多不足,如過分強調幼兒美術功底,以大人的視角觀看幼兒美術作品,制約了幼兒美術活動的正常開展。本研究重點驗證翻轉課堂模式在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認真對待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受早教理念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影響,幼兒家長非常重視培養他們對藝術學習和藝術學習的興趣。孩子們的家長一致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藝術更安全更加有效,因此當幼兒園有課外興趣班時,家長們都踴躍報名,這也對幼兒園老師的藝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園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教學知識基礎,能夠掌握和幼兒溝通的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有著良好的藝術素養、藝術知識及相關技能如藝術、舞蹈、聲樂等技能。可見,無論是作為幼兒藝術主教教師還是助教,聽力和口語能力、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幼兒藝術學習的目的不能局限于理論,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掌握組織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的技能。為了更好的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幼兒園老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基礎教學水平,同時還要樹立起不斷學習的意識,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擁有良好的藝術教學能力,以更好的完成幼兒藝術教學。

          1幼兒園美術繪畫教學活動不足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同時,繪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受幼兒園兒童的喜愛。孩子們通過繪畫來拓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作為引導者,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要發揮豐富幼兒感性體驗的作用,激發幼兒表達和創造美的興趣,使幼兒體驗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樂趣。那么,如何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充分發揮繪畫的主體作用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把藝術活動變成孩子們可以自由想象、大膽創作和愉快體驗的活動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通過觀察和研究,我發現目前幼兒園藝術活動存在以下不足。

          1.1教學過于注重技巧

          部分家長在藝術學習上,更加看重孩子的藝術技巧。但是幼兒本身年齡比較小,藝術學習更加注重對于幼兒藝術潛力的挖掘,培養其藝術學習的興趣,如果過于注重強調對技巧的掌握,反而可能會引起幼兒的厭煩情緒,不利于其今后的藝術學習。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改變這種不科學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技能在兒童藝術學習中固然重要,但它不過是實現藝術教育目標的一種方法。與其強迫孩子過早地成長,過早地掌握“本領”,孩子們的藝術活動旨在引導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表達世界。

          1.2將幼兒美術視為單方面繪畫

          很多家長甚至教師會把繪畫等同于藝術是錯誤的單方面的,但是美術創作不僅僅就只是畫畫,粘土對幼兒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輕泥是土壤的良好替代品,能夠給幼兒帶來更好的創作體驗,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因此更加喜歡創作空間比較大的藝術活動,比如撕紙、剪紙等等,因此老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豐富藝術教學的內容,創新教學的形式,拓寬幼兒的學習空間,讓幼兒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藝術表達方式。

          1.3從成人的角度評判兒童的藝術作品

          成年人感受到的世界是真實的;他們相信現實世界就是你用眼睛看到的。而孩子就不同了。四五歲的時候,他們認為主觀想象才是真正的存在,也就是腦子里想什么就畫什么,同時幼兒在手指精細度上還有待提升,因此所創作出來的畫作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在幼兒繪畫中,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讓幼兒準確的描繪出物體的外觀,而是借由繪畫來發揮幼兒想象能力,讓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畫筆來描繪出內心的世界,提高其創作的熱情,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家長常常會站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幼兒的作品,據評價幼兒所畫的內容是否合理。“你畫的怎么和老師不一樣?”為什么不認真畫畫,撕紙干什么?”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標準來評判孩子,那么我們在指導他們的藝術活動時,就犯了強調結果而低估過程的錯誤。畫畫,有的教師會讓孩子對同一只貓畫10次、20次甚至更多,枯燥重復性的練習,無法讓幼兒感受到創作的樂趣,影響到其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有些家長,還會越族代報代替幼兒去進行創作,雖然家長的確能夠畫出比幼兒更加真實準確的圖畫,但是幼兒自身并沒有直接參與到創作當中,處于創作的邊緣狀態,沒有獲得學習的直接經驗,這樣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家長應該是幼兒創作的引導者和鼓勵者,而不是孩子的替代品,或他們的錯誤發現者。兒童的一些作品在大人的視角下可能會很有趣,但這樣的作品恰恰反映了兒童對事物特征的理解。例如,當被要求畫一棵“果樹”時,大人肯定把它當作一棵長滿蘋果或梨的樹,而孩子們可能會畫一棵長滿各種水果的樹,如香蕉、葡萄、梨、桃子甚至西瓜。因此,在評價兒童作品時,不必使用透視原理,比如畫遠處的物體小,近處的東西大,覆蓋等。兒童藝術作品的評價標準是看他們是否有構思新穎而富有想象力,色彩鮮艷,搭配自然,幼稚,畫風大膽,個性與否。

          2翻轉課堂教學

          2.1相關定義

          翻轉課堂是教學改革下的全新產物,它將傳統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轉變,老師從傳統的教學領導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前教育中,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能夠更好的凸顯出幼兒的學習主人翁地位。老師在教學前,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借由相電子設備在家長的輔助下讓幼兒在課前完成預習,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完成預習工作同時。信息技術強大的互動功能,能夠讓幼兒在線上和老師取得及時的聯系,反饋自己的學習結果以及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孩子不理解或操作不正確的問題,以及其他不清楚的問題。知識可以傳遞,通過提問和測試來掌握幼兒的學習情況,從而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和精力,集中講解幼兒在自學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幼兒的獨立學習能力,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力,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升教學的效率,這一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的革新。

          2.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翻轉課堂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借由自主學習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預習階段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總結學習中的問題,提高課堂聽課的效率。在傳統的學前教育中,老師對于教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常常以自身為主體,對幼兒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在課堂當中習慣于被動接收。而翻轉課堂則給予幼兒更多的學習空間,讓幼兒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預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加強教學的互動性。此外,在傳統的學前教育中,老師的教學場所主要固定在教室里,同時教學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導致教學的氛圍比較枯燥,幼兒的學習熱情不高。而翻轉課堂則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擴充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教學的場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造出更加新穎有趣的智能課堂。幼兒可以借由信息技術在線上獲取老師上傳的教學資料,同時在線上提交自己的作業,在課下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老師上傳的教學視頻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同時線上的即時溝通功能,也能夠讓老師及時獲取幼兒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幫助幼兒快速解決學習障礙,避免影響到幼兒學習進度的推進。因此翻轉課堂能夠打開幼兒的視野,讓幼兒能夠接受到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更好的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3幼兒藝術翻轉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3.1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幼兒主體意識

          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學齡前兒童的藝術教學模式,不斷增強他們的主觀意識。例如,在學前藝術課堂教學課程中,教育者可以讓孩子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也就是說,讓孩子們走上講臺與同學們分享,或者直接分享他們對某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藝術知識,然后理解不足并給出一些建議。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兒童在藝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兒童在課堂中的藝術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兒童藝術理論知識。

          3.2運用信息技術教授藝術理論知識

          現在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有效結合現有信息技術進行學前藝術理論知識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孩子們對藝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水平。例如,幼兒美術教師可以使用電腦繪圖軟件為孩子繪制技術圖像,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技術圖像的特點,幫助他們學習這部分技術知識點,也更有利于他們當他們繪制技術圖像時。或者借助網絡上的其他教學視頻,孩子們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些技能。

          3.3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活躍課堂氣氛

          在多媒體教學資源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來教授少兒美術,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沉悶氣氛。例如,在課堂上為孩子們播放視頻,活躍課堂氣氛,激發他們學習藝術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多媒體設施可以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形式和內容的生動性和活動性。

          3.4尊重孩子自身藝術創作

          “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自主學習。教師有必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力來完成創作。但是,“教的目的是為了自主學習”,“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自主可持續發展.不要試圖猜測孩子難以辨認的繪畫是什么,而是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你能告訴我你所說的背后的小秘密嗎?”或者“你是如何選擇這些顏色的”?在繪畫教學中在幼兒園,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進行推理,而不僅僅是傳授技能,比如在“可愛的小雞”活動中,通過游戲的形式,首先引導孩子從雞蛋中畫一只雞,然后鼓勵和啟發孩子:如何畫一只吃蟲子的雞,一只仰頭的雞,一只雞的一家,甚至一只雞的幼兒園?老師甚至可以講一個雞的故事,觀察孩子的反應,而不是限制孩子的思維有一點,如果老師太執著于繪畫的結果,太注重技巧,過分強調孩子的模仿性,就會忽略最寶貴的原創性(孩子與生俱來的),這是一個也是畢加索等藝術大師畢生追求的那種境界。尊重孩子,不要急于下結論,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的方式。

          3.5正確處理涂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由于繪畫技巧的限制,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需要老師認真分析,認真對待。例如,有些孩子用單一顏色作畫。這是一個小女孩,她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換筆,從頭到尾都用一種顏色,那就是黃色。即使在黃色的手工紙上作畫,她也不會變色。當教師引導她使用不同的顏色時,她會說:“這就是我喜歡的顏色!”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如果是因為她的性格,比如孩子性格內向,偏愛黃色,即使被引導換色,她也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為對她來說,黃色是最美的顏色;但如果是因為繪畫技巧,你不能說“這個顏色不好看!”“你為什么總是用同樣的顏色?”“仔細看老師怎么畫的!”“快換顏色!”這會打擊孩子的興趣和信心。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設計一些有利于色彩在繪畫中應用的活動,比如“舞筆”,即讓每一支小筆都舞動起來;“幻彩虹花”,就是看誰的顏色最美;“能變的顏色”,就是將水粉的三基色混合成多種顏色,讓孩子對色彩有了美感,提高他們運用色彩的能力。

          3.6為想象和創造留出廣闊的空間

          教師要給孩子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孩子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孩子們在藝術創作上往往大膽而充滿活力,他們常常為成年人繪制出意想不到的畫面。他們會把憤怒的臉涂成黑色,把父親的胡須畫得特別明顯,畫手比身體還長——這是通過孩子的想象力創造的作品,老師不能簡單地判斷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好還是不好。拓展自由想象的創作空間,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繪畫積極性,促進他們的自由意志和大膽表達,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內在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只有這樣,孩子們手中的彩色畫筆才能畫出更有創意、色彩繽紛的畫作。

          4小結

          本文分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少兒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幼兒美術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更好地整合多媒體教學資源,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的主觀意識。現在我們常說:“生活就是教育”,即藝術教學活動中生活經驗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想象力也很重要,孩子的作品沒有精神的想象力就會失去生命。是否需要在藝術活動中學習技能?答案是肯定的。想象力是孩子繪畫的關鍵,但技巧的缺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在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的同時,教師要教會孩子有效的技巧,如造型、涂色、構圖等,調整孩子的綜合表現能力。在活動中,教師創設情境,將故事與圖像相結合,將幼兒的思維訓練與視覺表達相結合,以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深思,通過視覺的活力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做的,是讓他們在藝術的土壤中成長為最優秀的自己。藝術創作的本質是真誠的表達、個性的表達、創造力的表達。只有了解孩子,才能了解教育。

          作者:陳永芳 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景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