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項目建設制度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政務要公開
1、增加政策透明度。凡不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所有政策、法規、規章、規劃、計劃都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建立政府文件查閱服務中心,群眾可以憑有效證件進行免費查閱。
2、實行公開辦事制度。全面實施“陽光工程”,杜絕“暗箱操作”。政府機關和與群眾利益密切的公共部門和單位,要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公開的內容為審批依據、審批標準、審批程序、申報材料、辦理時限、收費標準,辦事結果和辦事責任;要在機關項目處懸掛科室職責示意圖,公開辦事程序流線圖;工作人員要戴牌上崗。
3、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按照“四必進”的原則,凡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投資項目涉及到的事項、涉及收費的審批事項、與審批相關聯的中介服務事項都要進行行政服務中心。具體實施中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要以群眾、企業和投資商滿意為標準;二是要體現現代、高效、廉潔的對外形象;三是要爭創一流、半出特色、創出品牌。實行“三個不準”,不準應進不進;不準明進暗不進、人進權不進;不準雙軌運行、體外循環。真正把中心建設成方便群眾、方便客商、透明高效的“政務超市”。參照市的做法,各縣也要建行政服務中心。
二、程序要簡化
4、簡化項目審批手續。凡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設定要求的審批事項,一律予以取消。禁止以任何方式審批或變相審批上級部門明令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
5、部門辦事“一個窗口對外”。在行政管理部門、執法執紀部門設立統一對外的“服務窗口”,各項業務按工作流程實行“內部循環”。
6、實行并聯審批。按照“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要求開展工作。同一許可事項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的,牽頭部門在受理項目申請時,告知本階段相關部門同時審批;本階段辦結后告知下一階段牽頭部門,同時告知申請人相關情況。
7、放寬企業登記審批限制。企業設立登記時,除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實行前置審批的項目外,其他前置審批項目均改為后置審批。對有籌建期的項目,工商部門可先核發有效期一年的營業執照,以方便企業辦理其他手續。
8、簡化企業各類年檢事項。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其他年檢一律取消。歲保留的年檢事項,實行統一時間、同一地點、集中辦理;對連續兩年沒有不良記錄和設立不足半年的企業免審,直接通過年檢。
三、辦結要限時
9、實行審批限時辦結制度。對具備條件的許可事項,有關部門要在規定的時限內辦結。對在規定的時限內不能辦結或不予以答復的,實行超時默認制度,審批部門要承擔相應審批責任。
10、推進審批“綠色通道”。對涉及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各類重大、重點投資項目;特別是技術含量高、能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不需要省以上平衡建設條件的項目,經市發改委確認后,發給“邢臺市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通知書,政府各有關部門及相關服務單位要明確專人,實行特事特辦。
四、服務要優質
11、推行首問責任制和立刻到帶班制。各只能部門接受首次詢問的工作人員為第一責任者,負責在限定的時間內全程跟蹤服務。各部門要設立領導帶班室,每個工作日明確一名領導全天帶班,及時處理解決問題。
12、推行“三個一”服務模式。即:解答咨詢一口清,必要手續一次告知,請辦事項一次辦結。
13、建立企業檢查準入制度。任何單位不得隨意到企業進行檢查。確需檢查的,要經同級優化環境指揮協調中心批準后方可到企業檢查。要嚴格控制參加檢查的人數,次數和時間,提倡實行行政執法機關聯合檢查。
五、收費要規范
14、規范收費項目。全面清理全市所有行政審批收費項目,實行企業繳費登記卡制度和涉企收費公示制度,直接向企業公開收費項目、標準。凡繳費登記卡和公示中沒有列入的項目,企業有權拒繳。對違規收費的部門要追究主要負責人責任。
15、推行免費培訓制度。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要求企業參加帶有強制性的收費培訓。凡政府部門要求的培訓,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16、實行集中收費。對涉及項目建設的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統一在行政服務中心收取。行政服務中心未建立前,各有關收費要實行一個窗口收費。
六、懲處要嚴厲
17、實行首長負責制。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對“雙提”工作要親自抓、負總責。各級各部門服務項目建設的餓工作作風,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要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衡量本單位工作優劣的重要依據。
18、實行“一票否決”制。一年內發生2起以上嚴重損害項目建設環境案件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年度不能評為“實行突出單位”。對被否決的單位,一次通報警告,二次調整“摘帽”;屬垂直管理部門的,向其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情況,提出調整班子建議。
19、實行“一次查實下崗”制。各行政執法部門和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實行“一次查實下崗”制。凡因作風粗暴、故意刁難、推諉扯皮以及“不作為”、“亂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堅決停職下崗,并按有關紀律規定給予黨政紀律處分,直至開除工職。情節特別嚴重的,還要追究單位主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的責任制。
20、加強對損害項目建設環境問題的監督和查處。要建立和完善投訴機制,做到有舉必查,有查必果。繼續堅持和改進民主評議活動,把基層站所納入評議范圍,實行糾風目標責任制。加強輿論監督,對損害項目建設環境的典型案件,要在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市優化環境指揮協調中心要抓好各項規定的落實,歲損害項目建設環境的問題要一抓到底,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