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縣婦女聯合會婦聯主席事跡材料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婦女聯合會婦聯主席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縣,只要提起縣婦聯主席,許人都說她“敬崗愛業,任勞任怨”,尤其是婦女姐妹夸她是“婦女兒童的貼心人,愛心助困的熱心人”,親切地稱她為“娘家人”。行走在這種境界之中,留下的是一串串溫暖的足跡……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工作上,始終認認真真地走著自己的路,也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思索和追求。

          接任縣婦聯主席時,就深深知道,一個班子的團結與否,和諧與否,是否有戰斗力,與單位負責人息息相關。俗話說,“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每天最早來到辦公室的是她,最后離開的也是她,她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給同事樹立良好的楷模形象。

          縣是省唯一的藏區,有6萬多人口,其中婦女占半數以上,素有是流亡政府“達賴”集團分裂和反分裂,滲透和反滲透的前沿陣地之稱,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是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要想做好工作談何容易。

          以家庭建設為陣地,引領各族婦女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結合創先爭優活動,以學習宣傳貫徹《迪慶州民族團結條例》為契機,重點以創建“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長學校為中心,一中初中部和霞若財貢完小二所學校授予省級“省示范家長學校”,進一步深化和諧家庭建設。以和諧家庭建設為總抓手,整合各種家庭工作載體和活動形式,把美德在農家、學習型家庭、平安家庭、“雙合格”家庭、綠色家庭、節約型家庭、無毒家庭等以家庭為對象的各類特色創建活動整合起來,作為構建和諧家庭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運用各種載體,通過各種渠道,在廣大社區、鄉村及家庭中深化各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使家庭文明建設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了力量。在創建活動中,縣受省級表彰“平安家庭”示范縣,“平安家庭”示范社區1個,“平安家庭”示范戶3戶,有力的推動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出了婦聯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組織優勢和群體優勢。

          還以“母親教育工程”為載體,以“雙合格”建設為抓手,以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為己任,按照一年一個階段、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一個目標的工作思路,穩步推進,逐年鞏固,力爭達到使各族婦女群眾對馬克思主義“五觀”、“四個認同”及發展歷史的認識普遍提高,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顯著增強,“民族團結高于天”和“三個離不開”思想成為各族婦女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各族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合理表達訴求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明顯提高,實現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覆蓋面、法律宣傳教育覆蓋面、家長學校組建率均達到95%以上,切實解決一批涉及各族婦女兒童生存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實現各族婦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在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把挖掘和宣傳百姓身邊的民族團結婦女先進典型作為主要工作,并通過宣傳她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和帶動廣大婦女團結互助,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努力。通過層層推薦和篩選,挖掘出了很多大家身邊的民族團結先進典型。這其中有村村民,她將自己苦心經營了十幾年的店鋪連同近萬元貨物無償贈送給了本村的貧困婦女,并帶頭組織募捐8500元,以幫助身患重病的小姑娘;有家庭貧寒、丈夫身體不適、自己要撫養兩個孩子卻毅然收留撫養族棄嬰的鄉村村民。她們用實際行動具體詮釋著民族團結,這些勇敢、堅強、可愛、善良的婦女們用她們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樂章,也為全縣人民作出了表率。

          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執著的精神和不懈的思考。她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這份天性和秉賦,讓她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腳踏實地、卓有成效。她就像一塊金子,放在哪里都會有自己的亮色。

          為搞好百年慶祝系列活動,超前謀劃、因地制宜,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系列主題活動,全面展示婦女積極參與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的新業績和新風采。在縣城范圍開展了婦女創業先進典型演講。活動通過宣傳成功創業女性的先進事跡,發揮了創業典型示范效應,使廣大婦女從身邊的事例、熟悉的創業經歷中得到了啟示,增強了婦女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切實提高婦女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

          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個有思想、有見解的人,這種秉賦,絕非天生,而是來自于勤奮的學習,刻苦的鉆研。她有一個手不釋卷的習慣,有一絲空閑,她也要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上幾眼。她總是說:“在這個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的時代,自己總有一種跟不上趟的感覺,不敢有半點懈怠。”正是這種不倦不怠的精神,使能夠不斷超越自我,走向新的高度。在縣婦聯主席這個崗位上,的這種精神,不但鞭策著自己,更影響和帶動了全縣廣大婦女同志。

          婦聯是眾所周知的清水衙門,這里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永不停歇的事務,卻沒有人們認為的那種優裕實惠。她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團結同志,始終保持著清廉儉約、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為推進全縣婦女事業的發展奉獻光與熱。

          如果說上面所說的是“大工作”,那么下面的這些鍋盆瓢碗、油鹽醬醋的小事,卻是時時刻刻都關注的。小兩口吵嘴打架、鬧離婚,她要登門勸說,家庭困難她會掏錢相助,失學兒童她要聯系結對……總之,只要關系到婦女兒童的事她都要事事“插手”。為了貧困的家庭、單身的婦女、失學的子女、生病的姐妹,從自己的工資里沒少往外掏錢。

          自調入縣婦聯以來,深入婦女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圍繞“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重點,提出在全縣開展爭創“致富女能手”活動。她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提高婦女法律素質,促進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不斷提高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的能力。結合縣委開展的“千名干部進村入戶促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動員婦聯干部、婦女代表深入基層、深入婦女群眾傾聽呼聲。2014年內共接待來訪來電案件33件,結出率達100%,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實。同時為切實提高廣大婦女的法律素質,增強婦女的維權意識,促進構建和諧社會,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婦女維權宣傳活動。一是積極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方面知識,對與婦女工作生活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進行講解評析,受教育婦女人數達1230多人。

          作為一個單位負責人,她非常重視發揮每位同志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力求工作效益最大化。正是因為有了像她這樣在事業上追求完美的巾幗“帶頭人”,才形成了縣婦聯這樣一支團結協作、敢打硬仗、向心力極強的隊伍。

          丹心一片巾幗情。在婦聯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帶頭、帶領婦女干部認真履行服務婦女的職能,樣樣工作走在先,在干部群眾中不搞特殊化,樸實、公正,被群眾譽為熱心“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