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政地質災難治理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做好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我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我區地形條件相對復雜,地形起伏較大,表層風化嚴重,在降水、震動等自然因素和日益加劇的人為活動影響下容易產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房屋斑裂等地質災害。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大史村、中央村、大尚村已發現地面塌陷、房屋斑裂等地質災害。我區南部丘陵由于部分村民亂采濫挖地表粘土,容易造成邊坡崩塌。另外,已關閉的礦山開采企業,也存在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
二、地質災害危險區、易發區和隱患區的劃定
鑒于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來勢猛、預測防治難等特點,為加強監測與防治,把礦山企業較集中的王村鎮李家疃村、大史村、中央村、大尚村劃為地質災害“危險區”;王濰公路王村段以南至淄川界以北的寶山區域,王村鋁土礦、璞泰粘土礦、天三立粘土礦、蘇李粘土礦、楊古粘土礦礦區范圍劃為地質災害“易發區”;原八三廠焦寶石礦采空區、原南郊鎮賈黃粘土礦區劃為地質災害“隱患區”。
三、主要災害點(隱患點)的分布、影響范圍、威脅對象及防治對策
(一)王村鎮李家疃村采空塌陷。李家疃村位于王村鎮西南部,處于原煤礦采空區范圍內,居民302戶865人,該村已有30余戶村民房屋墻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斑裂和地面裂縫,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墻壁斑裂和地面裂縫已趨于穩定。
防治對策:1、王村鎮政府要明確監測人員,強化監測巡查,發現險情迅速上報;2、對危房設置警示牌;3、要做好房屋斑裂較重村民的避險工作。
(二)王村鎮大史村地面塌陷及房屋斑裂。大史村位于王村鎮東南部,處于東泰有限公司(原嶺子煤礦)采空區范圍內,居民430余戶1270余人。份以來,由于地下采礦導致該村出現房屋斑裂、地面緩慢下沉和裂縫等地質災害,地面沉降帶穿過該村,趨向由南向北延伸,并向東西輻射。該村的所有房屋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出現了斑裂現象,最大裂紋寬度達到了10多厘米,在王村鎮政府的組織下,已對房屋斑裂較重不適合居住的10余戶村民進行了搬遷避讓。到目前為止,大史村村民的房屋斑裂、地面下沉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一直持續緩慢發展變化。為徹底消除地質災害對村民生命財產的威脅,王村鎮政府正在加快推進大史村新村建設,年內將完成整體搬遷任務。
防治對策:1、王村鎮政府要明確監測人員,強化監測巡查,發現險情迅速上報;2、對危房設置警示牌;3、對房屋出現大面積斑裂,影響村民安全的,要采取措施,及時實施搬遷避讓;4、要安排人員駐村晝夜值班,隨時監測塌陷區及周邊房屋的變化情況,發現災情加重,應立即采取避讓措施,并上報有關部門;5、要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大史村整體搬遷工作,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搬遷任務,消除地質災害對村民生命財產的威脅。
(三)王村鎮中央村、大尚村地面塌陷及房屋斑裂。中央村、大尚村均位于王村鎮中部,處于東泰礦業有限公司礦區范圍內。中央村開始出現房屋斑裂現象,裂縫較小,目前涉及13戶,房屋斑裂去年發育較強烈。大尚村最早于開始出現房屋斑裂現象,截止底涉及30戶,其中有3戶已劃為危房戶,多數房屋斑裂仍在發育中。
防治對策:1、王村鎮政府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技術單位查明中央村、大尚村的房屋斑裂形成的原因,明確責任主體;2、要明確監測人員,強化監測巡查,發現險情迅速上報;3、對危房設置警示牌;4、要做好房屋斑裂較重村民的避險工作。
(四)王村鎮古城耐火原料廠巖石潛在崩塌。王村鎮古城耐火原料廠巖石潛在崩塌位于王村鎮蘇李莊東南,坡度為63.5度,高4米,其下為長石砂巖,威脅人數12人,威脅財產50萬元。近幾年來均處于穩定狀態,僅有小塊巖石剝落。
防治對策:1、王村鎮要在對崩塌隱患點巖石實行削放減載的基礎上,加強防護工作;2、嚴禁人為開采活動;3、設置警示標志,汛期加強監測和警報。
四、組織領導及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區政府成立由分管區長任組長、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人員名單附后),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有關鎮政府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將防治任務逐級明確到人,確保發生地質災害時,能夠及時進行搶險救災。
(二)廣泛宣傳,提高防災意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治災、減災意識,盡最大可能地防止、減輕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三)建立健全汛期群測群防體系。各鎮政府是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單位,要認真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將災害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切實做到任務到人,形成群測群防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王村鎮、南郊鎮政府要組建地質災害搶險應急分隊,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出動,確保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實施搶險救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
(四)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巡查、災情速報制度。有關鎮、村要層層落實好晝夜專人值班制度,公開汛期值班人員、聯絡員的電話,保證24小時通訊暢通,做到下情上達。如遇突發性地質災害,要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到現場進行應急調查處理,并及時上報有關情況。
(五)抓好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保護辦法》的相關規定,按照“誰造成、誰治理”的原則,做好地災防治工作。重點防治規劃區內的各種工程建設項目,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