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統籌推進中國雙一流大學建設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回顧以往的教育領域大改革
國家重點大學:以開國領袖主席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中共中央關于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確定了20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中共中央關于增加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決定》又增加了44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新中國成立后的重點大學總數共有64所;也就是十年浩劫后,國務院在《關于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最終確定88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以上為計劃經濟年代的重點大學概念,現在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211工程:為了面向21世紀,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以世紀偉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決定集中中央、地方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使其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的建設工程。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長達二十年的時間中,112所高校被確定為211工程重點大學,當時除了看院校實力還要考慮地方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布局,所以以省為單元至少有一所211工程重點大學
985工程:指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而實施的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講話。目前全國共有39所高校進入了985工程重點大學建設序列,其中我國研究生考試自主劃線的大學全部來自于985工程大學。985/211工程重點大學已經成為了全國各地判斷是否為知名高校和重點大學的關鍵性依據!
111計劃工程:旨在抓住我國政治和經濟實力迅速提高的歷史機遇,推進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由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聯合實施,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目標,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余名優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校遴選范圍為進入國家985工程、211工程的中央部屬高校,共包括69所重點大學。
2011協同創新中心: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載體,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目前我國已經評審過兩批,部分非211高校進入該計劃并獲得極大的支持,但是由于時間過短并未在社會中擁有較大影響力。
二、全面解析“158工程”要的是什么樣的大學!
我們從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的相關報道中可以獲得以下信息:會議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中國特色為統領,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要引導和支持高等院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活力。第一,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該工程將分為“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兩個方向推進,動詞重點在“推動”說明是已經建設成功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尚未建設或者正在建設中的大學或許不會成為本次的受益者。第二,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近十年來全國興起的綜合性大學理論或許將不再成為高校發展的主要指導,在未來的歲月中或許更加注重高校的專業“特色”。
目前國家教育部尚未任何相關文件,但是我們可以從過去的表態中進行探討: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在否認取消“985211工程”的時候介紹,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決策,國家先后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特色重點學科項目”等重點項目,有效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微言教育”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中國特色,強調戰略引領,突出績效原則,鼓勵改革創新,避免重復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戰略引領:國家現在正在進行的一些戰略(如互聯網+、新能源、“一帶一路”等)相關高校將直接影響到高校是否在這一輪獲益。績效原則、集成效益:高校未來將會在消除“高投入低回報”的影響上前進,故高校想在本輪戰略調整中受益,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產出和對實際經濟產生效益。避免重復交叉:將對上述的建設高水平學科將會形成一個鮮明的挑戰,由于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出現了大批行業高校,行業高校之間的學科建設過于重復,本輪建設想必行業高校將會出現重點競爭。
蘇州大學校長表示,《方案》與以往重點建設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打破了“211工程”、“985工程”建設中存在的身份壁壘,實現了適度開放。第二,鼓勵特色發展、實行分類推進。“《方案》體現了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改革紅利”,鼓勵競爭,為全國不同類型的高校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有利于引導不同類型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和辦學特色,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什么樣的大學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學?朱秀林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對比的概念,在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世界一流大學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具有一流的辦學實力、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大學文化、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管理制度,有明晰的辦學使命、目標和發展規劃,培養出一大批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才,在世界范圍內享有崇高的學術聲譽。“世界一流大學有兩個核心特點:一是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師和學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為教師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務。”朱秀林表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并不是簡單復制西方的大學模式,而是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我們應深深扎根中華大地,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在充分借鑒吸收國外一流大學先進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新發展模式,探索發展規律,構建別具特色的辦學理念和教育體系,創建出凝聚著“中國元素”的世界一流大學。
“158雙一流重點大學工程”與211、985工程有哪些不同?朱秀林表示,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工程,我國在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對工程建設本身而言,的確還存在著身份固化、競爭缺失等問題,相對于部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許多地方高校受制于身份限制,很難獲得政策和資金支持,在戰略上不可避免地處于發展受限的不利局面,不利于調動高校建設的積極性。朱秀林表示,與211、985相比,《方案》實現了適度開放,鼓勵特色發展、實行分類推進。大學的特色體現在學科的特色上,《方案》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明確了高校差別化發展導向,既適度發展綜合性大學,也支持鼓勵發展小而精、有專業特色的學校,實行分類推進。隨著《方案》的頒布與實施,我國高等教育必將走向一個全新的多樣化發展階段,部屬院校與地方高校將交相輝映,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中國氣派。朱秀林認為,《方案》的創新之處主要在于突出績效導向,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方案》提出,更多地以辦學質量特別是學科水平、辦學特色等因素作為建設資金投入的主要依據,在績效評價方面,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支持力度,為有更多的高校全方位參與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提升人才、學科和社會服務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必將充分激發出全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辦學活力,為我國邁向高等教育強國增加了動力。
三、可以猜想,究竟哪些高校可成為“158工程雙一流重點大學”?!
一是眾所周知的大陸知名高校:在推進“大陸地區知名高校”轉向“世界知名高校”時候,確定受益的肯定有中國大陸地區傳統的名牌大學c9加,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二是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已經終止了新的評審,故以往進入了國家重點學科建設的高校已經成了“既得利益者”,截取西南石油大學近期官網新聞《中層干部會強調落實整改方案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力躋身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據悉,國家擬按照“一流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統籌推進兩類重點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向非“211工程”高校適度開放,鼓勵競爭,優先支持國家戰略急需、學科優勢突出的少量高校,經擇優遴選納入“一流學科建設”,為非“211工程”高校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流大學建設”未向非211高校開放,但是“一流學科建設”向非211高校適度開放,據資料顯示西南石油大學擁有“石油與天然氣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建設是一個長期問題,如何去批判一個學校是否擁有“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相當程度會成為一個指向標,小編查閱了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非211高校,其中包括成都理工大學、燕山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是否這些非211將會在本次大調整中受益,我們拭目以待。三是符合國家戰略規劃的大學。國家最新決定推動一批學科進入世界前列。能夠代表國家“一帶一路”“全面小康”等重大發展戰略的行業高校將得到重點支持。網友猜測這些行業將包括:高鐵行業、電子科學與互聯網行業、軍工行業、新能源行業、航空航天行業、糧食安全行業、新材料行業、金融業等。
那么獲益者將可能會有:重點交通行業: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電子科學與互聯網行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軍工行業: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行業:蘭州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海大學等;航空航天行業: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家糧食安全與技術行業:中國農大以及現代農業重點區域性大學,諸如:西北農林科大、南京農大、華中農大、東北農大、華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金融業: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新《方案》既明確任務又提出改革,充分彰顯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方案》既涉及一流大學建設,也兼顧了一流學科建設,在目標、支持措施等方面無不體現著統籌推進的指導思想。《方案》還明確了適度開放的原則,這讓那些既非“985”亦非“211”的高校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必將激發更多的普通高校積極投身于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中去。新《方案》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突出培養“富有特色專業技術的人才”,將立德樹人和專技人才培養作為同等重要的根本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