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從多個方面分析朝鮮核試驗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朝鮮核試從五個方面改變相關國際格局
-----------------------------------,
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朝鮮問題中的國際關系格局,因為朝鮮首次核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質變。
首先,在朝鮮未進行核試的背景下,六方會談是針對朝鮮問題的主要國際機制;在朝鮮首次核試之后,隨著形勢的演變,聯合國的更加廣泛的應對機制、美國的可能出現的單邊機制、擴展了的多方會談機制都可能成為新的國際機制。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朝鮮首次核試已經不可避免的證明了六方會談發生了一次挫折,在六方會談之外的新的解決機制正在滋長。
其次,在朝鮮未進行核試的情況下,六方會談參與各方對于朝鮮問題的解決優先級、重視度、關聯目標、系統對策都各不相同,各方利益和立場也難以找到一個引起本質的碰撞和“站隊”的焦點,因此給朝鮮帶來相當大的謀略上的騰挪空間;在朝鮮首次核試之后,朝鮮核武問題成為各國共同的心腹大患,成為讓各國在新形勢下保持一致步調的一次契機,朝鮮自己壓縮了自己的博弈空間,也喪失了自己的主動權。
第三,在朝鮮未進行核試的情況下,國際社會應對朝鮮問題的前提是朝鮮無核武,具體決策和步調更多的趨向于引導、制約、援助、對話等多舉并重,但并沒有形成一個立場高度一致、統一對朝施加壓力的格局,朝鮮面對的壓力是各方互相牽制的;朝鮮首次核試后,朝鮮將不得不吞咽自釀的苦果而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施壓目標,這對于內部狀況不佳的朝鮮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四,因為朝鮮首次核試,原六方會談各方將增強互相對話和協調,增強對于朝鮮核問題的重視和動作,增強對朝鮮的謀略和布局,朝鮮核問題作為全球性安全問題之一,將顯出更強烈的戰略重要性。
第五,對于朝鮮首次核試成為事實,中國美等相關國家都將面對全新的挑戰。一方面相關各國將全面反省在六方會談歷史中的本國戰略和策略,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一方面相關各國將被迫對于自身地區和全球安全的戰略、策略、目標、布局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應對朝鮮核試給全球安全形勢帶來的巨大而全面的沖擊。
綜上所述說,朝鮮首次核試的影響廣泛、深遠而持久,不僅僅作用于朝鮮自身、朝核相關各方,還作用于世界性的安全利益;朝鮮核問題的演變和深化改變了其國際格局和外部環境,反之被動改變了的國際格局和外部環境將反作用于朝鮮核問題,形成一系列新的解決之道。
==============================================================
評朝鮮首次核試為何招致國際眾怒
據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朝鮮在9日“安全、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朝鮮首次核試成功的事實,無情的擺在世界面前,這標志著朝鮮核武力建設的正式突破,標志著全球核控安全局勢的重大危機,標志著朝鮮對于包括中、美、日、韓、俄、歐等在內的廣泛國際利益的挑戰,標準著反恐形勢更大的不確定性。筆者注意到,朝鮮首次核試遭到世界的普遍譴責。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朝鮮首次核試“違反了國際裁軍和核不擴散的準則,也違反了目前國際禁止核試驗公約,加劇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危害了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的安全。”
中國強烈要求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停止一切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中國政府同時呼吁有關各方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協商和對話和平解決問題。
美國白宮發表聲明指出,美國期待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進行核試驗盡快采取回應措施:“朝鮮核試驗是向國際社會的挑釁行動,朝鮮核試驗無視國際社會的意志以及我們提出的要求朝鮮放棄不要加劇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行動的呼吁”,同時美國代表團很可能將要求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通過對朝鮮實施嚴厲的國際貿易制裁。同時美國表示考慮可能向朝鮮海岸派遣自己的軍艦,“希望可以攔截和檢查所有進出朝鮮的船只”。布什表示,朝鮮進行核試驗是一條危險的道路,國際社會應就此發表一個堅決、冷靜、公開的聲明。
俄羅斯總統普京十月九日譴責朝鮮進行的核試驗對核武器不擴散條約造成巨大損害,希望朝鮮方面重返談判程序。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此舉破壞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局面,將導致該地區局勢惡化。
日本表示,這是“對日本、東北亞和國際社會安全的重大威脅,是向核不擴散條約體系的挑戰,違反了日朝平壤宣言和六方會談聯合聲明,要進行嚴重抗議和嚴厲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堅決不能容忍。
韓國青瓦臺總統府發表聲明說,朝鮮進行核試驗單方面廢止了1991年韓朝發表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朝鮮應該立即廢除與核武器有關的所有計劃。
針對朝鮮首次核試,世界表現出不尋常的高度一致,其中具有深刻的內在理由。事實表明,朝鮮首次核試挑戰國際社會維護世界整體核安全的一條底線,同時觸及了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等近鄰在內的東北亞局勢相關國家的利益底線,更直接影響到美國在中東、伊朗核控、全球反恐等問題上的既有的戰略布局——如果說朝鮮首次核試對于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影響,完全可以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朝鮮首次核試打亂了眾多國家的全球或者地區戰略部署,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給世界添亂子的行為。
我們應該認識到,朝鮮首次核試給世界造成的全面深遠的“添亂子”的后果,既是導致世界各國在朝鮮問題上采取高度一致立場的重要原因,也只會成為加劇朝鮮自身的“亂子”的推動力——朝鮮很可能無法從本次鋌而走險的行為中獲得實質的利益,相反還很可能為此面臨嚴重的被動局面。筆者傾向認為朝鮮本次核試是一次戰術取巧、戰略失敗的大敗筆,其根源是朝鮮內部經濟和社會矛盾深化和朝鮮政府極度的謀略主義膨脹、自信膨脹、藐視國際整體利益的綜合合力的結果。
與在六方會談中曾經發生過的朝鮮的歷次小技巧、小謀略相比,本次朝鮮首次核試已經突破了應有的度,形成一種質的行為變化,因此國際社會必然不可能象以前那樣繼續采取模糊和容忍的態度,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的一致的強烈反應也就合乎邏輯、非常自然的了。對此后果朝鮮明顯估計不足或者過分自信,其后期代價將逐步顯現。
朝鮮經過首次核試,一方面導致國家信用下降而為自己樹立眾多敵意,一方面將因為中美等國在維持東北亞和全球控核的最高利益上的高度一致而失去縱橫捭壑、利用各方面矛盾牽制漁利的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朝鮮將很快面臨直接的制裁損失,這些后果對于朝鮮轉移國內矛盾無論從長遠還是從短期看,都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但是,我們應該預見,隨著國際對朝壓力的逐步顯現,朝鮮自身的不安全感也有可能在一種特別的政治環境中得到加強,從而將朝鮮引入一個以核自衛的安全思維陷阱,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國際社會保持對朝鮮軟應兼顧的對策、繼續敞開和平協商解決的大門、維持六方會談的基本架構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穩定作用——當然對于朝鮮的行為必須進行必要的懲罰,這應該已經是國際共識。
==========================================================================
朝鮮核試驗和中朝關系及中國的選擇
隨著朝鮮掌握钚材料,它試驗核武器,已成為一個越來越現實的問題。朝鮮是否試驗核武器,顯然是從它的利益出發,衡量利弊得失,而不是首先從其他國家的利益出發。
本文將分析朝鮮試驗核武對他究竟有什么益處,以及各有關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為何不太可能有所作為。
一、獲得終級安全
自核武器誕生以來的國際關系史表明,美國從來沒有對有核武器國家使用過武力,對蘇聯沒有,說中國沒有,對其他核武器國家也沒有。
這不是由于美國不想,而是因為美國不敢。據解密檔案表明,美國曾計劃對新生的中國和力量實施先發制人,但是最后克制了。當今美國也同情甚至支持“臺獨”,但它還得作“臺獨”狀,因為它知道若因“臺獨”引發中美武力對抗,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給美國帶來毀滅性的后果。
這是因為中國具備一定規模的核力量,由于核武器所具有的威懾作用,美國無法在政治上接受對其本土和其海外駐軍的核打擊。與遭受核打擊相比,“9•11”恐怖襲擊對美國造成的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事實教育著朝鮮:國家安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美國對有核武器國家不敢發動戰爭,但對于沒有核武器的伊拉克就敢,對于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南聯盟更是肆無忌憚。這促使朝鮮一定要發展導彈攜帶的核武器,對美國的亞太目標實施核威懾,從而把國家安全的命脈把握在自己手上,真正實現“主題思想”——既不依賴同美國可能建立的正常或者友好關系,也不依賴同中俄等國所發展的特殊關系。
二、美國不會對朝鮮動手
五大原因促使朝鮮作出美國不會動手的判斷:朝鮮的核威懾作用;朝鮮的常規威懾;盟國韓國和日本的反對;中俄等國家的反對;美國同時受伊拉克局勢、伊朗核挑戰挑戰以及黎以亂象牽制。
其中核武器的威懾作用,這是能使美國認真考慮的主要因素。朝鮮的常規力量也構成威懾,朝鮮有100萬正規軍,500萬準武裝力量,地面部隊的攻勢部署構成了對韓國及駐韓美軍的常規威懾,其“勞動”系列導彈則足以對日本起到警示作用。因此,若是美國考慮對朝動手,他必然遭到來自韓國甚至日本的反對。
同時,美國對朝先發制人還必然遭到中俄的強烈反對。中朝訂有友好互助合作條約,此同盟合作迄今在國際法上仍然有效。如果朝鮮到美國打擊,中國在國際法上有責任援助朝鮮。鑒于這些考慮,美國不會得到中國對他侵略朝鮮的支持,它更不愿為了朝鮮發展核武同中國再度交戰。俄羅斯也與朝鮮保持著微妙的關系,基于地緣安全考慮,俄羅斯也會極力反對美國動武。
全球政治上,美國面臨重重制肘。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尚未結束,對伊朗在核發展的強硬叫板束手無策。比這些更為迫切的,是伊拉克局勢的穩定與否將牽制美國政局的走向。美國即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布什政府如何迅速穩定伊拉克局面,對這此選舉有著重大影響。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淖,已經付出2500多軍人的生命,3000億美元。在政治信任面臨選擇的重大關頭,布什政府絕無可能冒共和黨政治前途之風險而在今年內對朝鮮動手,這就給了朝鮮又一段發展甚至試驗核武的安全機遇期。
三、中俄難下決心制裁
當前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僅在于經濟發展,還包括國家統一,現階段主要是反“臺獨”,最終實現國家統一。在這方面,朝鮮牽制著數萬駐韓美軍,減輕了中國在反“獨”和統一過程中面臨的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分擔著美國亞太軍事力量所造成的武力威脅,作為盟國協助我國鎮守著中國的東北大門。這是朝鮮認定的它對中國國家安全的貢獻,中國因此不可能放棄朝鮮,絕不可能因為朝鮮核試而對它采取根本性制裁。
朝鮮可能判斷中國更在乎朝鮮不出現“體制變化”,更在乎朝鮮半島局勢穩定,因此中國只能被迫接受朝鮮核試的結果。朝鮮可能類似地認為,俄羅斯雖然對核試可能表示不滿,但也不會真正進行制裁。
四、有利于改善朝鮮處境
如上所述,朝鮮判斷如果它試驗核武,它目前既不會遭到美國軍事打擊,也不必擔心國際社會對它實施實質性的經濟制裁,因此,朝鮮試驗核武對他壞處不多。
相反,如果朝鮮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在經一段時間的國際制裁后,它將作為事實上的有核武器國家被接受,如同印度、巴基斯坦在1998年核試驗的幾年后,就重新被美國等國際社會主流國家接受。得失相比,得大于失。
朝鮮通過核試而成為核武器國家,還能大大減少朝鮮在常規武器上的投入,以節省更多的資源用于經濟發展。因此,從國防經濟上,朝鮮也需要試驗核武器。
五、考驗美日、美韓同盟
國際社會一個經典的擔心,是朝鮮核武器試驗將刺激日本、韓國獨立發展核武。這種看法的基礎,是不太相信美國與這些東亞伙伴的同盟可靠性。這種可能性雖難以排除,但機會不大。
如果和日韓不顧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系,由于朝鮮試驗核武而去發展自己的核武,無非表明他們不再相信美國的軍事保護,在防務問題上要搞獨立化。這勢必侵蝕它們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使美國主導東亞安全局面的意圖受到更大挑戰。美國可能無法控制朝鮮試驗核武器,但它還有能力制止其東亞盟國走獨立發展核武的道路的。
六、朝鮮核試驗和中朝關系
考慮到朝鮮擁有自到幾枚至十枚左右廣島/長崎級別核彈的裂變材料,用化學法提取武器級钚早已在其能力范圍內;加之第一代核武之設計已是公開的秘密;而且朝鮮被認為已掌握爆轟技術,所以,它設計出核武裝置并實施核試,應不太存在技術困難。
朝鮮認為進行核試,將可能引起如下后果:國際社會的有限制裁;迫使中國接受并參與對朝鮮的有限制裁;促使美國加強與其東亞盟國的軍事合作;導視東北亞安全形勢更復雜化。
但朝鮮認為它的國家利益高于和中國的關系,他不會因為中國的利益關切對它可能施加壓力而放棄通過試驗核武而獲得國家安全的獨立保障,因為它的終級安全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依賴同盟關系。朝鮮因此必然認為它試驗武是利大于弊,因此將一往無前。
七、中國的選擇
朝鮮是否進行核試,我國沒有多少選擇。因為中朝安全關系不是單向的,中國不可能像朝鮮過分施加壓力。我們不可能做到在妨礙朝鮮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同時,不損害我國的根本利益。這種利益的均衡性,過去是這樣,在“臺獨”嚴重的今天,仍然是這樣。在朝鮮發展核武的過去12年中,我國對朝鮮的勸阻工作基本上是失敗的,原因概出于此。
朝鮮一旦試驗核武,我國只需象征性地參與國際社會必將提出的對朝制裁,包括對其核技術進口的限制,但需阻止經濟制裁。在不制裁不足以顯示我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和嚴厲制裁將逼使朝鮮走極端甚至“體制改變”之間,我國只能兩害相較取其輕,排除后者。
總之,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對朝鮮核試既要充分重視,也不必盲目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