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質量分析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近年來,我們堅持和完善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水平和監測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為環境綜合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決策參考。各級環境監測站和廣大環境監測工作者戰斗在監測第一線,為環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務。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關心支持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黃小晶省長親自協調,省發改委立項,省級財政投入5800萬元,各市、縣配套4200萬元,總投資1億元,實施省環境監測體系一期、二期工程建設,并帶動其它方面的自身建設投入。雖然二期工程尚在建設中,但全省各級環境監測站儀器設備總值已從20*年約0.4億元,增至目前約1.53億元,監測項目顯著增加,監測能力明顯增強,監測領域得以拓展,89個環境監測站已有68個通過了計量認證,比**年增加了38個;全省水、氣、聲監測斷面(點位)增至4434個,其中省控斷面(點位)比**年增加了1651個。與此同時,我們著力建設全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于20*年在全國率先建設對全省范圍內重點污染源、城市環保基礎設施、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城市空氣自動監測點和生態環境監測點進行監測監控的全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目前全省已建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31個空氣自動監測點,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中心已建成并對98個重點污染源、21個大氣自動監測點和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進行在線監控;福州、三明、泉州、廈門、南平、漳州等設區市監測監控分中心也已初步建成并對118個點位實施自動監控。省和福州、廈門市配備了環境應急監測車載流動實驗室(即環境應急監測車)。各級環保部門及時、妥善、依法處置突發性污染事故,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應該說,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我省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監測能力建設和監測隊伍建設也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新形勢新任務,我省環境監測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面臨著一些新的壓力和挑戰。
第一,全省12條主要水系目前共布設121個省控監測斷面,其中行政區域間交接斷面46個,與過去相比,監測斷面數有所增加;從水質監測頻次看,過去每年測豐、平、枯3期,每期取樣2次,現在改為每年測6期,逢單月測,每期取樣1次,總體上監測次數并未增加。這些情況,與全面客觀反映各流域水質狀況的需要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且有的斷面設置不夠合理,不能科學地反映河段水質。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頻次和點位設置的科學性,增強監測數據的代表性,避免因偶然因素影響監測結論的真實性。
第二,盡管全省各級環境監測站的儀器增加了,監測領域拓寬了,監測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工作仍較薄弱,質量控制的技術依據、技術手段、管理方式尚不能滿足監測領域拓展的需要,新增的自動化系統尚缺乏具體的管理措施,日常質量控制工作的監督、考核方式方法尚待改進。從近年來國家和省里組織的監測質量控制考核情況看,合格率不高,反映出一些環境監測站對監測標準的理解、實際監測工作經驗、監測質量控制措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薄弱環節。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第三,近年來,我們不斷健全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用監測數據說話,通過監測和分析來確定污染因子,從而查找出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整治和執法監督措施,有效地推動了環保工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監測數據分析和運用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就監測而監測,就數據說數據”的情況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分析工作停留于表面,未能充分利用監測數據,客觀準確地反映區域、流域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之間的關系。今年5月份有個市上報的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僅為5%,另外還有一個市達標率為50%,對這么低的達標率,這兩個市都沒有及時分析原因。對此,我們要引起重視,進一步深化環境質量分析工作,切實為環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務。
第四,一段時間以來,我省水利、海洋漁業等有關部門大量飲用水源地、江河入海口水質信息,比如,海洋漁業部門每天在福建新聞聯播后近岸海域水質;水利部門對飲用水源地水質旬報,每月3次。而環保部門的水質數據主要通過環境狀況公報(年報)、季報、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以及最近增加的閩江水質雙月報,相比之下,數據的覆蓋面和時效性有待進一步擴大和加強。應該說,有關部門加強水質監測,對于更加全面掌握水質信息,推動水環境保護,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各部門多頭信息,不利于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客觀、科學地了解環境質量,也不利于維護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對此,我們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不足,自覺“練好內功”,主動協調解決部門多頭數據的問題,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權威性。
我們應當看到,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改善環境質量,環境質量的好壞必須依靠環境監測數據來說明。因此,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和手段,是制定環保政策和法規的重要依據,是環保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環保部門生命線。隨著環保事業的迅速發展,對環境監測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環境監測水平的高低,環境監測工作是否及時、準確、科學,直接關系到環境管理的科學化程度,關系到環保部門的依法行政水平,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各級各部門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業績。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解決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分析水平,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功能。
一、增加監測斷面和監測頻次
為提高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可比性和準確性,省局今年要根據各流域特點,在全省調整并增設一批省控監測斷面,增加監測頻次,閩江、九龍江等主要流域要逐步開展同步監測、通量監測。目前各設區市環保局都提出了當地水環境省控監測斷面的調整報告。從初步分析的情況看,各設區市環保局上報的“新增斷面”基本上具有代表性,但也存在要求取消或調整部分水質現狀較差的斷面的情況。
我們應當認識到,增設省控監測斷面、增加監測頻次的目的是使監測結果更科學、更有代表性。在這次會議上,將對省局制定的水環境監測技術規定修改稿進行討論,各地要按照省局關于優化調整省控水質斷面和修改水環境監測技術規定的總體要求,調整監測斷面,增加監測頻次。一是要統一認識,各地應從及時、準確、科學反映環境質量的變化狀況的角度來認識調整監測斷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為可能會增加工作量而不愿意進行調整。二是要按照國家和省監測技術規范中斷面(點位)的布設原則考慮調整和增設斷面(點位)。三是對水利部門有監測點位的地方,如果具備代表性且采樣安全、方便,環保部門也應有選擇地將其增設為省控斷面。四是重要支流且又經過城市(縣城或主要城鎮)的,在城市下游的支流口應增設控制斷面。五是現有斷面已不符合設置原則的,可以適當調整,但不能只是因為某個斷面目前污染較重就要求取消該斷面。六是要開展主要流域同步監測,對重點斷面,有的要開展通量監測,有的要增加監測頻次,做到每月監測一次,以增強監測數據的可比性、準確性。
二、加強監測質量控制工作
如果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的話,監測數據的質量就是環境監測站生存的基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省部分監測站參加國家總站組織的酸雨普查質控考核和近岸海域水質實驗室互校,省里組織開展閩江、九龍江同步監測比對以及九龍江江東橋重金屬監測比對等質控考核,都有一些監測站監測結果不能符合要求。去年11月份我省部分城市(包括設區市和縣級市)參加的全國酸雨普查質控考核中,縣級市站的ph監測結果合格率明顯低于全國同級站水平。這些都說明在監測規范和數據把關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為此,省里將制定下發加強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有關規定,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各設區市環保局要認真分析質控考核結果,組織力量查找原因。各級環境監測站都要重視監測質控工作,堅持按照計量認證所制定的質量體系文件的規定,采取相應的措施,切實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對質控考核不合格的監測人員,應視情況暫停其監測人員合格證。
三、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
更好地提供科學、準確的環境質量分析報告,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措施,是當前我省環境監測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認真落實各項基礎工作,按時上報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明確環境質量分析會的主要內容,科學安排環境質量分析會的時間,提高環境質量分析會的信息化水平。
各設區市環保局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視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調動全局力量搞好環境質量分析,努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局上下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環境質量分析會應由各級環保局組織,同級監測站負責承辦,并指定專門的科(室)負責落實。在做好環境質量的深度分析工作的同時,要積極開拓創新,豐富分析內容,深入探討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各地還要積極向同級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環境質量分析情況,使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得到同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并用以指導本地的環境管理工作。要切實加強對縣級環保部門環境質量分析工作的指導,要求各縣(市)都建立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
四、著力建設高素質監測隊伍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執法和環境糾紛仲裁的法定依據。沒有高素質的監測隊伍,環境監測和分析的質量就無法提高,環境監測的權威性就難以樹立。各級環保部門要制定培養專業人才的規劃,營造吸引專業人才的環境,建立用好專業人才的機制。同時,要抓好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重點加強對新儀器、新技術、新方法、新人員的培訓,特別是要強化新標準和新規范、應急監測業務的培訓和監測站站長的輪訓。
要加強監測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認真執行環境監測職業道德規范,增強責任意識,做到科學監測、規范監測,堅決杜絕虛假數據或亂改數據的現象,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可靠、公正。監測技術人員要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不能收受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接受宴請等。對監測項目需要由其它檢測機構承擔的,應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認真把好資質關。監測人員要樹立大局意識,堅決杜絕無故缺報、遲報監測數據,影響全省監測數據完整性的現象。
五、盡快落實環境監測體系二期工程配套資金
根據省政府的要求,今年內要完成省環境監測體系二期工程建設,目前省預算內的資金均已到位。今年4月,省局要求有關市、縣環保局盡快落實地方配套資金。截至5月底,二期工程需要配套資金的55個監測站中,25個站已完成配套資金的籌措,17個站配套了部分資金,13個站尚未提供配套資金,目前配套資金只到位1244.2萬元,占應到位配套資金的63.5%。配套資金滯后,直接影響儀器設備采購和項目進度。對此,各地要采取措施抓緊加以落實。根據省發改委的要求,對地方配套資金確實無法到位的,將取消原定的省級補助資金,由省局會同省發改委進行調整。
六、積極推進監測站標準化建設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于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有關要求,省局已完成對首批申請驗收的廈門、泉州、晉江、三明、沙縣、永安、建陽、福州、福清等9個環境監測站的現場核實工作。根據達標驗收結果,雖然一些站還存在監測人員不足、經費未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人均監測經費不足、儀器設備還有欠缺等不足,但9個站審核總得分都達到總局規定的通過標準化建設驗收(85分)的要求。希望各級環保局進一步重視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繼續組織有條件的監測站做好申報工作,以此推動監測站的建設,為規范環境監測、提高環境質量分析水平提供保證。
七、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統一水質信息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省政府批準并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加強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環保、水利、海洋漁業等涉水部門的監測數據,統一由環保部門整合后,定期在媒體上,以提高信息的統一性、準確性和嚴肅性”。對此,我們要主動與水利、海洋漁業等涉水部門溝通聯系,商請有關部門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從有利于推進水環境保護的大局出發,將監測數據交由我局統一整合后,定期在媒體上,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公眾環境權益。
同志們,環境監測是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的重要技術保障,是環境監督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依托,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手段。環境監測工作艱巨而光榮。希望大家進一步加強并規范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為環境執法提供科學依據,為人民群眾提供環境信息服務,推動環保工作上新水平,努力促進和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