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發展換屆選舉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發展換屆選舉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政局發展換屆選舉總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四年工作回顧

          20*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委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

          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特大洪澇災害、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推動了全縣經

          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完成了“十五”計劃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一是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5,三次產業比重由39.7:25.6:34.7調整為35.8:31.5:32.7。農村經濟穩定增長。

          糧食產量連續三年突破百萬噸,兩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林業、畜牧、水產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工業經濟運行平穩。規模工業

          增加值年均增長28.3。商貿旅游發展加快。*道教建筑群一期工程建成,報恩寺、孔廟建筑群和北門廣場修繕一新;“萬村千鄉”市場工

          程試點獲省表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9。財政金融運行良好。干部教師職工工資、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財政補貼農民資金實

          現打卡發放。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4。

          二是“三個年”活動取得實效。連續四年開展“三個年”活動,引進投資100*元以上建成和在建項目5*。設立行政服務中心和投訴受理

          中心,2*單位14*審批項目進入中心辦理。全縣注冊個體工商戶1.6*戶,私營企業75*,從業人員近*人,注冊資金5.1億元。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合淮阜高速公路*段進展順利。干部群眾捐資籌款320*元,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面啟動。改建安豐—吳山

          、小甸—土拐、雙橋—安豐塘、陶店—堰口—枸杞等縣鄉道路193公里。*堤退建、*擴建、城南防洪圈堤、*堤和*堤加固

          等工程順利完成,移民建房進展平穩,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獲全省先進。工業園區完成投資430*元,一期1.*公里實

          現“五通一平”。改建了東、西大街和西內環路等*主干道,實施了*亮化工程,完成了農村電網二期和*電網、自來水管網改

          造。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9.*戶,移動電話用戶15.*戶。

          四是各項改革成效明顯。工業企業改革取得進展,化肥廠改制后煥發生機,盤活繅絲廠、陶瓷廠、摩托車廠等企業資產近3億元。商業企業改革

          平穩推進,百貨公司破產安置穩妥有序,糧食購銷企業和供銷、物資、輕工系統企業改制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民負擔年人

          均減輕百余元。公共財政支出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實施鄉財縣管,完善村有鄉管,從源頭上遏制了鄉村新增債務。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全縣鄉

          鎮調整為2*。

          五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建立了“以縣為主”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兩基”通過省級復查驗收,*一職高、安豐中學躋身省級示范學校行

          列。楚文化博物館、縣圖書館相繼建成,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豆腐傳統制作技藝、紫金硯制作技藝、壽州鑼鼓和肘歌抬歌列入第一

          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衛生事業發展加快,競技體育全市領先。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負重前進,“村為主”機制初步建立。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標準得到提高,榮獲全省“雙擁模*”和“社區建設示*”稱號。國防動員扎實有效。扶貧攻堅穩步推進,全縣貧困人口

          由20*年20.*人減少到6.*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落實,全市公安機關追逃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文明創建常抓不懈。四年來,國

          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瓦埠湖開發等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宗教、人事編制、外事僑務、廣播電視

          、統計、審計、科技、對臺、物價、農機、檔案、氣象、航道、海事、郵政、煙草、保險、地震、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

          績。

          六是依法行政得到加強。大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加強政府法制和行政復議工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4年共辦理人大

          議案*、代表建議35*,政協建議案*、委員提案25*。

          剛剛過去的20*年,全縣上下堅持科學發展觀,著力改善發展環境,聚精會神抓發展。縣委換屆后,我們以計劃生育集中整治撬動農村工作開

          展,以謀求招商引資大項目突破推動工業經濟發展,以官亭街依法拆遷啟動城建開發,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6億元,同比增長14.5;

          財政收入1.8億元,增長18.5;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億元,增長41.1;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增長2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億元,增

          長13.5;糧食產量118.*噸,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258*,增長11.5。

          各位代表,回顧四年工作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要

          推動工作,加快發展,有所作為,必須做到:

          ——堅持解放思想不動搖。四年來,我們不斷解放思想,突破“圍城”意識,多次組織縣鄉領導干部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借鑒外地先進

          經驗,立足縣情,揚長避短,探索既符合*實際又順應經濟規律的發展之路。

          ——堅持創優環境不動搖。四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環境建設,出臺了優化發展環境“十不準”規定,成立了縣行政服務中心和鄉鎮政務服務

          中心。對外來投資者實行全程、部門幫辦、“綠卡”保護和“三制”管理,初步形成招商引資濃厚氛圍。

          ——堅持合力攻堅不動搖。四年來,我們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面對防汛抗旱、搶險救災、重點工程建設等急難險重任務,整體

          聯動,協調配合,分工不分家,補臺不拆臺,促進了工作開展。

          ——堅持維護穩定不動搖。四年來,我們建立了縣鄉村三級信訪網絡,堅持開門接訪、帶案下訪,傾聽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利益,在企業改制

          、土地征用、城鎮建設等工作中,謀劃在事前,工作到一線,注重消除不穩定因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各位代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成績來之不易,倍加值得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歷屆縣委、縣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得益于縣

          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得益于全縣人民協力同心,開拓進取。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干部,向

          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改革、發展和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的全體政法干警、武警

          官兵以及壽西湖農場、正陽關農場廣大干部職工,向所有關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特殊的縣情、特殊的地理區位等客觀因素制約,目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

          題,主要表現在:農業抗御風險能力不強,工業缺乏大項目、大企業支撐,外來投資規模較小、層次偏低;鄉村道路狀況亟待改善,城鎮基礎

          設施配套任務艱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稅收增長乏力;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少數干部工作作風不實、方法簡單,辦事拖拉、效率不高

          等現象還時有發生。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推進*奮力崛起的關鍵時期。在清醒認識目前存在困難和問題的同時,更要敏銳地看到我縣面臨極為

          有利的重大戰略機遇,看到加快發展的潛力和優勢。一是明朗的宏觀政策優勢。中央加強新農村建設,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在政策、項目

          和資金上加大向中部地區傾斜。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今年財政支農資金的增量繼續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

          量繼續高于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繼續高于上年。我縣作為農業大縣、糧食大縣,只要應對積極、爭取有力,必將受到更高

          程度的關注,必將獲得更多項目的支持;同時,我縣又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縣、沿淮大縣和著名的革命老區,在

          國家和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也必將能夠獲得更多的實惠。二是潛在的交通區位優勢。我縣毗鄰合肥,緊貼*,背倚淮河,近郊沿淮

          ,既是*的*,也是合肥的*。隨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成,我縣抵御淮河水患的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淮河越來

          越成為可資利用的“黃金水道”。省委、省政府實施“一圈兩帶”戰略,出臺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區發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們東進北迎,雙

          向融入,既可承接省會經濟圈輻射,又能融入沿淮城市群帶動。加之,緊鄰我縣南部的合六武高速公路,穿越我縣北部的合淮阜高速公路,以

          及坐落在我縣東部的新橋國際機場建設,將拉近我們與合肥、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的距離,極大地改變我縣交通不便、區位不優的先

          天不足,對承接“南企北上、東資西進”極為有利。尤其過去相對偏僻的瓦東地區,更是先機獨占,優勢凸顯,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土,為加

          快縣域經濟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三是獨特的發展資源優勢。我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初步形成優質糧油、畜禽、棉麻、羽絨、水產、林木、

          席草、瓜子、果蔬、豆制品等十大農特產業。我縣文物遺存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凝煉生成了楚漢文化、豆腐文化、廉政文化、軍事文化、宗

          教文化、城墻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美食文化、水文化等十大文化。我縣人脈資源豐富,歷來崇文重教,英才輩出,遍布各界;目前有

          3*人常年在外創業,其中一大批成功人士,有資本、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是我們加快發展潛在的寶貴資源。四是后發的自我積累優勢

          。經過努力,壽春城遺址保護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壽西湖行洪區調整規劃已經上報待批,縣城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旅游總

          體規劃正在修編待批,這些將為我們加快縣城建設、搞好城市經營、拉動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特別是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

          勵精圖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為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實現奮力崛起的潛力和優勢。

          根據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一五”規劃部署,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

          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力推進工業*、農業穩縣、招商活縣、旅游*四大戰略,大力實施“治水

          安民”、“通達富民”、“建城聚民”三大工程,努力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上實現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成效,在推進全民創業上掀起

          新高潮,在構建和諧*上創出新氣象。

          總體目標是,到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分別比20*年翻一番,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未來五年,我們將集中精力主攻六大任務:

          ——堅持推進工業*。工業強縣是我縣跨越式發展的第一選擇。圍繞十大特色農業資源,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形成一批關聯度高、

          鏈條長、配套協作的產業群。圍繞平臺建設,加大縣工業園、臨空產業園、鄉鎮工業項目集中區和壽六路民營經濟長廊等建設投入,培育塊狀

          經濟。圍繞重點企業,促進現有企業改制和技改擴建,扶優壯強一批骨干企業。圍繞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新興產業。走

          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形成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

          ——堅持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以統籌的方針、工業的理念、市場的辦法

          ,實現新農村建設新突破。堅持把發展生產放在首位,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堅持面上打基礎、點上求突破,大力開展“三清四改”,深入抓好農田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

          ,把*示范鎮和2*示范村率先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推進擴大開放。按照“三個立足”、“三個為主”,建立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即:立足農業資源優勢,推進十大農特產業招商;立足

          區位優勢,推進承接產業轉移招商;立足人脈優勢,推進以商招商。以能人和企業招商為主,以面向東部地區招商為主,以引進大企業、大集

          團、大項目為主。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掀起全民創業熱潮,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力爭引進內資年遞增20、

          外資年遞增15。

          ——堅持推進旅游業發展。圍繞“一山二水,一塊神奇的豆腐;一城三鎮,一個美麗的傳說”主題,加快*風景區和安豐塘、淝水古戰場

          景點建設,規劃建設中國豆腐文化旅游區;加快古城和正陽關、隱賢、瓦埠等特色古鎮旅游開發,創建優秀旅游鄉鎮。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啟

          動古城墻“申遺”。加強同*合作與交流,構建*大旅游格局。開發特色旅游產品,開拓旅游客源市場,提升旅游業檔次和水平,爭

          創“全省旅游十強縣”,使我縣盡快成為“新皖北歷史文化旅游”中心區域,成為皖中重要旅游目的地,成為安徽乃至華東地區旅游精品線路

          之一。

          ——堅持推進城鄉統籌。以縣城規劃為龍頭,加快基礎設施配套,拉開新*框架,促進縣城向南擴展。推動學校、醫院等公共事業單位率

          先出城;建設新政務中心,促進機關單位向新*集中,帶動居民出城。加強老*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強化城市經營理念,

          完善投融資體制,促進城市開發良性循環。加快中心鎮建設,完善集鎮功能,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集鎮。未來五年全縣城鎮化率提高到35

          以上。

          ——堅持推進協調發展。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發展高中教育,規范發展民辦教育,創建*優質教育品牌。深

          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力爭建立覆蓋全縣的新型城鄉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實

          現良性循環目標。堅持發展文化產業與繁榮文化事業并重,加大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

          民族宗教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大精神文明創建力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造“平安*”。強化環

          境保護,推進生態縣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各位代表,我縣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已經繪就,發展思路已經明晰,加快發展的態勢已經顯現。我們堅信,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通過全縣廣

          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