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局加強流通企業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流通是社會再生產四大過程之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實現的必經階段。流通產業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窗口,也是促進生產、引導消費的重要推動力。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市場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流通產業正在迅速地由從屬產業轉向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進入二十一世紀,我省正處在向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從世界各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都經歷了一個流通大發展階段。浙江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現代化,必須實現流通產業的跨躍式發展。本《規劃》依據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從我省省情和流通產業現狀出發,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流通產業的發展經驗,提出"十五"期間我省流通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一、發展背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流通產業借助市場先發優勢,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探索,為形成浙江區域特色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一)取得的成就--流通產業化程度有所提高。流通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年,全省批零貿易業實現增加值800.25億元,比*年增長59.7%,平均每年增長9.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3%,是服務業中最大的產業;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298.8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7%,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名列第四,比*年增長73.4%,平均每年增長11.6%。到*年底,我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348個,成交額為4023億元。--流通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隨著我省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計劃管理商品的范圍和品種已大大減少,絕大部分商品已實行市場定價。經營主體不斷多元化,使我省流通產業的組織結構、經營結構、所有制結構、人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基本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種經營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流通現代化步伐開始加快。我省流通設施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百貨商店、連鎖超市、物流中心、商品交易市場以及專賣店、便民店、會員制俱樂部等多種業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舊貨、拍賣等行業,出現了新的活力。電子計算機、商品條碼、pos、edi等現代營銷管理系統逐步得到應用,流通產業的技術含量有所提高。--流通國際
化趨勢有所增強。至*年底,全省有各類進出口企業3183家(不含外商投資企業),與世界上20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全省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78.34億美元,比*年增長141.8%,平均每年增長19.31%。其中出口額為194.44億美元,比*年增長152.6%,平均每年增長20.36%,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額在全國各省市區均列第四位。我省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達到38.2%,對外貿出口的依存度達到26.7%。(二)差距與不足--流通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我省流通業總量雖然較大,但攤位式、分散性、小規模的組織形式和傳統的營銷方式占有很大比重,組織化程度比較低,集團化發展緩慢。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發育不全,農副產品流通仍不通暢,"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時有凸現。流通產業總體上技術含量低,現代化水平不高,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強,與發達國家流通企業相比差距很大。--流通秩序不夠規范。流通領域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滯后,自律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地區封鎖、部門分割、無序競爭和壟斷經營依然存在,欺詐行為、假冒偽劣商品仍在損害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三)發展環境--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為流通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預測,未來十年的全球經濟仍將保持一定增長;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將帶動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科技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將推動流通產業的現代化進程;產業結構調整、資本流動和技術轉移的步伐加快,將促進世界范圍內的流通要素和資源的優化組合。--加入世貿組織,為流通產業更有效地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提供了便利。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將引入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理念和營銷方式以及統一的國際運行規則,有利于流通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市場體系的發展和統一市場的形成;通過引入國外資本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提高流通企業素質;通過與國外公司的競爭與合作,有利于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我省經濟進入重要轉型期,為流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隨著我省工業化、城市化、休息化進程的推進,城鄉二元經濟將向農村與城市互動發展的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改革將從放開搞活向建立和完善新的市場經濟秩序轉變,消費結構將由滿足基本需要向滿足多層次需要轉
變,流通企業的發展也將由數量擴張型向提高競爭能力的質量效益型轉變,這將有力地促進我省流通產業的發展。二、發展目標要改變我省流通產業總體發展進程滯后的現狀,必須使我省流通產業跨過傳統產業化的某些階段,選擇較高的起點,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趕超發達國家的一種戰略選擇,也是"十五"期間加快我省流通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和《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為依據,緊緊圍繞擴大國內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促進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加速流通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流通產業技術進步,擴大流通產業對外開放,盡快實現傳統流通業向現代流通業的跨越式發展,充分發揮流通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性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預期目標到2009年,我省流通業要達到下列預期目標:--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0億元,年均增長11%,流通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5%。--年銷售額超10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達10家,超5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達50家。--全省出口和進口額分別達到30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460億美元。--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態獲得較快發展,大中城市現代流通業態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0%。--培育10家在全國乃至亞洲地區有重大影響、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商品批發市場。--大中型流通企業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省初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流通體系和較為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三、發展重點根據我省流通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預期目標,"十五"期間,我省流通產業的發展重點是:大力推進以現代物流等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業態建設;大力推進以健全市場功能和擴大商品輻射為主的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大力推進以開拓國內外市場為主的營銷網絡建設。著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加速流通產業結構調整--調整流通產業商品和技術結構。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長期占據我省消費品市場的低檔商品、普通商品將逐步向高檔商品和品牌商品轉變。要適應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潮流,強化商品品牌、服
務品牌、企業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全面提高商品質量和檔次,積極擴大省內名牌商品的經營份額,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同時兼顧消費梯度,滿足多層次需求。大力引進流通領域先進的技術和設施,實現各種技術形態的協調配合、高效運轉,把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注重流通技術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加快流通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步伐,促進流通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調整流通產業組織和地區結構。培育和扶植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改變我省流通產業結構中企業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組織化程度低、經營分散的現狀,加快流通企業的重組改造。鼓勵個體私營流通企業從自然人實體向企業法人制度轉變。實施流通業的規范化、合理化、規模化,造就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集團化、綜合型流通企業和流通中心。鼓勵流通領域內多種業態相互滲透,鼓勵流通資本向工業、農業延伸,向房地產、旅游、咨詢等服務貿易領域滲透,形成主體多元、相互滲透、充滿競爭和活力的大流通產業。完善流通產業地區結構,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三市為中心,以滬杭甬-杭寧高速公路、甬臺溫高速公路、杭金衢-金麗溫高速公路為主干的城市流通網絡;形成以中心城鎮為核心的農村流通網絡;充分利用寧波、舟山等港口條件,積極發展轉口貿易;重點扶持有產業依托、在全國處于龍頭地位的十大市場,鼓勵建設一批有影響力、有效益的省外分市場;選擇合適的國家,支持設立浙江商品分銷中心。建立和健全浙江產品的市場營銷體系,努力提高我省名優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比重。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高效順暢、幅射面廣、業態豐富、立足省內、面向全國、接軌世界的流通新格局。--健全專業批發市場功能。重點培育發展有鮮明專業特色、緊密依托當地產業或具有商品集散功能的工業品批發市場;與農業現代化和發展效益農業緊密結合的規模大、檔次高、輻射廣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適應糧食購銷市場化、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糧食批發市場;為地方支柱產業服務的生產資料批發市場。最終形成一批全國性的龍頭市場、一批區域性的骨干市場、一批外向型的出口市場、一批有代表性的要素市場。推進我省各類市場的戰略性調整,實現二次創業。現階段要努力促進交易手段逐步現代化,營銷方式更趨多樣化,實現由攤位式經營為主向以門店式經營為主轉變,由分散的個體經營為主向建立公司制經營轉變,由數量的擴張向提高市場整體素質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