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雙培雙帶工程實施意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雙培雙帶工程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雙培雙帶工程實施意見

          按照市委的總體要求,我們把“雙培雙帶工程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一項重要舉措和基礎性工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范、梯次推進”的原則,以“十強百富”示范工程為載體,建立健全資金保障機制,推進“雙培雙帶”工程深入實施。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創新為先,進一步構建“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載體

          “雙培雙帶”工程是新時期黨建工作創新的產物,推進這一工程仍然需要創新。因此,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的前提就是要創新實施載體。

          一是深化“十強百富”。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創新載體是關鍵。我們在實施“雙培雙帶”工程中,立足*實際,按照渭河沿川、南部山區和北山北川的不同環境條件,分類指導,培育典型,形成了項目帶動、市場帶動、龍頭企業帶動、中介組織帶動、村辦實體帶動、科技園區帶動、致富能人帶動和勞務輸轉帶動等八種帶動形式,在此基礎上,縣委于去年提出了以“十強百富”示范工程為載體,進一步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實施的意見。就是以項目建設為依托,每年新建10個帶動示范能力強的產業示范園、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等縣級示范點,帶動農村黨員積極參與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100戶農村貧困黨員通過種、養、加、商貿及勞務輸轉等多種途徑脫貧致富。圍繞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轉變,選擇那些具備一定的發展規模和基礎,經過適當扶持就能凸顯較強輻射帶動功能和社會效益、真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經營項目為“十強”示范點;圍繞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選擇那些家庭貧困但具備發展生產和脫貧致富能力,有明確的發展思路和致富項目,經過幫扶當年就能脫貧的農民黨員為“百富”示范戶。2003年以來,全縣共實施“雙培雙帶”示范建設項目198個、創辦龍頭示范企業56個、興辦產業示范園區34個、產業示范基地108個,帶動農民黨員參與產業化經營的達6875人,占農民黨員總數的89.7%。

          二是培育“紅峴模式”。深化“雙培雙帶”工程,項目是支撐。我們堅持實施“雙培雙帶”工程與參與式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全縣不同區域的自然特點,把扶持貧困黨員脫貧致富和培養致富帶頭人入黨融入到了參與式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中,培育出了適合北部干旱山區特點的以農戶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戶的“支部加協會”工作新模式——“紅峴模式”。目前,全縣通過“紅峴模式”,創建綜合養殖園區15個、草畜一體化產業示范村66個,新發展規模養殖示范戶6800戶;創建規模種植基地45個、種植示范村55個,新發展規模種植示范戶3800戶,種養殖示范戶中有黨員1320名、有村組干部165名。

          三是實施“雙強”帶動。深化“雙培雙帶”工程,黨員帶頭是基礎。我們把實施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能力強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帶動工程,作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雙培雙帶”工程深入實施的有效載體,依托中藥材、馬鈴薯、畜牧養殖和蔬菜產業,以優先扶持村組干部和農民黨員帶頭致富為重點,2005年新建了鞏昌鎮紅旗村、文峰鎮曲家山村、首陽鎮董家堡村、菜子鎮東風村、福星鎮井溝村、云田鎮二十鋪村、碧巖鎮王莊村、馬河鎮卜家村、宏偉鄉景坪村等10個黨員干部“雙強”帶動工程示范村,鼓勵和扶持基層黨員干部創辦新項目、開發新產業、培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帶頭搞流通、建基地、辦實體、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成為奔小康的帶頭人、科技致富的帶頭人、產業經營的帶頭人、執行政策的帶頭人、聯系群眾的帶頭人,形成了“黨員大戶+農戶”的“雙強”聯合體。目前,全縣由農村黨員領辦聯辦的產加銷聯合體已發展到780個,“一人領出一群、一群帶出一片”的“頭雁效應”日益凸顯。

          四是開展“四個一”活動。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全黨支持是保證。我們緊緊圍繞“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要求,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的原則,在全縣參加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了“每人幫助農村貧困黨員和困難群眾新修一畝梯田、種植一畝洋芋、培訓輸轉一個勞動力、幫助選擇確定一個好的致富項目”的“四個一”助農增收黨性實踐活動,2650名機關黨員干部踴躍捐款86.2萬元,并走出機關,沉到基層,深入農戶,與農村貧困黨員、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在全縣初步形成了想致富、能致富、會致富的黨群互動局面。第一,建立黨員畜牧養殖示范基地。在云田鎮二十鋪村、宏偉鄉景坪村分別確定養羊示范戶90戶,修建標準化羊舍2700平方米,投放小尾寒羊360只,種植優質牧草410畝。在首陽鎮董家堡村確定50戶養豬示范戶,修建標準化豬舍50座500平方米,引進良種仔豬102頭。第二,建立黨員勞動力培訓輸轉示范基地。按照每名黨員幫扶一戶貧困黨員或困難群眾,為幫扶對象人均補貼100元誤工費的要求,確定文峰、福星、鞏昌、菜子、雙泉等5個鄉鎮為全縣勞動力培訓輸轉示范基地,篩選困難農戶和貧困黨員為實施對象。一方面加大培訓力度,先后舉辦電動縫紉培訓班8期,免費培訓800名勞動力全部就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輻射帶動和內聯外引作用,廣泛搜集勞務信息,主動做好勞動力輸轉工作。目前,全縣已向外輸轉勞動力4萬人。第三,建立黨員千畝無公害標準化洋芋種植示范基地。購進洋芋良種600噸,專用化肥700噸,農藥12噸,建立黨員千畝無公害標準化洋芋種植示范基地4個,從幫扶部門、單位抽調機關黨員干部178名,深入村組農戶,幫助種植良種洋芋3800畝。第四,建立黨員千畝梯田建設示范基地。按照“四統一”、“四集中”的要求,建立千畝黨員梯田建設示范基地3個,新修高標準梯田3344畝,受益貧困黨員和困難戶343戶。

          二、以保障為要,進一步優化“雙培雙帶”工程扶持機制

          建立健全積極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扶持機制,是保證“雙培雙帶”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近年來,我們通過采取“財政資金擠一點,縣管黨費補一點,項目資金切一點,信貸資金扶一點,部門資金幫一點”的融資形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的資金保障機制。

          一是財政資金“擠”,進一步優化財政支持機制。去年我們從縣財政擠出57萬元,專項用于提高村干部報酬,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目前,全縣村干部年報酬最高達1.1萬元,最低的也在2000元以上。另外,每年還擠出15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各類示范點給予重點扶持和獎勵。近兩年共兌現“以獎代補”資金20萬元。

          二是縣管黨費“補”,進一步優化政策激勵機制。每年從縣管黨費中列支20萬元,主要用于扶持“十強百富”示范工程信貸資金的貼息和獎勵先進基層黨組織。近兩年先后兌現“十強百富”貼息資金18萬元,為“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兌現獎勵資金23萬元。

          三是項目資金“切”,進一步優化項目帶動機制。在每年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參與式扶貧開發相結合整村推進項目、以工代賑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按照項目總投資10%的比例,各切塊安排50萬元(共150萬元),為300戶農村貧困黨員優先安排項目資金戶均5000元。2004年以來,縣農辦、農業局先后為450戶困難黨員優先安排種、養、加等項目資金234萬元,戶均5200元。

          四是信貸資金“扶”,進一步優化信用扶持機制。一方面,每年協調信用聯社安排小額信用貸款100萬元,按照每個示范點5萬元、示范戶5000元的標準,專項扶持“十強百富”示范工程。另一方面,結合今年縣信用聯社開展的“走百村、進千戶、暖萬人”活動,安排小額信用貸款1000萬元,按照每個示范點10萬元、示范戶1萬元的標準,專項扶持農民黨員干部“雙強”示范工程,先后為農民黨員和村組干部致富上項目提供貼息貸款300萬元。同時,對近兩年新建的“十強百富”示范工程縣級示范點、黨員示范戶和“雙強”示范村加掛了標志牌,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五是部門資金“幫”,進一步優化社會扶助機制。首先,在充分發揮縣域優勢、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建立了把結對幫扶的省、市駐隴單位、縣直部門、鄉鎮、村和機關黨員干部五個方面提供的資金、物資、技術、信息等整合在一塊落實到共建點上的“五位一體抓一點”的工作機制。2004年以來共落實部門和單位的幫扶資金(物資)222.3萬元。其次,健全了“領導聯系、部門幫扶、干部結對”的多位一體培帶格局,即縣級領導每人聯系一個鄉鎮,培養一名“能人”型村干部;駐隴單位和縣直部門各幫扶一個村,單位和部門負責人每人聯系一個“雙培雙帶”工程示范基地,幫帶培養一名黨員致富戶;農口部門各聯系一個產業示范村,科技人員每人幫帶一個群眾成為科技致富能人;機關黨員干部每人至少聯系一戶貧困群眾,幫帶找到一條致富路子。2003年以來共建立支部共建對子200對,其中省市駐隴單位結對64對,縣直部門結對136對,有1626名機關黨員干部參與了結對子幫扶行動,其中縣級領導干部31人、科級干部265人、一般干部1330人。通過路子上引、技術上教、資金上幫,培養“能人”型村干部166名,培植產業示范村39個,新建示范基地57個,幫扶示范戶560戶,有3600多戶貧困群眾、2100多戶困難黨員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三、以落實為本,進一步靠實“雙培雙帶”工程主體責任

          健全和完善“縣級領導聯系、縣直部門幫扶、鄉鎮領導掛靠、優秀年輕干部抓點”和縣、鄉、村、戶四級目標管理責任制,是全面落實“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規劃的重要保證。

          一是靠實領導責任。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在協調項目資金、整合幫扶資源、指導和制定示范點建設規劃等方面率先垂范,把自己的聯系點建成了有一定規模和示范帶動能力的示范點。

          二是靠實干部責任。我們把各個示范點上的工作任務層層靠實到了個人,考核到了個人,獎罰到了個人,激發了每個干部的工作熱情。把實施“雙培雙帶”工程作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和黨員民主評議、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制定了嚴格的督查和考核獎懲制度,提出了“兩不能、一必須”的要求,即年度考核完不成任務的鄉鎮,黨委書記、分管副書記年度考核不能確定為優秀等次,不能評為縣級以上先進個人,并必須限期進行“補課”。

          三是靠實致富帶頭人責任。每個示范點上的致富帶頭人在充分發揮產業化規模經營的帶動效應的同時,對幫扶對象在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產生了“以點帶面”和“扶持一個、帶動一片”的社會效應。

          四是靠實黨員群眾責任。我們按照黨員群眾所從事的產業和所在的行業,實行了分類管理,即把“同行”的黨員群眾集中在一起,加強了與同一行業、同一產業致富能人、普通農戶的聯系交流,引導幫助致富能人不斷追求進步,指導和帶領群眾積極參與產業化經營。

          “雙培雙帶”工程的實施,為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實現了領導方式的轉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一家一戶小生產的分散性、盲目性和脆弱性,迫切需要各級黨組織加強指導,提供服務,搞好傳、幫、帶。“雙培雙帶”工程的實施,正是通過創辦示范服務基地這一具體實在的形式,貼近農民搞服務,實現了對農村經濟工作的有效領導。各種類型的示范基地把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各項農業技術的推廣,通過示范引導,提供服務,落實到了千家萬戶。把原來的“直接干預”、“行政命令”的領導方式,轉變為靠活生生的事實引導農民,靠細致周到的服務幫助農民,靠龍頭的作用帶動農民,使農民由以前的“要我干”變成了“我要干”,從而有效地把黨的富民政策變成了農民的自覺行動。群眾的氣順了,致富奔小康的勁足了,黨群干群關系密切了。

          二是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通過創辦示范基地,發揮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培植了主導產業的優勢產品,初步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一條龍”經營體制,較好地實現了與市場的對接,取得了明顯的規模效益。全縣中藥材、馬鈴薯和菌菜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呈現出品種多元化、栽培規范化、種植基地化的發展勢頭,無公害標準化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規模種植基地。畜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通過走“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路子,依托項目帶動,實現畜牧業產值1.56億元。目前,全縣僅中藥材、馬鈴薯、菌菜、畜牧等特色農業產值達8.49億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242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5%。

          三是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雙培雙帶”工程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帶領廣大農村黨員群眾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效載體,也為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進性提供了實踐平臺。首先,村級班子進一步優化。圍繞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和在黨員致富帶頭人中選拔村干部,先后有160名村干部通過投放小額信貸,發展藥材、規模養殖、販運、商貿流通等致富產業脫了貧,有124名黨員致富帶頭人調整充實到村級班子。其次,黨員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明顯提高。黨員干部、貧困黨員、致富帶頭人結成幫扶對子3030對,共建立黨員聯系戶2780戶,幫助2360戶貧困戶找到了致富門路,有1680名貧困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4158戶貧困戶在黨員的幫扶下脫了貧。第三,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全縣共確定致富帶頭人入黨積極分子1822名,新發展的農民黨員中致富帶頭人占當年發展黨員的85%以上,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中致富能人占到90%,農民黨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逐年提高。

          今后,我們將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全市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縣區的好經驗、好做法,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在靠實責任突出實效上下功夫,在強化載體提質增量上求突破,再加力度,再強基礎,努力推進“雙培雙帶”工程深入實施。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