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優化城市衛生資源配置,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滿足城市居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6〕10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豫政〔*6〕66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立足我市實際,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滿足城市居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需求為目標,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為重點,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完善功能,規范管理,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綜合、連續的社區衛生服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共建,多種形式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3、堅持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5、堅持以地方為主,實行屬地化管理,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積極推進。
(三)總體工作目標任務
*8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到*9年,全市建立起設置合理、服務規范、功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全部城市社區,實現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區享受到衛生保健、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
二、加快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明確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性質,堅持預防為主,強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突出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具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及時掌握社區人群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計劃地實施干預措施和預防保健服務;開展常見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傳染病防治、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區康復、精神衛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為居民提供綜合性健康管理與服務。
(二)堅持政府主導,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統籌規劃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原則上按照1個城區辦事處所轄范圍規劃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鄰的、人口少于2萬人的辦事處可合并設置1個,人口超過5萬人的可分設2個,同時根據需要設置若干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實行一體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立足于現有衛生資源的調整,各區政府不再舉辦醫院和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可由市、區現有醫療機構按照平等、擇優、競爭的原則,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通過公開招標形式轉型或改制;鼓勵大中型醫療機構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實現重組、聯合和合作;轄區衛生資源相對短缺的街道辦事處及社區由政府舉辦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三)按標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善服務條件。根據人口數量、地域環境和社區類型等因素,參照國家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標準,分類確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規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及設備配置應當滿足開展全科診療、疾病康復、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信息資料管理等工作的需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一般要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一般要達到150平方米以上,功能分區合理,符合人性化設置。
(四)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分工協作機制。調整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機構的職能,將適宜社區開展的計劃免疫、婦女、兒童系統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交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等機構要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中型醫院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試點,逐步推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首診制。
(五)建設網絡化、數字化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到*8年,全市要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網絡化管理。要按照服務區域、服務人群、功能任務等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落實到責任單位和具體責任人。要建成全市統一的數字化社區健康檔案系統、社區公共衛生直報系統和社區衛生工作評價系統。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網絡平臺,對社區居民健康信息進行動態監控管理,實現家庭、社區、醫院和管理部門信息互動共享。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督管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一)依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督管理。依法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開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必須符合設置規劃,達到設置標準,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申報、審批、注冊登記手續。未經批準注冊、擅自開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要依法予以糾正;對不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要及時調整、清退;對不履行職責的,要督促其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要注銷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資格。要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評價制度。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執業監管,建立社會民主監督制度,將居民滿意度作為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要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監管,確保就醫用藥安全可靠、價格合理。
(二)積極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需要和精簡、效能的要求,實行定編定崗、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的人事管理辦法,對經培訓仍達不到要求的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解除聘用關系;實行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相結合的收入分配辦法,加強和改善工資總額管理;其離退休人員費用,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前,按原供給渠道根據有關規定予以安排。積極探索和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收支運行管理機制,規范收支管理,積極開展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非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獲取經費補助。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的收入不得與業務收入直接掛鉤;社區衛生服務常用藥品可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
(三)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針對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需求,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要方式,積極開展針對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的個性化健康咨詢和疾病管理,做好社區巡診、預約轉診、家庭病床及家庭護理等服務。推行家庭契約式服務,逐步建立家庭保健醫師制度和居民健康管理制度。
(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合理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和服務人員,開展中醫藥防治及針灸、推拿、養生保健等非手術、非藥物療法的特色服務。積極開展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創建一批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五)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完善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度。積極開展全科醫學、社區護理的系統培訓,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和組織大中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組織衛生技術人員到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定期進修學習、參加繼續醫學教育。鼓勵退休醫護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參與社區衛生服務。
四、完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措施
(一)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社區衛生服務建設要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根據需要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區中,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與居民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并同步投入使用。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提供免費業務用房。
(二)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經費投入。市、區兩級政府從*8年起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區衛生服務投入和補助比例。一是按照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方式,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人口數落實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經費,*8年按每人每年5元標準安排,市財政每人年補助2元,市區財政每人年補助不少于3元。到2010年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8元的標準,年增長幅度不低于20%,由市、區兩級財政按40%、60%比例分擔;二是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礎設施改造、設備配備、人才培養等專項經費投入,*8年底完成設施改造和設備配備,改造完成、驗收合格后財政部門給予補助。2010年底完成在職全科醫師(護士)培訓,由同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并根據考核結果核撥。
(三)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醫療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逐步完善醫保政策,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并作為首選定點醫療機構之一,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住院、門診、急診(包括慢性病診治)及家庭病床等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并適當降低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個人支付比例。積極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
(四)落實社區衛生服務稅收優惠政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國家規定收費價格取得的醫療衛生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部分,享受國家規定的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稅收優惠政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動產,在無償提供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期間,按國家規定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政府機構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捐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扣除。
五、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責任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以分管市長為召集人,市發展改革委、建委、計生、財政、編辦、教育、民政、人事、勞動保障、規劃、衛生、藥監等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市城市社區衛生工作聯席辦公會議”,并設聯席辦公會議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由市衛生局分管領導任主任。各市、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并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各市、區政府年度工作目標,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各市、區實際,制訂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層層明確責任,統籌協調,強力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及時制定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配套政策,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