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意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省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粵府〔*〕23號)精神,推進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重要思想和黨的*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結合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著力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努力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切實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基本原則:堅持公益性質,注重服務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堅持區域規劃,全市統一布局,立足現有衛生資源,輔以其他衛生資源轉型和新建,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主體,以診所、醫務所(室)、護理院等其他基層醫療機構為補充的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積極推進,逐步規范;堅持與社區建設、與城鎮化進程同步。

          (三)工作目標:到2010年,全市街道基本建成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適應社會需要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居民可就近便捷享受費用比較低廉、質量比較優良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實現“小病在社區、防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的目標。

          二、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四)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衛生服務網公益性基層衛生組織,實行區(市)管理,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等綜合服務,是獨立事業法人單位。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每街道設1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覆蓋的轄區社區居委和轄區內人口密度較大的新建小區,根據需要設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

          街道范圍內已有區級綜合醫院及大型綜合門診、鎮轉街道前的鄉鎮衛生院,由區(市)衛生行政部門按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和標準認定一個機構,進行轉型、改造,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覆蓋的轄區社區居委和轄區內人口密度較大的新建小區,已有區綜合醫院或鎮轉街道前的鄉鎮衛生院門診和歷史形成的城中村衛生站,進行轉型、改造,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

          街道范圍無區級綜合醫院及大型綜合門診、鎮轉街道前的鄉鎮衛生院,無區級綜合醫院或鎮衛生院門診的,由區(市)按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和標準,從轄區內已有其他衛生資源中,在同等條件下首選公立衛生機構進行轉型、改造或新建,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街道范圍設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后,不再新設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層次相同的綜合性醫院、綜合性醫療門診(診所)和服務中心。*區、*區政府不再辦區級醫院。

          (五)堅持公益性質,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要工作方式,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和與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內容相關的中醫藥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

          (六)按法規和標準,規范社區衛生機構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應符合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規劃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原則上不少于15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筑面積原則上不少于2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部布局合理,充分體現保護患者隱私、無障礙設計要求,并符合國家衛生學標準,科室、床位設置和設施配置符合國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定要求。社區診所、醫務所(室)、護理院等其它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用房面積、設備、布局應達到提供專項服務規定要求。

          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原則上按照低于3萬人口的街道(含3萬),按每萬居民3名全科醫師、1名公共衛生醫師配備;大于3萬人口的街道,按每萬居民2名全科醫師、1名公共衛生醫師配備。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與護士按1:1比例配備,其他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5%。設病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5張病床增配1名執業醫師和1名注冊護士。設藥房的應配備藥劑士以上的相應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再核定人員編制。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等要素按設置條件和標準依法實行準入制度。

          (七)建立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工協作關系。調整市級預防保健機構職能,逐步將適于社區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交由*區、*區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區、*區范圍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市級預防保健機構業務指導與評價,其他區(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所在區(市)級預防保健機構業務指導與評價。

          *區、*區范圍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區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其他區(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所在區(市)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實行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探索部分疾病社區首診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醫院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對限于設備或技術條件難以安全、有效診治的患者應及時轉診到相應醫院診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醫院轉診病人,應按醫院建議和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隨訪、病例管理、康復等服務。公立醫院要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診病人提供便利,要承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臨床業務指導、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命名和標志應符合規范要求,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任何機構不得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命名,不得使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原則上不得使用兩個及以上名稱。

          (八)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制度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范,加強醫務人員醫德醫風教育和業務培訓,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預防服務差錯和事故,確保服務安全。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建立健全以下規章制度: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人員聘用、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中、西醫技術服務規范與工作制度,服務差錯及事故防范制度,服務質量管理制度,財務、藥品、醫療器械、固定資產、檔案、信息管理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社區協作與民主監督制度,其他有關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積極探索建立與家庭或個人“契約式”服務制度。

          (九)深化改革,增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活力。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服務需要和精干、效能要求,實行定編定崗、績效考核,新進人員實行公開招聘。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分別實行聘任制、合同制;制定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評體系,切實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服務績效考核,對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優異的人員予以獎勵,對考核不合格人員,進行離崗培訓,對培訓后仍達不到要求人員按有關規定解除聘用關系。

          改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實行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辦法,加強和改善工資總額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收入不得與服務直接掛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獨立核算,與其下伸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一體化管理。沒有隸屬關系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指導。

          三、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措施

          (十)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市衛生行政、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制定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有關區(市)人民政府制定本地社區衛生服務年度發展計劃,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及區域衛生規劃,落實政策措施。

          (十一)加強準入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準入由區(市)衛生行部門按市發展規劃,征詢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居民委員會意見后,對符合要求的,依法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作為機構唯一名稱進行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開項目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論證基礎上,由區(市)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意見,報市衛生局審核,對符合規定的,依法定權限和程序辦理項目行政許可。

          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醫療機構信息平臺,組織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開展社區衛生工作人員醫德醫風建設,加強機構服務質量管理;要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將接受服務的居民滿意度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進行年度考核;要協同有關衛生監督所加強機構日常監管,規范醫療行為;要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農村合作醫療定點單位。

          (十二)加強編制管理,確保新進人員素質。區(市)編制部門要會同同級衛生、財政部門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衛生資源和衛生機構職能調整情況,以精干、高效為原則,落實人員編制,加強編制使用管理;要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職能和工作需要明確崗位名稱、工作任務、工作標準、職責范圍和任職條件,做好定編定崗工作;新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應在機構編制人數控制范圍內,符合崗位要求,醫生類應具備國民教育本科以上學歷,醫技類應具備國民教育大專以上學歷,護理類應具備國民教育中專以上學歷。要完善各類人員管理、獎懲和分配措施,吸引優秀衛生技術人員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

          (十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區(市)發展和改革部門要根據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做好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工作,指導項目建設單位按要求報批項目建設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申請報告。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項目設計、施工、監理、采購招標、投標工作實行公開。建設項目嚴格按批準規模、標準和內容建設。有關部門要按規定加強稽查、審計、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

          (十四)落實財政投入經費,加強經費監管。區(市)財政部門要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和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房屋修繕、業務培訓、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按國家規定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原則上通過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及個人付費等方式補償。

          要積極開展藥品零差價銷售工作,逐步降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銷售藥品加價率,弱化藥品收益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補償作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政策原因造成基本醫療服務虧損,由同級財政根據基本醫療服務成本與收費標準之間差額,統籌考慮整體收支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設備配置、人員培訓經費由區(市)、市按省有關規定共同承擔。

          區(市)財政部門要會同同級衛生、發展和改革部門依法對政府補助資金的分配、核撥、使用實施全過程監督管理,加強追蹤。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要在財政部門嚴格監督下,按衛生行政部門績效考核情況予以核撥,對服務績效好的給予適當獎勵,對服務績效差的相應扣減補助。

          區(市)財政和衛生部門要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財務管理辦法,明確收入和支出范圍、項目和標準,積極探索收支兩條線管理;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財務管理,嚴格會計核算,提高財務收支透明度,規范收支行為。

          (十五)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價格。區(市)物價部門要落實社區衛生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和收付費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嚴格控制政府定價藥品實際零售價格,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價格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要進行嚴肅查處。

          (十六)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保障措施。區(市)社會保障部門要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按定點資格條件及規定程序確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醫保定點機構,并及時向社會進行公布。要明確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社區醫療服務項目,適當拉開醫療保險基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醫院的支付比例檔次。要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保險費用結算管理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對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參保人員的服務。

          (*)完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其他機制。區(市)民政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民主監督制度,加強監督;要探索建立以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醫療救助體系。

          區(市)城市建設規劃部門要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規劃,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用房納入城市新建小區或舊城區改造總體規劃,在新建或改擴建居民小區時,按要求在公共服務設施中預留社區衛生服務用房,與市政公用設施同步建設。

          區(市)人口計生部門要落實社區計劃生育指導工作。

          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質量、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

          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

          (十八)做好宣傳,加強領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市、區(市)政府要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列入政府工作目標,統籌安排,加強領導。要把組織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落實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措施,解決廣大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作為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要廣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工作,提高廣大群眾的認識,爭取社會各方和廣大群眾支持。

          為加強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發展和改革、衛生、城鄉規劃、物價、勞動社保、人事、民政、人口計生、教育等部門和*區、*區、曲江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有關部門研究落實社區衛生服務配套政策,實施社區衛生服務規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社區衛生工作進行綜合評估,解決實施社區衛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持續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根據上級要求,提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策略、年度工作計劃,評價指標體系,對社區衛生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關區(市)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在市領導下,統一步調,加強轄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積極開展創建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活動,確保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落實。

          (十九)社區衛生工作實施步驟。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分三步實施:

          1、準備階段。*年上半年,成立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學習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有關文件,組織開展衛生機構現狀調查,制定市實施意見和發展規劃,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財政補助、人員編制、功能定位、醫療保障等措施。

          2、試點階段。*年下半年—2008年下半年,在*、*兩區各選擇一個街道,一間區醫院,進行轉型和結構改造,完善服務功能,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試點。

          3、推進階段。2009年,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在全市各街道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并進行評估,確保工作目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