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委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加快我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商貿流通發展的決定》(渝府發〔*〕9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為主線,加快商貿網絡體系建設,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推進傳統商貿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傳統流通格局向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轉變;堅持發展商貿流通與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相結合,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市場法制監管、監測調控及商業信用等三大商貿流通市場環境工程體系建設,促進市場繁榮與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市場監測調控相結合,推動商貿流通產業和諧發展。
(二)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以“一保(保障市場供應)、一建(建設城鄉統籌商貿網絡)”為抓手,完善縣城商貿“十個一”和鄉鎮商貿“五個一”工程建設,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培育大企業、搞活大流通。到2012年,實現“四個翻番”、“兩個突破”,構建三峽庫區旅游商品“購物天堂”和“風味美食之都”,流通現代化水平和區域聚合輻射能力明顯提高。即到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總額、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總數、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總數在2007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以上,分別達到40億元、64億元、50家、4個;商業增加值、商貿從業人員分別突破10億元、5萬人。擴大對外開放,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800萬美元,外派勞務實現200人。
二、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三)打造商貿服務平臺。加快城鄉商業設施建設步伐,積極打造縣、鄉(鎮)、村三級商貿服務平臺。大力實施縣城商貿“十個一”工程,兩年內至少建成一個中心商圈、一條商業特色街、一個綜合批發市場(專業、特色市場)、一條餐飲娛樂夜市街、一個商業示范社區、一個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龍頭商貿企業、一家四星級以上賓館、一家餐飲名店、一個品牌展會。積極推進鄉鎮商貿“五個一”工程,各鄉鎮在2012年以前至少打造一個商業中心(商業集聚區)、建設一家品牌連鎖超市、新建或改造一個農貿市場(綜合市場、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培育一家知名餐館、一家星級農家樂。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個鄉鎮日用品和農資連鎖經營超市,以及每個村級日用品和農資便民放心商店,確保兩年內實現所有鄉鎮、行政村全覆蓋。
(四)推進商貿流通網絡體系建設。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加快構建農村商貿流通“六大”網絡。一是加快完善以縣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連鎖經營超市為骨干、村級便民放心商店為基礎的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兩年實現全覆蓋。二是支持農資龍頭企業開展配送、加工、采購和技術服務,以及農機具租賃、維修等多樣化服務,為現代農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技術服務,建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三是大力發展專業批發市場,積極培育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和農村經紀人、運銷大戶,著力打造從基地、加工到市場、配送、終端一條龍的農副產品購銷網絡。四是堅持統一規劃、標識、協調價格、衡器、車輛、服裝、管理及規范經營等“七統一規范”,著力打造點面結合、網絡健全、功能完善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五是大力發展城鄉餐飲、洗染、攝影、美容美發、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網點。授牌確認有實力、有信譽的服務企業、經營大戶和專業服務隊伍,建立上門服務和集中服務相結合的農民生活服務網絡。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產、農業、供銷、通信等部門的農村信息資源,搭建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建立集“信息、交易對接、咨詢互動”三大功能于一體的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網絡。
(五)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積極實施便民服務工程,發展護老托幼、維修、回收、洗染、美容美發、送餐服務、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等便民服務業,增強社區在家政、看護、保潔、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等方面的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汽摩、建材、家具、機電、化醫、服裝和農村消費品、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專業市場。大力發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風味小吃及“農家樂”等社區餐飲,挖掘餐飲文化內涵,推進餐飲業特色經營,著力提升餐飲業發展規模和水平。引進商業企業落戶社區,促進典當、拍賣、再生資源企業發展。鼓勵城鎮居民、下崗失業人員開展社區創業服務工作。各鄉鎮要引導街道居委會加快發展社區商業服務。縣商委、發改委、財政、勞動、質監、藥監、工商、移民等部門要大力支持社區商業發展。
(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加快規劃建設南北兩岸貨運中轉中心,重點打造水天坪工業園、鎮江精細化工園、丁莊溪、高家鎮等物流園區,逐步構建各種物流配送布局結構合理、技術設施先進、運轉暢達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積極引導本地流通龍頭企業,大力引進縣外物流企業,重組整合社會物流資源,促進傳統的貨運部向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轉化。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企業科學設置供應鏈流程,逐步分離物流業務,積極發展理貨、采購、倉儲、分撥、配送等第三方現代物流業。積極推廣現代流通方式,拓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電視購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領域。支持物流企業以多種方式與縣外及境外先進物流企業合資、合作,建立與生產基地直接掛鉤的農副產品配送中心。
(七)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加快完善和落實《*縣突發公共事件生活物資應急保障預案》,加強物資儲備,建立完善糧油、豬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藥品、棉被、帳篷、民爆物品等救災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持合理儲備量。建立應急商品信息數據庫,提高區域調劑的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儲備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輪換,保證應急物資質量。縣商委、物價、工商、農業、糧食等部門要加強對日常商品供應和價格情況的動態監測,強化預測預警,引導供給需求,維護市場穩定。
(八)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大力實施“引進來”戰略,搶抓沿海梯度轉移契機,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經貿合作,積極引進商貿流通知名企業。重點引進先進的營銷方式、經營理念和流通技術,引導外資投向農村市場和流通現代化建設。吸引國內外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我縣設立連鎖店和物資采購配送中心,推動更多企業進入零售企業全球銷售網絡。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優勢商貿企業到縣外及境外拓展市場空間,發展營銷網絡,將*品牌推向全國、推向世界。鼓勵生產性企業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做強做大。加強與市內外其他區縣(城市)服務貿易方面的往來,打破地區封鎖、內外貿及行業分割,促進各種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動,鼓勵平等競爭。加大農產品標準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區建設力度,力爭藠頭、榨菜、肉牛、藥材等基地納入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和農產品標準化出口基地建設,爭取對肉牛、藠頭等實行原產地保護政策。
(九)努力營造發展環境。加強商貿流通領域誠信建設,大興“誠信經商”之風。鼓勵商貿流通業創立和維護商標信譽,逐步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健全商業信用體系。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壟斷經營、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低價傾銷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建立產品購銷隨附單制、可溯源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實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嚴格生豬屠宰、酒類流通、特種商品、危險化學品及民爆物品的監督管理,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規范發展商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其行業自律作用。加強商業文化建設,將*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峽移民文化及風土人情融入商業設施和商業經營活動,營造商業文化氛圍。
三、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四大家”分管聯系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商委,負責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日常工作。各鄉鎮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具體機構和人員負責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及協調服務。發改委要跟蹤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實施情況,國土房管部門要為商貿流通協調落實好重點項目建設用地,農業、畜牧、糧食、供銷等部門要積極參與
農村市場的開拓,文化廣電部門及新聞媒體要為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旅游、統計、工商、質監、衛生、環保、交通等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為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全縣商貿流通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十一)完善建設規劃。堅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與旅游、金融、房地產、文化、體育等產業相促進,加快編制完善商貿中心建設、商業網點布局、現代物流發展等商貿發展規劃。商貿流通主管部門對大型商貿設施建設要進行合理調控,在規劃部門核發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許可證之前,由商貿主管部門出具商業網點規劃的確認意見書。建立大型商貿設施建設項目監測系統,對網點數量、布局、結構及市場需求實施動態分析,引導企業投資行為。
(十二)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基金匹配機制,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基金預算從50萬元增加到100萬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預算,用于商貿流通產業建設項目貸款擔保和貸款貼息、應急保供物資儲備輪換和貸款貼息的部分費用,以及商貿流通十強企業的考核獎勵和項目工作經費等。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服務業貸款利率差別化定價機制;大力發展銀行卡特約商戶,逐步降低餐飲店的銀行刷卡費率;鼓勵各類風險投資基金向商貿流通業領域投資。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等要向商貿流通產業傾斜。對年營業額1000萬元以上的新辦餐飲住宿、居民服務業的連鎖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前兩年征收后全額返還,后三年減半返還;對年營業額100萬元以上、且實際納稅在5萬元以上的家政服務企業,年終按企業當年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給予獎勵,由財政資金予以兌現。
(十三)加強發展扶持。建立健全縣級領導和部門聯系十強商貿流通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制度。堅持每年開展“商貿流通業十強”評選表彰活動,對其法定代表人進行獎勵。工商、質監、國土房管、環保、市政、衛生防疫、公安等職能部門涉及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收費,按收費標準的低限予以收取。物價部門要加強對收費的監督檢查。市政等部門要大力支持商貿流通重點企業舉行節日促銷活動。加快推進工商企業用電、用水、用氣同價。
(十四)加強人才培養。堅持把商貿人才培養作為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強對職業經理人、商務策劃、投融資、商業經營項目管理、商業設施建設規劃、市場營銷、會展策劃、連鎖經營、服務業管理、商品營銷設計與開發、電子商務、餐飲管理和服務等專業人員進行培訓。5年培訓150人左右的中高級商貿專業技術人才。加強服務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引進經營管理人才,真正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人才素質。
(十五)嚴格目標考核。堅持每年將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列入各鄉鎮和縣級相關部門的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要制定目標及考核方案,年底會同縣目標辦、統計局等部門進行考核,報縣委、縣政府批準后予以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