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財政局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意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財政局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93號)精神,規范非稅收入征繳和支出行為,規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充分發揮非稅收入作用,促進部門預算改革,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必須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按照建立公共財政要求,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管理

          目前,非稅收入已成為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國務院和中紀委有關規定,我省認真開展了一系列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和加強財政管理的工作,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罰沒收入已納入預算管理或實行財政專戶管理;推行和完善了收費、罰沒收入實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征管模式;省直和部分市、縣逐步推行綜合財政預算,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全省"收支兩條線"改革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此項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收費和罰沒行為不規范;個別部門仍然存在"誰收誰用,多收多用",脫離財政監督,隨意截留、挪用資金現象;個別單位存在應收不收或應收未盡收行為,造成財政資金流失;預算外資金底子不清,沒有真正體現其作為財政性資金應由政府財政部門調控、管理的屬性。隨著“收支兩條線”改革的不斷深化,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審計署的要求(財綜〔*〕29號),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積極推進“收支兩條線”改革的同時,必須從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措施,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的管理。

          二、非稅收入的性質與范圍

          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社會團體、企業主管部門(集團)和其他組織,依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利用國有資產(資源)、政府投資,憑借國家賦予的壟斷職能、政府信譽,獲取的各種財政性資金,包括已納入財政管理或未納入財政管理的下列收入: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政府性基金(資金、附加);

          (三)罰沒收入;

          (四)利用國有資產(資源)取得的收益;

          (五)土地、海域、礦區、場地等有償使用收入;

          (六)對公共資源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特許(壟斷)經營權等進行招標拍賣的收益;

          (七)按照國家規定集中的非財政預算安排的收入(包括主管部門提取的管理費、收入分成、下級上解資金等);

          (八)以政府名義獲得的各種捐贈資金;

          (九)除上述所列項目之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非稅收入;

          (十)上述第(一)至第(九)項的利息收入。

          上述收入屬應納稅的,其依法納稅后的余額為政府非稅收入。

          政府和政府部門主辦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社等事業單位直接收取的廣告收入,實行年度收支計劃管理;社會保障資金、住房基金、彩票收入和政府債務收入等非稅收入,因其分別具有獨立的運行管理體系,故不在本管理意見范圍內。對這些非稅收入,各級財政、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依法加強對其管理、使用的監察、審核。

          三、建立、健全非稅收入征管機制

          非稅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要確保非稅收入按政策規定應收盡收,及時足額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

          (一)健全征管體系,把政府公共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范圍。

          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使政府公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序發展,對直接或間接利用政府公共資源所取得的收入應納入財政規范管理,統籌社會財力,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或服務。

          對直接或間接利用政府公共資源,應遵循“誰使用誰付錢”的原則,按市場經濟規律納入市場運行機制運作。城市公共設施資源、城市道路營運權資源、帶有壟斷性經營牌照資源及其他政府管理的資源等等,應通過拍賣或招標方式出讓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經營權等,所取得的收入上繳財政。

          各地和各有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操作程序,堅持以社會、環境效益的綜合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科學規范政府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的招標拍賣行為,把此類行為嚴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適當的額度之內,確保收入征收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處在政府的有效控制和監督之下。

          (二)完善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提高非稅收入征管水平。

          1.全面推行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罰沒收入實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征管制度。各地要嚴格執行收費、基金和罰沒收入“票款分離、罰繳分離”的規定,從根本上規范收費、基金和罰沒收入收繳行為,杜絕資金的截留、擠占、挪用和坐收坐支。除按要求實行委托銀行代收的收費、基金、罰沒收入外,對其他非稅收入,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繳款的原則,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隨稅收征收的各種附加仍由稅務部門代為征收;原由征收對象直接繳入國庫的預算收入維持原繳交方式不變;其他非稅收入數額大或征收對象在縣以上城鎮的,原則上實行委托銀行代收;零星的非稅收入或不具備委托銀行代收條件的,由財政部門委托征收單位征收,然后由征收單位按規定要求匯繳到同級國庫或財政專戶。各級財政和征收部門要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技術,不斷提高非稅收入征管水平和服務質量。

          2.結合國庫單一賬戶制度改革,加大對非稅收入匯繳過渡戶的清理工作,整頓和規范銀行賬戶管理。凡具備委托銀行代收款條件的非稅收入,征收部門開設的各類收入過渡賬戶要一律取消,改由應繳交有關款項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征收部門發出的繳款通知,直接將款項繳入指定的財政專戶。對暫不具備委托銀行代收款條件的非稅收入,由同級財政部門核準給予設立收入匯繳過渡賬戶,專門用于非稅收入收繳,不得用于征收單位支出。

          3.建立健全非稅收入票據管理制度。除應依法納稅的非稅收入使用稅票外,凡需出具票據收取的非稅收入,應強化財政票據的印刷、保管、領購、審驗、核銷和監督管理,統一使用省級財政部門印制的票據,從源頭上根治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行為。

          4.理順非稅收入繳撥關系。凡是涉及上下級分成的所有非稅收入的上繳下撥業務,要全部通過各級國庫或財政專戶運作。各部門、各單位征收的非稅收入,必須全額繳入同級國庫或財政專戶,應上解或下撥的非稅收入,必須通過財政部門逐級撥付,部門上下級之間不得直接對非稅收入實行集中、提取及分成。各級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做好資金撥付工作,不得隱瞞、截留應繳上級財政的非稅收入,否則,上級財政部門可等額扣減其財力,并按有關規定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三)建立非稅收入征管績效考評機制。

          各級政府要建立非稅收入征管績效考評機制,將非稅收入征管納入征收部門政績考核,通過考核制約,增強征收部門責任感,自覺規范征收行為。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非稅收入征收管理,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此的監督檢查。

          四、建立綜合財政預算管理模式,加強非稅收入支出管理

          非稅收入屬于政府財政性資金,必須按照綜合財政預算的要求,把非稅收入形成的可用財力納入統一的政府預算體系。

          (一)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使用管理。

          除有規定用途或需補償征收成本支出外,非稅收入原則上不得與有關部門的支出掛鉤,不再實行結轉部門下年度使用。非稅收入按照資金性質實行分類管理:一是對各種具有專項用途的專項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附加、資金)等,實行預算編制專款專用的辦法,資金結余實行結轉下年度使用;二是用于執收單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收入,逐步實行收支脫鉤管理;三是政府公共資源有償使用招標、拍賣等所取得的收入,除安排相應的手續費(傭金)和補償征收成本、管理費支出外,其余由政府統籌安排。

          (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積極推行綜合財政預算。

          按照《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4號)關于"從*年起,省直部門、地級以上市要全面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改革,各縣(市、區)也要積極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改革"和省紀委關于"縣以上政法、行政執法部門要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實現部門預算內外資金統一管理"的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基本框架的要求,編制綜合財政預算,把非稅收入形成的可用財力與其他財政收入形成的可用財力,一同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圍,并根據各單位履行職能的需要,科學定員定額,統籌安排財政支出,嚴格加強監督管理,使部門預算更加科學、合理、規范,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財政預算。

          五、建立非稅收入監督機制,加大違規處罰力度

          各級財政、物價、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切實按照《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281號),加強監督檢查。對非稅收入征收部門不履行職責,應收不收,應罰不罰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員,必須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做到應收盡收,及時足額入庫。在國家、省未有明文取消征收項目、降低征收標準的情況下,非稅收入無故出現明顯下降,造成財政收入流失的,財政部門可根據收入減少的數額相應扣減有關部門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