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監局發展食品安全整治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提高我縣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3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浙政發〔*〕50號),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縣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目標
近兩年來,我縣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把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采取了開展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案件多發的勢頭,食品質量狀況不斷改善,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于好轉。但是,我縣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一是食品安全隱患較多。種植養殖業中違規使用激素、抗生素、瘦肉精、農藥等現象時有發生,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仍然較嚴重;食品加工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呈現“低、小、散、多”的狀態,超范圍使用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現象屢禁不絕;流通領域發展滯后,三無食品、過期食品在市場上仍占有一定比例;餐飲業規模小、衛生條件差,符合《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條件的比重不高,食源性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二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體制不順,監管責任落實不夠,監管手段落后。上述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為此,各鄉(鎮)、各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增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層面,從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充分認識食品安全工作的長期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全面履行職責,切實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
力爭通過3年努力,使我縣食品生產、經營、消費環節的不安全食品數量明顯下降,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監管體制更加完善,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生產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明顯提高,食品行業健康發展,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二、突出重點環節,加大整治力度
(一)加大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利用“百村萬民素質培訓工程”等載體,向農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和動植物生長激素等知識,推廣使用低殘高效農藥、獸藥和無污染添加劑,規范種植、養殖行為。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積極開展和推動農產品和食品認證工作,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使我縣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達到3萬畝,獲國家和省級綠色農產品6個以上。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反應靈敏的監控體系,深入開展農藥、禽畜產品違禁藥物濫用、水產品藥物殘留專項整治。加快對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進程。實施蔬菜基地備案制度,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監控,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二)加大食品生產企業的整頓力度,切實提高食品工業水平。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制度。*年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冷凍飲品、方便面、餅干、罐頭、速凍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l0類產品市場準入工作,三年內完成其余13類食品市場準入工作。積極開展小作坊的專項整治工作,規范小作坊的生產和經營行為。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實行巡查、回訪、年審、監督抽查等監管制度。強化企業法人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嚴厲查處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的生產經營行為,嚴厲打擊濫用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違規廣告等違法行為。
縣質監局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全縣食品生產加工業的整頓實施方案。通過整頓,扶持一批名優企業,關閉一批不具備產品質量安全條件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嚴厲懲處一批制售假冒劣質食品的違法犯罪分子。
(三)狠抓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食品流通、消費領域的監管。深入實施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積極推進經銷企業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監督抽查和食品衛生例行監測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餐飲業及食堂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建設。建立農村紅白事聚餐綜合管理機制,逐步實行農村廚師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紅白事報告制度、村級監督員現場監管和食物中毒報告制度。強化食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印制品。進一步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的管理,積極推進牛羊定點屠宰。
(四)把兒童食品及農村食品市場整治作為重中之重,切實維護未成年人、農民和低收入者的利益。將監管的重點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強農村市場監管,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流向農村。加大對分散在社區、城鄉結合部、村鎮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流動食品攤點的監管力度,采取綜合措施,有效遏制制售假冒偽劣兒童食品行為。加大對學校的飲用水和寄宿學校食堂軟硬件設施設備的改造,確保師生飲用水和飲食安全。
(五)依法查處大案要案,堅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集中力量及時查處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依法嚴懲違法犯罪團伙和首惡分子,重大典型案件查處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布。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由縣政府統一領導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協調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建縣、鄉(鎮)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建立完善工作運行機制,明確各成員單位的監管責任,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的機制和措施,逐步形成統一、協調、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格局。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經費投入,切實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創建“平安*”的重要內容來考核。
(二)理順關系,明確職責。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監管責任。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調整監管職責的具體工作,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部署,由各有關部門提出具體方案,劃清監管范圍,明確交接內容,保持工作不松、不斷、不亂。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種植、養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的行業管理。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優化我縣食品安全檢測資源,充分發揮農業、質監、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有關部門現有檢測機構的作用,建立高效、經濟、面向社會的檢測機構,實現檢測資源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復檢測和重復建設。依法科學對農產品、食品生產、經營和消費環節的食品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監督抽驗。
(四)以建設“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行業自律網”為重點,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1.以實施“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為重點,建立“農村現代流通網”。力爭用3年時間,使全縣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都建有放心店。“千鎮連鎖超市”工程的實施由經貿部門牽頭負責;“萬村放心店”工程的實施由工商部門牽頭負責。積極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準入制度”,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質量承諾和倉儲備案等制度,切實做好流通源頭防范工作。
2.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執法合力,加快構筑“監管責任網”。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責權一致的原則,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行“首問負責制”,確保各項重點工作有序開展,切實解決無人管和多頭管的問題。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是全鄉(鎮)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對因工作失職而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同時,對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要落實相應的監管責任。要進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機制,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凡是涉嫌犯罪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懲處,決不能以罰代刑、以罰代管。
進一步探索建立食品質量預警機制。各有關職能部門要有計劃、有重點科學地進行抽檢。根據質量問題的嚴重程度,分別準確的食品質量安全警告或警示。
3.發動群眾,拓寬信息渠道,構筑及時有效的“群眾監督網”。組建食品安全信息監督網,鄉鎮、街道設監督站,村和社區居委會設監督員。監督網的組建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農業、工商、衛生、質監、計生等部門共享基層監督網的信息,共同做好監督員培訓工作,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和完善舉報獎勵制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建立方便、暢通的舉報渠道,廣辟執法監管部門的信息來源,增強市場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發揮食品行業協會自律、協調、監督、維權的作用,構建“行業自律網”。各鄉(鎮)政府要大力培育和扶持食品行業協會的發展。各職能部門要加大引導力度,幫助各個行業組建好協會組織。農業部門負責牽頭組建農產品行業協會;質監、經貿部門負責牽頭組建食品加工行業協會;工商部門負責牽頭組建食品流通行業協會;衛生部門負責牽頭組建餐飲行業協會。各食品行業協會要建立規范的運作機制,積極開展活動,使每個成員單位不斷增強食品安全意識。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各部門要重視信息載體的建設,要在政府的電子政務網中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經貿、農業、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要及時相互通報檢測、監督檢查信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綜合信息的收集匯總,及時傳遞、分析整理,并定期向社會。要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縣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在*年6月底前制訂《*縣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管理規定》,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建設為核心,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鼓勵誠信企業,培育守信企業,懲戒失信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充分發揮宣傳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切實增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質量誠信意識。*年,以肉類、糧食、兒童食品3個行業進行食品安全信用建設試點。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起全縣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七)開展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和專項整治評價工作。根據《麗水市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辦法》。于*年開展全縣學校內食堂和副食品店專項整治工作和創建“放心菜市場工程”進行專項評價。
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縣教育局、縣工商局要分別按照上級的要求和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組織實施和制訂《*縣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辦法》、《全縣學校內食堂和副食品店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縣創建“放心菜市場工程”實施方案》。
(八)加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力度。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宣傳組負責制定并全面實施全縣食品安全宣教實施方案,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宣傳、教育、新聞等部門和單位要密切配合,廣泛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確保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有序開展和取得實效。
縣政府責成縣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本意見的落實工作。從*年起,每年縣食品藥品監管局都要牽頭組織專項整治、專項檢查活動,春節前組織開展一次食品安全工作綜合檢查,將檢查情況向縣政府和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