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鎮委環境治理工程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村(場鎮)黨支部、村(居)委會、鎮域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改變環境衛生面貌,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共大竹縣委大竹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決定》(竹委發〔2008〕21號),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請各相關單位積極主動配合抓好落實。
一、提高認識,增強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緊迫感
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對于改善村(居)民工作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營造清潔優美的城鄉環境和發展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是提高人民素質、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實踐,是加快*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優化環境的管理工程、是群眾需要的民生工程、檢驗干部的作風工程。鎮域各單位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重大意義,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確保取得明顯成效。
二、科學規劃,明確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凈化工程、綠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硬化工程、居民行為規范工程等六大工程為重點,以開展創建文明場鎮、衛生場鎮、環保場鎮、園林城鎮為載體,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根本出發點,進一步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切實改善鎮村環境,不斷提高全民素質,推動*科學、健康、快速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共享和諧原則,堅持鎮村統籌、綜合治理原則,堅持依法行政、規范管理原則,堅持人人參與原則。
(三)目標任務。通過3年努力,使*天更藍、地更綠、
水更清、路更通暢、人更文明,將*建成創業環境良好、人居環境適宜、綜合競爭力較強的山后第一大鎮,力爭到2009年,場鎮創建成市級衛生場鎮、縣級文明場鎮,全鎮建成衛生先進單位5個,5%以上建成文明村。
三、突出重點,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六大工程”
(一)凈化工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整治場鎮道路、小街小巷、鎮村結合部和公路進出口的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加大對集貿市場的改造力度,加快新區建設,并將公廁建設納入整體規劃,作為建設重點。場鎮實行全天候保潔,做到干凈整潔。竹周路、觀文路沿線的村要將垃圾進行深埋回填,不能出現暴露垃圾。整治沿街沿路建筑,規范建筑材料堆碼。凡場鎮建筑一律進行排架,以確保建筑施工安全,規范廣告標語張貼,清除廢舊、過時的廣告標語,深入開展“除四害”活動。
(二)綠化工程。扎實抓好縣場鎮綠化工作,水泥路面每個臨街面門市前種植一棵樹,積極開展義務植樹和認捐植樹活動,實行單位劃片義務植樹責任制,堅持包栽、包管、包活。華西街以及規劃的新區建設(含廣場)必須綠化,實現應綠盡綠,著力搞好竹周路、觀文路以及村道綠化工作。
(三)美化工程。加強場鎮建設與管理,規范建筑材料堆碼(可收取一定的抵押金),加快集貿市場建設進度,下大力氣拆除撐桿搭棚,杜絕亂擺攤點,沿路為市的現象,做到坐商歸店,劃商歸市,規范車輛占道停放行為,合理設置臨時停車點,規范戶外廣告標語設置,禁止在街道設置落地式招牌廣告。加強建筑工地和公共設施管理。加大對城鄉道路的保養整治和小街小巷的整治力度。
(四)亮化工程。到今年年底前,原已建成街邊路燈全部亮化,到2009年,所有建成街邊一律實行路燈亮化。
(五)硬化工程。加大場鎮道路的維修改造力度,使廣大市民能夠早日走上齊整、寬敞、整潔的大街,通村公路盡量硬化,機耕道基本形成泥結碎石路,逐步改善農村群眾出行條件。
(六)居民行為規范工程。通過宣傳教育引導,規范市民儀表儀態、言談舉止,形成愛護公共衛生、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維護市容秩序的良好風尚,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要注重在學校開展宣傳教育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再通過“小手牽大手”的形式,讓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影響帶動家長的生活、行為習慣,使城鎮居民人人講文明、事事樹新風,努力提升*人的形象。
四、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各項工作收到實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建立組織領導機構,細化工作目標。城鄉環境治理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為確保該項工作取得實效,鎮上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第一組長,鎮長為組長,袁琳東、譚云柱、張曉紅、楊興志、邱立軍為副組長,何建明、黃小云、鄒瑜軍、鎮域各單位負責人、各村(社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張曉紅、邱立軍、楊興志同志任辦公室主任,何建明、周傳杰、唐銳、向家輝、陳守元為辦公室成員,具體負責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日常工作。
2、實行領導及相關單位責任,人員分片包段制度
①楊興志、邱立軍、何建明、沈定國、王以政、建設所1人、工商所1人、張明禮:負責中橫街—新興街—姚家巖—下橫街—八渡方向;
②譚云柱、張曉紅、周傳杰、楊開文、劉曉春、建設所1人、工商所1人、袁興志:負責中橫街—十字路口—文化街—楊開文處—上橫街。
3、分片包段職責
①督促市場保潔人員全天候保潔,消除小街小巷衛生死角,無暴露垃圾,堆堆垃圾出現。
②清理廢舊過時廣告、標語,規范廣告標語,做到凡單位、商家張貼廣告標語,務必向場鎮辦報告,由場鎮辦制定地點張貼,否則一律拆除。
③加強場鎮建設與管理,規范建筑材料堆碼,督促建筑業主清運建筑垃圾,嚴禁占道堆碼,隨意傾倒建筑垃圾。
④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擺攤設點,嚴禁小商小坂無序流動。強力拆除撐桿搭棚,做到劃行歸市,座商歸店。
(二)建立穩定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完善城市建設配套費、環境衛生服務收費、建筑垃圾處置費等征收機制,財政投入和征收的資金實行專款專用,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必要的經費開支,保證“四大創建活動”和“六大工程”順利推進。同時,建立多渠道、多形式投入機制,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順利實施。
(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相關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明確城鄉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管理標準,進一步理順城管體制,落實工作責任,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
(四)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建立環境治理領導責任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科學界定部門職責,將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列入綜合目標考核內容,構建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導向分明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城鄉環境治理問責制,對重視不夠、工作不力、不作為或亂作為的單位和人員,嚴格執行失職失責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堅持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行政監督、執法監管相結合,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監管網絡。
(五)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廣泛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宣傳、廣電等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搞好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和素質。廣播站要開辟專欄進行深入宣傳,調動城鄉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教育部門要組織在校學生積極參加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各項活動,增強學生的城鄉環境衛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