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質監局監督服務發展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監局監督服務發展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質監局監督服務發展方案

          一、存在的四方面問題

          (一)在服務大局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還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近年來,我們切實加強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大大提高,職能得到了有效發揮,各項工作得到了突破性進展。但如何根據現階段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正確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業務工作與政治思想工作的關系還做得不夠理想。

          2、在如何發揮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作用,為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上還缺乏主動性。作為市政府主管質量的工作部門,既要全面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又要及時反映黨的方針政策在執行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當好參謀。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了當好參謀與助手的主動性,造成一些工作處于被動局面。

          (二)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1、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不夠。干部職工情況掌握不夠全面、細致,致使對企業質量工作特別是對*經濟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缺乏系統的調查和分析。

          2、干部的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改善。個別同志在查處質量違法案件中,態度生硬;個別同志在產品抽樣中,缺乏耐心的解釋工作,難免造成群眾的逆反心理。

          (三)在為民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雖然我市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市”稱號,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綜合管理、行政執法等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局的充分肯定,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行政執法上,存在著執法力度不夠大的問題,特別是對假冒偽劣產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產品的打擊力度還不夠大,導致個別行業制假售假現象屢禁不止,使名優產品企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在質量監督管理上,雖然幾年來監督抽查的面不斷擴大,但對一些低、少、散的產業,如何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質量監控體系,還缺乏有效的辦法。在幫助企業解決疑難問題上點子不多、力度不大。在質量法律法規的宣傳上,盡管每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但仍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處理上,往往片面強調了經濟效益。由于我局底子薄,在自身的發展上需要大量資金,一度時期過多地強調經濟效益,致使在干部職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經濟效益至上的思想。

          4、質檢設備的投入力度還不夠大。近年來,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添置了先進的產品質量檢測設備,質檢所還與德國TUVNord公司簽約,但技術機構的總體水平還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產品質量檢測的項目增加不明顯,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

          (四)在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局始終把“科學、公正、廉潔、高效”作為質量技術監督隊伍自身建設的目標和主題,使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1、規章制度訂得較多,抓落實不夠徹底。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局機關的規范化建設,制訂了不少規章制度,并狠抓落實。應該說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機關工作是比較規范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檢查監督不多、時緊時松的現象,致使在個別同志中存在著違章違規現象。

          2、廉政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主要是執法人員和質檢人員,有時還可能接受行政相對人通過轉彎抹角的邀請而赴宴。在財務管理上,雖然制訂了財務制度,落實了節支措施,但由于中心工作任務重,人客來往多,經費開支相對較大。

          3、隊伍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隊伍建設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在政治理論的學習上,雖然堅持每周一晚上集中學習制度,但往往停留在通讀報紙和文件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和研討少,使干部職工的理論水平提高不快;在干部知識結構和業務技能上,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不高,缺少能適應現代質量管理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整改方向

          我局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查找根源,提出了整改方向,具體在三方面有新突破。

          (一)在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有新突破。堅持把質量工作作為興市之本、強市之舉,大力實施“品牌興市”戰略、技術標準戰略,充分發揮品牌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推動全市經濟走質量效益良性互動的發展軌道。進一步依托生產許可證等管理手段,力爭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技術和產品。積極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在優勢領域搶先制定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為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在促進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有新突破。進一步加大服務“三農”工作力度,圍繞發展效益農業,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培訓一批農業標準化技術骨干,幫助采用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產品的流通步伐,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化率。加大農資打假力度,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積極開展技術幫扶,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加強標準化、質量、計量、認證工作,夯實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基礎,提升中小企業及其產品的競爭力,切實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三)在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新突破。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落實到質監系統的各項具體工作之中,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抓好落實。一是高舉“品牌興市”旗幟,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產品質量、行業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提高,加快產業結構優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我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物質支撐。二是認真履行食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兩大安全”監管職責,進一步加強動態監管體系、責任體系和應急體系建設,加強巡查,落實責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安全支撐。三是扎實做好“三大服務”,幫助我市企業建立健全標準、計量、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技術支撐。四是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積極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投資環境、創業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秩序支撐。五是深入開展“走進矛盾、破解難題”活動和創建“群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活動,努力提高干部職工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消除制約發展的不和諧因素,打造“和諧質監”,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人才支撐。

          三、整改措施及重點

          為扎實開展好“作風建設年”活動,我局將在堅持以下六個方面原則,確保活動取得明顯實效,各項工作得到新突破。

          (一)堅持把加強學習,深化認識,統一思想貫穿始終。通過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每周一晚上集中學習制度,糾正干部職工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切實把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通過認真組織學習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特別是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重要論述,使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和牢固群眾觀,把“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二)堅持把聽取民聲,掌握民情,尊重民意貫穿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注意傾聽民聲、掌握民情、尊重民意,拓寬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通過完善局長接待日制度、局班子民主懇談日制度和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深入了解民情,傾聽基層呼聲,堅持把群眾最關注的、最不滿意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作為作風建設的切入點、突破口,帶動作風建設的整體推進。通過廣泛集中民智,尋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辦法,拓展作風建設的工作思路。

          (三)堅持把以人為本,提高素質,增強能力貫穿始終。通過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注重科學理論、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業務知識、公用知識和新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理論政策水平、科學文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業務工作水平和服務公眾水平,切實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堅持把強化監督,建章立制,重在建設貫穿始終。通過健全行風監督員隊伍,充分發揮行風監督員隊伍作用,組織開展明查暗訪等多種途徑,加強工作督查,推動影響機關作風建設突出問題的解決。通過進一步落實廉政承諾制、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公共道德規范等長效機制,把整改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鞏固和擴大作風建設的成果。

          (五)堅持把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貫穿始終。通過鼓勵各科室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嶄新的眼光審視新情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問題,以創新的思維解決新矛盾,努力爭創工作特色,在實踐中“破題”,在探索中“求解”,及時總結、完善探索創新成果。

          (六)堅持把圍繞中心,抓好結合,推進“品牌*”戰略實施貫穿始終。作風建設的目的在于推動中心工作落實,其效果也是見諸于推動中心工作落實。通過確立抓作風建設促中心工作落實的指導思想,堅持用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來檢驗作風建設的成效。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品牌*”戰略,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切實防止作風建設和中心工作“兩張皮”的現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