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人事局以科學發展觀開發鄉土人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如何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能人的活力,促進全縣經濟的發展縣人事局緊緊圍繞人事工作服務“三農”,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體制,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開發鄉土人才資源,在評定農民技術職稱、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建立科學的職稱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開發鄉土人才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有70多萬農民,其中10萬
具有一技之長。他們中有一技之長的農村土專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有的建場辦廠,有的務工經商,有的帶班傳技,還有的甚至出國當專家,卻因為農民身份,沒有較高學歷和職稱,而在社會上沒有得到認可,常常不被人看重,找不到用武之地,從而影響了他們經商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才干的正常發揮。三年前,該局接待了一位修山鎮的農民畜牧技術員,他叫符先嶺,從事牲豬冷配工作已有21年,經常跨縣傳授冷配技術。一次,他在漢壽縣軍山鋪授課時,有人問他是哪級畜牧師?老符臉色羞愧,一時無言以對。之后,他特意來到人事局,請求“是否能給評一個專業技術職稱。”從這個事例,該局啟示很大。過來,人事部門評定職稱的對象主要是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缺少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的職稱評價體系,按照傳統的操作辦法,根本不可能為農民評定專業技術職稱。該局黨組一班人通過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上級人事部門的有關文件,以科學的發展觀和科學的人才觀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多層次、多樣化、新特點,形成共識:只要有利于經濟建設的事就做,只要有利于桃江發展的人就用,把開展評定農民技術職稱作為促進桃江經濟社會發展和“三農”服務的重要舉措。為此,該局以開發鄉土人才為本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評定農民技術職稱作為開發鄉土人才資源的一件大事來抓。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評定農民技術職稱工作,明確一名副局長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股具體負責。從開展專題調研到下發專門文件,從召開專門會議到建立服務機制,評定工作順利展開,鄉土人才的一技之長充分發揮。水口山鄉豐家沖回鄉青年龔浩,1990年9月湖南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林業專業畢業后,從事苗木花卉栽培10多年,為消滅荒山、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提供1.1億株各類優質苗木,成為我縣苗木大王,中央電視2臺進行了專題報道。2001年,人事局為他頒發了農民技師的資格證書。他先后5次在鄉政府給集中培訓的村干部和苗木專業戶講技術輔導課,自費編印技術資料500多份,向本縣及寧鄉、漢壽等地傳經授技達600多人次。在他的示范帶動下,該鄉有9個村900多戶從事苗木生產,總面積突破3000畝,總產值達1000萬元。由于貢獻突出,去年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他的2名助手也獲得了農民技師資格證書。
二、嚴格標準,規范程序,認真評定農民技術職稱
一是下發文件,組織評委。多年來,農民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根本沒有啟動,同時也缺少完整的科學的職稱評價體系和操作辦法。該局根據國家人事部、湖南省人事廳的有關文件精神,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專門文件,出臺了農民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條件及辦法,并從農、林、水、畜牧等部門明確7名專家組成縣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委員會,負責全縣農民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工作。二是選準對象,逐級申報。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對象傾向在農村生產第一線從事農業技術工作的農民,如從事農村種植業、畜牧業等行業的生產、開發、科技承包、農技推廣等。評定申報程序,一般由其本人提出書面或口頭申請,提供學歷證書、專利證書、資格證書、獲獎證書等證明材料,填寫有關表格,由村委會提出具體推薦意見,所在鄉鎮結合其業務水平和工作實績核定推薦結論,然后報縣人事局職改部門進行資格審查。該局為農村實用人才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服務、指導機制,設立了咨詢電話和接待室,負責職稱管理的干部下鄉走訪了300多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種植、養殖基地,實地考察申報職稱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250多人次,并對開展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進行廣泛的宣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收集材料,嚴格評審。申報材料收集后,由人事職改部門進行初審。農民技術職稱的評定與企事業單位的有不同,具有自身的特點,如不能片面強調文憑,不能單純看材料、審論文,不能閉門評審,要走出去聽、看,進行實地考核、現場答辯;審批程序不能搞得太復雜,要因地因人制宜,合理簡化審批手續;要多上門服務,主動服務;評審主要是重操作能力、重效益、重業績、重貢獻等等。初審合格的再交縣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委員會進行評審。合格一個,評定一個,從嚴把關,確保質量。對不符合條件的,嚴格政策,暫不評定。三堂街鎮一農民技術人員在農業中專畢業后,只從事畜牧工作四年,但他申報了中級職稱材料。通過初審,評委會認
為他評中級還不符合條件,只給他評了一個初級職稱。四是發文發證,建立臺帳。通過初審評審后的合格人員,由縣職稱改革領導小組發文發證。到目前為止,全縣共評定農民技術職稱138名,其中高級5名、中級33名,初級100名。同時,為加強對他們的跟蹤指導服務,該局還建立了農民專業技術人員臺帳。修山鎮龔立明、花果山鄉蘇成良2名農民經評審,確認為竹工藝師,已遠赴拉美哥倫比亞務工當專家,去開發當地原始的竹林資源。五是定期培訓,充實提高。該局會同農業、工業、科技等部門,對已評上職稱的和未評上的農民技術員,定期進行培訓,聘請湖南農大等高校的專家、教授講課,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水平,為全縣三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花果山鄉蛇山村黨支部書記、農民技師卜越強,利用培訓班所學知識帶領村民從事養殖業,帶動了鄰近幾個村的中豬生產,現在他成為了“臘大哥”公司的總經理,“臘大哥”系列產品參加省第四屆農博會獲金獎。去年,他又當選為市第三屆政協委員。
三、典型引路,示范帶頭,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作用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是人才。我縣通過開展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在農業科技、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鄉土人才發揮了“傳、幫、帶”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我縣一批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農民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由于掌握了技術,成為當地有名的專業戶、個體老板、企業家和帶頭致富的典型,大大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全縣共有種植專業戶456戶,養殖專業戶925戶,竹木加工企業8500多家。評定為農民技師的花果山鄉劉春秋,他辦的竹藝廠系湖南省林業工業39家龍頭企業之一,生產的“春秋”牌涼席系列產品,近年來一直引領竹涼席新潮,不僅為家居床墊的上品,而且是饋贈賓朋親友的時尚禮品,以其質量好、式樣新、包裝美和獨特的經銷方式熱銷省內外各大型商場與超市,遠銷東南亞許多國家。“春秋”牌高檔保健涼席于2002年、2003年連續兩屆榮獲中國湖南農博會金獎,2003年10月又榮獲中國第四屆竹業博覽會金獎。廠安置當地勞力1108名,每年發放工資近50萬元,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鄰近幾個村都辦起涼席廠,形成了“一鄉一品”的規模,他本人也當選為縣政協委員。二是推動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一批懂農村實用技術的農民大膽地實踐,不斷地探索,反復地研究,創造了許多新的農業成果,使農村實用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全縣先后涌現了2800戶科技示范戶,其中省級25戶、市級134戶。在去年評定為農業機械工程師的沾溪鄉長田坊村退伍軍人胡遠前,從事農業機械維修和制造近20年。他通過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精心設計,制造的“遠前”牌系列破篾機榮獲國家專利局頒發的兩項專利證書,其產品遠銷省內外15個縣市。從傳統的破篾方式到使用他的破篾機,工效提高近8倍,經濟效益翻4番,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曾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的農民畜牧師符先嶺,為了更好地推廣牲豬人工冷配技術,先后在周圍百里設立了9個聯系點,并在點上帶徒傳技,至今收徒58人。21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鄰近5縣23個鄉鎮248個村的山山水水,累計人工配種6.8萬頭次,受胎率達95%,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多萬元,年均效益20萬元。三是加快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一大批經濟能人的示范帶動和一大批科技人才的創造勞動,2003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達2550元,比上年增長7.3%。評為農民畜牧師的水口山鄉柏葉村黨支部書記王帥保,上任后,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竹林資源和村民加工竹制品的技術與傳統,千方百計籌措資金70萬元,辦起了一家竹膠板廠,發動全村110多戶農戶搞竹簾加工,僅此一項,戶平增收5000元。之后,又辦起了一個畜牧場,發展42戶養豬專業戶,去年共出欄牲豬4000多頭,創產值200多萬元。近幾年來,村人平收入在3000元以上,被縣委、縣政府授予“致富奔小康先進村”,村支部也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四是發展了縣域經濟。我縣素有“建材之鄉”的美譽,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走工業強縣之路。我縣有一批在鄉鎮企業磨合多年,造就敢為人先、敢于拼搏、大智大勇的優秀農民企業家,他們把“建材之鄉”的品牌打得更響。評為農民經濟師的企業家、省十屆人大代表劉連良精心打造名冠湘中的建材“航母”,擁有天達、裕民、萬鑫三家企業,水泥年產量55萬噸,年產值過億元,年利稅500多萬元,安置就業勞力1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