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談我州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州是一個典型農業地區。如何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認為,**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做好三篇文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以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為主線,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
1、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深入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加深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激發建設新農村的動力和熱情。各級各部門必須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帶著感情抓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力量和主力軍是廣大農民,要廣泛發動并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用雙手創造美好的家園。
2、科學制訂“十一五”農村發展規劃,不斷完善促進農村發展的政策措施。要按照“二十字”方針的要求,立足**實際,科學制訂新農村建設規劃,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政策體系。編制規劃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發展為重的原則,必須突出經濟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先位置。二是統籌協調的原則,必須十分注意經濟發展與民主法制、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問題。三是實際可行的原則,必須切合實際制訂目標及指標體系,從群眾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
3、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切實增加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資金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僅靠農業、農村和農民自身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逐步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調整城鄉利益分配格局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力度,形成一個合理的公共財政政策體系。重點加大五個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對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網絡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對治理和保護農村自然環境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對發展醫療、養老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對發展農業生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對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
二、以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切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一是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要進一步突出病險水庫治理、大型灌區建設和溝渠配套;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堅決遏止亂占耕地的行為,實施好耕地資源開發項目;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實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大力推廣集雨節水旱作農業。二是要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切實加強道路交通、農村電網、信息網絡、集貿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要圍繞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切實加強農村科教文衛基礎設施建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要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一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制定好產業發展規劃,真正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設具有**特色的區域優勢產業。二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集中力量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休閑食品加工業。同時,積極發展旅游觀光農業。三是要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要加大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實施力度,全面治理工業企業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大力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和新型環保生產技術,認真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打造具有**特色的綠色有機食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四是要積極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培育并支持組建跨區域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或產業聯合會,健全和完善運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五是要繼續全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要拓寬扶貧思路,創新扶貧模式,按照整村推進的要求,適當集中財力,著力改善特困村的貧困面貌,努力減少貧困人口數量。要加強對貧困農民的思想教育,激發他們戰勝貧困的斗志。六是要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要通過采取積極培育和發展勞務中介組織、認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搞好維權服務等措施,做大做強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3、要努力保護農村良好生態。一是要認真落實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正確處理發展農業生產與保護和建設農村生態環境的關系,建立與完善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二是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指導農業生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生產無公害、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健康食品。三是要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立和完善保護農村生態的機制。建立健全一套能夠及時、準確反映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變化信息的動態監測與預測、預警體系、農業科技研發推廣體系、農產品市場價格信號體系、農業行為規范體系、農業生態化經濟體制與管理體制、生態農業發展綜合決策體系等。四是大力實施生態建設項目。要繼續抓好以退耕還林、“四邊”綠化、小流域治理、生態環境整治、沼氣池建設等為主的生態恢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資源開發恢復治理工程、生態經濟項目建設。五是要增強全民保護生態意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4、加快建設農村精神文明。一是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宣傳教育,認真細致地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倡導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努力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二是積極發展農村群眾文化。要結合地域和民族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要切實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三是廣泛開展農村移風易俗活動。要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破除不良風氣,發揚農村文明傳統,以文明鄉風來促進農村和諧,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發展。
5、不斷完善農村社保體系。一是建立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科學確定和調整農村低保標準,合理確定低保對象,多渠道籌措低保資金,要加強農村低保管理機構和服務網絡的建設。二是加快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統籌。要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各級財政對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形成農村合作醫療與農村衛生體制改革之間的良性互動,并努力擴大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統籌的覆蓋面。三是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四是要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五是加強以縣鄉村敬老院、福利院、光榮院、孤兒院、殘疾人康復中心等為主的社會福利設施。
6、積極推進農村民主建設。一是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要進一步加強鄉鎮政權和村民委員會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努力壯大集體經濟,切實增強基層政權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為民辦事的實力。同時,加強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建設,發揮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二是積極推進村民自治進程。要健全村級組織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大力推行村務公開,完善村規民約,努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切實保障農民基本政治權利。要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確保村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
7、全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信息預警、矛盾化解、組織保障、責任考核等維穩工作新機制,認真健全“一事一議”、村務公開等基層管理制度。二是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三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法律宣傳教育和普法活動,提高農民群眾的法制意識。四是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重點解決矛盾集中的問題。
8、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問題。一是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二是切實強化農民科技培訓。三是興辦農業中學、農業職高、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是努力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三、以體制改革和自主創新為動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1、加快形成農村發展機制。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體制創新和制度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農村經濟自主增長的活力,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重點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市場體制。三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促進機制。
2、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一是加快推進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二是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三是加快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的管理方式。四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五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健全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六是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一事一議”制度等其他各項農村配套制度改革。
3、積極推進農業自主創新。一是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確保其公益性職能的履行。二是調整科技管理體制和財政投入結構。三是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要制定政策措施,支持鼓勵農業企業建立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活動,扶持培育科技型農業企業,使農業企業盡快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四是搭建農業科技服務的平臺,創新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