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試論反腐敗斗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辨證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于堅決懲治腐敗的論述,引起了與會議代表的強烈共鳴,會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帶領全黨同志嚴厲打擊腐敗的堅強決心,同時也反映出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總書記在報告指出: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聽了這段報告,作為黨的紀檢工作者,分明感覺到了自己肩上責任的沉重,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反腐斗爭事關人心向背,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黨的生死存亡。
然而,在復雜而又嚴峻的反腐形勢面前,我們卻經常聽到一些不協調的奇談怪論:一曰反腐敗嚇跑了商人,影響了經濟發展;二曰反腐敗打擊了一大批干部的積極性,搞亂了干部隊伍;三曰反腐敗搞得人人自危,影響了穩定的大好局面。總之,在他們眼里,反腐敗必將挫傷干部的積極性,不利于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這些言論我們經常從影視劇腐敗分子口中聽到,生活中也能從不同的人群中聽到,有時也確實得到了一些人的附和,許多紀檢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也確實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勸說”。本人作為紀檢干部,通過對和諧社會理論和十七大精神的學習領會,對以上的種種謬論深惡痛絕,覺得有必要加以駁斥和痛批。
首先,看看反腐敗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個地方、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除了必須具備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環境、交通、能源和與之配套的政策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是,必須有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軟環境。而軟環境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也可以說是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因素。投資商到一個地方投資,首先看重的是這個地方政府及官員的辦事效率、服務環境。他們最希望的是能以法辦事,享受高效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設置的障礙而帶來的損失。除少數奸商外,都希望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他們雖然也精通各種商場的潛規則,但他們大多也十分痛恨“潛規則”。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有一個高效、清廉的政府和一批態度端正,廉潔奉公的工作人員。如果我們對一些腐敗現象不打擊,就會嚴重破壞當地政府的形象,使奸商大行其道,而大量正直的普通投資者只能傷心遠離,其結果是損害了政府的形象,破壞了投資發展環境,喪失了經濟發展的競爭力。由此可見,發展經濟需要一個清廉的政府,打擊腐敗是經濟發展的首要保證。
其次,看看反腐敗與干部隊伍建設的關系
干部隊伍好不好,百姓說了算,政府是否廉政,公務人員是否奉公,被服務的對象最清楚。中國共產黨經過幾十年的革命戰爭,逐步培養出了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風優良,不怕困難,謙虛樸實的干部隊伍,這支隊伍在后來的國家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起到了中堅作用,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和喜愛。而如今,在少數地方,人民群眾對一部份干部的滿意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怨聲四起,抱極不信任態度,原因就是我們的極少數干部忘記了艱苦奮斗、與人民群眾血肉與共的優良傳統,有的甚至走向腐敗,這樣的干部人民反對理所當然。在一些地方,由于領導干部對反腐敗斗爭存在思想上的誤區,或者其本人就與腐敗沾邊,對反腐敗斗爭說三道四,人為設置障礙,結果使這一地區腐敗蔓延,組織渙散,經濟癱瘓,人民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個“一鍋端”的下場。而凡是對腐敗問題高度警惕,對腐敗行為嚴厲打擊,對腐敗分子決不手軟的地方,其政府和工作人員肯定會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克已奉公,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的政府和這樣的干部隊伍怎么可能不受人民的擁戴,這樣的地方怎么可能不出好干部。所以說,打擊腐敗,是保證干部隊伍純潔的重要手段。
再次,讓我們看看反腐敗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關系
社會穩定即政通人和。筆者曾經與許多社會人士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民最盼望什么,其答案不外呼為社會和諧穩定,政府廉潔奉公,生活富裕健康,而每次探討有些地方社會不和諧,百姓不安寧,經濟不發展,政府不權威的原因時,幾乎異口同聲地把原因統統歸結為政府不廉潔,不作為,對腐敗分子、黑惡習勢力打擊不力。人民群眾把過安定生活,盼望社會和諧放在了第一位,又把不安定因素歸結為腐敗因素,我認為不無道理,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深思,腐敗不除,民心不穩,民心不穩則江山不穩,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由此可見,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決不容許腐敗的存在。
經過以上探討,不難看出,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必須有一個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作保證,一個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必須要有一個誠信為民、正直廉潔的政府和一大批公道正派的公務人員作支撐。而打造這樣一個美好的和諧社會,就必須堅定地同一切腐敗的東西作堅決的斗爭,這樣才能還人民一個清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