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速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正處于跨世紀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發展綱要”中的規劃藍圖和近期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我們必須緊緊抓住2010年*世博會這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利用世博會乘勢而上,進一步增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全面推進*的新一輪大發展。
世博會為*的新一輪發展帶來什么樣的機遇?我們首先對它作一個基本分析和判斷。從世博會的歷史來看,世博會被稱為是“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除了展示各參與國家和地區代表當今最新成果外,它也是東道主展現現有的綜合經濟實力的舞臺。更重要的是,東道主可以通過舉辦世博會,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發現和培育新的產業,進而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并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繁榮。
如何認識*世博會給*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從*區現在所達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條件和經濟結構等角度出發,我們認為要以對舉辦世博會的經濟預期和*的經濟未來發展的主導方向為基點,結合本區的相對優勢,認識和抓住世博會給本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我們的認識,我們認為至少在兩個方面為本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好的機遇。
第一,給我區的制造業帶來了機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這一機遇。
一是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區的重要經濟支柱。從*年的統計數據看,制造業對本區經濟貢獻為61.3%(按占經濟結構的比例計算),也是本區增長最快的產業部門(增幅與第三產業的相當,當在經濟增加值上卻是第三產業的兩倍),是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部門,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
二是從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看,目前國際產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轉移之中。從國際產業的轉移歷史來看,從*世紀到現在,國際上制造業共發生了5次轉移:*世紀后期開始的美國工業革命引起了全球制造業從歐洲轉向美國;*世紀中期開始,日本作為低成本的制造基地吸引了國際產業向日本的轉移,隨后向臨近的韓國輻射;*世紀*年代后期,產業轉移方向為東南亞國家和我國的臺灣地區;*年代以后,中國的經濟改革吸引了國際產業向中國沿海和一些內陸省份的轉移。綜觀幾次產業轉移,共同的特點是向具有成本和地域優勢地區轉移。在新一輪產業轉移中,中國以成本和市場優勢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導方向。而*又以其區位、市場和人力資源等優勢,成為國際產業轉移向中國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伴隨這一產業轉移的結果是,*中心區域的一些制造業部門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將正在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向*周邊地區和內陸省份轉移。*區作為*的中心區的近臨區,顯然在這一產業轉移中占有區位優勢,而世博會無疑將加速這一轉移的到來。
三是目前我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并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制造業體系。目前,我區形成了包括一個市級工業園區在內的區內13個工業園區的產業格局,主導產品集中在信息電子、汽配件、生物醫藥、機電、文體產品、服裝和建筑材料等產業部門。主導產業方向中的四個(信息、汽車、成套設備、房地產)和*市大力發展的六個支柱產業相一致,這將至少在兩個方面享受到來自*中心城區的好處:技術擴散的直接受益和緊鄰市場(中間產品市場和終產品市場)的潛在的優勢。
當然,將制造業的機遇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產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作為政府部門,營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強化對企業的服務是實現抓住機會的條件之一;作為企業方,需要強化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設,在公司治理、市場定位等企業發展戰略上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確的決策。
第二,給旅游業帶來的機會。
未來幾年將是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幾年,為此,我們首先對旅游市場的容量作一推算。按權威部門測算的有關數據,2010年*世博會將吸引7000萬的人次的人員流動,1.4億人次的海內外游客。按*市*年的不變消費水平計算,旅游總收入將達到1700多億元人民幣。如果將“人均收入水平與旅游消費的同向關系”的規律考慮進去,預計會超過2000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上述數字還只是世博會直接對旅游市場的拉動。我們還可以對由于經濟增長對旅游市場的推進進行分析。*年,*的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在中國大陸省市率先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按*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到2010年,人均GDP將達到8000美元水平。GDP的增加意味著以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國際公認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富裕程度的指標,表示為居民消費支出中生活必需品所占比例。該比例越小,表明民眾的生活富裕程度越高)度量的人民生活品質會大大提高。以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人均GDP越高,恩格爾系數越低,這意味著人們用于衣食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越低,而用之于其他消費如休閑娛樂和旅游方面的開支將增加,這是顯然又是拉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的趨勢也將出現在臨近省區,因此發展旅游業的外部宏觀環境正在形成。
再看*區的旅游資源占有量和特色。*地區旅游優勢在于:一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經濟同樣發達的江蘇、浙江兩省,水陸交通便捷;二是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市母親河——黃浦江源頭的淀山湖,環淀山湖有包括水鄉古鎮朱家角在內的一批頗具份量的旅游景區和景點;三是悠久的人文歷史,區內有距今五、六千年歷史的崧澤遺址、多處有數百年的古典園林和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等。與*的其他區縣相比,*區的旅游資源占有量和特色有相當優勢。
*區旅游業近年來有很大發展,但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據統計,*年*區年主要景點的旅游收入是*全市旅游收入的1%左右,全年接待的旅游人數占全部在滬旅游人數的2.8%,這兩個數字與旅游資源稟賦情況相比,既存在很大差距,也意味存在一個巨大的的發展空間。
如何利用世博會機會,發展我區的旅游產業?我們可以從外地來滬旅游的消費支出情況可以得出一些思路。從*在滬旅游消費支出構成看,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購物(29%)、餐飲(17%)、住宿(16%)、市內交通(6%)和門票(4%)。針對國內外旅游消費結構的特點,可以重點發展占消費比例大的部分,如提供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物品和餐飲服務。*年,*旅游的人均消費2040元,高于*人均1134元的水平。從旅游收入和入區旅游人次的增長幅度上,均大大高于*全市的增幅。這表明*的旅游業有相當競爭力。問題在于如何將旅游者吸引到*并愿意消費,這是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我區農業結構調整也是促進我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前面已經提到,人均GDP的增長是拉動休閑消費的重要因素。結合我區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到2010年*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上下的發展目標,發展都市休閑漁業將是促進旅游業發展,促進旅游消費的重要途徑。在現有的設施漁業基礎上,以漁業綜合開發為內容,建立層次、規模、類型各有差異的具有觀賞、垂釣、體驗和教育等功能的觀光漁業旅游。
當然,世博會給我們帶來的機遇還不僅限于這兩個方面,隨著*未來發展的定位,我區在會展、物流等服務業領域也面臨很好的機會,只是這里不做專門分析。
同樣應當認識到的是世博會在帶給我們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這一挑戰即來自周邊省市——例如臨近的江蘇、浙江兩省已經在思考如何借助世博會和機會和*產業轉移和調整的時機,通過與*經濟的配套和協調,促進和發展本省經濟——也來自*的其他區縣,例如,臨近我區的嘉定、松江、閔行等區位相似區縣,這些區縣在近幾年里,在營造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松江和閔行兩區吸引了市內主要大學在區內設立新校區,為他們未來人力資源的建設和直接吸收來自高校的技術成果奠定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嘉定在吸收外來企業落戶該區方面做了大量好的工作,為該區接受來自*中心城區的產業轉移、培育新的關聯產業創造了機會。這些區縣的舉措對*來說,不能不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挑戰和促進因素。因此,在抓住世博會機遇,促進*經濟發展的思考中,我們在思考利用機遇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各種挑戰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