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強農村干部能力建設思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農村干部能力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強農村干部能力建設思考

          農村干部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組織者和實踐者,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實施者,是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頭雁和排頭兵。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農村干部的素質高低,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與質量。

          面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新變化、新要求,特別是中央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我市農村干部能力建設上的一些不適應的問題日漸凸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選拔渠道窄,當前農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萎縮,農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現象較為突出。具有較高素質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軍人或因條件艱苦不想回家鄉,或因政策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不到位,致使能者賦閑在外,弱者主持村政。培訓機會少,由于縣域經濟發展不快,農村各方面條件較差,農村干部缺乏正規的、系統的、針對性的培訓。干部待遇低,由于農村稅費改革后財政轉移支付額度有限,加之農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村干部經濟待遇既低又得不到落實,而且離任后生活沒保障。日常管理松,農村的干部規范化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統性、配套性和規范性還很不完善。因此,必須著力于機制的建立健全。

          機制問題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最具基礎性、長期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只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才能更為有效地提升農村干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活力和實力。

          健全和完善培訓機制

          必須從農村干部隊伍的現實狀況出發,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的基層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努力實現從素質培訓向素質與能力培訓相結合轉變。創新培訓方法。充分利用縣、鄉黨校進行系統性培訓,利用農業示范服務基地進行實踐性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開放性培訓,以大中專院校為依托進行提高性培訓,以黨員電化教育為載體進行普及性培訓。更新培訓內容。以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主題,進一步豐富拓展教育培訓內容。加強宗旨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政策理論學習,提高農村干部理解和執行政策的能力;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提高農村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加強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的教育,提高農村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學習掌握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提高農村干部應對突發事件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健全投入機制。市、縣、鄉各級黨委要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建立與財政收入相適應的農村干部培訓投入制度,對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實行財政預算、核撥。制定單位和個人出資培訓制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社會教育培訓資源優勢,鼓勵多渠道和多樣式聯合辦學或合作辦學。

          健全和完善選任機制

          強化人才資源共享意識,拓寬農村干部的選拔渠道。通過外部引進、內部選拔、機關下派等方法,打破身份、職業和地域限制,重點從大中專畢業生及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村企業骨干、外出務工經商回鄉的優秀人員中選拔干部,把那些能夠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群眾擁護,素質高、懂經營、善管理,能組織和帶領群眾致富,愿意扎根農村的優秀人才,選拔進村級領導班子。積極探索農村干部選拔任用新方法。根據農村干部直接面對和服務群眾的特點,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全面推行“兩推一選”產生村“兩委”班子。按照精干、高效、可行的原則,對條件具備的農村實行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切實改善農村“兩委”成員年齡和文化結構,有效增強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合力。建立后備干部備用結合機制。普遍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檔案,對那些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文化知識水平高,致富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的農村青年,作為村級后備干部的重點培養對象,有針對性地壓擔子,有重點地強化培訓。為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臺,切實解決農村干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后繼乏人等問題。

          健全和完善管理機制

          進一步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切實建立科學規范的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在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要根據《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制定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章程,對村黨支部領導村民自治的方式、內容和程序作出明確規定。建立和完善農村干部任期目標考核和年度考核機制,將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目標,進行細化、量化和分解,由鄉鎮黨委和支部簽訂目標責任狀。對政績平平,責任心不強的村干部進行批評教育或誡勉;對問題較多、群眾意見較大的村干部,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支委會、村委會、“兩委”聯席會議、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對重大問題及事項的決定,必須通過“兩委”聯席會議研究通過,然后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要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民主議政制度、財務審計制度,用制度來保證民主監督程序化。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在政治上,對符合一定條件的村黨支部書記聘任為合同制干部,將符合條件的村支書和村主任納入鄉鎮后備干部人選進行培養,對特別優秀的村干部可通過公開選拔方式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對那些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成績突出、群眾公認的村干部,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表彰,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選舉中,要適當增加基層干部代表名額,多給他們參政議政的機會。在經濟上,要合理確定村干部的工資報酬,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法多渠道解決農村干部工資問題,并確保按時足額發放。有條件的地方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為村干部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使之干有所得、退有所養,切實解決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