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集體理論創新交流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集體理論創新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集體理論創新交流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行卓有成效的理論創新,科學地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顧這一理論創新的壯麗歷程,對于我們更加自覺地把握未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十三年

          在****年6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我們黨形成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年來,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牢記鄧小平同志的政治囑托,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始終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斷排除各種干擾,經受住一系列重大考驗,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

          ***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有高超的領導水平和杰出的執政能力。首先,我們經受了政治和社會領域風險的考驗。如揭批“”,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在臺灣問題上批判“兩國論”,同“臺獨”勢力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有力地抵御了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成功地擊退國際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的挑戰。其次,我們經受了經濟領域的風險考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經濟也受到沖擊和影響。我國政府審時度勢,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內需,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并進一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功抵御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國民經濟得以持續健康快速地向前發展。第三,我們經受了國際風云變幻的嚴峻考驗。面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多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的新格局,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冷靜觀察形勢,從容應對挑戰,既堅持正確的原則又靈活處置突發事件,毫不動搖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力地捍衛了國家主權,推動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經受了1998年特大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這場與自然災害的斗爭,鍛煉了黨的各級組織,鍛煉了人民軍隊,凝聚了民心,形成了偉大的抗洪精神。

          總之,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年的治黨治國治軍的實踐中,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開辟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為21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十三年

          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是在理論上不能停頓。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應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種種問題和矛盾的過程中,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大根本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集中全黨智慧,深入進行探索,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進程。

          努力探索社會主義經濟規律,推進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總結20多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結合改革攻堅的實際,對經濟體制改革理論作出了一系列新概括和新闡述。第一,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框架。1992年6月9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的講話中,根據鄧小平關于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思想,同志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新概念。黨的十四大正式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對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了總體規劃。第二,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在黨的十五大上,同志明確指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但是,我國正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要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方針,深化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改革,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一切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這無疑是對舊的分配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是在新的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

          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經濟體制改革理論和實踐作出重大突破的同時,在加快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其主要標志是把依法治國提到治國基本方略的高度,在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1996年2月,同志首次提出依法治國的新要求。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他明確提出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001年1月,同志進一步指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必須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這些重要論述,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

          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地位,推進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認真總結“一手硬、一手軟”的歷史教訓,進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并對發展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闡述,從而大大地拓寬了文化建設的新視野。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戰略措施作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和部署,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五大報告不僅強調了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明確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同志不僅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論斷,而且就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這就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更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分析改革開放條件下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黨的建設的新論述,尤其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理論創新。同志多次強調,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把黨建設好。一是從思想上建設黨,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二是從組織上建設黨,努力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三是從作風上建設黨,對領導干部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四是從制度上建設黨,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嚴密的適應新的歷史要求的新機制、新規范。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既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緊迫性,又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這些新思想科學地回答了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十三年理論創新之路的思想啟迪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每一步前進,改革和建設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結果。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黨所處的歷史環境、所擔負的歷史任務以及所從事的社會實踐的不同,黨的基本理論也必須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是保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勃勃生機的內在要求。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不斷根據實踐經驗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既要善于總結成功的經驗,又要善于記取失誤的教訓,從而在思想上不斷有新的解放,在理論上不斷有新的發展,在實踐上不斷有新的創造。

          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動力。實踐呼喚著理論創新,實踐也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源泉。我們要進行理論創新,就必須不斷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把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來,把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論觀點。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頭深入群眾、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探索規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許多新觀點、新論述,都是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而形成的。這種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必將進一步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理論創新是繼往開來、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年偉大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六大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策,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貢獻。實踐證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理論創新,是指引我們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的強大理論武器。只要我們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認真落實十六大精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推向前進,迎來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