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現有行政村1148個,村級黨組織1673個,黨員69436名。去年以來,我們按照黨的十七大的新要求,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努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聯系和服務群眾,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職能。適應農村稅費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我們以聯系和服務群眾為工作基點,積極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轉變工作職能,組織開展以聯系和服務群眾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實踐活動,推行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制度,每個農村基層黨組織每年承諾為群眾辦2至3件好事實事,每個黨員都幫扶結對1至2名群眾。新建縣望城鎮三聯村等地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內設立政務代辦點、愛心超市、留守兒童學校,積極開展各種便民服務,為困難群眾提供關愛,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依托,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陣地。近年來我市共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03個,解決了村級組織無活動場所問題。為發揮活動場所的綜合功能,去年以來,我市依托活動場所打造了118個示范村部,使它們成為黨員之家、便民服務之家、老年活動之家、婦女健康之家、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搭建了功能完善、運轉高效、有利于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黨員發揮模范作用的陣地。依托這些陣地,各示范村黨組織把工作方式從“審、批、管”轉變為“扶、幫、帶”,從行政命令轉變為規劃引導,從間接服務轉變為直接服務;實行村干部分工負責,輪流值班,為老年人、婦女、留守兒童等群體提供關心關愛,并通過設立便民超市方便群眾購買生產資料和日常用品,幫助農民搜集技術、價格、勞務和氣象等信息,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我們按照整合資源、貼近實際、因陋就簡、循序漸進、把服務貫穿始終的原則,加大建設力度,積極開展活動,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示范村部的覆蓋面和群眾對村務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使示范村部真正成為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陣地、成為“農民之家”、“黨員之家”。
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形式。寓教于樂,寓活動于載體之中,是謀求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手段與目標相一致的重要實現形式。我市新建縣聯圩鄉肖淇村等地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創新活動形式,堅持每年“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九九”重陽節、國慶節、元旦、春節組織開展座談、走訪、競賽、表彰等活動,基本做到月月有文化主題活動,倡導了尊老愛幼、團結和諧、情趣健康的村風民風,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黨建文化。我們認真總結推廣其工作經驗,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加重視載體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在創新中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在發展中著力完善活動的形式,在堅持中切實增強活動的影響力,用具有感染力的農村文化來承載和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堅持開展“三培兩帶”幫扶活動,領辦、創辦基地和產業合作社,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民致富的路徑。全市農村推廣了**縣蔣巷鎮農村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工作經驗,即每年使30%的黨員率先創業,每名黨員帶領30戶農民參與產業建設,同時推廣了新建縣樂化鎮黨委將農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作為任期工作目標的做法,各村黨組織通過引導、鼓勵黨員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帶頭領辦、創辦基地和產業合作社,為群眾提供標準化服務,統一農業投入品的采購和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品牌的包裝和銷售、統一產品和基地的認定認證,從而逐步建立了以村黨組織為龍頭、農戶為基礎、產業為支柱、基地和產業合作社為依托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格局。
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創新村級組織民主管理構架。近年來,我市灣里區試點開展村級民主管理做法,初步達到了村官村民選、村策村民定、村務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效果。我們認真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探索村黨組織黨內民主與村委會民主管理相結合的機制,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工作責任,切實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真正把以村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納入基層黨建的范疇,逐步建立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委會、群團組織、村民代表大會、民間組織理事會相結合的村級民主管理新構架,形成整體合力。
堅持完善“兩推一選”、“公推直選”制度,創新村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我們以村黨組織換屆為契機,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任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地域、資格、身份等因素的限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完善“兩推一選”制度,探索“公推直選”途徑,選好配強村干部,特別是把政治頭腦清醒,經濟頭腦靈活,能帶頭創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善于處理復雜矛盾的黨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進一步優化村干部隊伍的素質結構。
拓展和深化“黨員之家”活動,創新農村黨員、干部激勵和關愛機制。農村黨員、干部是廣大農民的帶頭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如何建立健全農村黨員、干部的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使其增強歸屬感,激發盡義務、作貢獻的熱情,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課題。十七大以來,我們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示范開展了“黨員之家”建設,用“家”的理念凝聚和關愛6000余名農村黨員、干部,真正使農村黨員、干部技術有人教、困難有人幫、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縣建立了基層黨建及人才工作基金,為老黨員、退休村干部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對困難黨員日常生活、子女上大學進行幫扶;新建縣建立重大節日、生病住院、遭遇天災人禍、病逝、生產生活困難“五必訪”制度,及時給予困難黨員、干部力所能及的幫助。“黨員之家”建設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激勵廣大農村黨員更好地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在今年抗冰凍災害過程中,我市以“黨員之家”為陣地,廣泛開展了“溫暖在家中”、“一幫一”黨員承諾活動,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3000余人,捐贈衣被等12900余件,將1000余名孤寡老人接到黨員家中吃住、過年;組建了3000余人的黨員突擊隊,戰斗在救災第一線,受到農民群眾的好評。
以村落社區、產業協會組織為依托,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近年來,我市**縣等縣(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依托村落社區成立了74個黨支部和254個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等產業黨小組,取得了初步成效。為適應新農村建設和和諧村落社區建設的發展要求,我們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注重在自然村落社區上建立黨組織,并將有條件的村黨支部及時升格為黨總支或黨委,探索“村黨總支+村落社區黨支部”這一農村基層組織構架,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村落社區建設中的領導作用,促進村落社區的和諧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