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水利廳長經驗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幾年來,*搶抓機遇,積極實踐,全省水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國辦發[20*]45號文下發后,省委、省政府領導批轉政府體改辦牽頭制定*省實施方案,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為推動水管體制改革提供了堅強保障。省政府正式出臺《*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到目前全省已有17個市、60多個縣(市、區)制定了改革總體工作計劃或出臺了改革方案,省管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省省管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情況匯報如下:
一、省管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我省水利工程根據其重要程度和性質,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涉及跨市防洪安全和水資源調度的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由省水利廳直接管理。省水利廳下屬11個正處級獨立水管單位,共有職工7500多人,管理長江、淮河河道846公里,堤防近2000公里,大、中型水閘300多座;人工河道2條計255公里;大型水庫5座;大型灌區3處;大型洪水控制樞紐工程1處。由于多種原因,長期以來,省管水利工程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體制問題。責、權、利不統一,管人、管事、管資產相分離。二是內部管理問題。干與不干一個樣,缺乏競爭激勵機制。
二、省管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成果
20*年,國務院辦公廳《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出臺后,省水利廳率先實施省管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并以此為突破口,推動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1、長江、淮河河道管理體制改革
*長江、淮河橫貫省境,省、市、縣都設有長江、淮河河道管理局。原來實行的是雙重領導、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市、縣河道局的業務歸省局領導,經費由省里給,但人事管理和干部調配歸所在市、縣。這種體制逐漸暴露出弊端,主要體現在:管理責任不明確,人員過度膨脹,管理經費不足。經過充分調研,我們報請省政府批準,將長江、淮河跨市的重要堤防和控制性樞紐工程管理單位的人、財、物統一上劃省管,受益范圍在一個市(縣)的工程管理單位的人、財、物全部下劃所在市(縣)管理,原省財政供給的人員經費也切塊到市(縣)財政供給。目前,長江河道管理體制調整交接工作已全部完成,淮河河道管理系統交接工作基本完成,實現責、權、利相一致,人、財、物統一管理。共上劃29個單位,編制人數1559人;下劃22個單位,編制人數894人。
2、*新河河道管理體制改革
*新河工程是**年汛后興建的大型人工河道,*省境內有堤防250公里,由省屬*新河河道管理局管理。根據工程的純公益性質,該局定性為省財政全額供給事業單位。建設期為利于工程建設,明確懷遠、固鎮、五河三縣河道局業務和人員經費歸省局管理,行政和人事由所在縣管理,實行省、縣雙重領導。工程通過總體竣工驗收后,經省編辦批準,將三縣河道管理機構的管理體制調整為人、財、物和業務統一省管,現交接工作已全部完成。
3、茨淮新河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茨淮新河工程是上世紀70年代開挖的人工河道,跨*4個市7個縣(區),全長134公里,有四座大型樞紐工程。按屬地分別由所在市、縣管理,最下一級上橋樞紐由省上橋工程管理處負責管理。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在工程調度、水資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20*年8月經省編辦批準,在省上橋工程管理處的基礎上成立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處,統一負責茨淮新河的防汛抗旱和水資源調度、河道堤防管理指導、灌區續建配套及上橋樞紐管理等工作。
4、大別山區四大水庫管理體制改革
我省大別山區佛子嶺、磨子潭、響洪甸、梅山四座水庫,建于上世紀50年代治淮初期,總庫容57.15億立方米,既承擔著為淮河干流滯洪錯峰的任務,又是淠史杭灌區的灌溉水源。過去一直由省電力公司代管,發電調度由電力部門負責,而防汛和供水調度由水利部門負責,造成水庫在防洪、灌溉、供水和發電調度上存在著很多矛盾,且經過四五十年的運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經過反復協商,省政府決定將四大水庫整體移交省水利廳管理,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一是將上網電價由0.15元/度上調為0.27元/度;二是將稅率由17%下調為6%;三是將原定由水庫承擔的庫區扶持返還基金改由省電價調節基金支付;四是將所有人員納入省社會養老保險。20*年12月,省政府主持舉行了正式交接儀式,實現平穩過渡。
5、治淮新建工程的管理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將于今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根據工程的功能,20*年2月省編辦批準成立省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作為省屬正處級全額事業單位,核定全額事業編制180人,人員經費和工程維護經費列入省級財政預算。對于新建工程,我們還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淮河荊山湖行洪區進、退洪閘是20*年大水后興建的防洪公益性水閘。根據工程特點和性質,20*年12月省編辦批準,將該工程就近委托給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處管理,增加該處20個全額事業編制和一個副處級領導職數。
6、省管水管單位內部改革
一是調整和配備好領導班子。加強對廳直水管單位領導班子的建設,實行交流輪崗和公開招考,以工作實績來選配干部。二是實行競爭上崗。采取本人報名、公開演講、職工投票、組織考核、領導集體研究的辦法選拔中層干部。三是精簡臨時用工、規范用工管理。對管理單位臨時工進行清理、清退,因事設崗,由正式職工承擔工作任務。四是拉開分配檔次。把職工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結合起來,實行向生產一線、關鍵崗位、優秀人才和有突出貢獻人員傾斜的分配辦法。五是加強內部考核。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以考核兌現獎懲。六是鼓勵水管單位利用自身水土資源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壯大經濟實力。20*年廳直水管單位多種經營收入達2.7億元,是20*年的3倍。
三、主要做法和體會
深化水管體制改革,是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選擇,是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的具體實踐,為基層水管單位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1、領導重視是做好水管體制改革的前提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出臺后,廳黨組及時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并成立了廳長任組長、各位副廳長為副組長的水管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織7個調研組,對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先后召開兩次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多次召開廳長專題辦公會議,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工作。
2、得力的工作班子是做好水管體制改革的基礎
廳黨組明確由水管處具體負責水管體制改革工作,人事處、財務處等全力配合。各處室緊密配合,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知難而上、鍥而不舍,反復找省發改委、編辦、財政廳等部門協商,為推進水管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3、有關部門的支持是做好水管體制改革的關鍵
體制改革難度最大的是機構編制、財政供給、養老保險等問題。我們始終重視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工作,邀請他們參與水管體制改革調研和改革方案的制定,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動他們,爭取理解和支持。由于工作扎實,省政府體改辦主動派員參加水利部舉辦的全國水管體制改革培訓班;省編辦的有關負責同志在編委會上,主動為水利部門據理力爭。
4、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做好水管體制改革的保證
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中,要調動和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廣泛聽取意見,履行必要的程序,該向有關領導匯報的,要預先主動匯報;該與有關部門溝通的,要主動登門協商;以利于各部門、各方面了解改革方案、支持改革工作。在方案決策前,要充分協商一致,尤其是重視會下和會前的協商,不能煮夾生飯。在實施改革時,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廣大水利管理職工自覺參與、積極配合。
近年來,我們在水管體制改革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部黨組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的工作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將全面貫徹這次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借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全面推進水管體制改革,為可持續發展水利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