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科學規劃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沿海地區,屬廣東省*市管轄,面積1451平方公里,人口48萬,轄*、*、*8個鎮。全縣藥品年流通總額約3800萬元,現有醫藥批發企業4家,各類藥品供應點達178家,各類醫療機構250家。自開展兩網建設以來,我局始終堅持“藥監工作要積極服務于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積極服務于全縣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省局《關于印發<廣東省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爭當全國系統排頭兵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局《關于印發<*市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爭當全國系統排頭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縣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措施,鞏固提高了兩網建設。建立起農村藥店建設標準化、藥品供應渠道規范化、監督網絡覆蓋廣泛化、監管效能最大化管理體系,逐步形成規范運作、長效運轉的農村“兩網”建設運行機制。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是積極爭取縣政府對此項工作的支持。自市局啟動爭當全國系統排頭兵活動以來,我局將此項工作納入了我縣“藥品放心工程”的重中之重,視為今年的主要工作,并多次向縣政府匯報了開展兩網建設的背景、意義、內容、形式和我縣兩網建設的基本思路。在縣政府支持下,我局初步提出了進一步推進我縣兩網建設的構思。縣政府高度重視,將兩網建設納入了對各鎮政府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的內容,納入了食品藥品專項整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政府領導,政策引導,法治監管,市場競爭”的縣、鎮、村三位一體的農村藥品監督供應網絡體系,打開了我縣兩網建設的新局面。
二是設計符合我縣實際的《方案》。我局根據市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制定了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實施方案》,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和各股室的職能分工,制定了兩網建設的工作措施和預期目標。
三是對兩網建設達成了共識。我縣兩網建設的主要思路是:建立各界參與、社會聯動、反應迅速、監管有效的立體監管網絡體系,建立企業配送、網點延伸、服務競爭、市場發展、高效規范的農村藥品供應網絡體系。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把兩網建設引向深入。
1、積極構筑農村藥品市場監督網絡,建立縣、鎮、村三級監防共濟機制。
一是在各鄉鎮聘請了8名農村藥品監督協管員,其主要對象是各鄉鎮分管衛生的副鎮長;在各行政村聘請了56名農村藥品監督信息員,其主要對象是各鎮醫藥協會理事、衛協會理事、衛生院防保組長或藥庫主任、藥品經營企業負責人。
二是以鎮為單位,成立藥品質量信息員領導小組。并組織了二期藥品監督協管員、信息員的培訓。
三是作好政策宣傳和制度建設工作,制定了我縣藥品監督協管員(信息員)主要職責和義務、考核辦法、舉報投訴制度,建立了全縣藥品監督協管員、信息員基本情況檔案。
2、規范農村藥品流通渠道,建立以企業直接配送為主的供應網絡體系。
一是發展農村藥品供應主渠道。充分運用政策引導、制度約束和市場競爭三大機制,激勵醫藥企業向基層醫療機構配送藥品。向本縣通過GSP認證的醫藥批發企業大力宣傳國家實行兩網建設的政策,制定了藥品配送企業的管理制度,指導醫藥企業與基層醫療機構簽訂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形式內容科學的《質量保證協議書》,使藥品配送行為合法、運行規范、服務完善、質量保證;鼓勵縣外已通過GSP認證的醫藥批發企業參與我縣農村藥品配送工作,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機制,建立藥品供應的競爭格局,使我縣藥品供應市場步入了質量、價格、服務競爭的良好環境。目前,在我縣實行藥品配送的企業主要有7家,其中縣內醫藥批發企業4家,縣外企業3家,藥品配送100%到村。企業直配已發展為基層網點采購藥品的主渠道,藥品采購價格平均下降了5%。采購價格下降了,企業服務熱情了,藥品質量提高了。
三、加大對鄉村醫療機構在藥房改造和藥品管理方面的監管力度。
針對全縣村級醫療機構用藥用械的實際情況,我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農村藥品“兩網”建設,通過“四抓”(抓硬件、抓培訓、抓制度、抓管理),做到“二個統一、三個必須、四個到位、五個上墻”(“二個統一”、即統一藥品購銷渠道、統一購進登記格式;“三個必須”、即用藥必須有處方、購進必須有發票、入庫必須要驗收;“四個到位”,即人員到位、場所到位、設備設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五個上墻”,即人員資格證上墻、管理制度上墻、藥品有效期一覽表上墻、藥品價格定期公布上墻、舉報投拆電話上墻),達到“三個放心”(藥品質量放心、價格放心、服務放心)的目標。進一步改善了村級醫療機構的硬件條件、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服務質量、保證了藥品質量、降低了藥品價格。
到目前止,全縣70%以上的醫療機構對藥房進行了改造,改進了藥房布局,增添了保障藥品質量的設施,部分醫療機構對衛生室或診所進行了重建;統一和規范了全縣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質量管理制度,對基層醫療機構藥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更具體,要求更細化;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藥品分類管理,并執行了現場檢查驗收制度,對環境不符合、條件不達標進行了整改,使基層藥房的面貌一新;組織了基層醫療機構藥劑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藥品管理的知識培訓五期。深入開展“放心藥店”、“放心藥房”的評選活動,引導企業和醫療機構自覺守法,講求誠信,從而規范了農村藥品市場、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方便、經濟和有效。全縣已進行規范管理的醫療機構有154家,占基層醫療機構總數的70.8%,參加培訓283人,參訓率99.1%,每村至少有一家醫療機構作為備案藥品供應網點。
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全縣基本實現了“村村有點”的目標,藥品供應到村達到了100%,形成了“以醫藥批發企業藥品直配為主、藥品零售網點延伸為輔、村級醫療機構為補”的農村藥品供應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