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宏觀經濟管理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正確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堅持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不動搖
企穩回升,逐月向好:從運行趨勢看,全市經濟在二月降至低點,三月起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財政收入、城鄉就業等主要指標增幅回升態勢逐步形成。一是投資增勢加快。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1163.7億元,增長28.1%。二是市場消費轉熱。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5.5億元,增長17.1%,以商品房、汽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市場成交轉旺,消費拉動對經濟增長貢獻份額提升。三是經濟結構改善。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去年底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底提升1.5個百分點。四是金融運行良好。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總量分別達到7559億元和509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37.8%和32.6%。五是就業形勢趨穩。1-6月全市新增就業5.4萬人,其中凈增就業4萬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8%。
基礎尚不牢固,困難依然較大:雖然全市經濟正朝著趨好方向發生積極變化,但經濟復蘇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一是工業增長尚不穩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增速低于全部工業增速,部分行業下滑幅度依然較大。二是企業和社會投資相對不足,不少企業關注的重點仍是壓縮產能、防范風險。三是開放型經濟形勢嚴峻,外貿進出口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外資項目儲備不足。四是企業效益明顯下滑,利潤總額下降,虧損面擴大,虧損總額增加。
當前,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相對穩定,內部需求較為旺盛,有利于我們化危為機,加快轉型。但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產業鏈內傳導有滯后效應,其對我市實體經濟不同行業和部門的損害可能呈現此起彼伏的特點,從而使經濟運行出現反復;而且,我市經濟所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積累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內生增長機制還不完善,必須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客觀務實判斷形勢,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困難早謀劃、早準備,立足長遠,著力當前,決戰決勝。要圍繞年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發展目標,不打折扣,不拖后腿,全面完成各項任務,為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突出經濟轉型發展主線,全力推動產業大發展大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市經濟運行帶來了深度沖擊,但根子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問題。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核心技術不多、附加值不高,傳統優勢產業成長性不足、支撐作用弱化,新興產業發展尚未走出培育期,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爆發點不多,必須盡快提升城市經濟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產業是立市之基、競爭力之本。不管是走出目前金融危機的泥淖,還是贏得長遠的發展優勢,最根本、最關鍵的就是要緊緊扭住產業轉型這個龍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無錫經濟新的制勝優勢。
當前,在外需大幅萎縮、內需尤須擴大的條件下,產業轉型的方向、結構不能僅局限于如何使經濟走出目前困境的策略性選擇,而應以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為抓手,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關系,全面落實十大產業調整與提升行動計劃,加快促進產業從資本與外需驅動的階段,向技術與消費驅動的內生性增長階段轉變,努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干、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堅持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附加值發展戰略。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基本要求,以半導體集成電路、光伏、風電、液晶面板、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為主攻方向,深耕核心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同時,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改善工藝流程,提升產品結構和質量,鞏固以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和冶金為代表的無錫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研發、設計、營銷等“微笑曲線”兩端攀升。
突出新興產業、新型業態發展重點。大力扶持新材料、研發設計、動漫創意、軟件外包等產業發展。加快發展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物流商貿、旅游會展等產業,拓展服務經濟發展空間。著眼提升服務業能級,著力發展立足蘇南、面向長三角的總部經濟。要特別重視文化產業和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好豐富的文化資源,化文化資源為文化資本,加快無錫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抓住上海世博會的機遇,著力在引進和開發旅游業重大項目上多下功夫,培育城市經濟新的興奮點和爆發點。
搶抓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產業發展機遇。要善于做減法,加快淘汰“五小”和“三高兩低”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產能;又要做加法,增加對節能減排和環保產業的投入,加快發展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為重點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既重視發展新能源裝備產業,更重視推廣應用,使低排放、低污染產業成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結合點和重要方向。同時,高度關注低排放、低消耗、高就業的都市型產業發展,形成都市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全力以赴抓投資促消費,進一步放大內需拉動積極效應
擴大投資、刺激消費,是支撐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堅定不移地穩定和落實各項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確保收到實效。
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提升投資質量與效益。突出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及時協調解決融資、用地、審批等各類制約難題。抓住下半年施工的黃金時節,穩步推進城市重點道橋工程建設。認真做好軌道交通1號線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10月份第一批站點全面啟動建設。加快建設大劇院、會展中心、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項目和恒隆廣場、蘇寧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引導和鼓勵社會投資,抓緊制訂各項政策,暢通社會資本投資渠道。
努力營造新的消費增長點,確保消費增速持續穩定。加大耐用消費品延伸領域的拓展和扶持力度,大力發展休閑娛樂、社區服務等生活服務產業,擴大消費傳導效應。優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潛能,提升居民消費意愿。著力解決商業布局不合理的問題,推動商業設施服務功能的有效聚合。培育有市場競爭力服務品牌,優化消費結構,促進消費市場多元化。
四、積極有效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千方百計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效益
上半年,我市開放型經濟形勢異常嚴峻,如果這一態勢延續,將直接影響到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要苦練內功,辨證施策,全力扭轉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的不利形勢。
攻堅克難,不折不扣完成全年吸引外資任務。精心組織有針對性的產業招商和項目推介活動,全力加大對相關領域龍頭企業的招商力度,進一步搶抓項目信息,發展潛在客戶,拓寬投資領域。做好各類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加大外資工作考核力度,務求招商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
多措并舉,力爭早日實現對外貿易回暖反彈。繼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參加各種展會,加快開辟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引導和扶持外貿企業改善產品結構和質量,營造品牌效應。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等特殊功能區建設。強化外貿巡視督察和外貿企業走訪制度,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立足長遠,高起點謀劃和推進開發區建設。強化開發區利用外資主體地位,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強化體制創新,重點完善開發區的管理體制、招商體制。要服從全市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實現開發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五、繼續強化財稅金融工作,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財稅金融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當前,我市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財稅金融建設,完善其調控和服務職能,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就財稅工作而言,要堅持“開源”和“節流”并舉。“開源”,就是要把壯大財稅實力放在首要位置,切實服務好稅源企業,為財稅收入穩定持續增長夯實基礎,并不斷培育新的財稅收入增長點。“節流”,就是要繼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增強財政支出的公共性和導向性,嚴控一般性支出和行政開支,千方百計擠資金,集中財力保重點。
就金融工作而言,要突出增強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力度,落實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強調信貸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杠桿作用,有效引導資金配置,把更多的資源聚集到發展先進產業、支持節能減排、加快科技創新上來。
六、著力加強社會建設,切實改善群眾生活
改善民生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各部門要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好民生指標,盡最大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就業。大力拓寬就業渠道,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失業農民、零就業家庭和大齡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工作。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對于經營困難的企業,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積極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按照“城鄉統籌、七區一體”的要求,逐步推進城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接軌統一,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繼續推進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及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各類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險。
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老新村綜合整治和老住宅特修工作,大力推進城區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推進歷史街區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性修復。全面完成26個為民辦實事項目。當前,正值汛期,要嚴格落實防汛防臺工作責任制,正確協調好防汛工作與保護水源、治理太湖的關系,確保水環境安全。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繼續做好防病防疫工作,杜絕重大事故發生。要提高對影響社會穩定因素的監控能力和處置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