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貧困地區建設節約型政府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作為貧困落后地區,如何適應這一新形勢、新要求,把建設節約型社會有機融合于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對于縮小差距、加快發展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欲建節約型社會,首先應從建設節約型政府入手,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強化教育,積極倡導,不斷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民的共同責任,貧困山區基礎條件差,資源短缺,發展滯后,更需要動員全民積極參與。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正確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努力營造濃厚的節約氛圍。一是大力宣傳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必然性和重要意義。通過宣傳教育,使全社會了解到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原創:環境承載力弱的基本國情,以及我國的資源狀況和供求矛盾的嚴峻形勢,增強全民的資源危機意識,使其認識到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貧困地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保障國民經濟安全發展的客觀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從而增強全民的節約意識。二是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思想,宣傳艱苦樸素、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好傳統、好風氣,樹立節約觀念,倡導節約文明,建立節約文化,加快推進形成節約的社會風尚。三是大力開展“節約行動在身邊”活動,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倡導節約型生活方式,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使每個公民都積極自覺參與到建設節約型社會中來,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一度電做起,追尋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確立一條持續健康協調的發展道路。
二、發揚民主,科學決策,嚴防決策失誤造成的浪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克服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眼前利益,克服生產中的粗放經營、盲目發展,做到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力求做到科學決策。一是堅持民本位思想,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增強宗旨意識,淡薄名利思想,把群眾的利益作為決策的依據,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努力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堅持制度建設,規范決策程序,完善議事規則,提高政府決策能力和水平。三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認真執行好“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工作方法,在對事關全局的重點工程、重大事項和主要問題實施決策之前,必須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完善決策內容,預測決策效果,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不必要的人財物浪費。
三、綜合利用,循環開發,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能源、礦產、土地和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貧困落后地區自然資源相對貧乏,如何圍繞有限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對于貧困落后地區加快發展至關重要。一是堅持實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制度。繼續實行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度,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現象。做好村鎮建設集約用地的規劃和控制,嚴禁毀田燒磚,促進農村集約用地。二是持之一恒地抓好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貧困落后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根本動力。要樹立經濟發展的效益觀和生態觀,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全面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態系統質量,恢復生物的多樣性,確保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環境承載能力,保持生態的良性循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三是大力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大力推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四是積極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大力開展節水活動,積極推進作物秸桿、牲畜糞便等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搞好垃圾、污水處理,建設沼氣工程,使之成為農村的補充和替代能源。
四、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加強節約型政府機關建設。總理指出:“政府帶頭節約資源,既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任務,又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節約型社會,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政府機關要從自身做起,帶頭厲行節約,做好節約表率。政府機關要轉變觀念,原創:以身作則,從嚴格控制辦公費用入手,實行政府“陽光”采購,嚴格控制公務招待支出,提高現代化辦公工具利用效率等,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節約型機關,成為節約型社會的代言人。要精簡文件、會議,大力開展電子政務、網上辦公和無紙化辦公,提倡少開會、開短會、講短話,提倡套開會議、多開電視電話會,嚴禁文山會海,努力追求“敬字惜紙”。動員號召全體干部積極投身于節約活動,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模范。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節約長效機制。加強對節約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完善干部績效考核機制,以長效機制推動節約工作有效開展。把加快建立節約型社會作為“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把節約工作作為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為主要內容,以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節約意識,盡快建立健全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三是轉變政府職能,節約社會管理成本。加快推進機構改革,精兵減政,減少財政供養人員,減輕財政負擔;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履行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控制好人口增長,實現人口總量控制與經濟發展的最優組合;加強污染防治力度,保護好當地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客觀協調好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