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環保局生態環境治理匯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生態環境治理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環保局生態環境治理匯報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決議的情況,請予審議。

          一、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決議組織實施情況及取得成效

          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決議》,要求市政府結合我市生態環境現狀和社會發展要求,圍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目標,按照“生存和諧、生活健康、生產清潔”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務求實效的原則,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推進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力爭通過五年努力,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減排目標全面完成,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此后,市人大專題審查了《*市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五年規劃(20*-2011年)》和《20*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市人大代表對20*年度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和百日環境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進行督查,有力推進了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決議作出以來,市政府將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作為政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圍繞《決議》提出的目標、對策和任務,高度重視大環境整治和源頭治理,加大“生態*”的建設力度,努力將環境綜合整治向全市農村延伸輻射,推進了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的解決。

          在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任務完成和落實上,具體做到了“六個強化”: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為認真貫徹落實《決議》精神,切實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力度,市委、市政府調整充實了由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意見市生態辦組合了市聯創辦、市整規辦、市重點辦、市水環境整治辦、市重污染整治辦、市城河治理辦的力量,形成全市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組織結構和工作網絡,具體開展全市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宏觀調控、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指導、督促及協調等工作。市政府還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思路、相關規劃和工作措施及階段性重點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強化規劃編制。市政府以《決議》為依據,以生態市規劃為基礎,結合市政府五年主要工作安排,編制并下發了《*市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五年規劃(20*-2011年)》、《20*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并將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三是強化督查與考核。市政府把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列入了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和《效益和諧新*評價指標體系》,并加大了考核力度。同時制定了《*市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任務督查督辦工作制度》和《20*年度*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考核意見與考核評分標準》,并對各鎮(街道)和市級有關部門開展了年度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四是強化資金投入。市政府加大對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財政投入,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環保項目補助及生態建設宣傳和創建工作獎勵。今年根據慈政發〔20*〕71號文件精神,用于20*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的補助達391萬元,根據慈政辦發〔2005〕76號文件精神,用于20*年度生態建設系列創建獎勵163.5萬元,20*年己立項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項目投資總額已超過2000萬元。另外,我市積極運用價格機制培育治污市場,今年以BOT模式啟動日處理1200噸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項目,同時申請寧波環保專項補助資金230萬元啟動污泥焚燒發電及9個鎮的公廁糞便集中沼氣處理工程建設。把湯浦引水工程、*江引水工程、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市域污水治理工程、漂印染及電鍍等重污染企業整治列入市重點工程,為工程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資金保障,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環保問題。五是強化嚴格執法。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和“經濟規范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工作,截止目前,環保部門會同有關鎮和街道組織開展了9次“零點行動”,調處1973件環境投訴案件,作出436件行政處罰,罰款金額達到926.3萬元,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達到210件,對9家企業作出限期治理,關閉或停產整頓55家,掛牌督辦企業15家,有效的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六是強化輿論引導。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了全市領導干部、公務員和中青年后備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全市各中小學繼續開展環境教育和系列環保主題活動。實行了“重點排污企業法定代表人向社會公開承諾制、違法排污企業公開曝光制和作出公開檢討”的“三公開”制度。對群眾關心的環境質量進行公告,引導市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

          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重大建設項目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環境惡化趨勢得到了抑制,環境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主要表現在:

          (一)百日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為掀起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高潮打下良好的基礎

          市政府為貫徹落實市人大作出的《決議》要求,圍繞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在全市范圍開展了百日環境污染整治行動:一是全面排摸了轄區內的污染源;二是部門聯合執法,集中打擊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違法行為;三是各鎮(街道)向社會公開工作目標、主要對策及重點任務,依靠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參與,20個鎮、街道建立了共計3763人的“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志愿者隊伍,并組織開展活動53次;四是加大了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鎮級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的力度;五是積極探索了農村環境污染整治長效機制,確保了農村環境持續有效的改善。

          (二)繼續實施并深化水環境整治工作,全方位高強度推進“碧水”工程

          一是多渠道實施境外引水與河道整治,提高水環境容量。日引水20萬噸,總投資7.8億元的湯浦水庫引水工程歷時兩年零8個月,于今年9月初建成并正式通水;年引水量2.4億立方米,總投資8.4億元的*江引水一期工程已圓滿完成,二期工程自今年7月開工以來,六個標段的工程施工正按計劃推進中,各項工作比較順利;總投資為2891萬元的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的2/3,建成后可進一步發揮已建成的姚江應急引水工程作用,可增進河網水體流動,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進而達到進一步改善水環境的目的;同時大力推進骨干河道整治,繼續實施東部三塘橫江拓疏工程、鎮龍浦拓疏工程,建設千里清水河道36公里,城排潮塘橫江二期已開工建設,著力抓好杜湖水庫和鳳浦湖水庫、長溪水庫等山塘水庫及四灶浦水庫和建塘江、陳家路江水庫擴容加固工程,今年已完成72條鎮級河道整治、14個村開展了生態河道試點,這些“外引內治”水環境工程的相繼建設和投用,為我市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戰略保障。

          二是市域污水治理工程扎實推進,為改善水環境質量夯實基礎。根據市域污水治理規劃,市污水處理廠新的3萬噸/日擴建工程已啟動,10萬噸/日北部污水處理廠已完成總工程量的1/2、5萬噸/日東部污水處理廠、集污干管鋪設和主干線泵站正在抓緊建設。鎮、街道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全面鋪開,今年可完成65公里鎮級集污管網鋪設。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完成全年削減任務,共削減COD678.3噸。

          三是新一輪城河治理工程己經啟動。按照“治理整體化、截污徹底化、兩岸景觀化、沿岸生態化、項目公司化、管理制度化”的總體要求,全面實施水體生態修復工程,力保城河水質不出現富營養化。湖里頭江、纖繩路江綜合治理工程正有序推進,中江河道疏浚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四是區域性、行業性污染整治成效顯著。按重污染企業整治方案,在*灣新區建成漂印染生產基地和電鍍中心,配套建設處理能力為3萬噸/天的漂印染廢水處理廠和3000噸/天的電鍍廢水處理廠,到年底37家漂印染企業將全部停止原址生產。13家電鍍企業也將逐步停止原址生產,于農歷12月底前基本完成搬遷工作。開展了全市廢塑料加工行業的整治,取締污染重、工藝落后的廢塑料加工戶833戶。繼續開展并深化軸承、鋼材酸洗、化纖、腌制廢水等行業污染整治。

          五是加強飲用水源保護。采取生物防治和機械除藻等措施改善水質,有效遏制了梅湖水庫藍藻的暴發。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據上級要求,今年有5個飲用水庫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有7個飲用水庫完成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工作。根據市政府下發的《關于鼓勵城鄉污水治理設施投入的若干意見(試行)》,制定了《*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細則》,有13個村開展了農戶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有9個鎮在建設糞便集中沼氣處理站,將較好地實現公廁糞便資源化和糞便污水零排放。

          (三)鞏固并擴大“煙控區”創建成果,多角度強勢推進“藍天”工程

          一是*市熱電廠并閉工作已經啟動,金輪熱電廠替代供熱方案基本確定,項目已經立項,*熱電廠的關閉將削減SO2504噸和煙塵排放量,有效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

          二是到9月底宗漢銅熔煉集中區已經關閉,目前新浦鎮銅熔煉集中區將于11月底完成供電線路建設,正研究制訂實施落后工藝改造方案。

          三是調整能源結構,控制揚塵污染。鼓勵企事業單位使用低硫煤(含硫量低于0.6%)、水煤漿和清潔能源。杭甬天燃氣管道*支線工程已全線貫通并通氣,城區氣化率已達到99%。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止第三季度末,完成全年削減任務的70%,共削減二氧化硫3*.5噸。

          (四)生態綠色系列的創建和村居條件的改善,鑄就了“綠色”系列工程的實現

          一是繼續開展了公益性墓園無墓生態化,經營性公墓園林化和“三沿五區”無墳化建設,目前,生態葬法服務范圍已覆蓋行政村達95%以上,“青山白化”治理率90%以上。20個廢棄礦山的生態治理工程驗收合格率已達到60%以上。繼續實施沿海防護林建設,今年完成造林1797畝。

          二是大力推進綠色產業基地建設。今年新建了3個萬畝以上的大型綠色產業基地和萬畝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大力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啟動了綠色畜牧小區建設,基本完成了列入省“811”環境污染整治的11家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的糞便無害化治理任務,。

          三是扎實開展綠色創建活動,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今年申報全國環境優美鎮2個、省級生態鎮2個、寧波市級生態鎮3個、寧波市級生態村34個、寧波環保模范(綠色)單位44個、省級綠色社區2個。

          (五)快速推進“清靜”工程,確保環境安全

          一是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安全處置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繼續貫徹“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徹底消除亂堆、亂放、亂排現象。電鍍污泥、醫療垃圾、廢礦物油、廢乳化液、廢蓄電池等危險廢物均按寧波市危險廢物管理規定集中定點處置。全市廢塑料行業整治全面展開,取締了小、亂、散和污染嚴重的加工點。

          二是完善垃圾收運及處理系統,發展新的處理模式。全面實施生活垃圾袋裝化,集中處置率達到100%,東、中、西三個垃圾填埋場建設已開始建設垃圾滲濾液收集與處理設施,啟動了1200t/d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六)“管理”工程

          一是加強產業引導,優化三產結構。

          引導工業結構逐步從低加工度、低級化轉向高加工度、高級化,產品結構從低技術、低附加值為主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變,提高產業層次、產品檔次和國際競爭力,資源利用從低效、污染向高效、環保轉變。重視節能降耗,上半年萬元生產總值同比下降4.3%。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格新建項目準入,制定了《*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若干規定》,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1認證,今年新增清潔生產審核企業4家,新增ISO14001環境管理認證企業17家,走資源節約化、生產清潔化之路,提高產業的競爭力。

          二是完善環境管理機制,落實環保責任制。

          把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實施“審批”和“評優”中的一票否決制。建立健全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環境治理保護管理網絡,完善環保機構內部配置,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了執法人員素質和技能。建立在線監測系統,提高監控自動化率,21家省控企業與省監控聯網,與寧波市監控聯網企業已達64家。分解落實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按時完成總量控制目標。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

          在中小學全面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加強對公眾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建立環保義務監督員隊伍,倡導建立民間環保組織,培育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和行為規范,不斷擴大公眾對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認同度和滿意度。

          二、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由于我市人口、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不夠合理,引起的排污總量超過環境承載限度,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水環境形勢更加嚴峻,地面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只有10%左右,水環境質量的“拐點”尚未出現。

          (二)環境管理還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問題依然存在,部分鎮、街道在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區域性、行業性污染問題仍突出,如新浦的小熔煉工藝改造已落實供電方案,但未實質性啟動落后工藝改造,年內已無法完成改造任務。

          (四)《*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分與管理辦法》因各種原因還未出臺,影響了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整治,同時也影響了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創建工作。

          三、下階段工作重點

          緊緊圍繞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決議,以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按照黨的十七大突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總要求,努力營造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制訂并出臺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

          (二)開展全市污染源普查,摸清污染源底數,為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奠定基礎。

          (三)根據制定的污染物減排計劃,力爭20*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減排目標達到4%和5%。

          (四)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確保環境安全。制訂并出臺“落實環保政策法規,實施綠色信貸制度”等有關措施。

          (五)鞏固百日環境污染整治和區域性、行業性污染整治成果,擴大整治范圍,開展豆制品、小印花、小餐飲行業和小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制訂并出臺*市環境保護聯合執法工作制度。

          (六)繼續加大水環境整治力度,加快市域污水治理工作進度,出臺城區河道整體治理方案,努力改善水環境質量。

          (七)開展生態鎮、村建設,力爭創建省級生態市。

          當前,*正在步入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控制環境污染、促進生態修復和重建也到了關鍵時期。因此,堅持環保優先,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題,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戰略舉措。為此,市政府面對新的目標和要求,認識更加透徹到位,責任感和緊迫感也將更加強烈,一定要增強做好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嚴格監督執法,建立長效機制,為實現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作出的《決議》目標,建設效益和諧新*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