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習同志在中央黨校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同志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并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這與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的思想是一脈相承、完全一致的。我們要結合實際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在加快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
只有加快發展,才能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社會的發展首先取決于經濟的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經驗。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實現國富民強都無從談起,要在發展的基礎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因此,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加快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是解決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需要。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決定著社會和諧的程度。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要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把實現人民的長遠利益同維護當前利益結合起來。當前,尤其要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切實解決住房、醫療、就業、教育等群眾呼聲較高的問題,著力解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涉法涉訴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這樣,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加快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也是來賓市近年來的實踐經驗。作為一個新建的地級市,來賓市充分認識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堅持發展的主題,把發展放在首位,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搶住機遇,艱苦創業,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幾年來,全市生產總值以年均12.4%的速度增長,財政收入突破了20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5%,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水平邁進。可以說,沒有如此快速的發展,就沒有全市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就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就不會有和諧的社會環境。實踐證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是第一位的任務,發展首先是發展經濟才能夯實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因為,沒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就沒有足夠的財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欠發達地區和弱質產業的發展,也就難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將成為一句空話。
來賓市作為后發展地區,經濟總量小,發展起步晚,基礎條件差,百業待興,發展的要求更為迫切,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必須抓住機遇,在加快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
一、緊抓發展主題,加快推進經濟建設。一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全面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圍繞電力、制糖、冶煉三大支柱產業,重點推進“五個結合”(水電、煤電、林蔗紙、電冶、種養加結合),打造“四大基地”(能源、糖業、冶煉、蠶繭基地),培育“八大產業”,全力推進工業發展。二是鞏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新農村建設。按照“優化糧經、做強蔗糖、主攻桑蠶、做大畜牧、發展水產、提升林果”的要求,繼續實施兩個“135”農業豐產增效工程(即:100萬頭肉牛工程、100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30萬畝高標準瓜菜基地、30萬畝高標準水果基地;50萬畝“噸糖田”、50萬畝桑蠶基地)。努力推進兩個“157”(即:1000萬噸原料蔗、50萬噸肉類產品、7萬噸蠶繭;1000個特色效益村屯,50%的農產品加工率,70%的可建沼氣入戶率)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時,按照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城鎮化進程。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優越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服務和物流等第三產業,提升市場化和社會化水平。同時,以市區為重點,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尤其是要注意科學規劃,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管理體制,以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和“城鄉清潔工程”為抓手,提高城市建設經營管理水平。四是加強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不斷壯大經濟實力。緊緊抓住多區域合作的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各區域合作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項目建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全面提升綜合實力。
二、堅持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文化建設。要通過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把來賓打造成公民素質高、科技教育發達、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興旺的獨具魅力的文化先進市。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弘揚優良的歷史、民族文化,改造落后、腐朽文化,讓群眾接受更多先進文化的熏陶,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文明風尚和人際關系。要倡導和弘揚“熱情誠信、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的精神,激勵全市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奮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壯大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事業,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豐富健康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生活;保護好文物古跡,發掘好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精心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把文化建設滲透到經濟建設當中,和旅游、休閑、生態結合起來以文化的繁榮促進經濟的發展,以經濟的發展提升文化的品位,實現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生態建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合理利用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堅持科學發展的要求。要在城市農村互相受益的基礎上,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態效益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尤其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形成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形成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護體系;以新型的生態城鎮、綠色社區、生態村莊取代原來陳舊落后的生活居住方式,使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在廣大群眾中得到普及,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體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四、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平安建設。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使不同階層的群眾在權利、機會、規則、分配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公平、公正的待遇。切實保證人民群眾能依法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增強人民群眾依法參與民主實踐的積極性,使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加快推進法治進程,使公民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全面加強打擊犯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群眾信訪、調處人民內部矛盾、處置突發事件和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使人民安居樂業,在公平安全穩定的環境下心情舒暢、幸福快樂地生活和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