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務院法制辦有關負責人就《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
2007年5月29日,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問:請介紹一下制定條例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答: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依法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社會矛盾、加強層級監督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平臺。近幾年來,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積極履行行政復議職責,全國平均每年通過行政復議這個制度平臺解決行政爭議8萬多起,糾正了一大批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發階段、化解在行政系統內部,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維護了政府的形象。在行政復議實踐中,各地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具體制度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為了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根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制度”的要求,有必要總結行政復議實踐經驗,把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各項制度具體化,進一步增強行政復議制度的可操作性。為此,國務院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問:制定條例遵循的指導原則是什么?
答:為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復議為民”的要求,提高行政復議質量和效率,在制定條例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五個指導原則:
一是依法完善。行政復議法對行政復議的范圍、申請、受理以及行政復議決定作了規定。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在工作實踐中普遍反映,這些規定比較原則,建議進一步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為此,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結合各地、各部門的實踐經驗,條例對行政復議的有關制度作了具體規定。
二是方便申請。人民群眾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是對行政機關的信任,表明愿意通過合法、正常的渠道解決行政爭議。針對當前行政復議渠道不夠暢通的問題,按照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行政復議權的要求,條例就方便人民群眾申請行政復議問題作了相應的規定。
三是積極受理。依法受理行政復議案件,是各級行政機關必須認真履行的職責。條例對依法積極主動受理行政復議案件作了相應規定。
四是改進方式。行政復議的審理方式事關行政復議的辦案質量。為了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便捷高效解決問題的優勢,增強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提高辦案質量,有必要改進行政復議審理方式。為此,條例在改進行政復議審理方式方面作了相應的規定。
五是強化監督。加強對行政復議工作的指導監督,是行政機關全面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行政復議工作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條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并強化了行政復議機關及行政復議機構的責任。
問:條例在暢通復議渠道,切實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方面有哪些規定?
答:行政復議渠道是否暢通,是行政復議制度能否發揮作用的前提。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要把暢通行政復議渠道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條例在暢通復議渠道,切實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方面作了如下規定:
一是為保障行政復議機關積極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切實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政復議權,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除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條例規定的申請條件的,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受理。
二是進一步完善了上級行政機關責令受理的程序,規定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先行督促其受理;經督促仍不受理的,應當責令其限期受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受理;認為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應當告知申請人。
三是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政復議知情權,規定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應當告知其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四是為確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條例明確了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計算方法以及行政復議申請書應當載明的事項。
問:條例在改進審理方式、提高辦案質量上有哪些新的規定?
答:一是健全了行政復議審查方式。條例規定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實地調查核實證據;對重大、復雜的案件,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采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二是增加了和解制度。為了有效化解行政糾紛,平衡利益,努力做到案結事了,條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可以自愿達成和解。
三是增加了調解結案的方式。雖然行政復議法中沒有規定調解制度,但行政復議實踐中調解被大量地運用于處理行政爭議的過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此,條例規定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定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案件或者當事人之間的行政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糾紛,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四是明確規定了行政復議中止和終止的適用情形,完善了行政復議審理程序。
問:條例在強化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機構的責任方面有何規定?
答:為了保障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構切實履行行政復議法定職責,條例做了如下規定:
一是規定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支持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并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二是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復議工作責任制,將行政復議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目標責任制。
三是細化了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
四是強化了行政復議的責任追究制度。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構不履行行政復議法和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職責,經有權監督的行政機關督促仍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還規定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行政復議機構可以向人事、監察部門提出對有關責任人員的處分建議,也可以將有關人員違法的事實材料直接轉送人事、監察部門處理;接受轉送的人事、監察部門應當依法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通報轉送的行政復議機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