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動一發而牽全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醫對肝臟的認識沒有西醫這樣全面、準確、深刻,但中醫確實領悟到了肝功能的重要性。
肝是生命的重要器官
肝是人體最大的亦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位于右上腹,胸腹隔膜的下方,從上到下約7~9cm,一般不超出肋骨。肝呈楔狀被韌帶分為兩葉,右葉大左葉小,它是由數以千計的典型的六角形小葉組成,小葉由數十億肝細胞構成,其間細小的膽管在肝內聯成網,是肝內膽汁及其他物質流動通道。
肝、膽囊及胰腺雖不是消化管的一部分,但與消化密切相關。肝分泌的膽汁由膽囊貯藏、濃縮后和胰腺產生的胰液一并經膽管輸送到小腸的起始端即十二指腸,在腸道內對食物進行消化、分解吸收,給機體提供營養。
肝除了分泌膽汁外,它自身還具有極其復雜的各種神奇的功能,可以說,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都必須經過它的處理,才能利用,所以肝臟又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是人體的化學加工廠。
肝既能合成蛋白質也能分解蛋白質。除免疫球蛋白外,大部分血漿都由肝細胞合成。肝是血漿白蛋白的唯一合成器官,表示急性期炎癥的C-反應蛋白也由肝合成。
肝臟也合成高密度與低密度脂蛋白。凝血系統的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元及凝血因子亦完全由肝合成,所以嚴重肝損傷時可有出血傾向或者血漿蛋白減低出現水腫、胸腹腔積液等癥狀。
肝細胞分解蛋白質,主要形式是使氨基酸脫氨或轉氨。常說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是與肝細胞中兩個氨基酸代謝有關的酶,當肝細胞受損時,它們就會升高。
對人體來說,肝是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正常情況下,體內分解的蛋白質與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所產生的氨,被肝攝取,生成尿素而解毒,當肝細胞受到損害時,氨就會積聚體內,引起氨中毒,發生肝性昏迷及其他精神癥狀。
同樣,肝對糖代謝也有合成與分解的雙重作用。在維持血內葡萄糖穩定方面肝主要是通過三個途徑:①以肝糖元的形式貯存糖類,若肝糖元儲存完全飽和時,部分血糖可以轉化為脂肪。②通過糖元異生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元。③肝糖元分解釋放葡萄糖。在這些轉化過程中,都是在肝細胞內,而且都是通過磷酸化酶的活性來實現的。當然,胰島素也參與了代謝。在正常情況下,通過調整肝糖元的合成與分解可以有效地維持血糖正常化。肝功受損時也可發生糖尿病、植物神經對肝的糖代謝也具有調節作用、迷走神經興奮可使合成增加、交感神經興奮使糖分解加速,為精神養生提供了依據。
肝在脂肪代謝中具有多種作用。雖然腸黏膜和其他細菌可合成膽固醇,但肝是合成膽固醇的中心部位。膽固醇的大部分在肝內轉化成膽汁酸,膽汁酸鹽是膽汁的重要成分,少部分隨糞便排出,90%~95%的經重吸收又返回肝臟。膽汁酸鹽對脂肪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故肝功能障礙或膽道受阻時常出現脂肪消化不良及厭油、惡心等癥狀。
肝對脂肪酸的控制與利用直接關系到健康。肝的脂肪酸是由血的脂肪組織轉化而來,部分由甘油三酯水解或丙酮酸合成而來,這些脂肪酸主要是氧化供應機體能量。由肝功能嚴重受損或合成原料缺乏時,脂蛋白的合成與釋放發生障礙就可能出現脂肪肝。
肝內還儲存著豐富的維生素、像維生素A、D、E、B1、B6、B12、煙酸、葉酸等,肝分泌的膽汁酸鹽是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必要條件,而且許多維生素參與輔酶的形成,對機體的物質代謝起著關鍵性作用。
肝對激素的調節作用不容小視。大多數人體分泌的激素是通過肝來滅活,特別是性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但也有某些激素像甲狀腺素是通過肝提高活性的。慢性肝損害時病人皮膚常出現蜘蛛痣與肝掌,這可能與肝對雌激素滅活能力降低,血中雌激素過多,引起小動脈擴張有關。肝硬化時男性出現女性化與萎縮,女性出現不孕或閉經,也與之有關。肝病人容易激動、亢奮可能與甲狀腺素的作用增強有關。
肝內有專司化學異物的代謝酶,對藥物或毒物具有轉化作用,使毒性減輕或喪失,故稱為肝的解毒功能。不但來自體外的毒性物質,就是來自體內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也能被肝臟吞噬和清除如肝臟的枯否氏細胞,就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它能吞噬由體循環而來的異物和衰老的紅細胞,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是它能清除腸道內毒素,腸道是我們人體毒素的主要來源。
人體內這個最大的實質性器官
近年來的研究還證明,肝臟有奇特的感受器功能。如有調整水鈉代謝的滲透壓感受器和離子感受器,有調節體溫的熱感受器,有掌控進食的代謝感受器等,這是肝臟內存在傳入神經分布與特殊形態的感覺神經末梢,可見肝的感受器功能在維持體內環境相對恒定中起著重要作用。
肝臟的功能還有許多,據統計它具有500種以上。如果割除肝,哺乳動物在1~5天內死亡,如果患急性肝功能衰竭,人在短時間內就會失去生命。
肝臟,人體內這個最大的實質性器官,在體循環中所處的位置也非同一般,它在“腸――肝――肺”軸的中間位置,其靜脈管道是機體的重要“交通要道”,無以替代,更不能缺失。肝內血流通道的明顯降低可導致腸道瘀血、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菌群紊亂,加劇肝臟損害,形成惡性循環。肝臟功能稍有閃失、將對機體形成系統性影響,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見肝臟對于生命狀態的維持或生存質量的呵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保肝護肝原則
所以中醫養生學中,保肝護肝的基本原則:疏肝理氣、條達氣機、祛郁滯,從肝的生理學上講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對調整精神、平衡肝的植物神經,充分發揮肝的感受器功能是有益的。這就要保持心理的寧靜健康,需要養心養神養德,才能真正做到。
目前十分令人關注的是毒物和藥物的危害。環境污染、食品污染,直接或間接地傷害了肝。這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共同治理。濫用藥物,超前治療、過度治療,特別是抗菌素、保健藥泛濫成災,不少老年人或兒童長期口服多種藥物,據報道有600多種藥物和化學毒素以及越來越多的中草藥引起藥物性肝損害,全球藥物性肝損害達3%~9%,我國遠遠高于這個數字。請記住,幾乎所有化學藥物或中草藥都有毒副作用、長期、多種服用,一定會損害健康,開始是轉氨酶升高,重者導致中毒性肝炎或暴發性肝衰竭,其發生率約占肝衰竭病人的20%~40%,但人們往往不知情。盡量不用藥,少用藥,用毒副作用小的藥是治療慢性病的原則。
2、《滕王閣》如何緊扣“閣”來寫景抒情的?(提示:閣外景、閣中物、閣中人)
3、《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提示:別筵、別路、別景、別情)
4、《望月懷遠》是如何扣住“望”和“懷”來寫景抒情的?
5、《燕歌行》序中說“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思考“感”的具體內容。(提示:一感唐家聲威、二感思鄉盼歸、三感苦樂不均。)
6、《與諸子登峴山》是如何“吊古”與“傷今”的?
7、賞析《山居秋暝》里的“詩中畫意”與“畫中詩意”。
8、俗話說“酒后吐真言”,結合具體詩句,說說《將進酒》中的“酒后真言”。
9、《月下獨酌》“獨”是如何表現的?
10、《客至》自注:“喜崔明府相過。”作者是怎樣層層表現“喜”的?
11、《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分明怨恨曲中論”,“怨”的具體內容是哪些?
1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同為貶謫詩,它們在情感、意象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3、《商山早行》中“早行”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14、《寄揚州韓綽判官》對好友的思念和問候體現在什么地方?
15、《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恨”的具體內容?
16、《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寫了夢境與現實的幾組對比?
17、《破陣子(燕子來時)》、《踏莎行(候館梅殘)》和《蝶戀花(庭院深深)》都寫到了“花”,試問,有什么不同?
18、《蘇幕遮•懷舊》麗景與柔情分別體現在什么地方?
20、《天仙子(水調數聲)》上片寫了哪五件可堪傷感之事?下篇是如何寫“風”的?
2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酒醉與酒醒的東坡形象。
22、《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如何寫盡相思之苦的?
23、《水龍吟(似花還似飛花)》是如何扣住“惜”情來寫楊花的?
24、《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恨”是全詞的關鍵,為什么?
2008年開年以來,中國股市一直不見好。承接去年10月的跌勢,短短半年間,股指已跌去近半,滬指從去年10月逾6100點的高位跌到3400點附近。這跌,超出了市場預計,被指為“非理性”。對于何處是底,似乎已無人心里有底。而今天14號的股市也跌至3300,對于近段時間的股民來說,估計也不是那么震撼的數字了。
現在討論得最火的就是“政府到底應不應該救市”。我個人觀點是,政府應該干預。
中國的經濟發展了這么多年,雖然說已經是逐步放開的市場經濟階段,但實際上,縱觀這些年的發展,其實中國還處于一個“半計劃經濟”的階段,這個“半計劃”體現在經濟對政府的依賴上面。股票市場實則還是個初級階段,對于尚不成熟的中國證券市場,政府的責任在哪里?其實,無論是成熟股市,還是我們這樣新興加轉軌的市場,政府的責任都在于培育和維護市場的成長,在于保護廣大投資人的利益。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監管機構必須站在市場的身邊,隨時隨地做好準備。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鋼在博鰲論壇午餐會上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同意政府干預金融市場,以避免金融系統崩潰。中國股市還在少年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更是需要各方用實際來呵護的中國資本市場。
面對危機,政府出手干預的例子不少。最近半年以來美國和西方七國為應對次貸危機所采取的注入流動性和降低利息的舉動是最為明顯的例子。1998年面對亞洲金融動蕩,香港特區政府出手阻擊國際投機基金并獲得成功的例子相信是政府干預市場值得借鑒的例子。中國政府并不需要像美國政府應對次貸危機一樣向市場注資,需要政府做的只是拿出實際行動,讓投資者看到政府救市的信號。
在任何一個國家,當融資能力與投資回報一齊喪失的時候,就是信心危機來臨之時,政府必須,也應該出手挽救市場失靈的局面。目前我國股市在短短半年內不到的時間突然下挫一半,面對資金急劇收縮的市場雪崩,政府出手應對危局,是政府能夠盡也必須盡的責任。其實,呼號政府出手調控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實際上是在呼吁制度的完善、市場的平穩,給投資者以信心,同時為建立強大的資本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政府在當初經濟過熱時,出臺印花稅,而在低迷的情況下不能撒手不管。在這個低迷的時刻,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信心。燕京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說:中國股市就是“政策市”。我認為既然我們在股市大起的時候政府出面調整,現在大落的時候,現在恐慌情緒加劇的時候,政府政策是不是也應該調整,不能袖手旁觀,這對穩定市場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于2004年開始起草,在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曾兩次上報國務院,但均未獲通過。2012年,這一方案最初定于6月底出臺,但數度推遲,最新的消息是,可能要到2013年3月“兩會”后才會公布。
八年難產,方案究竟難在哪里?阻力來自何方?
壟斷國企:難啃的骨頭
多位參與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研討的專家證實,國企收入上繳和限制國企高管工資,成為方案遇到阻力最大之處。
據媒體公開報道,人保部正在制定的收入分配改革重要法規《工資條例》中,沒有使用“壟斷行業”概念,而采用了“收入過高行業”、“特殊行業”,原因是如何界定壟斷行業仍存在一定爭議。
一位專家介紹,一些行業主管部門一直不同意“壟斷”的提法,發改委也不敢認定誰是壟斷行業——“我印象中開會時就有人說,‘中國哪有壟斷企業啊?你給我找兩個出來看看’。他們理解的壟斷和經濟學上的不太一樣,認為壟斷就是獨此一家,而寡頭、行政性準入壁壘、價格管制、特許經營這些都不是。”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恰恰是這些被公眾稱為“壟斷”的行業,利潤豐厚。各地統計局的數據中,行業工資前三甲基本都為金融、煙草、電力、電信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幾年金融業職工平均工資是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2倍多,其中證券業在2009年比全國職工高6倍左右。
這些利潤豐厚的企業,其高管往往由任命而非市場競爭產生,他們拿著高額薪酬并且擁有巨大的職務消費空間。
研究表明,2001—2010年十年間,金融業的高管薪酬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2646%,即增長了26倍,排在其后的運輸倉儲和房地產業均不到7倍。而在水電煤氣行業,盡管行業同期營業利潤率僅增長了65.29%,但其高管薪酬增長率達到了333.48%。
盡管這個高速增長需要考慮到多年前國企高管薪酬偏低的因素,但國企高管薪酬水平與其他國家的情況依然大相徑庭。
國際上對私營企業的高管薪酬無限制,但對受托管理國有公共資產的國企高管的薪酬卻有嚴格的限制和標準。一項關于2008年國外國企高管薪酬的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國企高管薪酬是其最低工資的3.5倍,平均工資的1.5倍;美國是最低工資的11.8倍,平均工資的3.8倍;新加坡則分別是5.1倍和1.7倍。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回憶,1989年他去挪威考察,發現其利潤最高的國企北海石油公司的總裁,工資只相當于勤雜工的三倍。“當時我們非常驚訝,同去的一位企業家就問他們為何工資差距這么低。那人愣了一下,反問,‘中國人只有用錢才能調動積極性?’”
2010年宋見到挪威大使,又問起現在的情況,“他說現在唯一的變化就是股權變了,北海石油不再是百分之百國家持股,但總裁還是拿公司最低工資的三倍。”
利潤上繳便是國企改革之難的另外典型一例。
一位發改委官員介紹,其實從2001年起國務院便參照國際慣例確定了無償占有國有資產的國企應該上繳紅利,但當年國企表示經營困難,需“放水養魚”。進入利潤“虛高”階段后,國企又以擴大再投資和海外并購為由拒絕上繳。直到2008年,國資委才頂著“殺雞取卵”之名開始實施5%—9%國企分紅,并逐步提高到5%—15%。這一比例遠低于壟斷行業上繳利潤的2/3、一般行業1/3的國際慣例。
不僅如此,就連這些并不多的上繳利潤,實際上也基本未用于財政。其中一部分又重新返還給了上繳企業,理由是他們承擔了攤派的公共事務或國家行為,比如地震災害救助、利比亞撤僑、海外援建等。還有一部分則拿去補貼了虧損的國有企業。
發改委就業與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曾表示,2009年央企上繳紅利五百多億元,但調入公共預算用于一般預算支出的只有10億元。2011年,央企實現凈利潤9173.3億元,上繳紅利800.6億元,用于社會保障等支出的僅有40億元。
一位專家透露,《方案》討論時,有人認為國企上繳分紅的比例完全可以提高到10%—25%,但遭到反對,“認為如果這樣國企就沒有實力走出國門了”。
畢竟,改別人容易,改自己難。
收入分配不公:多年堅冰難破
收入分配改革要啃的另一塊“硬骨頭”,是用二次分配對一次分配產生的收入差距進行調節和彌補,其核心內容是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和財稅制度改革。
一次分配是指通過市場實現的分配,比如老板給雇員發工資等;二次分配主要通過政府來實現,比如通過補貼來彌補貧富差距。但在過去的收入分配現實中,二次分配被詬病為“逆向轉移”,也就是說,它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一次分配產生的貧富差距。
比如中國長期存在的社會保障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種顯見的分配不公,卻多年堅冰難破。城鎮居民中,企業人員退休前要繳納養老保險,公務員則不用繳費。但退休后,企業人員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資60%左右的退休金,公務員卻能達到90%左右。在有的城市,公務員退休金甚至是企業人員的4倍多。
財稅制度,則是另一個重要卻困難的二次分配改革突破口。在國際上,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房產稅等是調節收入差距的重要二次分配手段。
“涉及稅收和轉移支付,財金部門處在強勢地位,他們認為還是應該把發展問題放在第一位。”一位專家說,“我印象很深,有些部門的人說,收入差距問題談了這么多年也解決不了,解決不了就不要談了嘛,不要炒作這事吊老百姓胃口。”
而對于多數發達國家已征收一百多年的、可消除“階層凝固”的遺產稅和贈與稅,雖然是國際通行的二次分配手段,卻在中國阻力重重。一位專家透露,對這兩個稅種推出的最主要顧慮是怕引起大規模的資產向海外轉移。
收入分配牽一發動全身
收入分配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
社會越來越多元,不同利益集團提出不同主張,總有不同的聲音。比如壟斷如何來界定;比如效率與公平問題,所謂分蛋糕還是做蛋糕,高層應該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再比如對于收入分配不公的嚴重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經阻礙社會發展也認識不一。
需要指出的是,這么多爭論是因為收入分配問題不單是經濟問題,也與政治體制交織在一起,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全局性問題。比如說國企高管高收入的問題,實際是與人事制度結合的,大型國企的高管是由組織部任免的。
垃圾短信問題擾民已久。2008年的央視315晚會就曝光并譴責了中國最大“垃圾王”分眾無線的違規行為,垃圾短信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垃圾短信整肅之火旋即在電信運營的整個鏈條中燒起,一批違規的SP遭到處理,這股越燒越猛之火最終燒到宿主身上——人們吃驚地看到,08年嚷嚷要處理一批SP、堵住垃圾短信之源的中移動,竟然就是垃圾短信泛濫最大助推者與縱容者,賊喊捉賊的笑話終于有了最生動的現實版。
如果我們回顧近幾年來的央視315晚會,就會發現被推上輿論審判臺的主角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私營企業或者一些外資不太知名的企業,像國有的大企業特別像移動、電力、石油等壟斷性的行業巨頭幾乎是未曾出現在審判臺之上。
盡管民間關于這些行業壟斷者的抱怨與指責聲浪日高,但央視卻沒有十足的勇氣與把握敢把中國這些壟斷巨頭們拉出來示眾——在中國企業的最高權力統治圈中,行業巨頭們彼此都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動一發而牽全身,這其中所帶來的漣漪效應相信是央視審視再三的。
今時今日,我們終于看到央視將山東移動推上審判臺,除了聯通、電信等競爭對手彈冠相慶之外,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相信也有大出口氣的感覺。這些一向高高在上企業們,這些令消費者欲訴無門的行業制高者們,終于也有淪入千夫所指的尷尬局面的一天。
作為行業壟斷者與制高者,中移動們更應該明白,建立企業美譽度與消費信任度比獲取短期利益更為重要——與微軟、阿里巴巴、谷歌等其他互聯網巨頭一樣,中移動同樣擁有左右行業進程的力量。對于行業壟斷者而言,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對社會責任法則的遵守及履行力度往往比企業盈利性更受人關注。因為對這于這些企業而言,站在一個行業的行高點之上,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已不僅僅代表企業自身表現,而是能夠廣泛波及到其他企業、左右影響到上下游價值鏈的發展——人們關注的焦點正在于中移動等行業制高者是運用自身的寡頭性力量推動行業朝理性、健康的方向發展,還是利用壟斷性資源大肆謀利而破壞行業正常規則?
如果中國移動默許企業肆意向用戶發送垃圾短信、如果中石油為自身謀利肆意提高石油供應價格、如果阿里巴巴放任貿易者互相欺詐不守誠信,那么這些企業破壞的將不僅僅是自身的公信力,更是會摧毀消費者對一個行業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山東移動垃圾短信的危機風波再一次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行業制高者們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
當行業制高者們缺失社會責任時,企業都將陷于一種可怕的發展思維,即企業將自身利益置于行業利益、消費利益之上,而這將使企業規模越大發展越快卻對社會禍害越大——三鹿的結局已給所有人明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