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梯應急演練總結規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梯;管理現狀;使用權者;安全管理;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2 文獻標識碼:A
1概述
電梯是高層建筑實現垂直運輸的重要設備,在類別上屬于特種設備。一直以來,電梯的安全管理都是高層建筑管理工作的重點。隨著國家對特種設備生產制造、后期維護的管理越來越嚴格,電梯的質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律法規,加大監察執法力度,電梯行業的生產秩序、使用維修秩序都得到了保障,電梯的使用運行正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但同時,因為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而發生電梯事故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2 電梯安全管理的現狀
電梯作為高層建筑最重要的載人載物運輸設備,擔負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電梯的安全運行必須是管理人員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在電梯實際使用運行中,也存在因為使用權者不明確,電梯使用單位疏于管理,存在著使用與維護脫節、長期無故障電梯無人管理以及維修合同簽訂后,使用單位不再對電梯進行管理的現象,致使安全事故的發生。
根據事故理論,導致電梯出現危險狀況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歸納來說無外乎兩個方面:(1)人的主觀因素;(2)外界的客觀因素;對于人為因素,可以通過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規范操作程序來控制。而外界的客觀因素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需要強化相應管理來減小客觀因素對電梯安全運行的影響。無論是人為因素還是客觀因素,其控制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標準規范來實現,現階段嚴格落實電梯使用運行規范將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
3 電梯使用運行的安全管理
3.1 明確電梯“使用權者”,確定第一賠付責任方
根據《廣東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規定》(修改送審稿),“使用權者”是指享有和履行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權利和義務者。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可以委托物業管理單位或者管理人作為使用權管理者;未予以委托的使用單位或者實際管理者為使用權管理者。當電梯發生安全事故時,“使用權者”為第一賠付責任方,受害者可以要求其承擔賠付責任。在“使用權者”賠償后,屬于其他單位責任的,“使用權者”有權向其他單位追償。在明確第一賠付責任方之后,才能在電梯出現故障或者安全事故時,明確誰來管理,誰來負責,避免使用各方相互推諉責任。這樣才使得使用管理者更加重視履行特種設備有關法律法規、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的使用管理義務。
3.2 加強日常檢查力度,保障電梯良性運行
電梯的日常檢查工作是及時發現電梯故障隱患的有效方法。在實際管理中,電梯使用單位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對電梯設備進行日常的巡查,檢查電梯的運行狀態以及電梯的各種保障安全的安全裝置。對于電梯的運行情況、電梯轎廂內設施等要定期巡查。當檢查工作持續到一定時間后應該進行總結,一般每月要開一次安全總結會議,對檢查出的故障作統計,方便于未來故障隱患的查找確定。
3.3 監督維保單位做好電梯日常維保工作,保障電梯正常運行
電梯的日常維修保養是電梯保持良好運行狀態的重要手段,具體的保養工作應該結合電梯的實際狀況,對維修保養規則進行細化,保證每一個維修保養項目都有規可循。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維保單位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調整和檢查。使用單位必須監督好維保單位做好電梯日常維保工作,對于維保單位未履行自己的維保職責的,應上訴質監部門。對于發生電梯故障或者困人的情況,聯系維保單位對其進行檢修和救援,不能使用單位自己進行盲目操作,在隱患沒有排除之前禁止電梯的使用。此外還得對電梯故障修護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保證維修質量,使得電梯能夠良性的運行。故障維修的過程一般派設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實施盯控,只有在確認故障完全排除的情況下,才能使電梯重新投入使用。
3.4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除了做好上述幾個方面的工作,還應加強對電梯使用者的安全使用的日常宣傳,做好日常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提高單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電梯使用單位應當每年進行一次電梯安全宣傳活動,提高電梯使用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針對有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完善的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按預案進行響應。處置預案制定以后,電梯使用單位還應當組織人員進行演練,提高人員的實戰能力,在演練中發現問題,并加以完善。此外使用單位還得積極地對本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能夠勝任日常的檢查管理工作,能夠在事故發生時鎮定地處理。
總而言之,通過上文所述幾項安全管理手段與方法,結合電梯實際的運行狀態,明確電梯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監督好維保單位的日常維保工作,加強電梯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和應急處理,使得電梯能夠更加安全地運行,減少事故的發生。
結語
電梯作為特種設備,其安全管理必須予以重視,容不得絲毫馬虎。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開展各項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出適應本單位電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電梯使用運行的安全管理依靠的是一朝一夕的積累,只有平日里不斷總結完善相關管理措施,才能夠使得電梯安全水平處于一個較高水平,最終保障電梯使用人員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廖靜云.淺談電梯的使用運行安全管理[J].機電技術,2011,34(3):32-33.
[2]馮海廷.淺談電梯管理[J].西江月,2011,10(36):85-86.
[3]張學禮.怎樣做好電梯的安全管理工作[J].跨世紀(學術版),2008,16(12):16-18.
[4]馮志軒.電梯檢驗中的危險源與安全措施[J].科技風,2013,12(1):12-14.
截至目前,我縣在用特種設備使用單位463家,設備總數2380臺,其中鍋爐310臺、壓力容器785臺,電梯861臺、起重設備403臺、場(廠)內機動車輛21臺。
(一)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大檢查及隱患排查治理情況
根據市質監局《滄州市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方案》要求,縣局召開專門會議,結合我縣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實際,出臺了《__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方案》,成立了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大整治工作領導組,在全縣范圍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縣局采取“四不兩直”的工作原則,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要求,出動執法人員824人次,358車次,共排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463家,檢查特種設備2380臺,共排查出隱患133條,已消除隱患104條,其余29條隱患正在整改中。下一步,縣局將對排查出的未能及時整改的隱患開展 “回頭看”工作,確保100%整改到位,不留一處隱患死角。
(二)重點單位、重點設備的安全監察
截止目前,我局共檢查特種設備重點單位39家,特種設備72臺,檢查率達到100%。共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5個。我局均當場下達安全監察指令書,責令其限期整改。現5處安全隱患均已整改完畢。檢點設備76臺,檢查率達到100%。
(三)強化重大節假日、會議期間特種設備監管工作
在“兩節、兩會”期間,縣局積極組織人員安排時間,對轄區人員密集場所及重大危險源單位進行了不間斷排查,確保了“兩節、兩會”期間的特種設備安全。同時,縣局還結合五一小長假等節假日,對商場、賓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電梯進行了重點排查,主要檢查了在用電梯的定期檢驗情況、人員持證上崗情況、日常維保及應急演練情況等,并對發現的問題,當場責令相關單位限期整改。
(四)特種設備各類專項整治開展情況。
縣局按照市局及縣政府有關文件要求,依次開展了“春季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移動式壓力容器專項整治”、“壓力管道排查整治”、“氨制冷裝置專項整治”、“氣瓶充裝單位專項整治”、“壓力容器安全大檢查”等六個專項整治。在專項整治中,縣局突出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設備,將商場、醫院、賓館、飯店、洗浴行業、氣瓶充裝企業作為重點排查行業,重點排查鍋爐、壓力容器、電梯的檢驗辦證情況和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關鍵詞:電梯;維修;管理;保養;措施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電梯就逐漸地從高層建筑的快速發展中誕生,其是現代高層建筑的一種垂直交通運輸工具。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建筑開始投入使用電梯,市場對電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近幾年來,電梯安全事故頻發,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究其原因,電梯事故的多發多半是因為電梯維修保養力度不夠引起的。因此,要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就必須加大對電梯的維修保養力度。
一、電梯維修保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如今情況而言,我國多數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修單位的電梯維修保養意識不強,致使電梯維修保養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電梯的安全使用。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梯使用單位缺乏電梯維修保養意識,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定期維修保養。我國頒布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在電梯使用過程中要保證每巧日對電梯進行一次維修養護,并強調了每次電梯維修保養的主要內容。但是多數電梯使用單位缺乏電梯維修保養意識,不能按時對電梯進行規定內容的維保。有的單位甚至就沒有電梯維保的概念,不設立專門的電梯安全管理人員,一個月也不進行一次電梯維保,或者為應付檢查,僅是粗略查看一下,不注重電梯安全項目的整改,不去主動查找和發現電梯存在的安全隱患。總之,電梯的安全使用必須經過嚴格定時的檢查,否則將為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禍根。
(2)缺乏專門的電梯維保人員,維修隊伍素質不高,經驗不足。由于電梯市場競爭激烈,電梯行業經濟效益下滑,不少技術人員離崗從事其他行業,使得各公司技術人員不足,新進的工人沒經過專業培訓,知識面狹小,對電梯的認識單一,缺乏對電梯安全運行性能的了解,一旦電梯出現問題,往往不能及時解除電梯故障。
(3)電梯維修市場混亂。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電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這就帶動了電梯維修單位的快速發展,但是維修單位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電梯維修單位看到市場商機,就盲目成立。這些公司往往掛靠在較大的維保單位下面,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工人多數沒經過專業培訓,缺乏必要的儀表設備,更沒有一個健全的維保質量保證體系,從而使得整個電梯維修市場混亂,部分公司為爭取市場,以低廉報價進行維修,在維修過程中偷工減料,再加上專業技術的不足和經驗的缺乏,使得電梯維修質量得不到保障,電梯在仍帶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繼續運行。
(4)電梯救援不及時。電梯維修市場的混亂使得電梯維修公司良蒸不齊。部分單位應急能力差,接到電梯故障誦知后不能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維修現場,耽誤了救援的最佳時機。甚至還有部分單位沒有制定應急措施和緊急救援方案,在接到通知后才臨時找些維修人員去救援,從而嚴重延緩救援進度,導致最終釀成電梯事故。
二、電梯維修保養的內涵和主要內容
電梯維修保養是指對使用中的電梯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在發現可能出現電梯故障時,要在故障發生前給予及時的修理和保養,將故障扼殺在萌芽狀態,確保電梯的使用安全。電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參與工作的部件多,正反工作頻率高,零部件之間產生大量的摩擦、振動,同時隨著使用時間的加長,電氣設備老化,各部件之間的尺寸發生變動等現象都隨之出現,這些都給電梯的安全運行帶來了隱患。因此,電梯在使用過程中,故障出現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其維修保養工作必須按時進行。對電梯的維修保養主要以預防為主,要經常對電梯進行檢查、、調整、測試等,及時更正電梯的不正常狀態。電梯維修保養也可以說是點檢維保,將電梯分為若干個重要點,用“聽”、“看”、“摸”、“試”等方式進行,根據電梯使用頻率,可以設定每3日進行1次檢修,檢修的主要內容可分為3種:例行電梯維修即故障點檢查、電梯各部位的清洗換油、電梯周期性維修保養。
三、加強電梯維修保養的有效措施
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安全使用電梯的意識
利用媒體、廣播等大力宣傳有關電梯的法律法規,讓人們和電梯使用單位意識到電梯維護保養的重要性。相關部門設立專門的電梯使用監管部門,監督電梯使用單位對電梯的安全使用、定期維修保養等工作的落實,并督促電梯使用單位制定電梯使用、維修、保養和緊急救援等各項規章制度。另外,還可以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的監督作用。
2.規范電梯維修保養市場同時加強電梯的安全管理
各部門要完善電梯維修單位的申報制度,確保成立的維修單位具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專業的儀表設備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堅決杜絕違規和無證作業情況的出現,并對維保單位的資質、人員和維修設備狀況登記在案,定期進行抽查,嚴厲打擊取締非法維保公司。另一方面,加強對各維修單位員工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各維修單位的維保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電梯使用單位要落實國家的相關規定,完善電梯安全使用的各項制度,設立專門的電梯管理人員,對電梯廳門、機房、控制柜鑰匙要妥善保管。同時公司要定期對電梯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確保每人都做到持證上崗。電梯使用單位應在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建立電梯技術檔案,督促管理人員對電梯的安裝、維修、保養等技術的學習,便于今后緊急情況下的及時救援,減少或杜絕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
3.提高維保人員的業務水平并規范其安全操作規程
電梯維修保養單位要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嚴把新進員工的質量關,招收一些技術水平高的員工,并對其進行長期不間斷的專業培訓。確保每位員工都有電梯維修的相關知識,不僅僅對電梯的工作原理完全掌握,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機械作業能力,理解電氣原理,懂得并能夠運用電子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電梯的技術含量日益提高,這就要求維保人員對數字電路、微電子技術、編程控制原理和單片機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維保單位要定期地對員工進行考核和工作檢查,以提高維保人員的責任心。維修人員的維修工作要嚴格按照單位制定的操作規程進行,確保安全和質量的雙第一。
對一些維保公司的先進的維修保養的管理經驗和做法,予以大力的推廣,如維修保養電子巡更系統,基本上能保證維保人員能夠將電梯的關鍵部位檢查巡查到位,及時地發現解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有力的保證了電梯維保工作的質量。
另外,在維保過程中,應做到如下幾點:1)在進行維修保養時,要安排2人以上進行工作,確保工作時的安全;2)在維保工作開始之前,要在電梯廳口掛放“維修中禁止使用”的警示牌,在檢修過程中,禁止載客、載物;3)在對電梯的底坑和轎頂進行維修時,要斷開底坑和轎頂的急停開關,佩戴安全帽后方可進入井道,檢修人員在轎頂維修時,嚴禁快車運行;4)在急停開關斷開后,方可到廳口外或者廳門與轎門之間工作;5)在廳門開啟進行速度檢測時,要保證轎坎距廳門下踏板距離不能超過400mm;6)在進行短接門鎖檢修時,必須有監護人在場,檢修結束后,必須有2人以上確保門鎖短路線已拆除,然后才能恢復正常運行,此外還必須經過多次試運行,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4.開展救援演練預防電梯事故發生
各相關部門應促進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的雙邊合作,鼓勵他們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電梯事故救援演練,提高救援隊伍的實踐能力,為進行電梯安全事故救援提供實踐經驗,也為及時有效地開展電梯事故救援贏得寶貴時間,防止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
5.實施電梯定期報檢制度
國家在關于電梯安全使用方面有所規定,設定電梯定期檢修周期為一年。要求電梯使用單位在到期前的30天內進行電梯年檢的申請,報檢后電梯使用單位還必須準備有關材料和技術檔案,以備檢查,同時還要組織維保單位進行一次完全的電梯維修保養。檢驗時,電梯使用單位應派專人進行協助,同時還要遞交電梯維保單位的維修記錄和作業人員的資格證。
關鍵詞 電梯;安全管理;事故
中圖分類號 TP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6-017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梯作為建筑物內重要的運輸工具,因其具有快捷、省力等特點,得到了大量的使用。電梯在給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危險,電梯的安全狀況關系到每一位乘客的出入平安,也難怪政府十分重視電梯安全管理,并讓有關部門制定相關制度開始監督,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但是當電梯公司及維保公司的增多,電梯的設計、制造、安裝、維護技術參差不齊等原因直接影響著電梯的安全運行[1]。因此,在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時,檢驗人員有必要隨時隨地監控電梯內部發生的異常情況,找出原因,思考對策開始解決,杜絕一切悲劇的發生,為住戶營造一個安全的出入環境。
1 電梯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1.1 不斷完善電梯標準規范體系
2014年,質檢總局對《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消防員電梯》(TSG T7002-2011)、《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防爆電梯》(TSG T7003-2011)、《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液壓電梯》(TSG T7004-2012)、《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TSG T7005-2012)和《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雜物電梯》(TSG T7006-2012)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修改內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1.2 制定合理的管理準則
不管電梯的出廠,在住宅中的安裝,損壞時的維修,廠家必須遵守有關部分制定的準則,只有通過了一切的考核之后才能開始操作。參與電梯生產、維修、安裝的從業人員必須取得行業考試后才能參加上崗。
2 電梯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產權責任劃分不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電梯的產權是全體業主所有,使用者是有責任的,同時物業管理部門擔負電梯的管理責任。但在一些特別環境下中,責任主體這方面在使用中很難得到落實。比如說:新建好的大樓還沒有移交,電梯所有者會出租電梯給其他人或者單位。這樣就會導致多個單位用一個電梯的情況,因為就會有多個單位有同一個電梯的產權,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電梯的使用者不確定,電梯的責任就很難劃分,如果電梯出了問題以及維護,就不能夠及時的去解決落實[2]。
2.2 安全意識淡薄
在平時生活中一般人的意識里,電梯對他們來說是屬于一種智能化的設備,而且高科技的智能產品,對它的信任是相對很高的,因此也就只感受到了電梯帶給他們方便、快捷、安全,大部分人們都有這種思想和意識,這就促使人們缺少安全電梯的相關安全知識。其實電梯作為當下生活中一款機電產品在日常使用中不多加愛護與保養,它也會出現故障。
2.3 設計制造環節
電梯在使用運行中出現的突發事故,和電梯的設計與制造這兩個方面也是有關的,其主要表現在:電梯和建筑物的土建設計與之不配,電梯設計方案中安全評價不夠充分;電梯質量以次充好;電梯無強制報廢年限等。
2.4 電梯安裝環節
電梯能不能正常安全的運行完全取決于電梯的安裝質量情況,現實生活中,很多電梯的安裝質量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安裝隊技術力量無保證,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且施工完成后不經過檢驗部門正規檢驗是否合格,就直接給單位使用,安裝的設備也很簡單,甚至非法安裝,改造和維修電梯。電梯的安裝施工不按規范執行。
2.5 維護保養不到位
依據《特種設備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每一年電梯都是需要施行全面檢驗,每15天對電梯進行維護以及保修,然而,電梯維保單位不按規定進行定期維護保養,帶病作業,提交的自檢報告不屬實,并且沒有維保單位進行維護保養的情況依然普遍。
3 電梯安全管理措施
3.1 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
電梯的技術標準與法律法規國家也制定了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且能滿足電梯的安全管理需求,特別是《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實施,更明確的規定了使用單位的責任劃分,總共來說電梯的相關法律法制還是有待進一步加強。
1)安全技術與部分規章制度需要完善,電梯制造環節與監督檢驗環節不規范,電梯制造廠生產電梯只要有制造許可和整機的型式試驗許可就可以了,在中間的制造環節沒有對制造廠家形式一個監督檢驗的習慣。
2)隨著電梯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如何使法律法規和標準切實可行的對電梯制造、安裝、維修保養起指導和規范作用,已達到安全運行這一目的,這就要求及時做好電梯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使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日臻完善,使電梯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3.2 加強宣傳,強化責任意識
電梯安全管理承擔主體責任的是電梯的受產權人委托的物業管理單位與電梯的使用單位,可是大部分物業管理單位與電梯使用單位都以為和電梯的維護單位簽了維護合作。將電梯的管理全權交給了維護單位,然而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認識,電梯維保單位只是做好日常的維護與保養,對于電梯的安全管理責任并不涉及,關于電梯的法律法規很多電梯使用單位都不知道。因此,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法制建設,突出使用單位的主體責任[3]。
3.3 對電梯維保單位展開全面長期的檢查
1)電梯的正常運行以及安全運行和電梯的相關修護工作的質量的密切相關的,所以有必要對電梯維護的相關單位展開行之有效的長期的檢查。對于新入企業要進行嚴格的檢查,行政許可和質量保證體系是否滿足其條件,對新加入的企業需要有嚴厲審查核實其資質,看公司和行政許可的條件是否相符合,質量保證體系對日常的工作能否適應,人員、場地以及規模和相關的規定是否有沖突,對評審的要求和層次要提高。
2)提醒監督使用單位對電梯的檢驗工作,對電梯進行維保的單位要加強監管強度,平時的檢查中要隨時保證檢查人員是持有效證件在崗,且要按照規定保證電梯的日常維護,仔細填好維保記錄情況。
3.4 構建電梯事故應急預案體系
積極構建電梯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制定突發事故電梯的應急救援方案,提高突發事情的解決能力。加強救援隊員的技能培訓,對他們進行電梯救援的相關知識學習和儲備,對相關的技能進行訓練,對救援的相關配套設施進行加強,定期開展應急救援演練,不斷增強救援能力,讓救援程序更具有時效性。最后更要對一些重點地方突發的電梯事故進行原因情況分析,做出合理的突發事件處理預案,盡量減少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易風華,徐義.電梯事故分析與預防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6):116.
關鍵詞:醫院 變配電系統 安全供電 維護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現代化醫用設備的廣泛應用,為醫療診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據。由此可見,現代醫用設備在整個醫藥衛生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如何結合醫院自身的特點,做好變配電系統的安全供電與維護工作,也是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
1.低壓配電系統
1.1 負荷
醫院內部的各用電設備需要明確其負荷分類,并根據其所屬類別進行科學合理的配電。
一級負荷包括:醫技病房樓的手術都的醫技設備重癥監護(ICU)等重要場所的醫設備及其空調設備以及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設備、消防泵、消防電梯、排煙風機、加壓風機、安監控系統、應急照明、疏散照明及重要的計算機系統等。其中的潔凈手術部的醫技設備所有的消防用電設備為一級負荷中的特別重要負荷。
二級負荷包括:電子顯微鏡電源、X 光機等醫療設備、客梯、排水泵、生活水泵等。
三級負荷主要為一般照及動力負荷等。
1.2 電源
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方式。
對于單臺容量較大的負荷或重要負荷,如:冷凍機房、水泵房、電梯機房、電話站、消防中心等設備采用放射式供電;對于一般負荷采用干式與放射式相結合的供電方式。
而對于冷水相組、真空吸引、X光機、CT機、MRI機、DSA機、ECT機等設備主機、燒傷病房、血透中心、中心手術部的電力及照明、CT機、MRI機、DSA機、ECT機的空調電源、電梯及屋頂排風機、洗衣房等的動力也應分別由變電所低壓屏放射式供電。
樹干式供電是由變電所將各類電源分別引至各豎井,通過母線輸至各層。各豎井內分別設有照明、配電、空調及應急照明配電箱;配電、照明分別放射至各科室的配電、照明配電箱,各科室的計量表設在豎井配電箱內,空調配電箱配電至末豎井區域內的普通空調機及風機盤管。
手術室、監護病房、血液中心、血液透析、MRI 室、消防動力設備、計算中心、應急照明、重要手術室的空調設備、重要醫技設備、電話機房、變配電所用電等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端互投。
另外,由于醫技檢驗科、血液透析室等處的儀器對電源要求較高,部分電源通過穩壓器后備UPS供電。
2、配電系統的安全供電與維護
2.1 配電系統的組成
電氣安全是醫院供配電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到的電力系統的保護方式有接地保護TN-S系統、局部中性線不接地系統、醫用局部等電位接地、建筑物總等電位及衛生間局部等電位接地、漏電保護等。一般場所的移動式設備均采用了漏電斷路器進行保護。
冶療室、功能檢查室、手術室、搶救室、心血管造影室、衛生間、浴室等均設置了局部等電位連接。中心手術室的配電系統為保證病人的安全采用了IT系統。
醫院接地問題,是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病人的安全,設備正常運行等。按照我國現行各類規范中醫院設計的規定,在供配電的設計中應采用防雷接地、電力系統接地、設備保護接地公用接地系統。實踐證明,由于場地的原因,這些單獨接地極不可能完全與建筑物的金屬大地絕緣,而一旦絕緣遭到破壞,醫用等電位接地與電力系統的保護接地則可能不是一個等電位,此時,在患者的周圍如果存在這樣兩個電位,將產生觸電的危險。
電氣設備對病人的影響,即電擊包括宏電擊和微電擊。防止宏電擊可以采用接地線及漏電保護器來完成;而引起微電擊的主要因素是電子儀器的泄漏電流及病人所處的環境非等電位。因此減少泄漏電流及局部等電位,是在保證電子儀器在絕緣的條件下的克服微電擊的重要手段。減少泄漏電流的方式是將電源進行隔離,通過隔離變壓器,二次側兩相導線對地高阻抗,減小了系統的泄漏電流。當泄漏電流在0.7mA~2mA范圍內設絕緣監視報警。以上系統稱之為局部IT系統。采用局部IT系統輔以局部等電位連接,就可以保證防止心臟手術及檢查中的微電擊。
基于目前電子儀器的頻率較高,要求地線短而粗,地線過長反而成為干擾源。目前我國與國際上防雷接地的規范是除爆炸危險場所外均為利用建筑物金屬體作為防雷、接地體,因此建筑物內的所有金屬體,如鋼筋等不可避免的與防雷系統為一體。而作為病人周圍的金屬體如水管、金屬門窗等均與建筑物金屬體連接。為保證病人的安全,也要求設備儀器等的保護接地與病人周圍的金屬體局部等電位。
2.2 維護要點
首先要做好供配電系統的保障措施,如:(1)電工日常應做好發電機的維護保養工作,保證發電機隨時投入使用;(2)電工平時要掌握供電知識和操作規范,注意操作安全。(3)臨床科室常規備有應急燈電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4)后勤部門要組織進行應急停電演練,每年1-2次,通過演練,使工作人員熟悉掌握突發停電的應急處置程序,確保病人安全。
另外,還要制定供配電系統故障的應急預案。當系統故障發生停電時,其處理工作貫徹“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遵循“統一領導,完善機制,明確責任,加強合作,快速發應,措施果斷”的原則,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保證醫院用電暢通,迅速有序地組織和恢復供電。
參考文獻
[1]趙唯萍.諧波治理節能裝置在醫院配電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0(12).
[2]路小軍,刁兆光,唐忠,曲源河.大型醫院供配電特性探討[J].中國醫學裝備,2009(07).
[3]葛激楊.醫院備用電源的必要性[J].華章,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