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一門三父子

          一門三父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門三父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門三父子范文第1篇

          河南周口關帝廟石坊:

          上聯:做好人行好事

          下聯:說好話讀好書

          乾隆題正陽門關帝廟:

          上聯:作鎮統元居五岳之長

          下聯:資生合撰妙萬物而神

          關帝廟戲臺:

          上聯: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喪膽

          下聯:單刀會魯肅江南文武寒心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上聯:明月自來去 繞廓荷花三十里

          下聯:空潭無古今 拂城揚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秋月:

          上聯: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下聯: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浙江普陀山:

          上聯: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下聯: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眉山三蘇祠:

          上聯: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下聯:悟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共源

          黃鶴樓太白亭:

          上聯: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下聯: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成都武侯祠:

          上聯: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下聯: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武當山:紫霄宮:

          上聯:跣足云為履 游三界 踏破真空 佛號西方無量

          下聯:披發天作冠 蔭九州 覆冒實境 道稱北極至尊

          山西五臺山:

          上聯:有福方登圣賢地

          下聯:無緣難入解脫門

          江西南昌滕王閣:()

          上聯: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下聯: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眉山三蘇祠:

          上聯: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與北宋爭傳,中原雄視無他手

          下聯:看滾滾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普陀山:普濟寺:

          上聯:大慈悲能布福田 曰雨而雨 曰旸而旸 祝率土 豐穰長使眾生蒙利樂

          下聯:循善信愿登覺岸 說法非法 說相非相 學普門 功德只憑一念起修行

          九華山化城寺大雄寶殿:

          上聯:九華山十八羅漢來五臺 大小二乘三心一靜六根圓滿四大皆空

          下聯:七巧板三四拼圖造百畫 萬千一把五顏六色十竅九通雙優在手

          江西玉笥山:

          上聯:漢武大帝威儀南巡,恰逢上蒼降玉笥,這座玉山從此留美名

          下聯:閑人雅士簡樸暢游,正值大地復蔥蘢,此方凈土因圣透靈氣

          眉山三蘇祠:

          一門三父子范文第2篇

          我和朋友隨著南來北往的游客相攜跨進了三蘇祠。進入祠內,迎面是兩棵高大的銀杏,巍巍然站立在殿門的兩旁,冠蓋相接,千枝萬葉,遮天蔽日,宛若兩把巨傘,據傳為清代所植。

          銀杏冠蓋之下,綠蔭掩映之中,由數十盆奇姿異態的盆景鑲邊的通道直達殿堂正門。“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楹聯燦然奪目。跨進門去,就好像走訪蘇府,拜謁文豪似的,令人頓有超脫時代、回溯往古之感。端莊的殿宇,改建于明洪武元年,幾經修葺,宛然新建,檐角欲飛,畫棟雕梁,耀人眼目。這殿堂內,原有三蘇父子三尊高大的彩色塑像,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可惜在“”時期被毀掉了,誰不嘆為恨事?且喜勝地逢春,很快就要為三蘇重塑金身了。眼下,殿內雖無三杰塑像,但匾對頗多,皆富詩情畫意。巨型木刻珍品如清代眉州直牧馮會所作的《三蘇圖》,明代仇英所作的《東坡笠屐圖》,形象逼真,耐人尋味。還有很多當代名家的詩畫,豐富多彩,使人流連。殿前兩旁的東西廂房,也陳列著大量元、明、清以及當代的名人字畫。殿堂對面是東西兩座碑亭,東亭內存有蘇祠立祠記祀碑,西亭內存有難得一睹的東坡手跡石碑。古今過客,于此拓字者不勝其數。

          大殿后是啟賢堂、木假山堂、洛美堂,鱗次櫛比,堂廊相接。啟賢堂前,有三株并立的珍貴的金銀桂樹,黃的如金,白的如銀,花團錦簇,綴滿枝頭,金風徐徐,飄來濃香四溢,游人都禁不住合掌叫絕。這是后人為追念三蘇父子的文章“天香云外”而專門培植的。鄰近那棵并蒂丹荔,已有三百多歲了,依然亭亭如蓋。這株并蒂丹荔沿于東坡三十三歲離家時,與其親友手植荔樹送別待歸的故事。東坡曾為詩云:“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待我歸,荔子已丹吾發白,猶作江南未歸客。”而今古祠復蘇,丹荔仍秀,東坡先生該回來了!思念著東坡先生,步入啟賢堂內,堂內存有東坡先生的書法影印手跡和珍貴碑文的拓本。東坡先生的書法實在是氣魄雄奇,出入百家,自成一派。人們見了,不能不情思飛動,浮想聯翩。來往游客,或誦“赤壁”之賦,或歌“大江東去”之詞,紛紛沉醉于一代文豪翰墨馨香之中。

          啟賢堂的背后是木假山堂。這是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本于蘇氏故宅的木假山而設置的。原老泉家中蓄有木假山三峰,并撰寫了《木假山記》和詩。因老泉珍愛此山,父子三人于宋仁宗嘉v四年十月離家赴京城開封做官時,將木假山運至京城所居的南園庭前。當時著名詩人梅圣俞因愛此山而有韻贊;后來陸游等人也多有木假山的題詠。我站在木假山堂前,誦詩讀文,觀山看景,品賞那三峰突起,峭然挺拔,直刺蒼穹的態勢,頓使我神思飄逸,無限感懷。

          木假山堂的右前方是云嶼樓,始建于清光緒三年。因有三分水,二分竹,故文有“島居”之稱。此樓面臨大池,萬竿綠竹掩護。前有石砌雕欄圍成的無水方池,置有奇花異草的盆景,游人到此,甚覺別有天地,興致為之猛增。尤其在云嶼樓頭,憑欄眺望,峨眉之姿,古祠之麗,遠景近景,盡在一覽之中。俯瞰那抱月亭前一汪澄碧的池水,映著天光,白茫茫的,真像一幅巨大的白練。

          西去數十步是披風榭,這是清光緒二十四年仿南宋時期眉州城內環湖中的披風榭重建。愛國詩人陸游有詞云:“故鄉歸來要有日,安得春江變酒從公傾!”足見對坡仰慕之忱。而今披風榭后雖無春江,但卻有賽過春江的一塊數畝方塘,名日瑞蓮池。登臨披風榭,坐定飛來椅,只覺得陣陣涼風拂面,股股馨香撲鼻。抬眼望去,好一片綠的海洋!蓮花剛剛開過,剩下一池蓮葉、蓮蓬。池水是綠的,蓮葉、蓮蓬也是綠的,綠得那么深,綠得那么美,連池上的天空、云朵也染上蔚然深秀的色彩。我,簡直醉了!尤其是那座落在半池之中的構思精巧、古色古香的飛檐尖頂亭子。由長廊連接東西,變成一個通道,時時有游人經過,或坐于亭上觀景,亭子和游人都好像浮在綠海上。縱在冬春季節。滿池荷蓮隱匿后,這池上的景致也夠使人動情的:亭子、長廊、朱欄、游人,通通倒映水中,但遇一陣風過,池面一時閃動,水中倒影頓時會變得更多、更可觀了。東坡有詩云:“亂我須與眉,變為百東坡。”據說這亭子即據此詩而造,名曰“百坡亭”。但我想,后人建造百坡亭,恐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即激勵后輩兒孫追趕和超越坡,在文學藝術上有更大的建樹。三蘇故地,物華天寶,不該只出一個東坡,應該出十個、百個東坡。

          百坡亭西端池畔,有座近年來新造的碑亭,雖是新造,但卻具有古建筑的特色:所辟兩門如亭,檐繞龍鳳浮雕,朱欄和窗欞著色講究,兩副楹聯:“木假山堂懷舊柏,瑞蓮池畔讀遺碑”“亭上雄文鑿青石,檻前修竹憶南屏”,十分醒目,令人觸景生情。亭內有珍貴的馬卷碑、柳州碑等,石碑林立,碑文甚美,真書、行書、草書兼備。往來游客,深受感發,往往奮袖出臂,揮指描摹,迷戀其間,良久不去。

          一門三父子范文第3篇

          【橫批】孫夫人祠

          上聯:畢竟阿兄生負漢。

          下聯:可憐之子死依劉。

          【橫批】夷齊祠

          上聯:幾根傲骨頭,撐拼天地。

          下聯:兩個餓肚皮,包羅古今。

          【橫批】李白祠

          上聯:我輩到此惟飲酒。

          下聯:先生在上莫吟詩。

          【橫批】周瑜祠

          上聯:大帝君臣同骨肉。

          下聯:小喬夫婿是英雄。

          【橫批】蘇軾祠

          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

          下聯:千古文章家。

          【橫批】唐寅祠

          上聯:身后是非,盲女村翁多亂說。

          下聯:眼前熱鬧,解元才子幾文錢。

          【橫批】趙氏宗祠

          上聯:以忠孝仁恕傳家,無大盛亦無大衰,先世之貽謀遠矣。

          下聯:于困苦艱難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繼述勉旃。

          【橫批】天后宮

          上聯: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

          下聯:治水禹圣,濟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樣圣功。

          【橫批】岳飛廟

          一門三父子范文第4篇

          一、積累語言文字,把握文本內容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性課程。學習語言文字的第一步,應該在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積累、感悟上,把握文本的內容。薛老師進行了如下安排:

          師:讀完《哪吒鬧海》這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用幾句話把它清清楚楚地說出來,這叫概述。不管多么復雜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話概述。哪三句話呢?第一句:哪吒為何鬧海?第二句:如何鬧海?第三句話:鬧了又如何?請你根據這三個問題,概述一下這個故事。(生練習概述)

          師:誰有這個本事?

          生:東海龍王父子稱霸一方、興風作浪,哪吒決心治一治他們。(師插話:第一句。)他來到海邊,一擺渾天綾,攪得水晶宮都搖晃起來;(師插話:這里用分號,繼續。)他一扔乾坤圈,一下子就把夜叉給砸死了;(師插話:還是用分號,繼續。)他一抖渾天綾,就將三太子逼出了原形。(師插話:這里用句號。這是第二句。)從此,老百姓又過上了太平日子。(師插話:這是第三句。)

          :誰還有本事說得不一樣?

          生:哪吒決心治一治胡作非為的東海龍王,(師插話:是父子。)哪吒決心治一治胡作非為的東海龍王父子。(師插話:第一句簡潔明了。)便帶著乾坤圈和渾天綾來到大海邊,他就是那么輕輕一擺、一扔、一抖,便打死了夜叉和龍王的三太子。(師插話:了不起!將“三鬧”用三個“一”概括,的確有本事!這是第二句。)從此,東海龍王再也不敢胡作非為,老百姓又過上了太平日子。(師插話:第三句。)

          師:有個小建議,兩次用到了“胡作非為”,重復了,可以換一個詞語。

          生:從此,東海龍王再也不敢興風作浪了。

          師:這樣就完美了!

          師:這三句話,為何鬧?是原因;如何鬧?是經過;鬧了又如何?是結果。把原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就把這個故事說得清清楚楚了。

          目前,不少語文課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分析、理解、體驗式課堂教學仍占據主流。這樣的課堂,學生自己思考、發現得少,對文本語言及語言策略的學習更少。其實,學生都能讀懂教材大致內容,老師可以多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言表達。薛老師通過示范,讓學生明白了童話主要內容的語言結構,掌握了抓住“原因、經過、結果”三要素完成內容的概述策略。對學生今后的語言文字運用有明顯的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話語構建,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水平,實現了真正的語文教學。

          二、咀嚼語言文字,探索文本意蘊

          葉圣陶先生說:“鑒賞文藝的人如果對于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寶山空手回,結果將一無所得。”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培養學生咀嚼語言文字的意識,就能從尋常的字眼中,讀出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感受文章的意蘊。且看《哪吒鬧海》的教學片段。

          師:你看“舉起斧頭便砍”,他有沒有跟人家說話?有沒有跟人家講道理?

          生:沒有!

          師:拿起斧頭便砍,說明夜叉殘忍無比,殺人不眨眼,不是好人!舉槍便刺,好不好?

          生:不好!

          師:掄起拳頭便打?

          生:不好!

          師:張口便罵?

          生:不好!

          師:像這種“什么便什么”的人,都不是好人!(眾笑)

          咀嚼語言文字,有助于把握語言的準確性。它是對語言文字正確理解和認識的最基本要素。咀嚼語言文字,有助于感受語言的形象性。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再現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薛老師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虛詞“便”字咀嚼,不僅準確把握了“便”字的精髓,而且嚼出了夜叉殘忍無比的可惡形象,體會到哪吒為民除害的英雄品質,甚至探究出“便”字豐富的意蘊和獨特的表現力――“像這種‘什么便什么’的人,都不是好人”,無形中讓學生掌握了這一特殊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

          三、重構語言文字,凸顯文本魅力

          張慶先生這樣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主要途徑是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讓他們在不斷的吸納、不斷的傾訴、大量的實踐、銖積寸累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薛老師本課教學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寓語言文字運用于閱讀教學之中。

          師:怎樣把一個故事講得精彩呢?老師有一個法寶――把一句話變成三句話。有了這個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了。我們一起來練一練吧!先看這一句:“夜叉從水底鉆出來,只見一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便砍。”怎么變成三句話呢?

          生:(齊讀)夜叉從水底鉆出來。

          師:(板書)只見――

          生:只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

          師:“白白胖胖”,多好玩啊!這叫“形象”!夜叉看到后,(板書)就大喝一聲――你敢到海里洗澡,看我把你收拾了!

          生:你敢在這里洗澡,一定是活得不耐煩了!

          師:這句話說得真好!因為哪吒把水晶宮攪得不得安寧,天翻地覆,這不是找死嗎?

          生:夜叉大喝一聲:”哪里來的小娃娃,居然在龍宮前洗澡,你不想活了?還把我們的水晶宮搞得搖晃起來。”

          生:夜叉大喝一聲,哪里來的小娃娃,竟然敢在水晶宮門前撒野?你活得不耐煩了!

          師:大喝一聲:“呔!”加一個“呔”字,就有聲有色了!

          生:夜叉大喝一聲:“呔,你個小娃娃,把我們的龍宮攪得天翻地覆,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師:(板書)哪吒轉身一看,只見――

          生:哪吒轉身一看,只見一個相貌丑陋的怪物,穿著三角褲衩,兇神惡煞地向他沖過來,舉起斧頭便砍。

          師: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青面獠牙的一個怪物。哪吒怕不怕?

          生:一點兒都不怕!

          師:于是,(板書)就笑著說――

          生:哪里來的怪物,想要我的命啊,門都沒有!

          生:哈哈,紅毛怪物,你也會說人話?

          師:人物一開口,故事就生動啦!現在,將剛才這幾句話連貫地講一講。

          生:夜叉從水底鉆出來,只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聲:“呔,你這個臭娃娃,居然敢在龍王的地盤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哪吒轉身一看,只見一個紅毛的怪物兇神惡煞地盯著他,便笑著說:“哈,哈,你想打我?還嫩了點。”夜叉一聽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舉起斧頭便向他砍去。

          師:一句話講成三句話!這就叫具體、生動、形象!如果一個故事,把每一句都變成三句話,好聽不好聽?

          生:(齊)好聽!

          《課標》指出:“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語言形式遷移到新的語境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追求。薛老師提示三處短語:“只見……”“就大喝一聲……”“哪吒轉身一看,只見……”引導學生想象夜叉的外貌、語言、神態,講述故事,將一句話變成三句,使故得具體生動起來,使學生的語言變得精彩紛呈。

          一門三父子范文第5篇

          金山石雕,以木瀆金山及其附近出產的金山花崗石為材料,藝人以金山、藏書、楓橋金山石三大產區的細石匠為主,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吳中地方特色傳統工藝。

          走進蘇州市金山石雕藝術有限公司(下稱“金山石雕公司”),位于蘇州木瀆的近百畝園區內,第一眼就能望見整齊碼放的各類石頭,這些就是都是何根金、何建青父子辛苦收集而來的。

          這家代表著當代金山石雕工藝水平的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何根金及其子何建青創辦,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家公司已經擁有自主礦石開采工場、石材加工和工藝石雕工廠、石雕工程公司等產業鏈企業。2009年,正式成為“中華老字號”會員單位。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擁有高級工藝師2名,工藝師20名,專業石匠50多人的現代企業,使金山石雕這一元代就出現的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具備了一定的根基。

          傳承:工匠精神的淵藪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自給自足的不發達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有了金山石礦的資源,于是有了以石為業的石匠,有了源遠流長的石雕工藝,蘇州金山的石雕工藝聞名大江南北。

          今年已經77歲的何根金,可以說一輩子都在鉆研金山石雕這門手藝。實際上,勤奮好學的何根金在金山石雕上的造詣在他二三十歲時就已經被業界認可。早在1976年時,北京雕塑廠承接了國家下達的為幾內亞紀念碑雕塑戰士、婦女、兒童等人物的“國禮”任務,何根金被北京雕塑廠選調北上參與創作。

          最終,這件作品由作為珍貴禮物贈送給幾內亞總統杜爾,作品將非洲人民的形貌精神刻畫得栩栩如生,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石雕工藝通過我們的作品走出去,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傳統工藝的最高水平,被世界矚目,這對于我們匠人來說是非常自豪的。”何根金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

          這次北上參與國禮創作的經歷,讓何根金至今記憶猶新。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個青年工匠,這次與北京雕塑廠以及其他地區選派來的優秀工匠一起合作,讓他長了很多見識,同時因為他的虛心和勤奮,很多老師傅也對他傾囊相授,這對其后來在金山石雕上的鉆研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像何根金、何建青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舊時被稱作“細匠”,他們通過努力,將金山石雕的采料、劈石、左右開弓、冰梅紋、獅子含珠、斷柱接柱、石拱橋建筑、摩崖石刻和碑刻等絕技保留了下來。

          作為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石雕不僅有實用價值、技藝傳承價值,更有文化藝術價值。特別是在今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當許多傳統手藝開始被現代化浪潮逐漸湮滅的時候,一種“留住技藝,就是留住我們的生活”的緊迫感,在何根金、何建青這樣的傳承人心中就顯得特別強烈。

          以前蘇州地區從事石雕行業的人員達到數千人,另外還有上千的外來打工者,但關閉了采石宕口,對當地的石料產業意味著永久性的“斷糧”。于是,眾多小企業倒閉了,許多從業人員也下崗了,政府部門正在積極引導他們轉向其他行業,而外來的打工者則多已返鄉了。現在能生存下來的都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它們都留有比較充足的庫存,或者只能轉變經營策略,轉從安徽、福建等地買進石料加工。

          對此,金山石雕公司早有準備,何建青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的庫存大概還可以用三年,早在企業成立之初,他們已經開始向外采購石料并嘗試用其他材料替代。原料雖然不同,但只要選用得當,蘇州香山幫技藝中的石雕技藝依然能很好的傳承并源遠流長。

          籌謀:金山石雕的未來大業

          總理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曾經強調,弘揚工匠精神,永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這給了我們這些傳統技藝領域的“細匠”以很大的鼓舞。

          如果說何根金是將金山石雕的工藝兼收并蓄、融會貫通之后實現了石雕工藝的大幅度提升的話,那么何建青則是技藝傳承的基礎上,在石雕產業的道路上實現了突破。

          出生于1963年的何建青,既是蘇州市金山石雕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石雕的代表性傳承人。迄今為止,何建青已經從事石雕創意制作二十多年,在石雕作品的研究、創意和制作上深得父親何根金的真傳,并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尤其在繼承傳統的技術基礎上,制作了不少雕刻作品,深受中外客戶的好評。資料顯示,何建青對城市雕塑制作和裝飾工程中為美化城市和優化環境作出的貢獻和為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也是他能夠躋身金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身份的主要原因。

          在雕刻這個行當,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有畫、塑、鑿、刻、雕、磨、鉆、鏤、削、切、接等加工工藝和技巧。眾所周知,金山石雕技藝師徒相承,父子相傳。做“細匠”的,即從事雕刻類加工的正因為有一套絕技,才被世人刮目相看,才能在2007年躋身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何建青的風格特點則是從原來的基礎上吸收了南、北石雕流派的精華,結合現代的加工工藝設備,逐漸形成了何氏雕刻的藝術風格特點。

          雖然金山石雕的藝術效果令人驚嘆,但這卻是一門艱苦的技藝,包含著眾多的工序,不但需要創作者有較高的審美觀和藝術價值觀,而且也是一門艱苦的體力活。在追求至臻的雕刻技術修養之外,何建青一直在探索如何讓金山石雕技術在現代建筑等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如何讓企業的規模與日俱增,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夠讓金山石雕這門藝術得到更好地傳承。

          何建青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介紹,公司為拓展業務和保證質量,金山石雕藝術公司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伍,并且拿下了“園林古建”的建筑資質,可以提供從生產到安裝的一條龍服務,在一系列石雕絕技的基礎上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對于一家專擅并從事金山石雕藝術的公司而言,何建青在企業業務的開拓方面無疑是具有突破意義的,尤其是何建青在企業運營和品牌締造方面的前瞻性,更是讓金山石雕這塊兒企業招牌在業內逐漸地被叫響。

          通過金山石雕作品的應用和普及來吸引世人的聚焦,另一方面,則通過企業品牌的運營,來推動一個產業的遞變。這些,都是何氏父子傳承金山石雕遺產的堅持和突破。

          相關期刊更多

          刊授黨校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共產黨員雜志社

          軟件產業與工程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少年兒童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