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嘉興實驗初中

          嘉興實驗初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嘉興實驗初中

          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第1篇

          關鍵詞:科學實驗;評價;實效性

          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重視觀察和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在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僅學生分組實驗就將近50個,其他各類實驗有200多個,還有許多制作和研究性課題,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和實驗中形成感性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實驗能力。

          然而,怎樣更有效地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評價,怎樣讓實驗能力評價更加具有信度,更加公平,更具有可操作性,一直都是我們探討的主要問題。目前,對實驗能力的評價主要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種:現場觀察、實驗報告單和紙筆測試。但是這三種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具有明顯的優缺點。本文主要針對上述的三種評價方法進行探討。

          一、現場觀察

          所謂現場觀察就是讓學生動手實驗,評分者進行觀察,即時評分。它采用兩個教師觀察一個學生,或一個教師觀察兩個學生的方法,利用各考查要點中的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和過程進行評價。評價時制定明確的觀察指標和評分標準,設計良好的現場觀察,評分者就能有效、可靠地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

          這種評價方法的主要優點在于:可以完整地觀察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特別是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具體的觀察指標針對性強,減少了評價的隨意性和主觀性,以至評分的信度、概化系數都很高。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首先,人力和時間成本很高,大規模應用受到局限,評價只能小規模進行。其次,即使有統一的評分標準,評分者的主觀意識會影響評價結果,特別當成績有一定的利害關系時,認可度將降低。

          二、實驗報告單

          所謂實驗報告單就是讓學生把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記錄在報告單上,然后教師根據評分標準,像評試卷一樣對報告單進行延時評價。下面以“觀察水的沸騰現象實驗”報告單評價進行舉例:

          1.實驗過程(3分)。(學生用文字表述。)

          2.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6分)。

          (1)溫度為 時,水中開始出現小氣泡。小氣泡是從水中的 開始的。小氣泡出現后所發生的變化是: 。(2)溫度為 時,水中出現大量的氣泡。大量氣泡是從水中的 開始的。大量氣泡出現后所發生的變化是: 。(3)從水的溫度90℃開始,每隔1分鐘測量一次水的溫度,并記錄在表格中,直到水沸騰后3分鐘為止。

          3.總結自己的發現(至少寫2點,每點1分,共2分)。(文字表述。)

          在具體實施時,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實驗,并將實驗過程和觀察、實驗的結果以文字或圖表形式記錄在報告單上,評價者根據評分標準對報告單進行評分。

          這種評價方式的優點是:實驗報告單的運行成本低于現場觀察方式,一個教師可以監考一個班級的學生,實驗報告單可以被大量運用。

          缺點是:(1)報告單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過程,用文字的方式記錄。實驗計劃的制訂需要較強的整體規劃能力,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文字描述能力,一些學生可能會操作,但可能難以描述。(2)報告單難以“看到”學生的操作細節,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無法準確進行評分,從而對一些理論測試能力強于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生更有利,缺失公平性。

          三、紙筆測試

          紙筆測試就是通常所說的考試。目前它仍然是評價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是目前社會認可度較高的一種評價方式,另一方面它信度高,也是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表現,測驗的成績仍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在各地的學業評價中出現許多基于實驗的試題。這些試題往往都來源于實驗,從各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

          紙筆測試這種評價方式的優點:紙筆測試的成本低,試題可以大量地開發、使用。信度和認可度是三種方法中最高的(特別是當評價有較大利害關系時,如升學考試)。

          缺點:很難真正評價學生的整體實驗能力,一道題只能考查一方面能力,特別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無法有效評價,有可能出現“看實驗”“背實驗”效果和真正的“做實驗”效果一樣,不利于實驗教學的開展。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這三種評價方法各有明顯的優缺點。在目前的狀況下,對實驗能力的評價只能以紙筆測試為主,實驗報告單為輔,嘗試使用現場觀察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法的建議:(1)學業考試中更加注重基于實驗的考查,這里不僅僅指初中畢業的學業考試,也包括每學期的學業考試,甚至是平時的單元測試,建議分值占總分25%~30%。(2)以實驗報告單評價方式組織實驗能力考查,在學生初中畢業時要進行一次有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統一評價的考查,并將成績計入科學成績中。同時,各學校在每學期或每學年組織一次以報告單形式評價的實驗考查,成績同樣計入科學成績中。(3)為了讓各學校注重實驗教學,要定期開展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參與面更廣泛的利用現場觀察評價的實驗操作競賽。

          綜上所述,不管是采用何種方法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評價,從事科學教育的工作都者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發展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第2篇

          一、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簡介

          行為主義理論起源于20世紀初,起初強調用“刺激――反應”來分析所有的行為。斯金納作為新行為主義的代表,在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提出了新的行為主義理論,即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最著名的實驗是他自制的“斯金納箱”實驗,在箱內裝一特殊裝置,當白鼠按壓到杠桿時就會出現食物,小白鼠在偶然一次壓杠桿得到食物后,其壓杠桿的頻率明顯增加,直至最后學會通過壓杠桿來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納將該實驗命名為操作性條件反射,并把由刺激引發的反應稱為“應答性反應”(respondents),把有機體發出的反應稱為“操作性反應”(operants)。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通過操作性強化的結果,可以通過強化的安排改變人的行為。即時性評價作為貫穿整個課堂的反饋強化行為,正是通過強化學生的正面行為來實現教學效果的,但在具體實施時,要注意策略安排的問題,以實現評價行為的最優化。

          二、基于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即時性課堂評價策略研究

          1.在學生恰當的行為出現后,要盡快給予評價,把握評價時機的及時性

          該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或存在的缺點、問題時,尤其是在學生積極探索研究而有所創新時,都要及時地給予評價。斯金納關于行為和結果之間關系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在他看來,跟隨反應之后的刺激(強化物)是極為有效的刺激,對行為的及時強化是控制行為的最好方法,能使該行為牢固建立。對學生的反應做出的反饋越快,強化效果就越大。操作性學習理論一個極為重要的原理就是,結果在行為之后立即出現遠比延遲一段時間再出現更能影響行為。及時的反饋評價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它提高了評價的激勵價值,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明確化。與凝固的、靜止的總結性評價相比,即時性評價可以讓學生迅速地認識到自己的何種行為得到了相應的評價,直接刺激其真正面行為出現的頻率。

          第二,它提高了評價的信息價值。評價本身即包含信息反饋的功能,如果學生的行為在很久后才得到評價,那么在這之前,其錯誤的行為仍然會延續,其正確的行為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強化。因此,立即給予評價反饋比延遲很久才給予肯定更具有強化和指導作用。

          2.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強調即時性評價行為的針對性

          斯金納用操作性條件作用來解釋學習,是基于人們通常都是以一種增加愉快和減少痛苦的方式來做出行為的,但是由于不同機體對“愉快”和“痛苦”體驗標準不同,作為“刺激”的強化物的有效性也不盡相同。對某一個人起強化作用的刺激,對另一個人不一定起強化的作用,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同一刺激泛化實施到不同的對象上,這也凸顯出行為主義的評價觀,即評價行為應當具有針對性。有針對性的即時評價含有豐富的判斷和導向信息,達到分層教學的效果,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有針對性的評價中及時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反饋環節時應注意到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能達到的效果,有針對性地評判學生,從而使具備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取到知識,體驗到快樂。

          3.改變傳統的評價姿態,豐富評價方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強調即時性評價過程中的互動性

          從數學課程開展的整體情況來說,傳統的課堂即時性評價行為中大都把教師作為評價的唯一主體,使得評價環節缺乏互動性和民主性。而我們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不僅僅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中,也包括在評價的設計里。在許多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充當了消極的聽眾角色,沒有機會普遍地、經常地做出積極反應,但對于處于初中階段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備的辨別分析能力,并具有主動行為的要求,同時,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把同伴的認可與關注看得更為重要,這使有效的強化物不再拘囿于教師本身,還包括了學習者本人。以斯金納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者尤為關注學生的主動行為反饋,他們認為,在操作中有機體是主動作用于環境的,維持行為的最重要的強化物是活動本身所具有的快樂,他們把這類強化物叫內部強化物,與其相對的是外部強化物,譬如教師的口頭表揚和稱贊等。研究表明:這類外部強化物可以增強內部興趣,教師作為教學整體的控制者,應當有意識地設計更多形式的評價活動來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動機,將外部的反饋刺激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動機,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的能力,最終達到以內部動機來驅使完成學習。

          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第3篇

          義務階段的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要激發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初中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要落實化學實驗教學提高探究學習實效性。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拓展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化學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些粗淺的體會。

          1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挖掘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實驗教學,首要任務是通過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將教師的一言堂,改為雙邊互動,發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由于演示實驗是多種多樣的,實驗中所貫穿的知識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所以,這樣既鞏固驗證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激發興趣容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來原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神奇的化學現象,生活中的美麗化學,又可以激發學生新的學習興趣。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魔棒點燈。準備的儀器:玻璃棒、酒精燈。藥品:高錳酸鉀、濃硫酸等。操作: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濃硫酸,再沾少量高錳酸鉀,去點燃酒精燈,立即燃燒起來。老師演示完后,同學們感到非常驚訝,學生討論原理,交流,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好奇心,新的興奮點,隨之就會有不斷求知的興趣,就會形成今后愉快、主動學習化學的內在動力。

          2 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創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探究性地主動求知,這是學習過程的一種質的突破與飛躍。探究式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時空,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

          3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基本途徑

          通過實驗觀察是認識的窗口,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素質,是思維的前提。如果沒有細致的觀察,就不可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認識之母。可見觀察能力在化學學習的重要性。

          認識與發展過程是以化學實驗觀察為基礎的,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上,化學實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化學現象豐富多彩:在實驗中,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我們都稱作是現象。(2)觀察方法靈活多樣:用視覺,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中,看到的現象是: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生成碳酸。用味覺,如:加熱碳酸氫銨,在瓶口聞到刺激性的氣味,說明有氨氣生成,用聽覺,點燃氫氣,聽到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用觸覺,如:鎂帶和稀硫酸反應,用手接觸試管,感覺發燙,說明反應放出了熱量。(3)反應現象多樣有序:如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反應前:色態、硬度;反應中:鈉浮在水面,熔成小球滾動,逐漸變小消失,伴有嘶嘶聲;反應后:溶液無色透明,滴入酚酞試液顯紅色。為此,學生知道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化學科學的觀察順序、嚴肅的觀察態度,良好的觀察品質靈活的觀察方法都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得到落實。

          4 注重驗證性實驗的探究性

          通過實驗探究不但能讓學生獲取知識,學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科學方法和受到科學思維的訓練,養成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發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鐵生銹條件時,由于鐵生銹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在講課前的一個星期天前把裝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實驗室、并讓學生每天觀察鐵生銹的情況,并認真做好記錄。這樣在實驗教學中,盡量發揮實驗的探究本性,讓學生體驗到實驗的趣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豐富學生探究活動的親身經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5 教師要精心設計探究性實驗,提高學生探究思維能力

          好的探究性實驗,對于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可以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化學實驗方面的探究性學習,會占據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而習題只需要利用大腦的思維,避開實驗條件,利用已有的知識,在大腦里比較分析各種可能情況的利與弊,從而得到正確的驗證。所以,它不僅能很好的鍛煉探究性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維品質,學會把握探究過程的脈絡,有利于提高在實際探究中更快地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6 化學實驗是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平臺

          在分組實驗中,針對九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有的同學忙不過來,有的同學卻不知道做什么的特點,合作就顯得更為重要。

          例如:學生分組實驗,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在一個四人小組中,進行分工合作,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負責裝置的連接,一個同學負責加藥品,一個同學驗證性質,另一位同學記錄現象和結論,然后交流,完成實驗報告,大家在緊張、和諧、有序的氣氛中,完成了化學實驗。課后,同學們反映,這樣做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小組有了凝聚力。經常性的合作,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此我們選擇了兩個班進行實驗對比,九(3)班分工合作,九(5)班人數比較多,小組隨便做,一學期后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以后的學習中,九(3)班同學不管是學習、集體活動還是運動會都有了很強的合作意識,同學間增進了友誼和理解,在一些小制作中顯示出了及強的動手能力,形成了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化學實驗從設計、操作到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規律,都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化學實驗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法、歸納法、對比法以及綜合法等,

          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第4篇

          關鍵詞:化學工程與工藝 基礎實驗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240-01

          本文以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為例,淺談化工專業學好該實驗的重要性及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基礎實驗訓練除加強物理實驗、電子實驗、計算機、金工實習等基礎外,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專業實驗是重點[1]。其中,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由原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統合而成的一門基礎化學課程,也是化工專業學生必修的第一門化學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原子結構的基本理論、元素化學的基本知識、誤差的基本概念和化學分析的基本技能。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第一門化學基礎課,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相關基礎課和專業課打下基礎,所以這門課程以對后續基礎化學和專業化學課程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所以與之相應的實驗課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是加強該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一門主要課程。通過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基本理論的理解。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使學生在學習一些典型的化學分析法實驗的基礎上,正確地、熟練地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認真觀察現象進而分析判斷、邏輯推理、作出結論的能力;初步學會處理實驗數據及正確表達分析結果的方法;正確設計實驗(選擇實驗方法、實驗條件、實驗儀器和試劑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查閱手冊、工具書及其它信息源獲得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嚴謹的科學作風,認真、細致、整潔的科學習慣,并鍛煉學生獨立從事科學實驗的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和將來從事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對化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應始終貫穿整個基礎實驗教學過程中。

          為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實驗預習報告,用于實驗課前預習。預習的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及記錄。讓學生在實驗課前對實驗做到胸有成竹,清楚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理解相應的實驗原理,清楚實驗步驟,知道在實驗過程中需要記錄哪些數據,不至于在實驗過程中手忙腳亂。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將實驗數據記錄在預習報告本子上,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報告本子拿給實驗老師看。實驗老師主要看實驗結果記錄的是否正確,誤差大小,并簽字。要求學生在寫實驗報告時,將預習報告本上的實驗數據記錄貼到實驗報告冊上,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以達到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做好記錄,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在第一次實驗課上,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節約用水,節約試劑。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微型實驗,除了勤儉節約、降低實驗成本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盡量減少污染物排放,使學生具有環保意識。微型化學實驗是指用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獲得比較明白清晰的反應結果和化學信息的一種新型實驗方法[2]。在實驗過程中,在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前提下,將實驗工具書上的試劑量變為原來的一半或者更少,以達到節約試劑的目的。將一些價格昂貴的試劑,在實驗準備過程中配制成溶度較稀的溶液,如在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實驗過程中,將AgNO3的濃度配制為0.05mol/L。在上述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潤洗滴定管時,潤洗液的量為5mL。在一些制備和提純實驗中,要求學生將產品稱量完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有些藥品可以重復利用,如氯化鈉的提純實驗。

          化學實驗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允許有不同的觀點、方法、手段,甚至有不同的結論,應提倡創新,鼓勵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氛圍[3]。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課后,要求學生認真寫實驗報告冊,并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同時要求他們通過查閱工具書、文獻資料等手段按時完成思考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實驗室對學生開放。開放實驗室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延伸到課后。課堂內已經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同時學生的科研能力也日趨成熟。開放實驗室,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實驗室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準備畢業論文。學生可以自己想課堂,自行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老師起到輔助的作用,幫助他們分析實驗成敗的原因,指出他們實驗方案的可行部分,鼓勵他們要有勇氣面對失敗,鍛煉學生的意志,訓練其縝密的思維能力。

          總之,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對化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希望在教學中得到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鐘軍.對加強化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與思考[J].廣州化工,1999,27(4):136-137.

          嘉興實驗初中范文第5篇

          【關鍵詞】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開放性膽囊切除術;臨床價值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飲食結構在不斷轉變,膽囊炎和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其是普外科的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目前臨床中治療主要以開放行膽囊切除術為主[1]。筆者對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給予開放性膽囊切除術治療,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療的80例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34~80歲,平均年齡(54.2±4.5)歲;病史2~24年,平均病史(8.2±2.1)年;所有患者均伴有慢性膽囊炎或者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病史;12例合并急性膽囊壞疽,9例合并肝硬化門脈高壓;手術方式:50例單純切除,7例患者切除+膽總管探查,15例切除+膽總管造影,6例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2例切除+膽總管探查。

          1.2 方法

          對患者給予常規膽囊切除術治療,取患者右上腹部直肌切口,對膽管和周圍器官進行探查;如手術過程中,膽囊三角位置出現組織水腫現象,肝十二指腸韌帶位置出現嚴重水腫以及粘連緊密現象,則解剖難度較大;充分將手術野暴露出來,對膽囊底部和膽囊周圍組織進行小心分離,并給予止血;在膽囊底部使用止血鉗刺入到膽囊中,擴大小孔;使用吸引器吸出膽囊中的內容物,確保取凈結石;在膽囊底部小孔將膽囊壁剪開,達到膽囊頸部后,經過膽囊腔對膽囊管、膽囊三角區、肝門區以及肝十二指腸韌帶等部位進行探查,確定肝總管、膽囊管以及膽總管之間存在的解剖關系;然后逐層對膽囊前壁、后壁以及膽囊頸部切除,運用電凝止血;使用電灼對殘留的膽囊粘膜進行破壞,滅活;如膽囊管炎癥患者水腫情況較輕,則給予縫扎封閉;如炎癥水腫現象較重,則給予敞開,并在內置9F細引流管進行引流,在令外一個戳口引出引流管;在小網膜孔位置放置24F腹腔引流管,手術結束。

          2 結果

          本組研究的80例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均順利結束手術,手術成功率達到100%;手術治療時間為36~132min,平均手術治療時間為(58.4±1.3)min;術中出血量為6~39mL,平均術中出血量為(18.2±0.4)mL;患者的住院時間為3~7d,平均住院時間為(2.6±1.0)d;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7±1.1)d;術后無出現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膽道損傷等并發癥,切口完全愈合。

          3 討論

          治療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主要采取膽囊切除術治療,由于其易反復性發作,進而導致術中易出現誤傷膽管的情況。給予膽囊大部切除術時,對膽囊進行探查,主要包括以下具備的手術指征:(1)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以及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患者,其中,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患者由于膽囊三角區為比較致密的瘢痕組織,不易將膽囊管、壺腹部、肝總管、膽囊動脈以及右肝管進行粘連分離;慢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三角區、肝門以及肝十二指腸韌帶出現水腫、充血以及粘連等情況;(2)慢性膽囊炎膽石癥,其易導致膽囊管結石嵌頓、膽囊壺腹或者膽囊漏斗等,由于嵌頓部位的肝總管和膽囊壁粘連,易誤導術者,術中稍出現不慎,則易導致損傷門靜脈,進而出現大出血現象[2]。

          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慢性膽囊炎患者由于伴有膽囊和腸管、網膜粘連,術野不清晰、術中滲血量多等情況,易給膽管和血管產生損傷;因此,手術時,要堅持由外到內、從右肝外緣位置,與膽囊壁緊靠,并分離粘連,邊分離變進行止血,保持術野的清晰;將囊底顯露出來后,與膽囊壁方向緊貼,朝膽囊管方向進行分離,由于后壁粘連緊密,與頸部位置相接近,因此,要避免出現過深鉗夾和過度牽拉的現象,避免給右肝動脈和門靜脈產生損傷,最終導致術中大出血[3]。在本組研究中,手術成功率達到100%;平均手術治療時間為(58.4±1.3)min;平均術中出血量為(18.2±0.4)mL;平均住院時間為(2.6±1.0)d;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7±1.1)d;術后無出現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膽道損傷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采取開放性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能夠縮短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志明,廖雪蘭,王琪等.開放性膽囊大部切除術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療效探索[J].醫學信息,2014,01(01):412

          相關期刊更多

          嘉興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教育廳

          東方博物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博物館

          電源世界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電源學會;廣東省電源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