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步行街設計

          步行街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步行街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步行街設計

          步行街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

          商業步行街是城市商業空間體系中的一種獨特商業形態,是一種富有活力的街道開敞空間,同時也是現代城市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商業步行街已經成為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緩解生產力高速發展的壓力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工作閑暇期間到商業步行街購物、餐飲、娛樂已經成為了城市居民休閑生活必做的一件事情。

          一、商業步行街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古代的商業活動模式以物物交換的形式存在,傳統的城市商業空間形態主要為商業店面沿街道展開的棋盤式的布局模式。隨著手工業的繁榮,市集逐漸演變為城市的商業中心,衍生出了廣場與沿街店鋪相結合的商業空間布局形式。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步行商業街逐漸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現代城市商業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購物,以文化、餐飲、休閑、娛樂、觀光等功能為輔。商業步行街的出現,使服務業和零售業集中起來。一般來說比較完善的商業街應當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完善的硬件設施;

          2、集多種商業形態與一身;

          3、具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務制度;

          4、具有地方特色和藝術品位。

          正因為如此,現代商業步行街逐漸成為了現代城市的標志,成為了城市的窗口[1]。

          目前,從商業街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商業步行街在發展上主要通過三種模式進行:

          1、由政府引導對商業步行街進行規劃和建設;

          2、由傳統商業街經過一系列的演變而來;

          3、由地產商或專業的步行街運營商投資建設。

          通過不同方式形成的商業步行街會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商業步行街是否能夠取得成功,與商業街通過何種方式發展而來并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要注重在規劃建設中與城市肌理相適應,并且要妥善經營,提高商業步行街的活力和生機[2]。

          二、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與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現代商業步行街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然而,隨著我國商業步行街的快速發展,卻也出來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模式單一,景觀雷同

          我國現代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模式比較單一,模仿與復制現象層出不窮;同樣的建設模式,同樣的街道景觀,城市特色不明顯;盲目地修建與城市特色并不相關的步行街區,破壞了城市原有的肌理,忽視了以消費者行為、心里為最根本的設計原則。

          2、功能設置與空間形態單一

          一個完善的商業步行街區應該是集合了購物、休閑、娛樂、交流、展示等多種活動功能的場所。目前我國現代商業步行街為了過分追求商業利益,只注重單一的商業價值,忽視了公共空間形態的多樣化,致使休閑、娛樂等文化性消費服務嚴重欠缺,導致商業步行街作為社會活動中心的功能未能實現。

          3、交通系統滯后,內外部交通組織不暢

          建設商業步行街的目的之一是緩解交通,但一些商業步行街規劃不當,步行街內外交通組織、銜接不暢,造成周圍的道路擁堵,制造了更大的交通混亂。停車場、人行天橋設施的不完備,使得緩解交通擁擠的目的未能達到。

          三、商業步行街設計要素

          (一)空間設計要素

          商業步行街的主體是人,人的行為和心理對空間環境會形成一定影響,其在滿足空間色彩和空間尺度的同時要給人以輕松和愉悅的感覺。交通流線在空間尺度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流線不僅在功能上需要滿足需求,同時要和商業步行街中的各種要素相結合;空間色彩一樣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空間色彩需要滿足人們在視覺上的需求,色彩需要豐富,同時空間色彩需要同商業步行街中的店鋪在風格上形成統一,打造愉悅、輕松的購物環境。

          (二)生態設計要素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商業步行街設計過程中加強了對綠色、環保的重視。例如,如果在生態自然保護區附近的購物中心,人們在購物過程中是否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如何保護商業步行街周圍的環境、如何對商業步行街內的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一直都是商業步行街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重點探討的話題。因此,在景觀設計前,為了更好的審視環境,在商業步行街設計時要對自然規律理念進行適當的引入,從而使商業步行街的空間層次變得更加多樣化,在改善人們購物環境的同時,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3]。

          (三)景觀設施設計要素

          商業步行街中的景觀設施主要包括:人行設施、停車設施、綠化設施、照明設施等元素。人們在商業步行街中的行為活動中,齊全的設施能夠滿足在行為中的各種需求,同時完善的設施也會提高商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商業步行街在景觀設施設計中,不僅要考慮餐飲和購物,同時要考慮到其可能會成為地方性的聚集體,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

          四、商業步行街的規劃設計原則

          (一)整體規劃,準確定位

          城市商業步行街的規劃必須要從城市的整體規劃著手,在建設中要考慮周圍環境、人流密度、交通情況等。商業步行街要具有明確的定位,應當合理的避開激烈的商業態,形成錯位經營。商業街建立在具有良好業態的區域內,可以通過原有的業態的應用,提高人氣,帶動新業態的發展,從而實現互補經營,提高商業步行街的經濟價值的目的[4]。

          (二)規模得當,空間合理

          步行商業街的規模要符合城市發展的需求,尤其是要考慮城市整體消費規模和消費水平,依據城市的空間進行適當的安排。商業步行街的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過大規模的商業步行街將會超過消費者的步行能力,從而導致商業步行者失去了原有興致。同時在商業步行街規劃過程中要控制建筑的高度,避免過高的建筑物給人們產生過大壓力。此外,商業步行街不僅需要具有購物功能,同時還需要具有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商業步行街在空間上的設計必須要科學合理。

          (三)結合本地特色,延續城市肌理

          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色,這些獨特的個性與特色就形成了一個城市特有的肌理。將這些特有的城市肌理挖掘、延續下去,形成具有城市個性的商業中心,就能成為一條就有吸引力的商業步行街。這樣,不但能夠吸引本地游客,還能成為城市的明信片,增強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

          結束語

          商業步行街是現代城市商業活動發展下形成的特殊的街道形式,是城市空間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商業步行街的設計要依照一定的準則,綜合考慮城市多方面的因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融入地方特色,增強城市居民對步行商業街的認同感,使其美名遠揚。

          參考文獻

          [1]劉芳.城市商業步行街設計探討[J].上海藝術家,2011,4(15):12-13.

          [2]諸寧.國內商業步行街的建設與改造[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8(12):22-23.

          步行街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國內商業步行街;步行街規劃設計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suggestions.

          Key words: domestic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引言

          從我國唐代的東市,西市,宋代的清明上河街(圖),到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城市步行商業街始終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見證著人類社會的起伏變遷,而今自然成為現代城市構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步行街區對城市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商業步行街在繁榮區域經濟、增強區域活力,甚至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活狀態的多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國內的商業步行街,始于將機動車道通過交通管制的手段改(建)為 步行街的方式,這類步行街在當今國內大小城市仍廣泛存在,另外一類則是市政一方動大手筆規劃整條步行街(區)。本文就當前我國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淺談幾點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的建議。

          一、 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的現狀

          1.1 趨同化現象導致認同的缺失

          近年來, “步行街熱”其勢愈演愈烈。走遍大小城市的步行街區,總給人雷同之感,同樣的改造模式,同樣的街道景觀,城市特色并不明顯,步行街區趨向一種無差別的狀態,導致人們的歸屬感減弱。出現了“盲目跟風”和追求“立竿見影”效果的做法,不顧歷史傳統風貌甚至不惜拆掉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筑,盲目地修建與自己城市特色及使用需求并不相關的步行街區,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破壞了城市原有的有機網絡和肌理,從而使城市結構、區域特征發生巨大改變,好多步行街區忽略了場所精神的體現和創造,成了毫無聯系、無歷史感和無認同感的空間。

          1.2功能設置及空間序列的安排欠合理

          商業人流行為模式的多樣性決定著步行街區功能的多樣性,一個完善的商業步行街區應該是集合了購物、休閑、娛樂、交流、展示等多種活動功能的場所。然而現在國內很多步行街區為了過分追求商業利益,過于強化純商業功能的比例,只注重單一性的、重復的商業行為,而忽視了公共空間形態的多樣化和人的活動需求的多樣化,最終導致商業步行街區的活力消失。

          許多建成的商業步行街在設計之初并未深入消費者的心理行為,開發商缺乏合理、有效的招商及營運管理,使得最后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商業步行街,經營序列紊亂,不僅無法有效引導商流,甚至無法吸引商流的二次關注。

          1.3缺乏體驗基礎的唯視覺化和片段化

          不少步行街區有著大尺度的泛視覺化傾向,使人們的體驗變成了一種脫離于身體的、唯視覺的抽象活動,人與空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離。這種唯視覺化傾向往往導致步行空間片段化,強調步行街區空間的獨立性,忽略與城市周邊環境的聯系,缺乏人際交往的空間,導致步行空間的自我封閉性和排他性。使得城市整體支離破碎,缺乏連貫性,也造成了步行街區形態和風格的不連貫性,出現了空間片段化的現象,成為斷裂空間的組合,人們很難讀懂所在的空間,失去了交往體驗的基礎,難以產生地域感。

          二、 城市步行街區設計構想

          在設計中要確立整體性與全局性理念。一般而言,城市的開放空間是市民開展各種活動的戶外公共場所,包括街道、廣場、濱水區域、綠地公園等。這些空間在城市中如果能形成系統,將有利于促進步行活動的連續性、交混性和豐富性,進而形成購物、文化娛樂、休閑觀光的公共活動空間網絡,深入滿足人們購物、服務、文化、娛樂等多種需求。步行區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間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以通過步行景觀軸連接各個節點空間,使空間形式不斷地延續。

          可以將商業步行系統和休閑步行系統聯成一體,加強步行街區空間的聯系性,結合不同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建立完善的步行街區系統,將步行街區與周圍較孤立的公共空間結合起來,構成彼此接續的有機系統,從而形成能包容人的城市公共生活且富有生氣的步行空間,形成多層次的步行空間網絡,創造高品質的環境,使人們的步行活動舒適安全,并有更多可選擇的活動場所,充分體現城市的多樣性和活力。

          所以步行街區的總體規劃設計要從城市的總體空間格局和總體功能結構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形態、結構、功能的定位,堅持一種整體的設計原則,不能單純地獨立地規劃幾條街。同時,在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的初期就要有整體的概念,循序漸進地進行,通過局部帶動全局,建立良好的步行街區系統,使整體環境得到提升??傊?要實現步行街區構成體系的和諧,因為步行街區首先是城市大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們是城市結構的一個局部,同時,它自身同樣也是個龐大的系統,無論是功能、空間、建筑都相互混和交融,這種復雜性正是現代步行街區繁榮和具有吸引力的關鍵,所以要把影響步行街區各種多變而復雜的因素納入一定的秩序,使其多樣之中有統一,變化之中有組織,只有這樣系統地考慮各種因素并加以完善和協調,才能完成步行街區構成體系的整合。

          三.城市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方式

          3.1 合理的布局設計

          在城市商業步行街中,購物者的主要行為是休閑及尋找、觀賞商品,這就要求在進行布局設計時考慮合理的空間尺度關系。宜人的尺度,方可聚攏人氣。街道寬度要適宜,使購物者步行其間感覺舒適而不壓抑。因此布局設計合理,才能達到形象與效益的統一。

          3.2 完善的交通體系設計

          設計中應做到暢達便捷、人車分流。通過人車分離,把商業活動從機動車的威脅下解脫出來,創造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要考慮自行車與公交換乘的停車場,設置小車與中巴車專用道,使公交與自行車聯系更密切。在步行街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導非購物人流通過。此類道路既可作為它的輔助道路進貨,也作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車分流、以汽車道(僅考慮公交線路、專用車輛、必須的貨運等)為聯系路,與城市道路網相聯。獨立形成網絡狀,加上必備的環境設計,可形成環境質量高.集購物、娛樂、文化、包含一體化的城市新型商業步行街區。

          3.3 景觀的文脈展示設計

          城市商業步行街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其街道的景觀設計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的面貌。步行街空間的風格,成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從景觀文脈和美學價值上進行分析:一是步行街沿線建筑要與其周圍環境和諧共生,重點考慮建筑的高度、色彩及風格等問題。二是要豐富步行街的沿路輪廓線設計,在保護原有的景觀的同時創造更加完美的景觀,實現與環境相得益彰,使之具有整體性、流暢性和內涵性。三是要突出步行街綠化的視覺效果,加強步行街的親和力,保證應有的綠地面積及景觀樹木的配比。四是要適當增加道路小品設置,利用細部刻畫、側重裝飾來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題,使之擁有豐富的內涵。

          3.4 明確定位,凝練特色

          明晰的發展方向是特色商業步行街發展的靈魂,也是特色商業街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中外成功的特色商業街案例都會按照街區特點、城市背景、消費人群等因素對特色商業街作出準確的定位。商業步行街不僅具有物質上精神上的雙重意義,充當著當地文化、歷史的載體。一個成功的商業步行街,必然會體現一個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

          步行街設計范文第3篇

          近年來,色彩以越來越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對其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有人曾經提出將“色彩”作為城市的載體進行研究到八十年代歐洲許多國家都逐步建立起比較成熟完善的色彩規劃體系。

          1.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色彩是以城市環境為研究對象,從色彩角度出發對其進行研究,它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對其研究的方法也比較多,概念定義也較多,在這里我認為城市色彩是一個城市或城市局部片段的基調色,主要是由建筑物以及構筑物的色彩組成。

          2.現代城市步行街色彩現狀分析

          現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也是異彩紛呈,五光十色。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現代城市步行街設計以及各店面都是在滿足自身商業需求,在局部地區從不同程度上破壞了原有和諧的城市色彩,削弱了色彩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基調不統一,導致步行街色彩混亂;(2)步行街區彩視覺污染嚴重;(3)步行街區色彩的標識性不強,不易識別。街道色彩的濫用以及規劃管理的缺位,必然會出現“千街一面”的局面;(4)與周邊建筑環境色彩不協調;(5)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色彩穿插,破壞了原有建筑統一風格。

          城市步行街色彩研究目的與意義

          根據色彩搭配的原則加上根據周邊的環境以及景觀本身的功能用途等對法國街的景觀的顏色進行合理的搭配改良,使法國街的景觀色彩與小區的整體顏色搭配協調,同時在統一色調的基礎上又具有自身特色,構建和諧的色彩關系,進而從整體上為構建和諧的城市色彩關系做出貢獻。

          現代城市步行街色彩構成要素

          現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紛呈,五光十色。步行街中的色彩基本是以建筑物自身的色調、店面招牌廣告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這幾部分組成。

          (1)建筑主體色調:多為米黃,米灰,灰黃,藍灰等灰色調,偶爾也可見極為刺眼的紅色建筑;(2)店面招牌廣告:紅、黃、綠、藍、灰、黑。幾乎所有色系的顏色都有,看得讓人眼花繚亂,但大多商業店面還是采取純紅純黑這樣大面積的色塊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3)小品色彩:綠色,土黃,古銅色,紅色,沒有太多的統一色調;(4)鋪地:多為赭石,褐色,米灰。

          現代城市步行街色彩案例研究

          案例調研分析

          城市建筑色彩根據面積和部位的不同,分為主色調、輔色調、點綴色三類,城市建筑色彩選用色彩搭配主要指建筑的主色調和輔色調搭配所產生出建筑色彩的整體觀感效果,武漢城市具體的建筑色彩運用色彩搭配方案應遵循“統一中求變化”的原則,在建筑選用推薦色譜基礎上,根據建筑功能、材料和環境進行精心設計來實現,不排除有創意的色彩搭配成分。

          1.整體色彩分析

          漢街的主色調主要由“磚紅、淺灰、深灰”三種顏色營造而成,且基本為建筑材質的本色,散發出質樸、淡雅、親切之感,令人心情輕松愉快。

          2.局部色彩分析

          (1)立面色彩:

          主入口牌坊與背后建筑色彩接近,相得益彰;牌坊下的麒麟雕像則采用差別較大的灰黑色,顯得突出而有氣魄,容易引起游覽者注意。

          主入口處,在左側較矮的建筑中,磚紅色為水平線條,增強了建筑的水平延展感。在右側較高建筑中,磚紅色為豎向線條,增強了其高聳感。而在中間,沿街望去,視線的盡頭,為一幢整體采用磚紅色的方形建筑,在視覺上,使立面兩側有機地聯系起來了。立面色彩對應在平面布局上,具有節奏感:三種主色彩沿街間隔使用,隨人的行進左右“跳躍”,形成一定的韻律。

          點綴色:

          標牌、廣告、旗幟、遮陽篷、櫥窗和花卉等構成了該街道的點綴色,與主體色調形成鮮明對比,特點鮮明,在強調其特殊區域與功能等作用的同時,較好地活躍漢街了色彩氛圍,豐富了該街道的色彩景觀。

          (2)地面色彩的處理:

          主干道中間采用淺灰白色,讓相對狹長的步行街顯得較朗闊的;兩側臨近店鋪的人行道采用顏色較深的灰黑色,形成從完全公共空間(主干道)到相對私密空間(店鋪內部)的過渡,暗示了商鋪的領域性。

          街道中央人行處地面顏色為淺灰色;外側人行道顏色變暗,呈中灰色;再往外,商店門口的地毯呈深灰色,最后到商店門框的黑灰色。整體色彩過渡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感受。

          (3)街道小品色彩處理:

          街道小品主要呈深棕灰色,與環境的主色調相協調,且彼此過渡大多自然,共同營造出素雅質樸的氛圍。

          現代城市步行街色彩規劃方案

          城市步行街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種語言的代表,城市步行街中固有色是可以通過人工改動的,本也是經過人工設置的,所以在顏色的搭配上會比較有設計性。

          1.商業廣告色彩配色

          步行街區的建設應突出其功能特性,特別是適應市場建設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其色彩應該豐富多彩,體現商業建筑的現代化氣息,使用明度較高的色彩。

          2.小品色彩與鋪裝色彩配色方案

          城市需要藝術,城市的冷靜與大氣,需要小品恰當地點綴,就如同茂密的森林也需要低矮的灌木與小草,才是自然的繁榮??此撇唤浺獾某鞘行∑?,卻是城市的文化、思想、藝術的最佳載體。

          3.建筑物顏色方案

          主體建筑仍然偏重于無彩偏冷色系,廣告色彩宜用純度較高的顏色,但色彩種類不宜過多。小品的顏色則應偏重自然色系,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搭配綠色植物。

          小結

          在現代城市步行街色彩設計中,色彩的規劃與控制應該體現城市步行街建筑功能特色的整體美 、城市步行街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以及城市建步行街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營造一個和諧統一又多樣化的生活環境和商業氛圍。

          步行街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地域文化;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

          現代意義上的商業步行街不只是為了滿足商業需求的目的,它已成為現代城市中一種特有的景觀,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設和展現文化與歷史的舞臺。在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中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彰顯景觀作品獨特的內在個性,這樣的設計才會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也才能使商業步行街的景觀有機地融入到整個區域文化之中,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商業步行街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地域文化與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的關系

          地域文化是商業步行街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創作源泉之一。地域文化在景觀藝術設計中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可以充分地表現歷史文脈,再現地方文化、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現代景觀設計不再是單純地以美化人類環境為目的,而是融合了藝術、技術、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復雜統一體。景觀的創作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審美情趣與生活習慣等。設計師只有在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理解、消化應用到自己的設計創作中,并結合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將景觀創作表現得更有生機和活力。對于商業步行街景觀藝術設計而言,地域文化并不單單指向場景和物體本身,其本質指向主要是物體背后的東西,即景物固有的內涵、傳遞的信息和所帶來的意義。文化是人類遠古經由歷史歲月流淌過來的,對個人和社會起著巨大的作用。通過景物再現當時的歷史情形,便于我們去研究那段歷史,這就是它所帶來的文化意義。景觀是文化的物體和載體,文化是景觀進化和演變的內涵。

          2融入地域文化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分析

          西安大唐不夜城于2006年開建,總投資達50億元人民幣,歷時3年,2009年9月28日對外開放。它北起大雁塔南廣場,南至唐城墻遺址公園,東起慈恩東路,西至慈恩西路,建成了一條南北長1500m、東西寬480m,目前亞洲最大、街景最長的商業步行街。在總體空間形態上,利用城市道路、廣場、內部車系統和步行系統等外部空間,有機地將不同商業形態聯系起來,形成具有唐文化、休閑文化、園林文化的空間形態和城市景觀。其精致的設計、濃郁的唐代建筑風貌、優美典雅的水系綠景、宏偉的雕塑景觀,華麗的夜景,都足以堪稱西安的一張世界名片。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設施、綠植設施、水景設施、景觀小品設施、照明設施等,大唐不夜城景觀設計將這幾方面同歷史文化氛圍有機地結合起來,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融入大唐不夜城的景觀之中。

          2.1入口空間

          入口空間是商業步行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道路、街區等一起組成城市的空間體系,對塑造城市景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的北入口,運用明顯的時代特征,來反映場所的特有性質,即濃郁的唐韻氛圍。高低起伏的月牙形地形和水波紋的地面鋪裝,如同巨浪般向前涌動,象征大唐文化傳承如滔滔江水奔騰不息,讓人進入起點就預示著一個好的開局。

          2.2綠植與水景

          在植物的選材上,根據西安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結合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等造景的需要,合理選擇各類植物,強調生態性與觀賞性,并根據景區不同的功能,將植物分為自然式疏林草地、行道樹和觀賞花灌木等多種類型,在生態化的基礎上,通過景觀元素的組合,達到生態化、景觀化和實用化的三位一體。行道樹選擇的是國槐;常綠喬木選擇冬青、側柏等;地被植物選擇鋪地柏、蔥蘭等;藤木和草本植物選擇紫藤、迎春、麥冬等。沿步行街景觀大道一路南下,沿途小噴泉嘩嘩淌著流水,一首首唐詩刻在石頭上,石頭溶于雕塑里,雕塑坐落于噴泉流水中,水流又依偎在燈火輝煌的夜色下,其景煞是和諧迷人。開元廣場的噴泉設計別具一格,采用旱噴泉設計,有28個噴口,面積約1000m2,分4排排列。這組噴泉裝有噴射冷霧系統,與噴泉一起形成水霧效果,使美麗的大唐不夜城在夜晚更加炫麗誘人。

          2.3主題群雕塑

          大唐不夜城的景觀步行街上排列著9組主題群雕塑,展現了大唐帝國在政治、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的至尊地位并彰顯大國氣象。貞觀紀念碑是大唐不夜城的地標性雕塑,由李世民騎馬像及周圍的附屬雕塑組成。其創作既采用了大唐時期的雕塑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紀念碑的雕塑手法。碑體由暖黃色花崗巖雕琢而成,李世民及其坐騎由青銅鑄成,色差對比明顯,歷史厚重感強烈,整組雕塑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和恢弘的氣勢反映了大唐帝國的繁榮盛況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開元盛世群雕再現了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之景。還有體現盛唐時代文化璀璨的、處于巔峰領域的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醫藥家、天文學家等的雕塑,以及體現大唐盛世崇尚宗教的玄奘廣場等等。每一組群雕都凸顯一個主題或一個典故,雕塑群相對獨立,又有機結合,雄偉壯觀,栩栩如生,氣勢恢宏,令人驚嘆,令人駐足。

          2.4照明設計

          大唐不夜城的燈光設計構思源于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彩陶工藝,以造型生動逼真、色彩艷麗而著稱,且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夜晚的大唐不夜城是一片燈光與色彩交織的海洋。街道兩旁霓虹流轉,立體式的燈柱散發出迷人、柔和的光芒。燈光璀璨,音樂、光電、流水、噴泉交相呼應。步行街上兩排高高的街燈華麗復古,燈桿頂部帶有燈光和花紋的扇形標牌向三面分開,呈現出飽滿又不張揚的弧度,造型匠心獨具。開元廣場上設立了8根LED燈蟠龍柱,東西兩側各有4柱,與8數相合,意為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當LED燈柱在夜色中點亮,8根蟠龍柱上面的屏幕幻化出艷麗多彩的光芒,它將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與現代先進科技手段相融合,傳承中華民族的驚魂,它是西安特有的城市地標。

          2.5地面鋪裝

          大唐不夜城地面鋪裝以簡潔洗練為原則。步行街林蔭大道的鋪裝以深灰色的仿古透水磚為主,貞觀廣場以不同色彩的花崗石拼貼鋪裝來象征貞觀盛世的繁榮,開元廣場以中國白麻和芝麻灰構成廣場鋪裝的基調材質,中間鑲鋪彩色光纖玻璃使原本莊重的廣場氣氛活躍起來。步行街外側的觀光瀏覽車道以硬質石材方磚鋪地,來減緩機動車行駛速度,質感上、色彩上與步行街區域協調一致,增強了整個步行區域的空間效果。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在設計過程中結合“挖掘歷史文化———形成設計元素———融入景觀創作”的景觀設計手法,將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文化、景觀與商業的完美結合,成為西安亮麗的風景線。

          3結語

          在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中我們要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思考,挖掘更深層次的地域文化內涵,把與文化、歷史、習俗等相關的元素融匯到景觀形象之中,從而賦予景觀深層次的文化含義,避免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出現概念化、雷同化和表面化等問題,在提升商業步行街文化價值的同時,也為商貿空間帶來巨大的品牌效益,力求實現文化、景觀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海繼平,鄭君芝.論景觀設計對地域文化的理性表達[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10)

          [2]李真.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5(3)

          步行街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商業步行街 環境景觀 標志性 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F239.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重慶幾大商業步行街分布

          商業是一個城市是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其發達與否說明該城市平均消費水平的高低,也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質量及旅游業的發展情況。本文選取的案例是作者實地體驗對比過的渝中區的解放碑商圈、沙坪壩區的沙坪壩商圈、江北區的觀音橋商圈、南岸區的南坪商圈,并且選取了湖南長沙黃興路步行街作為對比。

          二、地標及由地標組織的街道

          步行街的名字往往來源于標志物,而街道和建筑往往也是圍繞著標志物形成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而形成商圈。重慶的幾大商圈標志物都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紀念意義,吸引著人們聚集到附近區域,由最初的舊集市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商業步行街。解放碑商圈和三峽廣場的標志物均處于商圈中心,雕塑感和紀念性都很強,并且占盡商圈的位置優勢,可以作為路標亦可讓游客拍照留念(如圖1、2)。但是觀音橋商圈的標志物就處在偏離中心的位置,橫向發展的形式不太易引人注意,加上周邊建筑環境復雜,背景凌亂,而導致紀念性的減弱,人們甚至愿意用商圈里某棟形似旗艦的建筑來作為觀音橋商圈的標志(如圖3、4)。

          步行街的街道組織形式大致有幾種。

          一種是標志物在端頭,街道在標志物的一側單向延伸,如長沙的黃興路步行街就是是整條街位于黃興銅像后方。

          一種是標志物在中心,街道在標志物處形成十字交叉,四向延伸開,如重慶的解放碑步行街、沙坪壩商圈的三峽廣場步行街。著兩種街道組織形式方向性明確,指引性強。

          另一種是標志物在中心廣場的一端,沒有明確的街道,各個方向都可以匯集到這個大廣場,如重慶的觀音橋步行街。其街道特別寬,D/H>1,給人以建筑圍合出幾個廣場而不是步行街的感覺,方向性很不明確,走在其中容易迷失方向。

          三、步行街的車行系統

          由于部分地段車流具有一定復雜程度,商業步行街亦須處理人車混流的問題。車行道和人行步道一樣鋪著地毯式的地磚,這無形中起到一種誤導的作用,初來乍到的游客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其實不是純粹的步行街,而是人車混流的街道,采取鋪地只是為了和外面的大馬路區分開。即便是這樣,設計者還是盡力從鋪地及高差的變化上來提醒行人。觀音橋商圈的車道和步行道采用了明度不一樣的鋪地(圖5),而南坪商圈的車道和步行道之間會有一個臺階的高差,鋪地色彩也不一樣(圖6)。

          四、座椅及綠化

          節假日人潮涌動的街頭,人們很容易感到煩躁和困倦,因此步行街邊不論是座椅還是臺階、扶手上常常會坐滿了人。在重慶的各大步行街,不論是街道兩邊還是商場內部,都設置了很多適宜尺度的座位和花壇,人們坐在這里會感到相對舒適和安心(如圖7、8)。而在長沙的黃興路步行街,由于座位設置不夠,許多人只能選擇較矮的隔斷、較高的噴泉臺而坐,同樣是得到了休息,但是感覺坐在了不應該坐的位置,多少有些尷尬和不安全感(如圖9、10)。

          商業步行街主要是鋪地,綠化主要體現在座椅旁的花壇、行道樹等方面,面積不大,多起到大面積商業氛圍中一種點綴作用(圖11)。但是在觀音橋商圈,運用了園林式的大面積綠化廣場(圖12),可以說完全營造了一種非商業的氛圍,人在其中可以充分親近自然,是商業步行街和小公園結合的模式,豐富了空間的體驗。

          五、結語

          在街道總體布局及引導性方面,重慶幾大商圈步行街保證了交通流線的暢通性,包括商圈內部的車行道和步行道的設計以及幾大商圈之間的互相可達性及便捷程度。在環境小品和綠化方面,人性化地為消費者營造出整潔、舒適的休息環境,是喧鬧的商業環境下難得的寧靜。

          在新城開發和新城中心商業區不斷發展的當下,遵循環境心理學基本原則,營造豐富多樣、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依然是設計師們應當深入探索并實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