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和尚和小和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的經銷商面臨兩個敵人,一個是本國的現代商業的快速擴張,一個是跨國零售商業的大舉進入。傳統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模式根本無法對抗集團化、集中化作業的進攻。經銷商的經營效率存在三個方面的特征(所用數據盡可能以快速消費品之酒飲為主,由于國際上統計對象和范圍有差異,數據可能有出入,但是并不影響最終結論):
1) 流通速度慢。中國國有商業流動資金年周轉2.3次左右,私營/個體經銷商的周轉要快一些,但是就長三角區域的經銷商年周轉次數也不過4次左右,而日本的批發零售企業的周轉速度是15-18次,跨國連鎖公司可以達到20-30次。
2) 庫存率高。表現在兩個方面,商品周轉次數與商品庫存占總銷售額的比重。目前中國發達地區的經銷商的商品平均年周轉在15-18次之間,而庫存占銷售額的比重平均在17%以上,中國現代商超的庫存占比大約在4.22%,美國、日本、德國三國的平均庫存占比在1.14%-1.29%之間。
3) 物流成本過高。根據世界銀行測算,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16.7%,日本為9.6%,美國在2000年就達到了10.1%。
通過對不同地區的經銷商的研究,發現經銷商的純利普遍不高,2000萬的酒水營業額純利可能就那么幾十萬。無論實力還是能力都不足以與現代業態對抗,而那些具備現代經營理念的經銷商其發展能力明顯比傳統經銷商要快,而且經營質量很高。這方面江蘇南京地區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經銷商用8年的時間做到6200萬,他以前是某跨國餅干公司的區域經理,是我們所看到的為數稀少的自己編講義培訓業務的經銷商。
現階段,經銷商的發展空間還在,選擇空間也還很大,限制經銷商做大做強的恰恰是自身的觀念和意識?!吧夂米龌飪弘y找”是導致經銷商資源被大量重復與浪費的根本原因。經銷商只有整合才能有出路,只有整合或者聯合靠集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益,提高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
經銷商整合,不但在產品買賣上能夠獲得高的回報,而且在資本經營層面也是有相當大的空間和機會。無論是進入產業,向上整合生產廠,還是聯合打造自己的自有品牌,象廠家那樣,靠品牌來產生銷售溢價,獲取品牌收益。即使在聯合初期靠實力呈現的通路品牌價值也是一種不容小視的商業力量。
因此,經銷商要發展首先就要學會合作與聯合,其次要有肚量被整合。
1、 無論聯合還是整合,心態是第一位的;
經銷商單打獨斗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被廠家各個擊破。在一些現代業態發展比較迅速的城市,傳統經銷商的生存空間被快速蠶食,發展快速的門店就猶如時期的“牢籠政策”,先將分銷商到處飛的貨流截斷,然后靠門店的巨大客流吸附、靠成熟的現代經營模式將區域內的消費者悉數打盡。逼著經銷商去拼實力,拼耐力,最終因為現金流枯竭或者應收帳款風險加大而衰亡。
目前控制酒店的前提是禁止自帶酒水。如果哪一天自帶酒水成為主流了,經銷商還怎么能繞過現代商超賣場的排擠?危險的是自帶酒水正逐漸開始流行起來,只要哪個城市中這種消費風氣起來,馬上就會被媒體放大,成為燎原烈火。
走訪發現從漫天飛的分銷商到終端控制商的轉變,成為諸多中小經銷商生存的主要出路。但是從消費者消費習慣上看,這些經銷商的生存狀態其實很危險。
危亡時刻,只能盡快達成統一戰線,因此,以前同行是冤家的意識要拋棄。有錢大家賺,團結就是力量,同行是伙伴而非對手。只有合作才能達到共贏,只有別人賺錢自己才能賺錢,等到別人也不賺錢了,那肯定是這個行業沒有空間了。
講合作的心態還需要具備分工的意識。以前自己做山大王,習慣發號施令,現在要逐步適應合作的集體決議的生意方式。
最后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要經受得住考驗,在更大的利益誘惑的情況下能夠堅定信心走聯合之路。沒有長遠眼光做什么都不會有收益。
2、 經銷商發展壯大的三種方式:廠商聯合、自主發展和商商聯合。
經銷商發展壯大的具體經營模式很多,但是從發展力量的方向上則主要是三個:向上傍廠家的廠商模式,通過自身修煉提升能力和實力的自主發展模式,橫向聯合同行有錢大家賺的商商聯合。
現實中,傍大款的很多,也是很多經銷商比較擅長的,但是怎么選擇這個大款可是有講究的。這個“款”只要有點就可以,不要求大。曾經有個經銷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見一個不出名白酒企業的老總,喝到這個廠的白酒,認為這個白酒質量不錯。通過進一步了解發現:廠家的市場作業比較扎實。于是,就簽下長期經營合同。現在這個經銷商每年這個廠家產品的利潤就有將近1000萬,而這個廠家并不是名牌而且產能也未見擴充,這是我們所見盈利能力最高、現金流最好的經銷商。
自身修煉提升的生存空間不是很大,而且就多數經銷商來說,可能獨立發展的時機已經不再具備了。前面講的那個發展很快的經銷商不但具備市場策略意識,而且其公司的資本金是其父親以前經商積攢下來的。沒有資金做后盾,在這樣充分競爭的時代,根本無法達快速發展的目的,平地起高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經銷商橫向聯合是中小經銷商壯大實力的辦法,也是能夠有效抵減市場內過分競爭的辦法。但問題在于,經銷商之間的聚合與日常生意形式是經銷商自身很難去把握的,經銷商做銷售和內部管理可能不需要外腦,但是聯合是需要外腦的。
橫向聯合可能首先進行產品方面的整合,把以前分散的進貨渠道統一起來,以統一的合約的形式固定下來,把產品與銷售模式結合起來才能最終保障經銷商最終盈利,有利潤是合作的根本保障。
產品聯合,產品訴求一定要鮮明,越是新產品越好操作。再就是要進行市場和合作者的初步調研,找到理念相同的客戶,然后對這些客戶的經營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其產品結構、狀態與需求,對聯合體內經銷商的觀點應當是雙重的:服務和管理。
經銷商聯合力量的壯大,區域網絡價值的產生甚至溢價,說是整合,確切的說是被逼合的。假如生意形勢好的話,經銷商是打死都不會參加聯合的,正是因為生存的壓力大了,才可能最終走到一起來,耐心坐下來商討未來的發展出路。
但是經銷商之間的整合,對于有企圖心擔當行業主導的人來說,不是光有熱情就夠了,還要有籌碼—資本、全面的生意發展能力,最后還要有不厭其煩開會協商的耐心,這個整合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需要象太極那樣來回磨合。
第一, 無論何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必須經過“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的過度,這是中國商業文化決定的。
中國的商業文化是比較隱秘的,甚至只在乎老板一個人的生意悟性,在這種情況下,商業經營的任何過程都有秘密的成分,商業無處不在,這是東西方生意理念的不同,同樣也是中國商業文化所造成。
經銷商一方面把自己包裝的嚴嚴實實,一方面又對別人的生意充滿無限好奇的心理,而且在這之下是其獨特的財務經營秘密,還有就是寧為雞頭不為牛尾的人生處世哲學,經銷商還是比較在意輩分的,從這幾個方面來說,經銷商是不希望自己的生意被過多洞悉的,更不用說主動敞開心扉容納新的集體生活。
于是,聯合就成了相對比較中庸的能夠被接受的方式,通過或者資本或者產品的事實生意關系的切入,逐步的擴大其共有生意部分,這樣就可以打消其顧慮的心態。
經銷商整合,宜早不宜遲,宜穩不宜急。
第二, 無論是資金還是網絡,只能“聚集”不能“兼并”——經銷商經營性固定資產太少。
作為從企業到終端之間這樣巨大的空間,整個經銷環節的流動性是很強的,即使投入資金買來的店依然無法在資產表上體現出來,而倉庫或者經營場所很多是租來的,庫存多的可能也就那么幾百萬,而且處于也處于流動狀態之中,真正具有相當價值的網絡恰恰是在老板一個人的人脈里,根本無法防范資產風險。
根據英昂公司的經銷商服務經驗,一個經銷商一般不只一個實際操作的公司,最少有兩個,這兩個之間存在甚至連老板都說不完整的隱秘交易,無法拆開梳理。
今天老板說我合作的不爽,轉而經營另外的公司或者新開一家公司,其網絡照樣在他手中。
因此,經銷商之間的合作或者聯合不能象制造業那樣實打實的,而是要分析其生意關系,了解其利潤來源,找到對所有經銷商都很關鍵的、有掌控價值的資源或者經營要素,來逐漸的從利潤增加的角度來吸引聚合,而非硬性兼并?,F在看來靠產品輸入或者采購是不錯的選擇。
兼并是一個合作的辦法,但相對地說風險會比較大。
第三, 聯合是必要的全面磨合——認識、能力、經營模式、管理等,很難一步到位進行整合。
經銷商的合作肯定要遇到相當的問題和阻力,困難會相當大。除了利益引導之外,包括理念和具體操作方式的磨合難度也要有充分的考慮。這個過程可以考慮引入專業人員從專業的角度來反映趨勢,引導思維的轉變。因此服務是很關鍵的。
服務體現的是對其生意進行顧問的角色功能,而經營知識則是對其經營意識進行引導的工作,其規格也比一般的座談會、培訓會要高一些,是持續的深入的生意發展輔導模式。因此,這種模式不但是對一般的習慣的市場管理機構和職能作出改變,還要在具體的交流內容上進行系統設計,對這些合作者就跟集團公司對待市場總監或者事業部總監的態度,以引導和服務為主,溝通的內容范圍很大。目前,通過英昂輔導的客戶,對合作者生意關系的掌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這種商業模式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對經營結果事實的陳述與把握上面,靠事實來引導經營結果。
經銷商整合的關鍵也在于前期提供的整合形式與內容是不是能夠服眾。
我想,那大概也只有學會了站得更高吧。
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當今時代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如果你想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那就只有學會了站得更高。俗話說得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錯,站得更高,才有了一個高人一等的平臺,才有了看得遠的資本,因此,人們啊,請站得更高一些吧!
還記得父親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問老和尚人生的價值是什么?但老和尚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小和尚從后院中撿一塊石頭并且洗干凈,拿到集市上去,小和尚很疑惑但還是照辦了,第二天,小和尚抱著石頭去了集市,一位老婦人問小和尚這塊石頭的價格,想回去拿它腌咸菜,小和尚伸出兩根手指,老婦人一看高興地笑了,說:“正好,我有20塊錢,”小和尚一聽急忙抱著石頭跑回了寺廟中,向老和尚說了自己所經歷的事并且請老和尚告訴他人生的價值。但老和尚還是沒有說,讓小和尚抱著石頭再到博物館門口去,小和尚又照辦了,抱著石頭到了博物館,人們問小和尚多少錢,小和尚伸出兩根手指,有個人見了笑著說:“200元?正好,我買下它了。”小和尚聽后又抱著石頭跑回了寺院,詢問老和尚人生的價值。老和尚還是沒有說,并且讓小和尚再抱著石頭去古董店門口,小和尚又照辦了,在古董店門口,人們議論著這塊石頭的“身世”,這時,一位富商擠過來問小和尚石頭的價值,小和尚還是伸出兩根手指,富商一見,說:“2000元?”,小和尚“???”了一聲,富商以為小和尚生氣了,就又說:“20000元?”小和尚一聽,撒腿就跑回寺院中向老和尚敘述了經過,并又問老和尚人生的價值,老和尚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人就如這塊石頭一樣,他站得平臺越高,它的價值也就越大。”
狐貍問:“什么事呀?”
“我想求你替我變成一個上等的煎茶鍋?!?/p>
狐貍立刻提出要求說“你要是能送我一木盒小豆糯米飯,一包炸魚,我可以替你變成個煎茶鍋。”
于是,文邪吉趕快跑回家去,把飯菜做好,送到了荒草叢中的狐貍洞里。他說:“喂,小狐貍,東西給你送來了!”
狐貍一看見他帶來的東西,“嗖”地翻了個筋斗,立刻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煎茶鍋。
文邪吉十分高興,連忙把茶鍋用包袱皮包好,拿到山廟的和尚那里去,對和尚說:“師父,師父,我有一個很好的煎茶鍋,三兩銀子賣給您吧!”
和尚一見,很合他的意,就立刻付了三兩銀子買了下來。他想馬上用鍋來燒開水,就叫過小和尚來吩咐道,“把這個茶鍋拿到前面河邊擦干凈!”
于是,小和尚把鍋拿到河邊,用沙子“喀嚓喀嚓”地擦。變成茶鍋的狐貍,疼痛難忍,就叫喊說:“小和尚,痛啊!輕點擦,輕點擦?!?/p>
小和尚嚇了一跳,飛奔回去報告老和尚說:“師父,師父,這個茶鍋竟會說話,它說:‘小和尚,痛啊!輕點擦?!?/p>
老和尚說:“甭擔心,凡是新茶鍋這類東西,就是這么說話的,所以必須好好地擦它?!?/p>
小和尚又回到河邊繼續用沙子“喀嚓喀嚓”地擦起來。
茶鍋又叫喊:“喂,你當我不痛嗎?我告訴過你輕一點擦,知道嗎?”
但這一回,小和尚沒理它。他按照老和尚的話,使勁地擦,擦完后,裝上水,放在地爐的火上,就開始燒水了。
茶鍋怒叫:“小和尚,燙呀!滅火,滅火!”
小和尚又嚇了一跳,跑到老和尚那兒去說:“師父,師父,茶鍋又叫:‘小和尚,燙呀,滅火,滅火!’”
老和尚聽了以后說:“新茶鍋這類東西,就是這么說話的。你不用怕,狠狠地加大火燒它!”
小和尚把火燒得旺旺的。這一下,茶鍋長出耳朵來了。小和尚又害怕了,他說:“師父,師父,茶鍋長出耳朵了?!闭斔@么說的時候,茶鍋又伸出了腦袋、尾巴和腳來。
小和尚練了一個上午的“我”字之后,挑出自己比較滿意的一個“我”字,拿去請師傅指點。老和尚看了一眼,毫不猶豫地說:“太潦草了,接著練。”
小和尚又接著練了一個星期,自己也記不清究竟寫了多少個“我”字了,又挑出幾個滿意的“我”字,拿去請師傅指點。老和尚隨手翻了翻那幾個字,一邊背過身去,一邊輕聲說:"太漂浮了,接著練。"
盡管小和尚很不理解,但還是決心一直練到胸有成竹為止。他一絲不茍、不急不躁地又接著練了半年,可以說把幾個前輩名家的幾個“我”字臨摹得惟妙惟肖了。于是,他又挑出幾個自己最滿意的“我”字,去請師傅指點。老和尚聚精會神地看了好一陣,拍拍小和尚的肩膀,和藹地說:“好!好!有長進,有出息,簡直到了真假難辨、以假亂真的地步。不過,還得接著練,因為你還沒有真正掌握'我'字的要領?!?/p>
得到師傅的初步肯定和鼓勵之后,小和尚靜下心來,邊練邊想,邊想邊練,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他反復揣摩著師傅開導自己的話,在不知不覺中開悟了:創造者生,模仿者死。踩著別人足跡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
關鍵詞:金基德;敘事結構;混合之美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2-0132-02
影片按四季分成四個章節,描寫孩童和尚隨歲月成為老僧人所經歷的七情六欲的歷程:小時候貪玩殺生,年青時初嘗愛情,中年時殺人,以及歸老時在寺院收留孤兒。之后,又一個春天到來。仿如重新開始了人生的又一輪的循環。金基德首次參演電影,飾演片中老和尚。
金的作品,以對暴力和性的話題的高度敏感為人所知,所以,他的作品常常被劃為“黑”,徘徊在各大院線門外,只能成為一小部分觀眾群體的“藝術甜點”。本片2003年制作,其影像風格不同于以往的黑色和血腥,但仍不同凡響,公映以來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本片成了金基德執導影片以來的一個轉折點,所以,對這部影片審美感受的分析,變得重要了。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講故事……我們知道,這個故事是可以無限地循環下去的。
影片講的就是一個關于小和尚和老和尚的可以無限循環的故事。寺廟坐落在一個群山環繞,波光瀲滟的湖中央。是一個清修的好地方。渡船在寺廟和寺門之間來來去去幾個回和,同時兼有外面威猛兇悍的門神和里面溫柔和善手持蓮花的佛像的木門吱吱呀呀的開合之間,長長的人生寫進了短短的時光里。影片雖然只講了一個輪回,但是卻預示了許許多多的輪回。
春天。純真頑皮的小和尚充滿對萬物的好奇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在一場給魚、青蛙和蛇三種小動物身上分別綁上石塊的惡作劇里,老和尚同樣以一塊巨石綁在他的身上來教誨他。魚死了,青蛙還在掙扎,蛇也死了。小和尚最后終于在看到鮮血淋漓的蛇之后痛哭起來。他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哭聲證明他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而用薄薄的土塊埋葬了死掉的魚和蛇,是他為自己的“殺生”知錯唯一可以做的。
夏天。春情勃勃的青年和尚在遭遇到外來世界的一位漂亮女孩,青年體內早已成熟的雄性荷爾蒙被喚醒了。他破了自己的“色戒”,沉溺于禁果的滋味,忘了老和尚的教誨,離開了這個世外桃源,勇敢地走向滾滾紅塵。
秋天。成年之后的小和尚又回到了古寺,帶著滿腔的憤怒和暴虐。塵世的愛人在另有所愛之后遭他手刃。他破了“殺戒”。這筆塵世的欠債讓不再勇敢的他逃避至此,害怕、悔恨、憤怒、仇恨不斷拷問他的內心。他沒有勇氣自殺。老和尚在寺廟的木頭廣場上寫下了佛教經文,小和尚在一刀一刀書寫經文的時候,勇敢的承擔了自己罪行。
冬天。老和尚圓寂了,古寺破敗了,湖水結冰了。刑滿釋放的小和尚再次回到了寺廟。歷經紅塵的磨礪,他勇敢地開始了苦行僧似的修行。他在萬籟俱寂,讓人徹骨清醒的冬季開始修復這個他從小生活過的地方。一個月色蒼涼的晚上,一個頭戴面紗的神秘女人,送來一個襁褓中的嬰兒。
又是一個春天,嬰兒早已長大,似乎又回到了上一個春天,純真頑皮的小和尚,在做類似的惡作劇:給魚,青蛙和蛇三個小動物的嘴里分別塞了一塊小石頭。
影片關于春夏秋冬四季人生的隱喻和思考,采用很少話語來說明。似乎是在講同一個人的成長階段:幼兒―青年―成年―老年。直至死亡,一生所要經歷的種種。這一路上,也許風景旖旎;這一路上,也許坎坷艱難。片中,四個時期要由四個不同的人物來扮演。只是在又一個春天選擇了同一個小演員。仿佛在重復同樣性質的惡作劇。讓人不可避免的去推測:也許這講的只是四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人物的一個小故事而已;甚至這個故事里的小和尚就是那個白發蒼蒼的老和尚自己,只是在某一個時刻他與他成長過程中一路走來的曾經開的他重新體驗生存的荒誕不禁罷了。
影片的色調以清淡為主:和尚淡青色的布衣干凈中透著禪意;片中唯一的女主角的服裝從開始的深藍色連衣裙到純白連衣裙到最后離開時淡藍色的衣褲,都是統一的冷色調;自然界的秀麗風光也基本都是冷色處理。比如群山上隨著季節變化深深淺淺的綠色,春天時的嫩綠在陽光下泛著舒服的黃綠色;夏季陰雨籠罩下的綠色像被在牛奶中浸過一樣蒙著一層淡淡的霧氣;秋日的綠葉近乎濃郁似乎綠的化不開一般和偶爾的紅楓相互映照。寺院墻壁上的壁畫,船上的蓮花,大門內外的神像以及寺廟里面的佛像和家什,等等,基本上都是淡青色,綠色,土黃,暗紅色組合起來的結果,并且都散發著舊舊的年代味。除此之外,在成年的小和尚用刀子刻下的佛經上,老和尚和兩個警察用各種天然的顏料涂抹后五彩啞光的佛經,在原始的純色質樸的顏料的渲染下,就像佛經的內容一樣普度眾生和對人性最本真的關懷。總之,畫面總體的色調清淡冷靜,帶有強烈的距離感,也許導演試圖用這種方式讓觀眾時刻處于欣賞的姿態,在別人的故事里,審視他人,反省自己。
影片的構圖相當講究,每一個畫面都可以定格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并且蘊含了深深淺淺的禪意在里面。《春去春又來》秉承金基德電影一貫以來的高清畫質,畫面唯美干凈,畫質細膩充滿質感。對于人物的面部表情細節達到了清晰無比的程度。印象很深的事小和尚黑黑的瞳孔,胖乎乎的小手還有水底游弋的小魚等等,還有風雨吹拂下女孩飄動的發絲,顏色貼近原始色,景物與人物的色調沒有任何夸張,畫面顯的真實又充滿詩意,獨具韻味。
片中山水形態的變化應和了人物內心的悸動,影片呈現出含蓄婉致的寫意風格。大量的空鏡頭所組成的敘事語言營造出東方式的混沌之美。在這里,人物的內心世界與風景物語內外融合,激情與靜穆渾然一體,情緒的張力貫穿始終。導演金基德在講禪,以四季來講述人生,生老病死,業孽蒼生。
影片用“春”、“夏”、“秋”、“冬”,“有一個春天”這樣五個似乎是按時間順序組裝在一起的故事。影視時空整體架構屬于板塊式+線性時空。劇情發展和人物情緒走向貫穿入世到出世歷經的情感變化。但每一個片段之間,我們可以認為情節是連貫的,即講述某個人的故事;也可以認為情節是相對獨立的,沒一個板塊內容,都有自己的貫穿發展線,講的是五個不同主體的不同故事。這種時空架構,符合全片詩意化的情調,達到形散神聚的藝術感。
同時,這種結構向觀眾提出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對于剛才的影片,你究竟是思考,還是不思考。不思考,你就必須容忍自己處于一種“半愚”狀態;思考,你就必須改變自己已有的成見:看電影就是樂一樂就完了,只有思考你才能徹底改變目前的“半樂半愚”狀態。這部影片的敘事框架明顯受到西方結構主義敘事的影響,在看似封閉的空間環境里探討講述一個開放性故事的可能。具有融合民族與國際的現代美學的混合之美和開放之美。
影視聲音構成的三大要素:臺詞,音樂和音響。影視聲音與畫面內容和情緒融合互滲,強化敘事傳情的真實感,擴展空間的立體感和情感表達的濃度。
音樂擅長表達情感以及情緒的朦朧感和曖昧性,是渲染烘托不同情緒氣氛的重要手段。在《春去春又來》中,在四季輪回的時刻都有那扇畫有門神的門慢慢打開,使用的音樂都是同一旋律,怪異和獨特的音樂讓觀眾對門內將要發生的是充滿看的欲望的同時,怪異的音樂又讓觀眾對門后發生的一切所需要承擔看的勇氣而心生忐忑。同時,這獨特的音樂似乎就是為人生庵的荒誕寫下的前奏。還有在小和尚對動物施暴和解救他們時應時而生的鋼琴聲,短促清脆氣勢凌厲,好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對每每發生的事件的在場表示,又好像是小和尚內心面對結果時的觸動。總之,音樂和畫面,和人物情緒緊密聯系,增強影片的藝術感,
臺詞方面,本片人物對白非常少,主人公似乎集體失語一般很少的對話,但僅有臺詞的臺詞不部分都富于哲理化,可以延伸出思想空間。比如老和尚語:“既使看起來是一樣的,可是這種可是會要人命的,另外的才是可以救人的?!薄坝袝r,我們必須放棄一些我們喜歡的東西。有些東西,我們喜歡,別人也喜歡?!薄半m然你能很輕易地殺人,可是卻無法很輕易地殺了你自己。”小和尚語:“愛就是我唯一的罪惡?!钡鹊?。這些充滿哲理的臺詞為影片禪意化的風格增強藝術感,同時稀語如金的對白也是詩意化的技巧之一――留白,為詩意的解讀提供無限空間。
中國古典詩歌是東方藝術的一大瑰寶,它追求的意境之美是成就其地位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具體物象的精準使用,可以提升藝術作品的整體魅力。意象是通過隱喻表達出來的。隱喻不僅能夠產生于影片中實際存在的兩幅畫面的蒙太奇對比,而且還能在實際存在的電影畫面與觀眾頭腦中的固有觀念或印象之間的對比中產生,后者給予觀眾的震撼則更為強烈,因為它顛覆了人們原有的刻板印象,賦予了畫面新的意義,震驚了人們頭腦中傳統的意識形態領域,從而也就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促使人們去思考作者的意圖以及畫面傳達出來的理念。
影片中的蛇,在“春”的故事里讓小和尚懂得了自己的錯誤,是成長的轉換物;在“夏”中又化身為誘惑,就是伊甸園里誘惑夏娃偷吃禁果,小和尚也在蛇間接地“誘惑”下偷吃禁果,離開了神界,來到人間經歷磨難;在“秋”的故事里的蛇似乎成了新生的代名詞,亦或者是老和尚牽掛的化身,在經歷了幾個季節的流轉之后,小蛇慢慢長大,然后等到小和尚回歸之后,在下一個春天到來之前,悄悄地消失了,也許,“冬”天里等待和自我消失的蛇是父輩對子女的愛的象征,在看到子女長大成人之后,了無牽掛,慢慢消失。在《春去春又來》中,金基德撇開傳統東西方文化中蛇被冠以的“誘惑,冷血,陰暗”的種種話語,賦予它溫情的一面,體現了導演難得的溫情關懷。這種顛覆傳統形象,挑戰人們原有神經的做法,使本片的藝術感更具可讀性。
片中一些看是莫名奇妙卻意味深長的細節設置,比如師傅用清水寫的經文,用柔軟的貓尾巴書寫的不可思議等等。都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