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三總復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三總復習是建立在之前復習基礎上的深入、綜合和提高,是實現由知識到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實現學生由學科知識變成高考分數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目標是:重組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完善體系。 其重點是:針對之前復習中學生的不足,構建應用性知識體系,并針對考綱中的高考要求和高考題型進行重點訓練,以在審題答題方面培養學生仔細、認真、嚴謹,專業的能力。 要提總復習的效果,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1.重點、難點的講解
高中地理中的重要也是最難的地方就是地球運動這一塊。考綱要求有:地球自轉的方向,它的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沿地表作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形成)。地球自轉運動重點內容有: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如:它的自轉方向;周期和速度等;自轉運動的意義:如晝夜更替,地方時差及地轉偏向等。它的難點就在于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自轉方向的判斷、晨昏線判讀和地球上水平運動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轉的規律。對于這些問題,必須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難點就在于培養學生的把理論用于實際的能力,如:利用線速度考查衛星發射點的有利條件,利用國際和國內的大事發生的時間計算時差,利用地轉偏向考三角洲形成的方位,河道兩岸的侵蝕與堆積以及河港的選址等。地球公轉運動重點有:黃赤交角以及它的意義;光照圖的判讀及應用;地球運動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難點在于地球的運動規律、太陽光照圖等一些知識與熱點時事的聯系。
總復習時,不能像之前的復習一樣每一個知識點都考慮到,要講重點,抓難點。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對重點、難點多講多練,從而提高總復習的效率。
2.邊講邊練
高三時期的地理總復習一定要對重點、難點細講多練。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難點、重點,所以講解輔助適量的練習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將重難點知識講座,并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生邊學邊練,能及時理解消化課堂上所教的知識,并能起到鞏固加深的作用。
同時,教師在教的時候也要講究方法,可以用簡單的話總結一些常用的解題方法。如:盯住兩點,即為盯住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和晨昏線與極圈的切點。晨線即為由夜半球轉入晝半球的交界線,它與赤道所交的點所在經線時間是 6時,昏線即為由晝半球轉入夜半球的交界線,它與赤道所交的點所在經線時間是18時。如果圖中并沒有畫出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的話,那么看晨昏線與極圈或者極網內其他緯線的切點,則該切點所在的經線時刻為12時或24時(即0時)。許多時候還需判斷該點所在經線的經度,最核心的是要判斷出是東經還是西經,即沿緯線向東度數增大的為東經,沿緯度向西度數增大的為西經。盯住了這兩點,又知道其所在的經線度數,那么就可以計算出北京時間了。再如牽牢兩線,牽牢兩線指的是牽牢國際日期變更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國際日期變更線代表了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同樣也是終點,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是從這條經線開始的,也就是地方時為0時(或24時)的經線。從這條經線往東的方向一直到日界線之間的地區是今日,從這條經線往西一直到日界線之間的地區是昨日。
3.知識點及解題辦法的歸納
如果沒有總結歸納,就無法提升能力。也就是如果教師每次講課都只是零零散散地講知識,將題目,而沒有相應的歸納總結的話,那學生的自主解題能力就不會很高,遇到新的題型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所以教師的適當歸納很有必要,可以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有利于學生今后解題。運動的天體因為相互吸引和繞轉而形成了現在的天體系統,地球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顆雖說普通但是又最特殊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同樣也在繞軸自轉著。因為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只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形成了天文四季。由于地球的自轉,晝夜會不斷地更替,各個地方經度不同引起地方時的不同,運動物體在南北半球發生了偏向,地球成為三軸橢球體。在講解地球的運動時,要注意把一些有差別的現象分開來說,例如哪些是由自轉引起,哪些是由公轉引起的;還要幫助學生歸納常見的光照圖的類型,晨昏線的判讀等。例如,地方時的計算方法歸納:計算某地的地方時,一定要知道另外一條經線的地方時及它們之間的經度差,并按以下思路計算(以“3月21日當我國最東端(135°E)日出時,求我國最西端的地方時”為例):
(1)列式(注意東西關系):
73°
135°E
■
6:00
(2)求經度差:135°-73°=62°;
(3)求時間差:1°:4=62°:x,得x=248分鐘,即相差4小時8分鐘;
(4)求時間:6小時-4小時8分=1小時 52 分。
4.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采用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如此乏味的地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能夠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地表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識要領。多媒體還可以增大教學內容,節約了課堂時間,從而產生了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的應用里更能產生不可忽視的良好教學效果。例如:黃赤交角及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是重點也是難點,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講解,能使學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在講練結合時的大量練習,也可以用多媒體放映出來,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增加課堂的容量。
5.課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問題的結合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是高中新課標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因此,在總復習中也要有所體現。如:研究樓高、樓距的關系問題(使前樓的一層樓在冬至日也能得到充足的陽光):解題的關鍵點是算出當地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并且用三角函數計算樓高與樓距的關系。 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6.總結
高三的每一節課都是很寶貴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是尤其重要的,總復習對學生的成績影響是很大的。復習的效果好,學生的成績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解題中靈活自如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也就是高三總復習所要達到的目標。同時,地理教師也應跟上時代的發展, 進行教育的創新。教師應該不間斷的學習新的知識,關心并且要學習地理學科的新發展和動向,不斷地探究教學的方法,跟上進步的腳步,提高總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魯愛華.“地球、地圖與地球運動”復習.地理教學,2011(17).
[2]張亞南.“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命題與組卷構想[J].教學月刊, 2000. 10.
[3]趙越.新的起點,新的視角,新的高度[J].教學月刊,2000.10.
一、詞匯
英語詞匯乃考試之本,復習時應擴大詞匯學習的深度及廣度,總結歸納詞匯的音、形、義、用等方面。對于一些熟悉的單詞不僅要掌握它習慣的用法及含義,還要了解它不常用的意思。
盡量掌握常用詞的用法、搭配短語及其意義,注意歸納同義詞、近義詞的相同之處及其細微的差別。例如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genius,talent,compe―tence,faculty,gift,aptitude,這些詞和詞組都含有“拋棄、放棄”的意思。
ability:指人先天的或學來的各種能力。
capacity:側重指人的潛在能力,通常不指體力,多指才智,尤指接受與領悟能力。
capability:多用于人,指勝任某項具體T作的能力,也指本身具有、尚未發揮的潛在能力。常與of或for連用。
genius:語氣最強,指天賦的才能與智力。
talent:著重指人某方面具有可發展和倍養的突m天賦才能,但語意比genius弱。
competence:正式用詞,側重指令人滿意的業務能力與水平,達到勝任某項T作等的要求。
faculty:指特殊的才能或智力。
gift:著重個人的天賦的才能或在某方面的顯著本領,常暗含不能用一般規律作解釋的意味。
aptitude:多指先天或后天習得的運用自如的能力,常暗示接受能力強,能迅速掌握一種學術訓練或藝術技巧。
二、語法
一定的語法能力是提高英語整體能力的基礎,語法能力弱直接影響學生的動筆能力。高三總復習時要集中復習課本中的各種時態,運用圖表的方式比較它們的特點。
筆者一般將語法分成十個部分來復習:(一)名詞及主謂一致;(二)代詞;(三)冠詞和數詞;(四)形容詞和副瀏;(五)情態動詞和助動詞;(六)動測的時態和語態;(七)非渭語動詞;(八)虛擬語氣;(九)各種從句;(十)倒裝句、強調句、否定句和反意疑問句。每一部分安排練習題,對于有針對性的問題應該逐個解決。
三、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所占分數比例最大,所以是復習中的重中之重。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要不斷地總結閱讀技巧及失敗的經驗教訓。教師首先要慎重選材,所選文章難度要適合學生,太容易則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太難則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對提高能力都不利。
在閱讀訓練中應培養學生快速瀏覽的能力、猜生詞含義的能力、獨立分析的能力、準確捕捉文章及段落主題句的能力和合乎邏輯的判斷能力。
四、寫作
近幾年來的高考寫作標準由之前側重于語言的正確性到現在更側重于文章的思想性、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來評分。綜觀最近兩年的高分作文大都為文章內容充實,觀點明確、新穎,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準確適當的運用連接詞使全文結構緊湊,內容層層遞進。
如今,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考試作文大都傾向于開放式的題目,它更多是要求學生對于某一社會現象或某一熱點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等。較之以前的作文標準要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人生觀去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所以首先鼓勵學生作文觀點要新穎,要讓人眼前一亮。
五、歸納常用句型及短語
對中學英語課本的對話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出各種話題的典型句型,并讓學生進行實踐。如在中學課本中多次出現過的話題“asking the way”,復習時歸納其典型問法及回答句型。常見的問句有:
Excuse me,I'm looking for…
Excuse me,can/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回答的常用句型有:
Go straight ahead till you see…turn right/left then…
一、一本全面復習法
剛升高三,總復習資料雪花般紛沓而至,準確選取復習資料,排除其他資料的干擾,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本全面復習法,就是要求學生在開始總復習時,精心選擇一本適合自己學習的化學復習資料,摒棄其他資料,并對此書進行徹底研究,以完成自己的高三化學復習。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扎扎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于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當然,這本復習書應是正規出版社發行的正版書,以確保內容的正確性,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如:福建教育出版社發行的《福建省高考總復習綱要·化學》、江西高校出版社發行的《金太陽考案·化學》、王后雄老師主編的《高考完全解讀·化學》等。
學生蔡某,2009屆福建理科考生。熟悉他的同學都知道,他幾乎從不購買復習資料,手中僅有一本《金太陽考案·化學》,老師晚自習輔導時,他的問題最多,且問題最富有內涵。《金太陽考案·化學》在他手中,厚度由約一厘米變為兩厘米多,紙張間粘貼許多小紙條,封面也重新包過好幾回。在參加龍巖市高三質量檢查時,他理綜滿分,高考理綜也取得279的高分,最后以高考總分636被天津大學錄取。其成功的秘訣,就是復習過程中使用一本全面復習法,幫其排除其他資料的干擾,讓其專心攻讀一本書,研透一本書。
有些學生,各科資料都有好幾本,且每本都去做,表面看學習勤奮刻苦,但細細分析其各本資料,都有少部分習題是空白的,甚至部分考點解讀的頁面還是嶄新的,而各本書的空白部分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又大體是相同,不會或知之不全的知識仍舊不會或不全,而已掌握的知識卻多遍地重復溫習,導致事倍功半。
二、以試題為主鏈,進行拓展復習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復習方法也是如此。楊振寧教授認為:“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潛心鉆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采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高三化學總復習時,多數學生感到茫然,復習無從下手,常常顧此失彼,前后不搭,且知識框架難以形成。以試題為主鏈的拓展復習法,能有效幫助大家解決如何復習的難題。一般而言,高三學習,各科都有幾個系列的練習,如月考、周練、獨立作業、提優補差練習等。相比之下,月考試題,一般都經過教師的精心組織編著而成,應屬質量最優的練習,高三學年,多數學校都能有7-8次左右的月考,另外,高三下學期的市質檢、省質檢也納入月考系列,學生可得到十套左右的優質試題,這些試題,基本能體現高三學年的復習進程,并且內容涵蓋各章節。
學生郭某,2009屆福建理科考生。各科學習成績都很差,班級排名倒數第二,上高三時,家長急,他自己也著急,針對其當時的學業情況,教師引導其化學復習時用月考試題為主鏈進行拓展復習。如試題:已知空氣—鋅電池的電極反應為:鋅片Zn+2OH--2e-=ZnO+H2O,石墨1/2O2+H2O+2e-=2OH-,判斷鋅片是()。
A.負極并被氧化 B.負極并被還原
C.正極并被氧化 D.正極并被還原
該生在完成答題后,針對此試題展開相關知識點的聯想,并鞏固自己聯想到的知識。經過努力,該生聯想到如下知識點:1.原電池的電極名稱、電子流向;2.幾種重要新型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3.電解池電極名稱、電解質種類等的判斷;4.原電池及電解池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方程式的書寫;5.反應前后溶液的濃度和pH值變化;6.原電池及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雖然完成答題、聯想拓展及鞏固相關知識點會耗去半個多小時,但他感到這半個多小時充實,且學有所得。經過半年多時間,他對近十套試卷的每道試題堅持拓展,其化學成績顯著提高,由第三次月考的29分(班平均分為69),躍到第七次月考的68分(班平均分為71.5)。因其他學科仍較薄弱,該生高考只考了453分(超三本線2分)而落榜,但化學復習的成功已令其信心倍增,并想將此法沿用到其他學科,目前,他以良好的心態表達了要再苦戰一年的決心和能夠取得最后成功的信心。
三、學會取舍,增強信心
學習應學會取舍。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高三學年
的學習緊張,學生在題海中遨游久了,難免遇到一些難題甚至是超出《考試大綱》的習題,許多學生因不舍而被困住,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未能解決,多次以后,慢慢就形成學科疲倦,以后再做此學科練習,就會出現畏懼心理,影響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學會取舍,不僅可避免此類現象,還可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效率。
學生鄭某,2009屆福建理科考生,理綜成績276分,高考總分655分。高考結束后,與其交流學習成功的秘訣時,其稱學會取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應當說,他的智力屬于普通范疇,但他注重學習方法,善于取舍以提高學習效率。平時的練習或考試,他常勸告自己,懂得的知識一定不丟分,不僅會做,還要做全做優,遇到不太明白的知識或習題,盡量爭取得小題分,確實不會的,他會很自然的放棄,當放棄時,內心微笑道:“我不會的習題,別人也不會。”他還稱,平時復習時,遇到難題或超綱題,能認真分析是否屬于舍棄題,自己的內心有一舍棄標準,甚至閱讀復習資料中的學習指導時,對部分超出要求的文字內容亦大膽舍去。他認為,自己認定該舍去的內容,考試一定不會出現,若平時考試偶爾出現,也是教師命題時的疏忽,相信高考一定不會出現的。
他還說,整個學年的學習過程,難免有時會心態不好或思想不集中,易走神,取舍在此時候就顯得更為有用了。出現心態不好或思想不集中時,他常找一些曾經做對的且很基礎的習題,讓自己能快速準確知道答案,并連續做十幾題或更多,這樣會很快調整好心態,并使注意力集中,遇到稍有難度的習題,堅決跳過。有時這種方法仍不見效時,他干脆到運動場跑步,讓自己流大汗,而后洗個澡睡大覺,不管學習的任何問題,次日重新投入學習。
在福建省質量檢查時,他理綜得滿分,各科總分為年級第一。
關鍵詞:把握 數學 總復習
高三數學復習時間緊、內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效率,減輕師生負擔,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是每個師生所關心的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想搞好高三數學總復習,首先要研究高考大綱和考綱,其次研究新舊考題的變化。通過對高考的研究,可以把握好復習的尺度,避免拔尖過高、范圍過大和落點過低、范圍窄小的錯誤導向,然后明確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標準、要求后,扎實抓好每個環節。
一、夯實“雙基”
這一環節主要抓好學生的雙基工作,因為在高考數學中不管是低檔題、中檔題還是難題都離不開“雙基”的應用,甚至一些題目是課本上基本題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變形而得來的。所以在復習時,要重視課本,尤其要重視重要概念、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和典型的例題,并圍繞解題訓練,讓學生通過練習達到靈活應用、觸類旁通的效果。同時注意以下兩點:
(1)上課時要注重課前精心選題,重視講解,更要重視學生的親歷行為,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注重規律的概括總結與優選能力的培養,注重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上課采用題組法教學和讓學生練習,這樣既利用了教材例、習題,設計題組和訓練,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實質,挖掘教材內涵,又利用了課本輻射整體,實現“由內到外”的突破。
(2)做好練習的反饋工作,這里包括學生對自己的反饋和教師的反饋,讓學生作自我分析。對一些重要的錯誤要建立一種預防措施,可以動手建“錯解檔案”,也可讓學生進一步反思,命題人的考查意圖,題目蘊含什么數學原理和思想,能否舉一反三,能否方法上更新,從而進一步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知識原因、策略原因、邏輯原因、心理原因。
二、構建知識網、在專題復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抓好第一環節的基礎上將高中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用簡明的圖表形式把基礎知識進行有機的串聯,構建成知識網絡,使學生對整個高中數學體系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以便于知識的存儲、提取和應用,也有利于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高。對有關重點、難點、弱點、熱點內容做專題復習并滲透各種數學思想方法。
為進一步鞏固基礎,可通過單元過關、查缺補漏、基本題型的解法總結和強化訓練來滲透各種思想方法,適度綜合,歸類整理,每兩周一套綜合測試題(定時定量),滾動復習,縮短復習間隔。
高考第二階段的復習,應在繼續做好知識結構調整的同時,抓好數學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提煉。做好“五個轉化”,即從單一到綜合、從分割到整體、從記憶到應用、從慢速模仿到快速靈活、從縱向知識到橫向方法。這一復習過程,要充分體現分類指導、分類要求的原則,內容的選取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更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要密切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防止過分拔高,加重負擔。
三、加強綜合訓練,認真上好講評課
這一環節也就是所說的沖刺階段,它以模擬訓練為主。模擬訓練是高考之前的熱身賽。模擬訓練不要盲目,重點應放在數學觀點的提煉和心理素質的調整上。不是不要做題,相反,確實要做幾套切合實際的適應性訓練題,但目的不是猜題押題,而是通過講練結合來提高解題能力,應該在學生做模擬試題和教師講解中突出四點:
1.解法的發現,即講清解法是怎樣找到的,思路是怎樣打通的,是什么促使你這樣想、這樣做的。
2.四大能力的提高:①邏輯思維能力;②運算能力;③空間想象能力;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基本數學思維的提煉。不要就題論題,要從思想或觀點上去揭示題目的實質,讓學生拿到一個問題,能在函數觀點或方程觀點上宏觀駕馭解題思路,迅速找到一般性解決方案。
4.介紹考試的藝術與答題的策略。
四、指導學生做好難題、錯題筆記
【關鍵詞】高三數學 總復習 安排
高三數學復習一般分為三輪復習: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全面全力夯實基礎,構建“四基”網絡。第二輪復習的目的培養提高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第三輪復習的目的通過模擬、質檢、月考等考試積累解題經驗和提高應試能力。我們要精心組織、認真研究,搞好每個階段的復習。本文對如何提高效率談一點看法,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議。
一、研究大綱,分析特點
教師一定要先利用考試說明(考試大綱)摸清高考對知識的要求 ,結合近幾年的 高考試卷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把握高考試題特點。
(一)對每年都考的重點要下大功夫鞏固提高,如:集合運算、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數列、二面角、直線與圓錐曲線。通過分析發現高考并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對一些骨干內容重點考察。所以不能盲目撒密網抓小魚,要對重點基礎內容通過專題訓練、專題研究強化,使學生能熟練解答基礎題,得基礎分。
(二)高考試題難度分布一般為3:5:2或4:4:2即容易題占30%,中檔題占50%,難題占20%。由此我們對試卷上的80%的中低當題(120分)要有準備有信心。因為它是基礎和重點,或直接出自課本,或前幾年的變式甚至做過的練習題。
(三)注意創新題即在知識交匯處命題的特點。如函數不等式、函數與數列、解析幾何與向量等,在第二輪復習時要進行必要的專題訓練,了解和掌握此題型。
(四)重視應用性題目。近幾年的數學高考加大了應用性試題的考察力度,更加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體現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貼近中學數學教學實際。解答應用性試題要重視兩個環節:一是閱讀理解問題中的材料;二是通過抽象轉換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我們只要掌握高考要求和特點,就能在復習時有的放矢,針對性地展開復習,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能夠有效地提高復習效果。
二、具體實施策略
(一)重視基礎,關注課本。重視基礎即掌握基礎知識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細,基本方法要熟,基本思想要通,必須使“四基”網絡化。只有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并加強記憶,應用時才能快速有效地各取所需,否則提升能力將是空談。再者關注課本知識,前面提到高考題有些來源于課本,所以要吃透課本知識、習題、例題中的思想和方法。例如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思想錯位相減等是必考的。萬丈高樓全在基礎,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本末倒置。
(二)重視錯題,總結反思。根據以往經驗,高三的學生在開始復習時一定要有改錯本,記錄自己在平時練習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典型題,深挖錯誤根源,真正弄懂每一個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同時也要適當總結反思同類型題目的解法,或是否有更好的解法。通過總結反思掌握每類題型的通法。注意易錯點,積累解題經驗和技巧,優化思維,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
(三)重視算理,強調過程。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學習是分聽懂、學會、做對三個階段,是一個漸進地過程。平時學生以為自己課堂上聽懂了學會了,就不去動手做了。一到考試就算遇到原題也可能出錯,總歸結為馬虎。歸根結底,學生沒有徹底掌握,平時只重視思路,忽視其中的算理過程,導致做不對。所以在平時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重視過程養成一次做對的習慣。這樣才能及時掌握和消化知識,變為己有,合理選擇運算方法,以提高運算效率,減少運算量,提高準確率,在考試時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