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紅樓夢作者

          紅樓夢作者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樓夢作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紅樓夢作者

          紅樓夢作者范文第1篇

          作者: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

          主人公賈寶玉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金陵十二釵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來源:文章屋網 )

          紅樓夢作者范文第2篇

          關鍵詞:紅樓夢,經學

          紅樓夢自面世以來,經多家解說,多家詮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稱做紅學,紅學有新、舊紅學之分,舊紅學主要有評說派,其代表為周春、徐鳳儀、陳毓羆等;有索隱派,其代表為王夢阮、等;有考證派,其代表為、俞平伯、周汝昌等;還有文學思想派,其中以索引派和考證派影響較大?,F在,紅學研究的內容愈來愈廣泛,分工越來越細。出現了“現學”“脂學”“版本學”還有“探佚學”,被稱為紅學的“四大支柱”。還有紅學家把紅學分為“曹學(外學)”和“紅學(內學)”。

          評論家一致認為《紅樓夢》包含了中國古代眾多思想,儒、佛、道思想都有所體現,“單是命意,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①一個偉大的作家,其思想必定是齊各家之精華。曹雪芹,正是集各家先進思想于一身的作家。曹雪芹與中國古代眾多文人一樣,儒家經學思想在他的思想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一. 紅樓詩詞中的經學意識

          《紅樓夢》主題曲《好了歌》,很多評論家認為《好了歌》反映的是道家虛無主義思想:人們熱衷追求功名利祿、妻賢子孝的理想,都是空幻捉摸不定的,人類的欲望、悲歡、榮辱興衰都是毫無意義的。有評論家認為這是佛家思想的反映,認為“了”,出家及出路。我認為,這是儒家思想的腳注,《好了歌》是曹雪芹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看似消極的批判,實際上卻深刻的反應出作者的期望,具有它的真正價值?!逗昧烁琛肥且皇着鞋F實社會墮落的悲歌、是一首慨嘆倫理道德文明的挽歌。

          《好了歌》第一二句:“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笔亲髡邔ΜF實社會中眾多追求功名利祿者的真實寫照,這與儒家思想積極入世的思想不謀而合。

          《好了歌》體現出了儒家經學思想之孝道?!笆廊硕紩陨裣珊茫挥袃簩O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從這幾句詩中作者對世人無以為報父母之心的質問?可以看到作者贊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順。在中國對孝最為推崇,在漢代,國家官員是通過“舉孝廉”的方法來選拔的。到清代時,對考取的舉人,仍用孝廉公稱呼,這是沿用漢代的習俗。

          二.紅樓夢名物中的經學意識

          《紅樓夢》出現了女媧石,石上有偈語云:“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②這塊頑石就是書中的賈寶玉,也是生活中的曹雪芹,他為了便于發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的趣味,在全書一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了一個迷離倘恍的寓言世界,借人們都爛熟于心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出一塊頑石幻化入人世間的故事。當作者在人生的旅途已走過大半之時、從“溫柔富貴之鄉,煙柳繁華之地”走向“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③的地步以及自己對這個家族深感絕望“補天無力”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已涌動著一股悲觀失望的情緒。不能兼濟天下,只能獨善其身,這體現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賈雨村在進京前吟詩“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④這是比喻美好的東西沒有被發現。其中的“善價”、“時機”是當官做宰的代名詞,這和中國儒家思想“學而優則仕”的觀點不謀而合。這種思想曾被批判為“孔老二的讀書做官論”,由此也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對作者的影響還是比較深刻的。

          《紅樓夢》中人物、事物名稱,富含深意,作者精心安排的。書中采用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法,名物是一種隱喻,如太虛仙境茶是“千紅一窟”,酒是“萬艷同杯”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同名詞,暗喻《紅樓夢》中的好女兒悲慘的命運。

          “讖”是一種隱秘的語言,是假托神人之意,預決吉兇,告知政事。讖書是占驗書?!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⑤《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是“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這一回中,元春差人送來燈謎,謎面: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身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迎春作算盤,探春作風箏,惜春所作海燈?!百Z政內心便是一沉,大元宵佳節的,都作些不祥之物,令人心里怎么也不痛快?!雹奘獠恢@些都預示了賈家四位小姐的命運,賈元春像爆竹一樣散了,迎春與家人陰陽兩隔,探春遠嫁他鄉,惜春獨臥青燈古佛旁。作者運用讖語的這種寫法,多多少少的反映出作者受經學的影響。

          三. 紅樓夢言語思想中的經學意識

          《紅樓夢》內容所透露出來的經學意識比比皆是。經學思想是紅樓夢的主題思想。《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寫到,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頑石,一僧一道答應它道:“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⑦一句“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就透露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原來“詩禮,即圣門文教的簡詞,此指曹氏宗族門風的文化品格。

          《紅樓夢》第三回寫到:賈母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而本回稍后內容,寶玉問黛玉:“妹妹可曾讀書?”黛玉則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⑧短短的時間內,黛玉的回答截然不同。評論家把黛玉的前后回答解說成是黛玉寄人籬下,不得不委曲求全。這也表現出賈母的思想取向,賈母的思想是占統治思想地位的儒家正統思想,統治階級要求她怎么做,她就怎么做,一言一行,都遵照規矩行事。而賈母在這的話語則是表現出她要求自家的女孩內斂含蓄,可以說,封建社會的大部分女性都失去了自我,這樣的個性積累下來,就形成了我們民族內斂的性格。黛玉可謂聰穎機靈,很會看眼色,真是孺子可教。賈母對黛玉當然不薄了。

          而賈政對待儒家文化則是提倡“經世致用”,第九回說道:‘哪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去請學里太爺的安,就說我說了: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岜砻髻Z政強調學會儒家的為人處世最要緊的。

          總之,《紅樓夢》從方方面面透露出經學思想的氣息?!都t樓夢》中的人名,事物名,詩詞,娛樂項目等,都帶有經學觀念的印記。只要細心體會,都能看到《紅樓夢》中的經學思想。我是一個《紅樓夢》迷,卻不能領悟《紅樓夢》的精髓,只是鸚鵡學舌而已。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指正。

          注解:

          ① 魯迅《集外集拾遺? 絳洞花主》小引,第177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② 曹雪芹《紅樓夢》清?曹雪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1頁。

          ③ 《挽曹雪芹詩》敦誠。

          ④ 曹雪芹《紅樓夢》清?曹雪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3頁。

          ⑤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紀昀總纂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出版。

          ⑥ 曹雪芹《紅樓夢》清?曹雪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69頁。

          ⑦ 曹雪芹《紅樓夢》清?曹雪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4頁。

          ⑧ 《紅樓夢》清?曹雪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10頁。

          紅樓夢作者范文第3篇

          程本,脂本各有千秋,并建議在圖書館藏中多購置一些脂本,以滿足不同讀

          者的要求。

          [關鍵詞] 紅樓夢 圖書 圖書館 程本 脂本

          中圖分類號:I207.4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The thoughts on Cheng's edition and Zhi's edit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the suggestions on library collections

          Liu Nan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eng's edition and Zhi's edit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Each edition has its own merit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more books about Zhi's edition be purchased in library collec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readers.

          KEY WOR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book library Cheng's edition Zhi's Edition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流芳百世的名著,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頂峰之作,在人類漫漫的歷史長夜中,它們猶如無垠夜空中璀璨閃耀的明星,照亮了人類沉寂的心靈,啟迪了人類生活的智慧。

          《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嘔心瀝血的杰作,自問世以來,在民間流傳很廣, 人們爭相傳閱, 影響極大, 版本也很多。其中主要是程本,脂本這兩種版本?!都t樓夢》的不同版本在國內由多家出版社出版過,譬如中華書局的 《石頭記》,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卞藏脂本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人民文學出版社 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 蒙古王府本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戚蓼生序本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廣文書局有限公司的《程丙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廣文書局有限公司的《程乙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廣文書局有限公司的《程丁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廣文書局的《庚辰鈔本石頭記》,書目文獻出版社的《程甲本紅樓夢》,廣文書書局的《東觀閣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廣文書書局的《王希廉評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中華書局的《紅樓夢校注本》,漓江出版社的《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中央編譯出版社的 《紅樓夢全解本》,作家出版社的《脂本匯校石頭記》,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紅樓夢增補版》,新世界出版社的《紅樓夢 - 增補繡像典藏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紅樓夢:注釋本》,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紅樓夢:俞平伯評點》,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紅樓夢:圖文本》,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真本紅樓夢》,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紅樓夢:百家匯評本》,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紅樓夢索隱》,中國書店的《增評補圖石頭記》,作家出版社的《增評校注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紅樓夢:三家評本》

          程本是曹雪芹寫的前80回,高鶚續寫后40回所成的120回《紅樓夢》。其中程偉元在全璧《紅樓夢》中的功勞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之后,有些《紅樓夢》版本也將程偉元署名在曹雪芹之后,高鶚之前。[1]而脂本則被認為是最接近作者原稿的只有前八十回的《紅樓夢》。

          絕大多數人都讀過程本,雖知道后40回并不是曹雪芹所著, 高鶚續寫的后40回甚至歪曲了曹雪芹的原意,但在眾多的續寫者中,高鶚的續寫還是被絕大多數的人所接受,將曹雪芹的前80回與高鶚的后40回并成一部完整的《紅樓夢》。這一版本也是流傳最廣的程本。在人們對《紅樓夢》的興趣越來越濃,紅學越來越熱,人們探究的深度越來越深時,脂本的出現為人們開啟了另外一扇窗口。正如一般人理解的那樣,程本的結局與曹雪芹的原意并不相符, 而為了首尾前后一致,免不了對前八十回做一些增刪。 而脂本雖只有八十回, 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原汁原味,開辟了讀者閱讀《紅樓夢》的新角度。

          筆者認為,程本,脂本各有千秋,脂本更體現了作者的精神。曹雪芹歷經生活的滄桑,從長于繁華富貴之家到最后貧困潦倒,其間經歷了多少世態炎涼?!都t樓夢》凝聚了他對生活的理解,是他用畢生心血化成。而且,從他自身最后的悲慘境況來看,《紅樓夢》整本書最后的結局很可能是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的悲觀主義。而且這一悲涼結局在整部書的描寫中由前至后氣氛會越渲染越強烈。作者關注描寫的是他歷經滄海桑田后對生活對社會的感悟,而不是局限于寶黛愛情的描寫。而他這些看待生活的方式,對生活深刻的理解,并不是許多人能夠心有戚戚焉的。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生活有憂愁,有煩惱,有快樂,但軌跡沒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對于曹雪芹慢慢深入悲愴地描寫,恐怕難有深切的共鳴,所謂曲高和寡。而且脂本只有八十回, 再美的篇章中間嘎然而止, 就如同再美的衣服沒有做完一樣, 縱使美若天邊的彩云,只能令人嘆息不已。脂本雖然沒有被那么多的讀者所關注,但它在最能體現作者本意這一點上卻是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尊重的。不僅僅研究紅學的人要看它,便是一般的讀者也想讀它,從而在不同的角度感受《紅樓夢》。但以圖書館藏書為例, 往往程本的藏書要遠遠多于脂本,現在圖書架子上羅列的一本本《紅樓夢》往往是程本,要么脂本全無,要么偶爾有一兩本脂本,淹沒在一本本的程本中,若是讓人借走,則很長時間內難覓脂本蹤影,若能尋到,不由得要連呼幸運了。所以筆者認為,圖書館也應多購置一些脂本《紅樓夢》,將它們與程本《紅樓夢》并放在一起,開放給讀者,供讀者閱讀,給讀者多一些選擇的機會,從而讀者知道《紅樓夢》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想法。以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

          筆者在此建議多購置脂本, 并無貶低程本的意思。程本對于《紅樓夢》的廣泛流傳起了很大的作用,畢竟一本完整的書更易于讓讀者接受,也許程本沒有完全忠實于作者的愿意,不過,話又說回來,曹雪芹只有一個,其他人不是曹雪芹,又怎能將他的精神完全體現出呢?程本強化了寶黛愛情的描寫,愛情是永恒的主題,能引起幾乎每個人的共鳴,這也更易于此書被廣泛傳播。而且本書的結尾修改了曹雪芹本意的完全的悲劇色彩,描寫了賈家復興的希望。雖然更俗套,卻也更符合一般人的口味。人們在看書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設想成書中的主人公,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書的主人公往往是高大全的形象示人,也是為什么武俠小說抑或宮斗文中的主人公往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人們在看《紅樓夢》時,潛意識里希望賈府富貴如初,就如同希望自己重振家業一樣。所以筆者認為,高鶚雖然在文學造詣上無法望曹雪芹項背,但在續寫《紅樓夢》,傳播《紅樓夢》上功不可沒。若曹雪芹地下有知,應該也可以原諒高鶚歪曲了他的原意,并接受程本吧。畢竟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沒有哪個人能象他自己一樣將《紅樓夢》寫成如此空前絕后的名著。曹雪芹首創之功,功勞甚偉,無人能及。他創造了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人類寂靜的歷史長空,因為有了這些偉人而熠熠生輝,也因了這些杰作,同歷史上那些重要人物,事件一樣,連綴成輝煌的篇章,讓人類的歷史變得不同。

          程偉元,高鶚這些人因為繼承了文學巨匠的篇章而隨之名留史冊。雖然作為他們,如果沒有曹雪芹的原創,他們很可能是默默無聞的作家,他們更像普通人中的一員,但也許正是因為他們更像普通人,他們續寫的作品更被大眾所接受,也更流傳。因了人們爭相傳閱的原因,才有人們關注到曹雪芹的天才,才有人們探究曹雪芹的思想,身世和喜怒哀樂。否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被埋沒的天才又何止千千萬萬呢!人們常以《紅樓夢》不完整為人之憾事,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也是這樣總免不了有些缺憾吧!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程本脂本各有千秋,應相互并存,在圖書館的藏書上,不僅有諸多程本,也希望能購置一些脂本,以彌補現在脂本不足的狀況,讓程本,脂本交相輝映,以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

          謹以下面抄錄的我喜愛的《紅樓夢》中的一段來紀念不朽的曹雪芹:

          寶釵道:“起首是《憶菊》;憶之不得,故訪,第二是《訪菊》;訪之既得,便種,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相對而興有余,故折來供瓶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覺菊無彩色,第六便是《詠菊》;既入詞章,不可以不供筆墨,第七便是《畫菊》;既為畫菊,如是默默無言,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不禁有所問,第八便是《問菊》;菊如何解語,使人狂喜不禁,便越要親近它;第九竟是《簪菊》;如此人事雖盡,猶有菊之可詠者,《菊影》,《菊夢》二首,續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盵2]

          這一段將大觀園中的女孩子豆蔻年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吟詩作畫的快樂生活描寫得淋漓盡致,是人們心中永駐的美好的風景,若干年后,當飽經風霜的我們回首時,曾經的風花雪月依然讓我們淚流。

          參考文獻:

          紅樓夢作者范文第4篇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大概不會想到,在他身后,一部《紅樓夢》成為世人永遠評說的對象。

          一部小說要受到讀者的關注,決不僅僅是因為它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或塑造了一系列個性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精彩的故事和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所表達出來的主題。對于《紅樓夢》來說,似乎還不止于它那個眾說紛紜的主題,更重要是它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提升和超越。

          首先,《紅樓夢》在藝術上突破了中國傳統小說自宋元以來的話本模式注重故事情節的特點,把詩歌這種文學形式完美地融入了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中,使小說這種文學形式也具有中國古典詩歌富于詩情畫意的特色。中國古典小說成熟于宋元時期的話本和擬話本小說。話本和擬話本小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故事的情節性和內容的道德說教性。這與中國古典文學的主流形式詩歌注重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和濃郁的抒情性是相悖的。《紅樓夢》突破了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古典詩歌之間的隔閡,把古典詩歌的審美趣味和表現技巧引入了小說的創作之中,使之呈現出與傳統古典小說皆然不同的審美趣味?!都t樓夢》不是以情節的故事性取勝,而是以充溢其中的詩情畫意吸引讀者。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詩詞歌賦,其數量之多,超過了任何一部中國古典小說,并且這些詩詞歌賦不像其他小說那樣僅僅是故事情節的點綴,而是全書的有機組成部分,缺少了這些詩詞歌賦,整部小說的結構就會受到傷害。另外,《紅樓夢》中的這些詩詞歌賦幾乎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如《紅樓夢曲》、《葬花吟》、《秋窗風雨夕》等。另一方面,《紅樓夢》中很多場景和情節都極富詩情畫意,最典型的如“寶釵撲蝶”、“黛玉葬花”、“寶琴立雪”、“秦雯撕扇”、“湘云醉眠海棠”、“黛玉焚稿斷癡情”等,這些場景和情節都深得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美,簡直就是一首首優美的小詩。

          其次,《紅樓夢》在思想上突破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男輕女的價值取向,明確表達了“褒女貶男”的價值取向。在古代社會,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重男輕女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取向。在西方,從18世紀的啟蒙運動開始,人們逐漸從法理上否定這種價值取向的合理性,當然,真正實現男女平等還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在中國,重男輕女的思想似乎比西方更為嚴重,而且從法理上否定這種價值觀念的思想始終沒有從自身的文化傳統中嬗變出來。不過,幾乎和西方思想啟蒙大師同時,曹雪芹用文學作品這種相對感性的方式表達了和西方的啟蒙大師幾乎一致的內容。在《紅樓夢》中,他曾借賈寶玉之口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種言語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之論,是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公然挑戰。曹雪芹不但借賈寶玉之口明確提出了這種與傳統的“重男輕女”皆然相反的“褒女貶男”的觀點,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種思想一直貫穿在《紅樓夢》全書的創作中。在《紅樓夢》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幾乎全是女性:賈府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是賈母,賈府的實際掌權者是王熙鳳,賈府最有遠見的人是秦可卿,賈府最有管理才能的人是探春,賈府最有才華的人是大觀園中的一班小姐,賈府最純潔、善良,最有個性的人是大觀園中的一群丫頭……而且作者對他們持肯定和贊賞的態度。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賈府的男人們,他們一個比一個無能,一個比一個,賈敬修道煉丹,企求長生不老,賈赦胡作非為,賈政是個假正經,至于賈珍、賈璉、賈蓉、賈瑞等人就更不用說了。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作者“褒女貶男”的價值偏向。這種觀點看似或許有些極端,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這實在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表達方式,其實他是通過對長期受壓抑的女性的褒揚,否定傳統的那種“重男輕女”的價值取向;他骨子里所追求的其實就是男女平等,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平等。

          紅樓夢作者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憂患意識是《紅樓夢》的重要思想.是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都t樓夢》是封建社會末期的“盛世危言”。它明寫的是一個家族的衰落,實際反映的卻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即被人們稱之為的“康乾盛世”。賈府的衰敗過程和衰敗原因是“康乾盛世”衰敗凝縮和縮影。歷史證明了作者思想的正確性和預見性。

          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寫作,并且把這種憂患意識思想訴諸筆端,這是《紅樓夢》一書的一大特點。

          《紅樓夢》一書表面是寫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人生悲劇。“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以至于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紅樓夢》是悲劇中的悲劇。但是,如果我們透過作者對這形形的人生悲劇的描寫,進行仔細品味,就會感受到作者在書中透露出的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充分理解和感悟《紅樓夢》中的這個思想,這不僅對我們全面正確的解讀(紅樓夢》在其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的包裹下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有重要幫助,而且也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紅樓夢》的憂患意識,從根本上講,是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作者開始就是帶著一種“以書補天,濟世為民”這樣一種思想目的來創作這部偉大著作的。書中開始,作者講述了被女蝸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故事,這塊頑石雖然沒有被拿去補天,但并不甘心此生無用,它自怨自哀,尋求實現自身的價值的機會,后隨一僧一道兩位仙人到紅塵走了一遭,回來寫成“石頭記”,又托大仙送往紅塵,流傳于世,實現以書補天的宏愿。作者在書的開始先編造這樣一個故事的用意就是想告訴人們,他創作(紅樓夢》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令世人換新眼目,是“以書補天”,作者這里以頑石自喻。書以憂患思想開頭,又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千凈”為結尾。全書始終有一種悲壯的憂患意識。曹雪芹在談到《紅樓夢》的創作時表白:“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脂硯齋評云:“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初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哭成此書”,“淚盡而逝”。這表明:一種憂患意識伴著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全過程。

          《紅樓夢》的這種憂患意識,集中地表現在它的主題思想上,《紅樓夢》一書,實際上是一部封建社會末期的“盛世危言”?!巴高^悲劇悟哲理,滄桑之道古今同”?!都t樓夢》寫的寶黛纏綿徘惻的愛情故事和愛情悲劇,古往今來贏得了不少少男少女的眼淚,但是,不能因此就諸文是一本愛情小說?!都t樓夢》透過寶黛婚戀故事,委婉曲折的表現了他們背后的賈府內部的尖銳復雜的矛盾斗爭,正是這種矛盾斗爭,才使賈府日益走向沒落和衰亡。但是,這也不能據此就說《紅樓夢》是一部社會問題的小說,它實際上是一部哲理小說。透過寶黛愛情的悲劇、大觀園內外那些少男少女的悲劇,賈府沒落的悲劇,告訴人們一個重要的哲理:即“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樣一個深刻的思想,它告訴人們要樹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憂患意識。書中一開始就寫了賈府的煊赫和興旺。通過姥姥一進榮國府,極度地鋪陳出一個百年旺族之大、之盛,然后又通過可卿死后的喪葬、建造大觀園、元妃省親等情節,繼續表現其作為金陵在京的四大家族之首的權頃朝野的顯赫和富貴。但是,作者的如椽之筆猶如一把深刻的解剖刀.沒有停在這表層的描寫上,而是深人到事件的內部,揭示其賈府在煊赫和興旺的外表下存在的種種尖銳復雜、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機。讓讀者從現在的“安”看到了“危”,從現在的“存”預見到了“亡氣從現在的“治”看到了將來的“亂。小說正是按照這樣的自然邏輯發展,讓人信服的得出了個賈府的最后結局必然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紅樓夢》不僅僅是寫了賈府是怎樣在內外的重重矛盾中,如何走向衰亡,而且還進一步的告訴人們,賈府的悲劇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賈府上下,尤其是當權者并沒有認識到這種在富麗堂皇、興旺發達背后隱藏的嚴重問題和危機。這種情形正如書中開始,冷子興說的:“如今生齒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都t樓夢)一書后面的故事發展和演變,正是按冷子興介紹的這樣進行的。從賈府的老祖宗賈母起,到賈府的“寵兒”賈寶玉;從榮國府到寧國府,無不是“安富尊榮,1,不思進取,他們整天嬉戲游樂,斗雞玩狗,大小筵席,荒無度;掌權者王熙風,假公濟私,得貪就貪。對賈府面臨的這種嚴峻形勢,個別人(如可卿、探春、黛玉)雖有察覺,但這種認識,并沒有成為當權者的真正清醒的認識(這是另一層面上的悲劇)?!都t樓夢》就是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百年旺族是怎樣“死于安樂”的。這是賈府衰敗的真正原因。賈府的真正大悲劇也在于此。(紅樓夢》想告訴人們也正是這一點。這是《紅樓夢》的思想精髓。我們說《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末期的“盛世危言”的理由也在于此。至于為“閨閣昭傳”云云,對寶黛婚戀以及其它眾女兒的悲劇的描寫,盡管寫得十分精彩,十分感人.但仍不過統統是為遮人眼目寫的表層故事,是“假語村言”和“荒唐言”而已。

          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在興旺繁榮后面存在的問題和危機,正確的反映社會生活。這是作者用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識封建社會、表現和反映封建社會的結果。它的可貴之處還在于,它不是向世人講述一個枯燥而簡單的哲學理論.而是用一幅活生生的關于人生的和社會的生活畫卷,在人們享受藝術給人以美感的同時,在“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之中,感受它、認識它。這對當世的教育和后世的警戒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紅樓夢》中的憂患意識有深厚的文學和哲學淵源。最遠可追溯到《易經》?!兑捉洝返脑跣螒B是一部卜籃之書,但當它系以卦、交辭,雖然有卜決占斷的意味.但所謂卜笙就是叩問人生,向冥冥先祖、蒼蒼宇宙索解個人、民族、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求知面臨吉兇禍福時的種種對策,因此,當我們進人卦、艾辭所展示的表象與底蘊時,便會深深的感到,字里行間充滿了人生的體悟、人生的智慧、人生的經驗?!断缔o》云:“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人生充滿憂患,自古至今,憂患就是人生!周文王從當囚徒到取得天下,周公旦從取得天下到穩保周朝江山,從危而求安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在以后的人們熟悉的一些優秀文學作品,例如屈原和杜甫的詩歌等等,也有明顯的憂患意識?!都t樓夢》一書的這種憂患意識和祖國這些優秀文學作品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