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金色花

          金色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色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金色花范文第1篇

          文/嚴忠貴

          依戀

          讀了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你會沉浸在金色花彌漫的花香中,感覺美不勝收,心靈沐浴著愛的光輝,被洗滌得圣潔崇高。文中的“我”天真活波,機靈“詭譎”,天生善良,媽媽呢?沉靜虔誠,善良慈愛。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母子情深,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我們會意識到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承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是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泰戈爾用它來比喻孩子,贊美了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折射著愛的光輝,想象何等的新奇美妙。孩子看著媽媽工作,讓媽媽嗅到花香,投影到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因為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更加溫馨。“我”失蹤了一天,卻始終與媽媽在一起,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媽媽的依戀。

          頌神

          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于普通詩人之處,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界,進入“入神”的境界。(劉真福語)詩人吟詠的是印度圣樹開的金色花,不是含有對神的虔敬嗎?文中的媽媽“沐浴后,濕頭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還有媽媽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寫羅摩與妻子悉多悲歡離合故事的敘事詩《羅摩衍那》。媽媽沉靜、安詳,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不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尤其是“我”,能上高枝,開放花瓣,在新葉上跳舞,散發花香,意念一動,又化人形,擁有無限的自由,展露了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不光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性——善和愛,分明是來自天國的小精靈。原來泰戈爾,一個生活在以佛教為國教的印度,由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分明在頌神,在宣揚富有宗教意義的大愛。作如此觀,散文詩《金色花》的意義不是變得更博大深宏了嗎?

          金色花范文第2篇

          假如我是一片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到時,媽媽,你會找不到我,焦急地說:“孩子,你在哪里呀?”其實,我就在你身后,悄悄的笑,可您卻一點也不知道。

          當您在臺燈下靜靜地工作時,我要輕輕跳舞到你的工作臺上,讓臺燈映照我細小的影子,我再跑到你的書上,用黑影擋住書上的字,你想用手撲走影子,卻撲不走,我笑了起來。哎呦,媽媽,你怎么壓住了我的腳。

          媽媽當你沐浴時,我會悄無聲息地飛到你的肩上,抱著你的頭發往上爬,再釋放出怡人的香氣,你可能正在享受這個布滿香氣的“世界",我趁機把你的衣服拿走,然后把衣服拖到你的頭上,任您怎么抓也抓不到。我可在放聲地笑,不知道你是否聽出我的聲音。

          金色花范文第3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金色花》。下面,我從以下六方面對其說課:一是說教材;二是說學生;三是說教學目標;四是說教學重點和難點;五是說教學方法;六是說教學步驟。

          一、說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課,詩中所表達的濃濃親情動人心弦,優美的語言足以感染每一個情感豐富的學生。學習本課,首先要達成本單元要求,即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學習朗讀;其次,還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說學生

          初一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最適合對其進行情感熏陶和人文關懷。從實際情況看,我們的孩子總是忽略父母對他們的默默關懷和深深的愛,更不知道如何去關愛自己的父母。因此,學習本文能很好的開啟他們愛的心門,使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母愛,懂得回報母親。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品味散文詩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情感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反復朗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書寫感情、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說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法:利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把握散文詩的基調。

          感悟思考法: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愛的真諦。

          合作探究法:設計適當的問題為課文釋疑,同時培養合作意識、探究問題的能力。

          六、說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滿文軍的《懂你》,音樂結束后,老師簡潔引入:“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我們去愛,母親。今天,讓我們走進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純潔的永恒的母愛吧!”

          依據:以音樂導入,一是可以緩解一下課前緊張的氣氛;二是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一種溫情,使他們迅速進入詩歌角色中。

          媒體設計思路:利用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出示幻燈片,簡單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依據:新課標指出: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媒體設計思路:將大量的語文信息利用簡單的幻燈片的形式在極短的時間里展示給學生,節約了上課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投影:與課文配音協調一致的動態畫面)

          依據: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本詩感情真摯、語言優美,非常適合感情朗讀,播放課文錄音,容易使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領悟詩歌主題和思想感情,也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朗讀。動態畫面,可以幫助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優美畫面,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媒體設計思路:課文泛讀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在聽讀中感知情節,感悟思想。動態畫面,可以幫助學生想象詩歌中的優美畫面,進一步領悟思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

          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詩歌所寫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依據: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

          4、概括詩歌主要內容

          依據: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能用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

          5、(投影:當媽媽......的時候,我......)

          提問:孩子變成了一朵盛開的金色花,與媽媽逗樂嬉戲,他是怎樣和媽媽逗樂嬉戲的呢?請用“當媽媽......的時候,我......”說一說。

          依據:朗讀應有層次性,對文本的了解也應由淺入深,由整體到局部。這一環節,有利于使學生深入了解詩歌內容,感知詩歌的思想感情。

          6、感知人物

          (投影: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的孩子,我讀出了一位______的媽媽)

          回答:孩子

          (活潑

          可愛

          機靈

          頑皮等等)

          媽媽

          (慈愛

          溫柔

          美麗

          勤勞等等)

          依據:這一環節是由上一個環節自然過渡來的。新課標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7、一名學生配樂朗讀(教師可以作指導)

          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詩歌的感悟,對人物的理解。

          媒體設計思路:朗讀配樂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三)、合作探究,釋疑解難

          (用幻燈片出示討論的問題)

          A、“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愿,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B、孩子為媽媽做了不少事,為什么卻不告訴媽媽?

          C、孩子回來了,媽媽為什么還說他“你這壞孩子”?

          媒體設計思路:以幻燈片展示問題,可以節省授課時間,將問題直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及時討論。

          1、學生討論(六人一組)

          依據: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學生談朗讀體會

          依據:新課標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這一環節可以完成本課的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

          3、教師小結:母子情深

          4、一名學生配樂朗讀(教師鼓勵朗讀水平應有所提升)

          在正確、流利、有節奏朗讀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達成了本首詩歌教學的能力目標。

          媒體設計思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感知情節、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對詩歌思想的理解。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本詩歌的教學重點學生將順利掌握。

          (四)、相關聯想,擴展內涵

          1、“我國的一位著名詩人,也以母愛的熱情謳歌而著稱,她就是冰心奶奶,她的《繁星

          春水》就是一部對母愛、童真和自然的頌歌。讓我們走進《繁星

          春水》,感受冰心對母愛的情思。”

          (出示幻燈片,展示部分詩句,師生共享)

          A、母親阿!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B、倘如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極樂的應許,我要至誠地求著:“我在母親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C、母親阿!撇開你的憂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懷里,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

          D、小小的花,也想抬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終于沉默,母親啊!你是那春光么?

          依據:新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設計這一環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語感。

          媒體設計思路:利用網絡信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五)、交流感悟,想象創作

          1、真情傾訴

          找到與母親相處時或溫馨或快樂或感動的瞬間,講給大家聽。

          (投影:我與媽媽_______

          的時刻)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

          依據: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其進行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媒體設計思路: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動情講述故事,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的餓能力,培養了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想象創作

          《金色花》這首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金色花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方法,以“假如我變成了......“開頭,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現對母親的愛。(投影:假如我變成了……)

          依據: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在前幾個環節的基礎上完成這一環節應該說是降低了難度,正常情況下是可以突破本詩歌的教學難點的。

          媒體設計思路:用優美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以動聽的音樂感染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流暢表達,真摯抒情。在輕松愉悅的氣氛當中突破了教學難點。

          3、學生自由想象創作并交流。

          (六)、課堂小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歡歌來努力回報我們的母親。

          (播放歌曲《懂你》)

          媒體設計思路:讓學生在動情的音樂聲中深一層理解詩歌,提高審美體驗,同時,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結束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到余味無窮,意猶未盡。

          (投影:回報母親,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教學反思:

          本堂課,教學重點順利解決,教學難點在前面幾個具有坡度的環節鋪墊下,也順利突破。借助多媒體課件,活躍了課堂氣氛,優化了課堂環節,節省了上課時間,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習興趣,實現了學習目標,使學生在自然、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培養了情操。整堂課,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圖:

          導入新課

          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文學常識

          聽讀詩歌

          自讀詩歌

          整體感知

          深層把握

          感知人物

          配樂朗讀)

          合作探究,釋疑解難

          (合作交流

          小組展示

          談朗讀體會

          教師小結

          配樂朗讀)

          相關聯想,擴展內涵

          交流感悟,想象創作

          (真情傾訴

          金色花范文第4篇

          素什錦色拉原料:土豆6個雞蛋兩只黃瓜兩根玉米粒3兩西芹一棵青豆2兩紅腸一根蘋果一個半個看著辦做蔬菜色拉,各式材料配搭得恰到好處是關鍵的,這又是很難量化處理的,多半要依仗感覺。所以這條菜譜有如征婚啟事,雖然條件羅列得清清楚楚,是否投緣還得面議。尤其是蘋果的加入,和蘋果大小、品種、產地、脆硬以及司廚者當天的味蕾都有密切關系。模糊概念大概是生物人制勝機器人的最后一招,因為機器只能聽懂清楚明白的指令。記得我剛出嫁時,下廚初始羹湯,最起碼的米飯也不會煮,就是因為水和米的多少永遠是一個模糊概念。每次不得已由我煮飯,打開高壓鍋以前,我拒絕預告今天吃干飯還是稀飯。開鍋以后,見干飯煮稀了我便說煮的原本就是稀飯,反之類推。那時我十分迫切地想學到怎么熬出一鍋薄而不清的粥來,驚訝地注意到了大米與水的比例。在第一本家政記中記下了這么一條:“放入大米以后,盡管往鍋里添水,添到不可思議的多了,再給它一瓢,即可。”本來輪不上配料工序成為色拉的關鍵,做這道菜既見精神又見水平的點睛之筆,在于色拉醬的制作環節。那是將一兩只雞蛋(黃)放入碗內,攪得它天昏地暗,完全改變了自己原有的分子結構方式,在其間還得幾乎是一滴一滴地加入色拉油。所以,過去一道理想的什錦色拉一般需要三個人的完美組合:一個調度得法的女人配料,一個揮霍力氣的男人賣塊兒,再加下一個惜財如命的管家專司注油。這般陣容使色拉的制作帶有儀式感和集體狂歡性質。但現在事情簡單了,色拉醬各家超市都在促銷,瓶裝罐裝還有牙膏式的,做色拉已進化為最方便的事情。我們買回了簡單和效益,出讓了儀式感和狂歡感。

          我衷心歡迎成品色拉醬,我一點兒也不反對進化。我只不過想起了一個教授的故事。該教授專攻效益學,他不明白為什么每天早上妻子做早餐要花20分鐘,為什么她不一次性地把雞蛋、麥片、牛奶從冰箱取出,再一齊拿上灶臺,而是一樣一樣地搬個不停……他決定給妻子講講效益學。通過精確計算和實驗,他認為8分鐘時間足矣,于是有一天他就說了并示范給妻子看:“親愛的……”結果令人興奮,早餐果然只花了8分鐘,只是從此早餐他得自己做。教授有些后悔。但如果他的后悔僅僅停留在不能偷懶吃現成的層面上,這樣的反省還不夠到位。教授如果能在那寂寞的8分鐘內懷想起以前的清晨妻子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親切的身影,醒悟到或許她不是不懂效益而只是要營造一種氛圍,她做早餐需要20分鐘還是想與他在美好的清晨多呆上一會―――該教授的感覺就比較接近常人了。他總算知道效益并非唯一重要了。

          我們決不反對進化,只是反對為進化而進化。再說超市里的色拉醬進化得還不夠呢,品種過于單一。

          金色花范文第5篇

          推薦 劉洪美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過節時,人們除了登高、插茱萸,還要開展各種敬老活動,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敬老節”、“老人節”。不過,敬老、愛老的傳統并不是中國獨有。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其獨具特色的“老人節”。

          加拿大:6月21日為老人節。

          美國:9月勞動節后的第一個星期天為老人節。

          日本: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老人節。

          韓國:每年5月8日為“敬老節”。除此之外,10月2日又是韓國法定的“老人節”,當天也會舉辦敬老活動。

          智利:每年10月15日為全國“老人節”,每年10月中旬(包括15日)的這一周為“老人周”。

          伊朗:每年1月7日為老人節。

          新加坡:2月2日為老人節。

          英國:3月5日為老人節。

          埃及: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為老人節。

          印度:4月7日為老人節。

          泰國:5月5日為老人節。

          越南:8月8日為老人節。

          法國:10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為老人節。

          比利時:11月9日至16日為老人節。

          匈牙利:11月11日為老人節。

          俄羅斯:12月7日為老人節。

          1990年12月14日,第45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國際老齡行動計劃實施和有關活動的第106號決議”,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國際老人節”。各國的“老人節”雖然形式、名稱各異,但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即培養人們的“敬老”、“尊老”意識。過節只是一種形式,讓人們真正從心底里去“敬老”、“尊老”才是最終目的。

          游漓江山水

          作者/王光弟

          百里紆回靠捷足,沙洲偶露睹。

          山水映照芳香族,江上行舟輕飄一楫孤。

          游興正濃降霖霖,海鷗掠水舞。

          清風徐來山歌入,忙得相機幕幕藏秀圖。

          登高

          作者/何錫麟

          莫戀金杯伴菊閑,登高覽勝上佘山。凝眸大港連天際,遠眺明珠照世寰。軌枕聯綿通雪域,潛流瀟灑過鄉關。神州到處呈佳景,海市名園醉玉顏。

          夜幕降臨下的世博園

          作者/陸明

          夜幕降臨了,世博園籠罩在一片璀璨的光影之中,這又是一道瑰麗的風景線。

          告別了白天的喧鬧,換上了夜晚光與影的外衣,真是越看越精彩。夜色中的園區,使我興致大增,我時而近看,時而遠望,這些爭奇斗艷、流光溢彩的展館在燈光下顯得精彩紛呈。歐洲區、美洲區的展館的造型和燈光配置更顯現了他們的浪漫風格,如“藤條籃子”的西班牙館,有“空中宮殿”之稱的法國館,又如“飄落楓葉”的加拿大館,和“飛流瀑布”的美國館,美不勝收。在彩燈的點綴下,將各具特色的展館外型裝扮得更為富麗堂皇,更加突出展館主題思想的深刻內涵,這些展館在夜幕下都大放異彩。

          英國館“種子殿堂”白天在館內觀看時,只看見一粒粒晶瑩透明的“種子”,感覺并不怎樣,但夜晚“種子殿堂”外部伸展著6萬多個觸須的“毛茸茸”的外衣,像個大刺毛團,每個觸須頂端有一個細小的彩色光源在閃閃發光,好似無數的“螢火蟲”在閃亮,而且這些觸須會隨風輕輕搖動,使展館表面形成了各種可變幻的光澤和色彩,成了歐洲區一道獨特的景觀。

          離開園區后,我意猶未盡,仍置身于高新科技中暢想未來,在各個精彩展館間徜徉,在披上璀璨外衣的世博園區內流連忘返。

          夜晚燈光下的展館,真讓我看不夠,一個迷人的園區之夜,讓我回味無窮!

          “心閑”是一種境界

          作者/袁浩

          現代人渴望著能“閑”下來,卻很少有人知道,何謂真正的“閑”。“閑”有真假之分。“真閑”是心閑,“假閑”則是百無聊賴之閑,游手好閑之閑,好逸惡勞之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