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國崛起觀后感

          大國崛起觀后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國崛起觀后感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第1篇

          這個暑假我看完了一部相當有歷史和現實意義,能夠給現代人無數古為今用的啟發(fā)的史詩紀錄片巨作---《大國崛起》。這部優(yōu)秀的記錄篇共分成12集,從15、16世紀到20世紀,講述了橫跨400多年風云激蕩的歷史長河中9個世界大國陸續(xù)崛起的故事。這些大國依靠各自不同的各種優(yōu)勢先后屹立于世界所有國家與民族的頂峰,有的由于各種原因走向了衰落,有的長盛不衰時至今日仍然在世界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從這段壯懷激烈伴隨著凱歌與悲鳴的歷史里,我讀到了這些國家的崛起、衰落、更替與長存,并對其原因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思考。下面我將就這四點發(fā)生的原因和力量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九個國家中,在最初的大航海時代最先崛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的民族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開拓者,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先后到達了印度,發(fā)現了美洲新大陸,最后在公元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帶領他的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這些光輝的壯舉背后是千千萬萬航海家與船隊一次次嘗試和犧牲,也正是這兩個海洋文明的民族的勇敢開拓精神點燃了人類歷史上大國崛起的導火索。而這些勇敢開拓的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一方面是航海家對外部世界的無限好奇與向往以及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更現實也更重要的推動力是對海外世界巨大豐富資源的掠奪與占有的欲望。由此開始,世界上開始出現了海外殖民地,殖民者開始對殖民地以及被殖民者大肆進行血腥殘酷的掠奪與剝削。這也掀起了后來更加瘋狂的像英國等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展,原始資本開始積累,集中在開拓者與掠奪者手中,為他們日后的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F w s i r . c o m 這也導致了世界貧富差距開始走向極端化。可是這樣的原始掠奪與積累卻只是野蠻簡單地占有,獲得暴利的開拓者們成為這兩個國家最大的地主,他們建立起高高的圍墻把大眾與他們隔絕開來。他們只愿意享受自己掠奪來的資產,不愿意建立起自己強大集中的政權和有利于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經濟制度與市場,這也是這兩個國家最大的軟肋。最終,后起之秀“海上馬車夫”荷蘭和“日不落帝國”英國簡單地在貿易和軍事方面將其取而代之。

          接下來登上歷史舞臺的是“海上馬車夫”荷蘭。荷蘭這個國家當時可以說是單純的商人的世界,荷蘭人只想著怎樣占得更多的海上貿易的份額,賺更多的錢。和西、葡二國不同的是,荷蘭人懂得利用高超的技術優(yōu)勢贏得市場。他們利用高超的造船技術將自己的貨船改造成運貨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大貨船,這為其贏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貿易份額,成為當之無愧的“海上馬車夫”。但是荷蘭這個國家也存在許多致命的弱點。當時的荷蘭人只顧著自己的生意,完全沒有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懷,他們甚至好幾次把自己的國土拱手讓人,讓其他國家的君主來對其進行管轄與控制,這樣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最后也在難逃走向衰落的命運。“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崛起可以說比前面崛起的國家的故事更加風云激蕩,英國自崛起以來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斷發(fā)展不斷壯大的過程,這是英國的發(fā)展史,也是世界的血淚史、挨打史和改革史。英國之所以與前面崛起的國家有如此巨大的不同而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這么多年是因為它真正有了一個國家崛起與發(fā)展所需的許多因素。強大的軍事、早期權利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制和后來較民主的君主立憲制、瘋狂的海外殖民擴展擴張掠奪、全國上下對商業(yè)的推崇鼓勵、科學技術空前高度發(fā)展帶動勞動力的飛速發(fā)展最終帶來英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英國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這背后是諸如伊麗莎白女王之類的英明君主與牛頓之類的偉大科學家還有千千萬萬優(yōu)秀的各行各業(yè)的人才共同的努力。英國的井噴式的發(fā)展崛起壯大在世界歷史上絕對堪稱一段傳奇,一個奇跡!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第2篇

             對于,我已經十分熟悉了。從小時候聽人講述,到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再到此刻的看電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心中的憤恨是油然而生。而事實大致是這樣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后,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團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余萬。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它的“三光政策”幾乎深入到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村莊。死亡,恐懼幾乎成代中。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我當年的錯誤,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fā)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我的貢獻!

            關于《》觀后感

             南京本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城市,但在一夜之間,一場戰(zhàn)爭使一座城市成為一片廢墟,而那死于非命的人將成為中華民族難以抹去的傷痛。

             ,日本人制造了人類史上最慘絕人寰,慘不忍睹血雨腥風。我們對日本人的仇恨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我們對他們仇深似海,永遠也無法消融。

             當日本人侵略南京時,大批大批的南京市民被日本軍隊用各種殘忍的方式殺死,甚至連婦女、嬰兒也不放過。在短短的六周時間里,日本人殺死了三十多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

             當時一批又一批的人們被迫排列著隊伍,毫無反抗,手無寸鐵一個一個等待著,以為自己的繳械,會得到一個免于死難的結果,可是誰料想這些喪心病狂的日本人,連平民都會放過,他們殘忍地將這些身處戰(zhàn)亂,驚恐不安的人們趕進三米深的大坑里,齊齊射殺。還有的人,被帶到郊外去處死,一批批的人們奮力向江河奔去,渴望逃生,而在這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拿起槍不眨眼地不停地射擊,但那些求生欲望強的人依然向前,奮力地奔跑,紛紛跳入江中,卻很少能獲得了自由與重生。滔滔江水夾裹著著多少人的尸體。看到這些,我們的熱血直往頭上涌,這種奇恥大辱,滔天罪行,我們無法平靜。

             當日本人進行重大的儀式時,沒有參加的士兵,為了發(fā)泄怨氣,他們任意欺壓百姓,竟然比賽誰先用刺刀殺死一百個人,誰獲勝,照片中他們個個驕傲自大,得意洋洋的表情,令人深惡痛絕。這些看似為人而實際連狗都不如的日本人,把自己的快樂施加于平民百姓的身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到底,當時的中國落后呀,落后就要挨打,是我們血的教訓。

             即便如此,他們還不知足,竟然殘忍地將嬰兒挑在刺刀上,將懷孕的婦女的肚子剖開,挑出來未出生的嬰兒,根本不管婦女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嬰兒的哭聲,他們竟無動于衷,沒有一點人性,他們簡直是冷漠的機器人。這一幕幕畫面,是鐵的證據,是沒齒難忘的仇恨的銘記。

             自古強國欺凌弱國,日本人殺死了多少中國的英雄,他們永遠也無法贖罪。中國本是大國,卻被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島國如此欺凌侵略,他們占領了大半個中國,殺死了中國多少的人們,日本人,自認為他們是世界第一,我們中國人可不是好欺負的,他們帶給我們的痛苦總是要血債血還的。

             對于這面沉重的史書,我們的每一次觸碰即是一次告慰。我們的每一次擦拭即是一次紀念。這一擦亮歷史的寓意寄望提醒: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你我有關。

             沉重的一頁歷史不會忘記,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只有我們中國人奮起直追,加強發(fā)展,強國強民,我們才不會讓悲劇再度發(fā)生,我們將會不忘國恥,警鐘長鳴!關于《》觀后感

           

             對日本這個國家我總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我喜歡看日本的動畫片,也喜歡日本出的拼裝模型玩具,我挺佩服日本人的,但是我也知道日本人曾經野蠻地侵略過中國,屠殺了許多中國人。

             《》這部片子拍得十分慘烈,再現了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慘無人道的侵略和屠殺。看片子時,總能聽到同學們氣憤地喊“滅了小日本”、“小日本是畜生”這類話。可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想到,為什么小日本只單單侵略中國及其周邊小國,而不去侵略美國和英國,說道底還是那時我們中國太弱了。

             日本人的壓力也相當大,因為日本只是一個小島國,四周環(huán)海,如果有一天突然發(fā)生大的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fā)、大地震,或者大海嘯,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讓這個小島沉入大海。所以他們總是想侵略一些弱小的國家來擴大他們的領地,而中國就是他們最好的目標。中國土地廣闊而且資源豐富,而當時又是一個沒有實力的國家,所以才會發(fā)生像這樣的悲劇。

             如今我們已處于和平時期,可許多中國人依然非常憎恨日本,他們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人在中國的領土上犯下的種.種罪行。記得亞洲杯決賽時,中國和日本狹路相逢,在比賽接近尾聲而雙方比分相等要打加時賽時,出現了“亞洲的上帝之手”——有一名日本隊員用手把球碰進了中國隊的大門,而裁判沒有看到,就這樣中國在亞洲杯上的冠軍夢破滅了。這是讓人接受不了的一個結果,中國隊一路上過關斬將,打敗了巴林和伊朗等強國,卻最終死于這只“亞洲的上帝之手”上。這使中國人對小日本的憎恨又到達了頂點,很多球迷跑到日本駐華使館門前破口大罵,還有人拿起打火機燒日本的國旗。我也忍不住大罵“日本這幫王八蛋”,可我們都明白結果是無法挽回的了,這樣做只能讓別人看我不起我們,認為我們輸不起。我們既然能給日本機會讓他們創(chuàng)造出“亞洲的上帝之手”,就說明我們的實力依然不夠強。

             日本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制造出來的東西比中國的要好。不用說大的機器,就算是一個小玩具他們也能盡量做到完美。我就有親身的體驗。有一天我去買拼裝模型,有日本產和國產兩種,同樣大的盒子,日本產的要420元,而國產的只要80元。而我當時買下的是日本產的420元那種,因為我知道,國產的質量太差了,在拼裝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損壞,最后只是剩下一堆破塑料。所以我寧可買貴的也不買差的,這也是日本貨能遍布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第3篇

          一、對商法學教學模式改革的現實需要

          商法學是高校法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之一,然而在商法學教學中存在著教育理念陳舊、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機械、班級過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制約了法學專業(yè)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面向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深化商法學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首先,審視商法學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商法學是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必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律師專業(yè)的必考課程。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習者全面熟悉我國的《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票據法》等有關商事的基本法律和相關行政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使其在對商法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正確把握的基礎上,熟悉掌握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的規(guī)則,增強商法的意識,運用商法知識和理論提升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更好地從事商法實務活動。商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當前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一方面給商法的原理和制度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充分的養(yǎng)料,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法律人都要抓住時代氣息,關注商法的最新發(fā)展動向和在實踐中遭遇的主要問題。商法和民法,同屬市民社會的法,都是調整私人關系的法。商法源于民法,但其所具備的營利性、國際性和技術性又使其超越了民法。在我國目前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政策指引下,培養(yǎng)投資興業(yè)的意識和商經法律知識尤為重要。

          其次,反思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傳統(tǒng)教學中“滿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學手法被形象地描述為填鴨式教育模式,雖然注重教師的“教”,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學”。就教師而言的“教”應當包括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樣;就學生而言的“學”應當包括學什么,怎么學,學的怎么樣。對于時下21世紀充滿朝氣、求新求變的青年大學生群體而言,這種無視他們主觀感受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現實需要,所以高校的教學模式必須要進行改革。建構主義教育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已成為國際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提倡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認知學習。建構主義明確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新定位,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單一知識傳遞者。將學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體而非僅僅是知識灌輸的對象,承認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和運用學生已具備的經驗或知識,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友好型的學習交流情境,達到建構新知識的最終目標。

          再次,考慮師生雙方的真實感受,合理控制課堂規(guī)模。因高校擴招帶來了法學教育的外延急驟擴張,造成了學生人數過多。目前法學專業(yè)每個行政班人數大多在60人左右,以至于教師上課點名和維持上課秩序都需花費不少時間,課程結束時教師甚至都不能叫全學生的姓名。每位教師除了職業(yè)情感,還有對學生的個人情感;學生則更希望在教學中得到教師的關注和廣大師生的認可。很顯然,這樣的狀況不能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討論式、問答式等啟發(fā)式教學,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合理控制課堂規(guī)模,利于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上課、樂于聽課。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班級規(guī)模,建議避免合班上課,盡量按每個行政班進行小班上課。

          最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社會培養(yǎng)法商結合的復合型、應用性法律人才。當今時代是法商結合的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迫切需要高端的財經法務人才。為了適應時代潮流,高校所培養(yǎng)的法律人才必須是法商結合的人才,法商結合人才應當界定為精通法律與經濟并同時具有良好的外語水平的高端人才。為實現法律為市場經濟服務,法律人為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法學本科專業(yè)《商法學》課程必然要進行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綜合性素質的提高。

          二、商法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商法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極為豐富,主要是遵循學習規(guī)律,轉變商法學傳統(tǒng)教育觀念,采納以人為本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運用授課主體的拓展、時間的拓展和空間的拓展從三個維度以立體化方式開展商法學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悉心指導,以全方位、立體化方式實現學生自身思維構造,從而掌握必備的商法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同時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應用能力。商法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簡言之就是使商法學的教學活動在時空立體化模式中展開,具體包括授課主體的互動化、教學資源的立體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教學場景的復雜化、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商法立體化教學模式采取多媒體教學技術,貫徹法教義學的教學理念,運用“以案說法”的實踐教學方法,汲取診所式教學法的合理內核,形成教師主導下的學生參與式的互動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逐步形成與教學內容配套的教學方法體系,改革考試評分方法,將課堂互動、視頻資料觀后感寫作以及考試三者結合,形成立體化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商法學“抽象、枯燥、乏味”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掌握法律知識,而且具備法律精神、法律技巧,努力將學生培育成為知識+能力+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三、商法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實現路徑

          要實現上述目標和要求,確實應該對我國商法學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絕不能矯枉過正。除了更新教學理念,更改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外,還要改革考試模式,使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試模式相配套。在教學觀念上,要樹立全程教學,全程考核,邊教邊考,注重平時的新觀念;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講授式、自學式、討論互動式、創(chuàng)設情景式、社會實踐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應緊扣立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運用所學進行實訓的機會。在考試模式方面,考核的側重點應由以前注重對知識的考核轉變?yōu)閷δ芰Φ目己耍袑嵶龅揭钥即賹W,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改變以往“重期末、輕平時”的考核習慣,更加注重平時的檢測和考核,加強教學全過程的質量檢查。具體方案如下:

          1.運用以人為本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實現授課主體的互動化。在教育學家懷特海的眼中,教育是一個開放的、指向未來的過程,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產生活的智慧。學生們都是活的,教育只是對學生自動的發(fā)展給予指導,從而將學生引導到自主學習的道路上來。運用以人為本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商法學立體化教學模式一改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授課模式,實現師生的多處發(fā)音,由教師“獨唱、單口相聲”變?yōu)橛行虻摹敖豁憳贰薄8鶕谡n內容的具體教學目的,由老師精心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能動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授課主體的互動化。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坐著聽”變?yōu)橹鲃拥亍罢酒饋怼敝v,由靜變動,使整個課堂主體都“立”起來,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嚴肅的課堂教學變得既有意義也有意思。

          2.結成學習互助小組,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作為過程教育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懷特海鮮明的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既有專門知識又有文化的人才。在社會化分工日益加劇的今天,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團隊的力量,所以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往往會影響他的成敗。針對學生上課出勤低、考試搞突擊的局面,倡導讓學生參與組織教學。根據自愿原則由班上的學生結成學習互助小組,為了充分發(fā)揮團隊效益,以十位同學劃為一個小組為宜。老師根據課程進度公布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由學生自主設計展示方式,可以是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演情景劇的形式、新聞訪談形式、模擬審判、微電影等。但為了加強教學效果,由其他合作小組當評委,從內容的知識覆蓋度、形式的創(chuàng)新認可度、團隊合作默契程度和語言表達能力四個方面對展演組進行點評。通過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寄教于樂,使課堂教學中師生雙向交流更多,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互動,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學習更主動,缺勤率大幅度下降。

          3.整合教師隊伍,增強教學效果。為了解決教師知識結構單一與培養(yǎng)學生復合能力之間的矛盾,需構建由院內教師、律師、法官、外籍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在商法的重點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開展形式多樣的雙師教學,由兩名教師分別從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視角進行全面的講解,便于學生客觀詳細地知曉。請辦案經驗豐富的律師和法官走進課堂,作為實務部門的人員側重于從法律實務方面為學生進行講解,可為學生今后在律所和公檢法系統(tǒng)進行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打下堅實基礎。外籍教師講授發(fā)達國家在商法領域的先進經驗,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商事法律領域中的英文術語和表達方式。通過這種緊扣社會需求、由課程到實踐的關聯式教學方式,將學校和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