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我保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我保健操是以傳統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經絡學基本原理結合現代中醫學精粹,通過自身運動疏通各關節、筋骨,循經導引拍打促進氣血通暢,達到通經活絡、強身健體的目的。
本操易學易練,不易出偏差。不受時間和環境的限制,鍛煉時間短,收效易,以動求靜,操練之后會感到身體微微發熱,全身越來越輕松,拍打之處象有一股氣流沿經絡走串,令人頭腦清晰,輕松自如。達到輔助治療、強身健體的功效。
基本動作:
(一)腰臂轉動 作用:腰部轉動能使肌肉、神經放松,乳酸易排,散瘀通絡。拍打腰部可治腰肌勞損。手心拍打小腹,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加消化功能,固腎強身。
動作:以腰椎為軸,垂肩墜肘,頸隨腰轉,手不用力,象敲拔浪鼓一樣。隨腰轉動,先向左轉,右手肘關節自然彎曲一手心對準小腹(關元穴),輕輕拍打,左手肘關節向后翻,手心向外,手背輕輕拍打腰部(腎俞穴、命門穴),隨之向右移動,動作要領相同,至少作8次。有腎虛腰痛,腰肌勞損者可多達64次。
(二)神龍絞柱 作用:身軀大幅度旋轉可使脊椎骨與胸骨都獲得活動機會。對岡上肌、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等背、肩部肌肉群都有放松作用。對肩背肌肉僵硬、酸痛有一定調整修復作用,腹部隨之起伏,以利消化和通任督二脈。
動作:以腰為軸向左轉動,右手隨胸部向左擺動,手心拍打左肩部岡上肌。左手向后,手心朝外,拍打斜方肌或后背肌。頭隨軀干向左轉動,眼向身后看。接著身體軀干向右轉動,左手由身后甩向右側,拍到右肩岡上肌,左右轉身活動腰臂如神龍絞柱。至少8次,多可達24次。
(三)拍打腰背 作用:通過從上到下的拍打,氣隨之從上至下,調整內臟,幫助散熱,消除背部肌肉疲勞。動作:(分男左女右)手向后彎曲,手心朝外,用手背拍打,腕關節活動,從右肩胛骨徐徐向下至臀部八次,連續做8遍,交換右手拍打左邊肩胛部從上至下,動作相同。
(四)腰胯活動 作用:腰胯活動能促進腸胃蠕動。增進消化功能,并有強腰固腎之功效。對腎虛腰痛、腰肌勞損、髖關節和大腿肌肉拉傷、腰椎骨刺增生者均有一定效果。
動作:兩手叉腰使四指在后按在腎俞穴處。臀部由左向右轉動,再向相反方向轉動,少則8次,可多到64次。
(五)拍打腰腿作用:通過拍打,導引氣血順經絡運行,可幫助恢復腰腿之疲勞。對腰酸腿軟,下肢肌肉拉傷有一定的恢復作用。
動作:雙手心對準腎俞穴,順大腿兩側陽經從上至下到外踝關節止,拍打8次,連續做8遍。
(六)拍打下肢內側 作用:是三陰經從足內側走向胸,通過導引可使陰經之氣血順經絡上行,調整內臟功能,
動作:從下肢內側至小愎拍打8次,連續做8遍。
(七)拍打手三陰經 作用:手三陰經是從胸走到手指尖,導引動作可使氣血運行,調整內臟功能??上逊e在胸大肌、肱二頭肌、小臂內側肌肉群中的乳酸,對屈伸不利、肌肉酸痛、肌肉萎縮有一定的恢復作用。
動作:(分男左女右)男右手心從左側胸大肌開始,沿肩關節、肱二頭肌、肘關節、小臂內側、腕關節、掌心拍打8次,連續做8遍,交換到右手,左手心拍打,動作要領相同。
(八)拍打手三陽經 作用:手三陽經是從手指尖走到頭,導引動作可使氣血運行,頭腦清晰,可幫助陽經所過部位的肌肉,神經的疲勞恢復,對腕關節、肱橈肌、肘關節、三角肌、肩關節、岡上肌等肌肉拉傷后的恢復有一定作用。
動作:右手心從左手臂開始,沿院關節、小臂外側、肘關節、肱肌、三角肌、肩關節、岡上肌止,拍打8次,連續做8遍,交換左手心從右手臂開始,動作要領相同。
(九)揉按胸腹 作用:揉按胸腹能開胸順氣,消食散痞,排除臟腑濁氣,對胸悶氣緊,心慌心悸,胸腹痞滿,胸度肌肉緊張有一定松弛作用。
動作:(分男左女右)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重疊于胸部天突穴下,沿正中線從上至下劃弧旋轉,輕揉按至小腹、恥骨上8次,連續8遍。
(十)旋轉膝部 作用:對膝關節痛、髕骨勞損、髕尖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拉傷、半月板損傷、腫痛、麻痹、屈伸不利,均有一定作用。
動作:先兩足分開半步,雙足平行,兩手分置兩膝蓋之上,兩膝屈曲,由外向內旋轉,膝與足尖垂直,手指放松,掌心稍用力下按,如此連續做8次,然后從內向外旋轉8次。
(十一)踝部活動作用:足部趾端為神經之末梢,與腳部之經絡相連,加強踝部活動,可促進氣血暢通。多活動踝關節,可使關節靈活,預防踝關節扭傷。
動作:兩手叉腰,抬起左足,離地約10公分,并伸向前方,左腳向外向上翻起,腳背稍用力繃直,使足三陰經經絡之氣一升一降,以起到調整陰陽之作用,如此旋轉8次,再換右腳,兩腳輪流活動,年老體弱者,亦可坐在藤椅上鍛煉。
(十二)干洗臉 作用:面部摸揉使氣血流暢,滋潤皮膚,消除面部肌肉、神經的疲勞和緊張感;可醒腦明目,預防治療感冒。
動作:兩手心搓熱捂住面部,拇指壓住太陽穴,兩中指壓住頭維穴,兩中指相對,從上至下沿鼻粱,兩食指從睛明穴分開沿鼻旁迎香穴往下,掌心摩揉面部至下頜,再繞面部往上恢復原位。如此做8次,再做中指壓在食指上按迎香穴,從下至頭維穴,往兩邊分開沿太陽穴往下至下頜,如此做8遍,至臉部有熱感為止。
(十三)干梳頭 作用:可以活動頭部之所有經絡,引氣下行,通調大陽少陽之氣,醒腦明目,消除大腦神經之疲勞。對脫發、白發、頭皮風有一定作用。
動作:兩手小指壓按于眼內眶角之睛明穴,無名指按住攢竹穴,中指按住魚腰穴,食指按住絲竹空穴,拇指按住太陽穴。輕壓3次,然后十指同時往上梳頭,指腹稍用力,循膀胱經向下,經由通天穴下,至膽經之風池穴,轉手心向下,經肩井,淵液、京門、日月下至環跳穴。
(十四)拿玉枕作用:玉枕在頸部大椎穴之上,經絡錯綜之處,練氣功時,此處為一關卡,稱玉枕關。拿捏此處,易使氣感通關,同時緩解腦充血。對頸項強直、僵硬、落枕、頸部肌肉疲勞、感冒等,有一定作用。
動作:先將右手掌放在頸后大椎穴之上,五指朝一個方向提,呼氣時慢慢放松。連續做8遍,再換左手,重復上述動作。
(十五)擊天鼓 作用:這一動作能沖擊耳鼓膜。改善聽力。對耳鳴、耳聾及運動后頭暈、耳鳴、清醒頭腦有一定作用。
預防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超過400毫升者,便是產后出血。產后出血大多發生在產后2小時內,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的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滯留、軟產道撕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其中,以子宮乏力為最常見。子宮的正常收縮,有賴于大腦功能的健全。盼子心切卻得女兒,便會影響到情緒。長期擔憂,精神過度緊張,加上不良情緒,會影響大腦正常功能,使其發生紊亂,反過來影響產后子宮收縮,使胎盤附著面血竇關閉不全,于是發生產后大出血。所以,保持產后愉快情緒和良好心態十分重要。另外,分娩后產婦若摸不到腹部有堅硬如球的包塊(即子宮),或包塊邊緣不清,就應注意,引起重視。若發生陰道流血過多,就得讓醫生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預防尿潴留
懷孕后期,膀胱長期受到膨大的子宮壓迫,現在胎兒娩出,壓力一旦突然解除,會發生失張力性尿潴留。為使胎兒能安全、順利娩出,助產士會在產婦的會作一個側切口,以擴大產道的出口。剖宮產分娩的產婦,腹部留有手術切口。傷口的疼痛,使產婦恐懼排尿,以致發生尿溜留。分娩時,體力消耗較多,產后24小時內抓緊時間休息,以求盡快恢復體力,以致臥床時間多。大多數產婦都不習慣于臥在床上小便,這就會使尿液易潴留于膀胱。所以,在產后4小時內應及時排尿。一旦發生排尿困難、尿潴留時,應告訴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預防急性乳腺炎
乳汁是新生兒的唯一食物,所以分娩后,乳汁便會源源不斷而來。喂奶時,要兩側輪流喂,而且,內的乳汁都要喂盡。否則,會發生內乳汁淤積并發生乳腺炎?;疾『螅蛎洝⒆冇玻小凹t腫熱痛”四大癥狀。此時,要用手指端自根部向方向輕輕按摩、推擠,將淤積的乳汁排出。最好用吸奶器,將淤積的乳汁吸盡,停止哺乳。病情嚴重者,還得切開排膿。預防本病,在懷孕早期就要作好護理。要按摩、乳暈。有凹陷者,要每日向外輕拉,以免將來新生兒吮吸困難。妊娠晚期,每天用溫水清洗,使皮膚老結,防止產后破裂、細菌感染而致乳腺炎,還要佩戴合適的胸罩。
注意會陰衛生,預防感染
1 自備血壓計時時監測血壓
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價和治療全國聯合會第7次報告(JNC7),將正常血壓界定在
2 藥物治療 應積極持久
高血壓病一般的用藥原則是一種藥有效就用一種藥,一種不行就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心率快的用β受體阻滯劑,心率慢的用鈣拮抗劑;合并糖尿病或腎功能不全的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受體拮抗劑。近年來對接近高血壓者的處理更加積極。處在高血壓前期的人群,除必須改變生活方式外,如伴有危險因素或并存的臨床情況,在糾正或治療危險因素或臨床情況的同時,就需要降壓治療[1]。對于處在Ⅰ期高血壓病的人群積極選擇降壓治療,更是保護靶器官免受損害的積極有效措施。高血壓病一經確診,則需終生降壓治療,終止治療,血壓遲早會恢復到治療前水平。但對長期服藥,患者常常有顧慮,認為凡藥三分毒,有副作用,故有的人血壓高時吃藥,低了停藥(不知道血壓低是藥物作用的結果),弄得血壓忽高忽低,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堅持長期服藥治療,是高血壓病自我保健的第二個措施。
3 改變生活方式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曾有學者說:“是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殺死了我們自己?!币虼?,現今真正威脅人們健康的是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一旦患了高血壓病,生活要有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穩定和降低血壓的重要措施。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休息好可使血壓平穩或降低;其二是不吸煙,煙中的某些成分可使血管痙攣血壓上升,對身體有害,應戒掉;其三是不酗酒,但可適量飲之,以每日酒精含量≤15g為宜。適當飲酒,對身體有益,可使氣血流通,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四是科學吃好三餐飯。高血壓病人的飲食應低鹽低脂低糖,多吃富含鉀鎂鈣的食品。因為鈉與高血壓的的發病有直接關系,每日攝鹽7~8g者患病率增高,每日減少攝鹽1g,降血壓約1mmHg[1]。而鉀、鎂、鈣對高血壓病可起到保護作用。多食水果、蔬菜(鉀含量高)、牛奶(鈣含量高)、飲硬水(鈣鎂含量高),可以對抗鈉。多食粗糧,以促進脂肪代謝。少吃零食及油膩和過甜食品,以免攝入過多熱量引起發胖;其五是經常運動,保持適當的體重。研究顯示,肥胖與高血壓的發病有直接關系,肥胖者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的2~6倍,體重每增加9kg,舒張壓約增加4mmHg;男性體重每增加1.7kg/m2,女性體重每增加1.25kg/m2,收縮壓對應上升1mmHg[1]。而減肥使體重下降后血壓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高血壓病人的運動是必不可少的,而減重、避免發胖也是使血壓穩定、下降的重要措施。病人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形式。一般以走步最好,簡單易行,提倡3、5、7。即每次行走30分鐘;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每分鐘的步數以調整心率為70次為宜(一般開始時每分鐘走80步,以后逐漸加至140步)。
4 定期體檢 預防或早期發現 干預危險因素或臨床癥狀
與高血壓有關的危險因素或臨床情況有:糖尿病、冠心病、腹型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這些危險因素必須加以預防和控制,應做到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血壓病人應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血脂、血糖、肌酐、尿常規、心電圖、胸部X線等。有糖尿病的要降糖治療,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有冠心病的除擴冠治療外,應堅持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每日50~75mg以改善微循環,防止血栓形成,減少心梗發生。腹型肥胖(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應著重運動減重。高血脂、脂肪肝除了調整飲食結構,低脂飲食、多吃粗糧、加強運動外,必要的降脂治療是不可少的,使血脂控制在:TG
5 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研究顯示:人們在精神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時,病理信號增強,大腦皮質興奮,抑制平衡失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縮血管沖動占優勢,使小動脈收縮,血壓上升[2]。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穩定、降低血壓的重要措施。一旦得了高血壓病,應正確面對,既重視又藐視。重視就是做疾病的主宰者,主動學習一些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按時服藥,勤測血壓。藐視就是不背包袱,保持良好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整緊張及不良情緒的方法有:放松訓練、聽音樂、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都可起到穩定或降低血壓的作用。
總之,高血壓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學面對,做疾病的主宰者,將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之樹就會永遠常青。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廖履坦,等.實用內科學.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25,1527,1539
低血壓癥如何治療呢?除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服些如西洋參、八珍湯、十全大補丸、補血當歸精、葡萄糖酸阿鐵糖漿、肌苷片、三磷酸腺苷片等中西滋補藥外,注意個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也很重要。
衣:宜促進下肢靜脈血回流到心臟。
血壓偏低者,衣著除講究雅觀、大方、適體、保暖和穿出個性化外,提倡穿緊身牛仔褲等長褲。曾有過因血壓過低而暈倒者,以彈力繃帶包扎下肢,再穿上長褲。年輕女性宜穿有彈性的長統襪。其目的都是為了有利于促進下肢靜脈血回流到心臟,增加心搏出血量,改善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避免或減少由于血壓偏低而引起的頭暈、頭痛、胸悶、心跳、疲倦等不適癥狀。
食:使瘦弱體質逐漸變得健壯。
(1)合理搭配,葷素兼吃,爭取攝人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纖弱的體質逐漸變得壯實。
(2)食欲不振時,可適當添加點刺激性強的食物或調味品佐膳,如生姜、青蔥、大蒜、米醋、食糖、辣椒、胡椒、啤酒、葡萄酒等,使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令人胃口大開。這對增強體質、升高血壓大有裨益。
(3)低血壓伴有貧血者,應多吃些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豬肝、瘦肉、豬血、蛋黃、魚蝦、貝類、牛奶、豆腐和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糾正貧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血液供給,升高動脈血壓,消除因血壓偏低而引起的種種不適癥狀。
(4)中醫認為蓮子、桂圓、桑葚大棗等干鮮果品。有養心補血、健脾益腦之功效,低血壓患者宜常搭配食用。另據最新報道,豆豉、豆醬、醬油、腐乳、臭豆腐等,因發酵、釀造過程受細菌的分解作用,能產生一種酪胺物質,經常食用,有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作用。
(5)與高血壓病相反,低血壓者不必過分限制高鈉、高膽固醇食物。食鹽(氯化鈉)每日可攝足10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腎、蛋、奶油、豬骨、魚卵、魷魚等也可適當多吃。既利于增進食欲,又益于提高動脈的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住:綠化、通風、透光有助爽神。
住宅及其周圍環境,應大力栽花、植樹,注意保持室內的通風、透光。空氣的新鮮,環境的寧靜,賞心悅目的花草樹木,對避免、減少低血壓患者的不適癥狀,達到爽神健身的目的,皆有益處。
行:加強運動鍛煉,改善心血管功能。
常言道:“生命在于運動。”對低血壓患者來說,運動尤為重要。須知: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運動鍛煉,才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血量、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心血管功能、收縮血管并逐漸使血壓上升和穩定到正常血壓的最有效措施。
(1)出門堅持多步行、騎自行車。
(2)每日早晚各做10次仰臥起坐。
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環境:空氣流通、清新溫暖為好。天涼注意保暖。另外按摩前洗個熱水澡能夠讓肌膚與四肢綿軟溫熱,對穴位的刺激表現敏感,更能體會點穴按摩的。
飲食:按摩時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能過度饑餓,吃七分飽在按摩時會覺得比較自在舒服。注意不要一邊按摩一邊吃東西,因為按摩時血液在全身流速加快,這時吃東西會使血液集中流向胃部,加重胃的負擔,引起胃病。
補水:按摩時準備點涼開水或果汁,最好不要喝茶,茶中的茶酚胺有明顯的提神作用,而按摩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得到持久的保健效果。
力度:動作要有一定的節奏感,在點穴按摩中,力度輕柔比有力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與自己心跳的速度大約一致,開始時手法要輕柔,隨后逐漸加重,結束時要輕柔和緩。
不宜:按摩不能代替醫藥治療
這些人不適宜按摩:癌癥、神經紊亂、心臟病、嚴重哮喘、手術后恢復期、嚴重靜脈曲張、血壓過高、癲癇等患者。對于體質虛弱的人用介質按摩更適宜。
舒適穴位大起底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頭痛等癥,取穴用拇指首先輕輕揉幾下,再慢慢加力按壓 1-3分鐘可解除由于長期工作引起的頭痛和眼睛疲勞,使我們感到輕松。
風池穴:可緩解感冒、眩暈、頭部不適等癥狀,用雙手拇指按壓 1-3分鐘就可以消除頭部不適感。
天柱穴:消除頸部酸痛,促進頭部與身體的血液循環,解除疲勞使心情愉快。取穴用雙手拇指壓在穴位上 1-3分鐘,就可以解除全身酸痛和疲勞。
心俞穴:可抑制心悸,對胸部呼吸不暢等不適感有較好的作用。取穴用雙手拇指按壓在穴位上 1-5分鐘,就能調整循環機能,感覺呼吸輕松。
腎俞穴:是消除腰部、背部酸痛的重要穴位。取穴用雙手拇指按壓穴位 1-5分鐘,可消除腰酸背痛,使全身感覺舒適。
足三里穴:可消除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腸胃不適,腿部、足部疲勞。取穴分別用指壓住穴位 1-3分鐘,可解除全身疲倦和腸胃不適、四肢沉重。
涌泉穴:可消除全身不適,對困倦、疲勞有良好效果。取穴用拇指用力按壓 1-5分鐘,具有調整身心機能、增加體力與活力的效果。
小貼士
按摩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介質來增加舒適感、加強手法,達到最佳效果。
滑石粉: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減少手法阻力,具有干燥除濕、皮膚、清熱、防止皮膚損傷、止癢的效果。
雞蛋清:去熱除煩、消積導滯,對煩躁失眠、噯氣反酸等效果較好。同時具有補益脾胃、潤澤肌膚、消腫止痛的功效。
藥酒:用藏紅花浸泡在白酒里,二十天后就成為紅花酒。按摩時候涂在疼痛的地方,能溫通經絡、活血止痛、化瘀解痙。
香油(芝麻油):清熱祛風、和血止痛,有補虛透熱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