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甲狀腺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69
為了探討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與效果, 現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診治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對照分組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4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24例, 年齡24~67歲, 平均年齡(41.2±9.2)歲;疾病類型:22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42例為甲狀腺腺瘤。對照組中男44例、女20例, 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0.6±9.2)歲;疾病類型:23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41例為甲狀腺腺瘤。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術后護理措施的選擇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 對照組則為常規護理措施。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常規護理措施是給予患者基礎健康教育、病情監測及出院指導等。綜合護理措施的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術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宣教, 宣教采取集體講座和一對一口頭宣教等多種形式, 并針對不同患者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宣教方式, 例如針對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可使用專業性語言對其進行病情分析, 針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健康教育, 以增強患者的健康知識, 督促其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1];②心理護理:由于病痛折磨, 患者往往存在較嚴重的負面心理情緒, 加之醫療花費較大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 繼而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 從而影響到預后, 因此護理人員要細心體察患者的心理, 耐心與患者溝通, 傾聽患者的傾訴, 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 幫助患者盡快擺脫不良情緒, 重拾康復信心[2];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在術后6 h內禁食, 期間可飲用適量溫水, 待確定無咳嗽等癥狀后可食用一些流食, 逐漸可轉為半流食, 并且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避免辛辣、刺激、生冷, 注意少食多餐;④引流護理: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需對患者常規留置引流管, 護理人員應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彎折或脫出, 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及引流是否通暢, 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上報[3];⑤創口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創口情況, 尤其要注意創口是否有出血狀況, 發現出血應立即評估出血量, 并作出有效處理, 平時則應定期給創口更換敷料, 告知患者盡量少說話以免發生內出血。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4] 在患者出院前觀察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術后并發癥情況、護理滿意度這三項指標。護理效果分為優、良、差, 優良率=優率+良率。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護理效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為95.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術后并發癥情況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為7.8%,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為96.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甲狀腺疾病均為現代臨床常見病, 而這些疾病通常需要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具有著手術操作簡單、治愈率高等優點, 但同時也存在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缺點, 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全面保護, 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4]。但傳統的常規護理措施往往不夠具有針對性和全面, 局限性較大, 因此護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綜合護理則是一種更加先進的護理模式, 其強調以人為本, 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給予患者綜合、系統、全面及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 顯著提高了護理的臨床效果[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95.3%)顯著高于對照組(79.7%)(P
參考文獻
[1] 匡秀紅.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與效果分析. 系統醫學, 2016, 1(7):129-130, 133.
[2] 楊群英.甲狀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29):260-261.
[3] 邱春.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全期護理對其心理和睡眠質量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 2015(2):65-66.
[4] 尤麗.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評價.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5):215-216.
方法:對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甲狀腺危象13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13例患者經過正確的綜合護理措施,及時的救治,均轉危為安。
結論: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甲狀腺危象的發生率,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甲狀腺危象 綜合護理 療效評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39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259-01
甲狀腺危象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最嚴重的并發癥[1],臨床表現兇險,常因高熱、虛脫、心力衰竭、肺水腫、水電解質紊亂而危及生命[2],如果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采取積極的綜合護理措施,及早發現潛在的甲狀腺危象,及時正確的處理,均能轉危為安,我們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13例甲狀腺危象患者的綜合護理措施,并總結經驗,特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甲狀腺危象13例病人,男性4例,女性9例,年齡34歲至51歲,平均(41.31±8.76)歲。13例患者均有大汗、煩躁不安、心率≥140次/分,其中伴有高熱、惡心、嘔吐3例;出現心力衰竭1例。
1.2 原因分析。甲狀腺危象是甲狀腺毒癥急性加重的一個綜合征,發生原因可能與循環內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有關。多發生于較重甲亢未予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的患者。常見誘因有感染、手術、創傷、精神刺激等因素。
1.3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高熱(>39℃)、脈快(>120次/分),同時合并神經、循環及消化系統嚴重功能紊亂如煩躁、譫語、大汗、嘔吐、水瀉等,若處理不及時,可迅速發展至昏迷、虛脫、休克甚至死亡。
2 綜合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值班護士應加強巡視及病情觀察,每0.5-1h巡視一次,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體溫變化,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及情緒變化。一旦患者出現潛在甲狀腺危象表現時,及時通知值班醫生,并配合治療。
2.2 心理護理。患者及家屬一般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變規律缺乏足夠的認識,當患者處于手術、創傷、感染等應激狀態時,以及在應激狀態,患者心率、血壓、體溫等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波動,導致患者與家屬容易過分緊張。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在患者入院后逐漸滲透講解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因、臨床表現、如何配合治療,態度要和藹,對患者及家屬的問題要耐心細致的講解,緩解醫患之間的緊張狀況,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一旦出現大汗、心慌、煩躁、呼吸不暢等不適,隨時與醫生、護士溝通,并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
2.3 急救護理。當發現患者出現潛在性甲狀腺危象表現時,及時通知值班醫生,保持病房安靜,令患者閉目平臥,穩定情緒,切忌急躁、不配合,并立即吸氧,減輕高代謝狀態下的組織缺氧。盡快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①腎上腺能阻滯劑:可選擇應用利血平1-2mg或胍乙啶10-20mg口服,或普萘洛爾5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ml靜脈滴注,以降低周圍組織對腎上腺素的反應。②碘劑: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以降低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③氫化可的松:200-400mg,分次靜脈滴注,以拮抗過多甲狀腺素的反應。④鎮靜劑:常用苯巴比妥鈉100mg,或冬眠合劑二號半量,肌肉注射6-8小時一次。⑤用退熱劑、冬眠藥物和物理降溫等綜合方法,保持病人體溫在37℃左右。⑥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溶液補充能量。⑦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黃制劑。
3 結果
13例患者經過正確的綜合護理措施,能夠作到及早發現,及時的救治,均轉危為安,大大降低了甲狀腺危象的死亡率。
4 討論
甲狀腺危象是甲亢的嚴重合并癥,是因甲狀腺素過量釋放引起的爆發性腎上腺素能興奮現象,若不及時處理,可迅速發展至昏迷、虛脫、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約20%-30%。甲狀腺危象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得到多數學者認可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3]:①感染、精神因素等刺激或外科手術擠壓,使單位時間內大量的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突然釋放入血,甲亢原有癥狀加重;②甲亢患者糖皮質激素代謝加速,腎上腺皮質負擔過重,存在潛在的儲備不足,在應激狀態下又激發腎上腺皮質代謝性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抵其消耗,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③兒茶酚胺的協同作用:在應激狀態下,兒茶酚胺活性明顯增強,血液循環中甲狀腺素與兒茶酚胺協同作用,使機體代謝率顯著增高;④甲亢患者各系統的臟器及周圍組織對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適應能力減低;⑤手術前后和其他的非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存在進食熱量的減少,使甲狀腺激素在肝臟的清除率降低。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甲亢的治療規范化、合理化,甲狀腺危象的發生幾率明顯下降,甲狀腺危象的處理重在預防,主要是去除誘因,特別是積極預防感染,采用積極的綜合護理措施,提高認識,作到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及時正確的搶救措施,對降低甲狀腺危象的發生率、死亡率有著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降田.甲亢危象致死原因探討[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9,21(1):74
[關鍵詞]Roy適應模式;甲狀腺;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b)-101-02
Roy適應模式是由CaUista Roy創作的。它認為每一個接受護理的患者都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系統,這個系統與周圍處于變動狀態的環境相互作用Ⅲ。其護理目標是改善護理對象的適應方式,以促進患者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這4個方面的適應性反應。2009年12月一2011年1月筆者對本科室52例甲狀腺手術患者運用Roy適應理論進行評估、護理,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2009年12月-2011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甲狀腺患者52例,年齡24-52歲,平均36.5歲,均在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施行甲狀腺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手術。其中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術者25例,單純結節性甲狀腺腫切除11例,甲狀腺腺瘤行腺葉或部分切除術者14例,甲狀腺腺癌行患側腺葉加峽部及對側大部分切除術者2例。2護理干預
2.1生理方面
2.1.1術后出血的處理(1)護理評估:表現為頸部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滲血、引流血量過多等,多發生于術后48 h內。與主要刺激(創面滲血、術中止血不徹底或結扎線脫落)、相關刺激(術后進食、咳嗽、過頻活動)等有關。(2)護理目標:使術后患者無出血或能夠及時有效控制出血。(3)護理措施:①準確記錄引流液的色、量。②術后血壓平穩的患者取半坐臥位,嚴密觀察創面滲血、心率及血壓的變化。③指導患者正確咳嗽,讓患者盡量使用手勢、書寫等方法溝通,以減少出血的發生。(4)效果評價:52例患者均未發生術后大出血。
2.1.2甲狀腺危象的處理(1)護理評估:本組有1例甲亢患者因術前服用碘劑時間短,于術后22 h發生危象,表現為煩躁、高熱、大汗、昏迷。與主要刺激(甲亢癥狀未能很好控制)、相關刺激(術前準備不足)、固有刺激(對手術的擔心等精神因素)等有關。(2)護理目標:控制甲狀腺危象的發生,成功搶救甲狀腺危象患者。(3)護理措施:①藥物準備:甲亢患者術前常規服用碘劑2周,以收縮甲狀腺血管,使腺體縮小變硬,將基礎代謝率控制在適當范圍內。②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和需求,有針對性地給予解釋、疏導。③體溫護理:甲亢患者術后嚴密監測體溫,控制體溫在38℃以下。④危象發生時,立即搶救。(4)效果評價:51例患者無甲狀腺危象發生。1例患者搶救成功。
2.1.3神經損傷(1)護理評估:本組1例患者行甲狀腺癌根治術,因癌腫黏連,分離時牽拉喉返神經致暫時性損傷,術后患者出現聲嘶;1例甲亢患者術中結扎甲狀腺上極血管造成喉上神經損傷,患者術后飲水時發生嗆咳、誤吸現象。與主要刺激(手術操作的直接損傷如切斷、縫扎、挫夾或牽拉過度)、相關刺激(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的牽拉)等有關。(2)護理目標:降低神經損傷,促進神經恢復。(3)護理措施:①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分牽拉血管。②術后及時評估患者的聲音。仔細觀察其聲音的改變。③保持呼吸道通暢,床邊備好急救藥械。④協助患者坐起進食或進半流質固體食物,進食速度不宜過快。(4)效果評價:1例術后聲音嘶啞,經針灸理療、使用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3個月后逐漸恢復;1例術后飲水時發生嗆咳、誤吸,經治療后自行恢復。
2.2情感方面
2.2.1護理評估52例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如焦慮、恐懼、抑郁等。與主要刺激(手術及術后并發癥的不良刺激)、相關刺激(病痛的折磨讓其難以忍受、擔心難以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固有刺激(對疾病知識、手術過程以及并發癥的認識不足、對收費制度不了解)等有關。
2.2.2護理目標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之能積極配合,并能愉快地完成手術治療。
2.2.3護理措施術前主動熱情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疾病的知識、大概的操作過程及成功的病例。在患者緊張時握住患者的手,以消除其焦慮緊張的情緒。
2.2.4效果評價通過心理暗示、社會支持等,患者焦慮、緊張有所減輕,能正確面對手術,積極配合治療。
2.3角色功能方面
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角色適應不良。
2.3.1護理評估表現為煩躁不安,想放棄手術等。與主要刺激(由社會角色轉變成患者角色)、相關刺激(缺少親人的陪伴而孤獨,擔心經濟負擔)、固有刺激(性格內向)等有關。
2.3.2護理目標患者能盡快適應角色轉換。
2.3.3護理措施鼓勵親人多陪伴,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感覺,給予適當的安慰。
2.3.4效果評價本組5例患者在短時間內逐漸適應患者角色。
2.4相互依賴方面
本研究中有2飼患者由于術后出現聲嘶、嗆水,1例出現甲狀腺危象,認為手術失敗。
2.4.1護理評估表現為態度變壞,要求轉院等。與主要刺激(術后的聲嘶、嗆水)、相關刺激(擔心手術失敗、住院時間延長時費用增加)、固有刺激(甲亢患者性格急躁)有關。
2.4.2護理目標醫患關系得到改善,患者能信任醫生,配合治療。
2.4.3護理措施通過積極理療、使用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醫務人員自信親切地與患者交流,主動關心患者的感受;每日給予費用清單。
2.4.4效果評價取得患者的信任,醫患相互依賴關系重新建立。
3討論
關鍵詞:內分泌甲狀腺;優質護理;效果
近年來,伴隨人們工作壓力增加與生活習慣改變,甲狀腺發病率不斷上升,使臨床對內分泌科的護理要求逐漸提高[1]。因甲狀腺導致的疾病種類繁多,如甲狀腺腫等,且此類疾病難以治愈,臨床需結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2]。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內分泌甲狀腺100例患者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內分泌甲狀腺10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護理時不同護理方案分成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5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4:20,年齡46~85歲,平均(59.15±1.12)歲,病程1~6w,平均(3.45±0.20)w;觀察組男女比例30:26,年齡45~85歲,平均(59.13±1.11)歲,病程2~6w,平均(3.85±0.20)w;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嚴格按照醫囑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藥物干預。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行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醫護人員可通過講座等形式向患者與家屬詳細講解內分泌甲狀腺有關知識。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經常以溫暖、真誠言語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內心壓力來源,多給予鼓勵與幫助,對其不良心理情緒予以及時疏導。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做到均衡膳食,多食蔬菜、水果與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促進其良好飲食習慣養成。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依據抑郁與焦慮自評量表(SDS&SA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定,≥53分表示存在抑郁、焦慮心理[3]。自制滿意度評分量表,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與護理效果等,滿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79分為較滿意,≤59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數×100%[4]。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予以分析處理,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組內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字2行組間比較,當P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護理后,兩組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比對照組優(P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43%比對照組77.27%高(P
3討論
甲狀腺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而內分泌甲狀腺指因甲狀腺異常分泌引發的疾病,一般分為甲狀腺功能性衰退與功能亢進,對于此類疾病臨床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且結合有效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5,6]。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比對照組優,具體表現: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30.80±5.01)分比對照組(50.38±5.79)分低,表明內分泌甲狀腺患者行優質護理有利于取得顯著護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考慮可能因為護理人員在對患者予以優質護理時注重心理護理,以溫暖、真誠言語和患者交流、溝通,多給予鼓勵和幫助,并及時疏導其不良心理情緒等,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從而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緒[7,8]。
同時通過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滿意度96.43%比對照組77.27%高,表明內分泌甲狀腺患者行優質護理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考慮可能因為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讓其多食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高維生素等食物,能夠保持營養均衡,且幫助患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有利于改善病情,取得較好護理效果,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內分泌甲狀腺患者行優質護理具有顯著護理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并使護理滿意度提高。
參考文獻:
[1]邱玉紅.內分泌科護士甲狀腺護理能力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9):67-69.
[2]李玉芳.甲亢患者的家庭養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49.
[3]鐘玲芬,沈麗華,馮玉英,等.系統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影響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4):133-134,137.
[4]勞豫玲.臨床護理路徑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手術認知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268-269.
[5]顧群利.甲狀腺手術患者不良反應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26-27.
[6]姜和霞,張艷,劉麗,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39-1440.
關鍵詞:甲狀腺癌 護理
中圖分類號: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7)12-0075-03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外統計臨床發病率為40/百萬,國內統計發病率為114.4/百萬,占全身惡性
腫瘤的1%~2%〔1〕。女性較多見。
1 癥狀體征
甲狀腺癌的癥狀因其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生物學特性而表現各異,局部體征也不盡相同。它可與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同時存在,發病期多無明顯癥狀,只是在甲狀腺組織內出現一質硬而高低不平的腫塊。
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其特點是生長緩慢,尤其是狀腺癌,常表現為局限于甲狀腺一葉或峽部無癥狀的腫物,多年生長緩慢,常被病人本人或在常規檢查時發現。偶爾長大的腫物,可產生氣管壓迫、吞咽困難或局部壓迫癥狀。5%病例有淋巴結轉移,10%的病例發生血行轉移,通常轉移到肺、骨或腦。
未分化癌和少數髓樣癌,常為高度侵犯性,發展迅速,生存期短。甲狀腺結節或腫塊多在短期內迅速變硬、增大,腺體在吞咽時上下移動性減少,或固定。更多合并有局部癥狀:如頸部常有不適或脹滿感、束緊感。初診時多有頸淋巴結的轉移,并可出現波及耳枕部和肩的疼痛,聲音嘶啞,以及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明顯的hornrt綜合征。未分化癌100%病例有血源性轉移,遠處轉移主要在扁骨(顱骨、椎骨、胸骨、盆骨等)和肺。其骨轉移,常無癥狀,但也可由于脊椎壓縮性骨折而有疼痛或神經癥狀;肺轉移表現為彌散性浸潤或局限性的結節。
髓樣癌,臨床上表現為甲狀腺內有不吸收放射性碘的孤立的硬結節。20%有家族性,有家族史者常為雙側性。由于癌腫產生5-羥色胺和分泌降鈣素,因此臨床上可出現腹瀉、心悸、臉面潮紅和血鈣降低等癥狀。晚期,50%以上病人有淋巴結轉移和血源性轉移。
臨床上有些病人的甲狀腺塊并不明顯,而以頸、肺、骨骼的轉移癌為突出癥狀。因此,當頸部、肺、骨髂有原發灶不明的轉移瘤存在時,應仔細檢查甲狀腺.
2 病因
具體確切的病因目前尚難肯定,但從流行病學調查、腫瘤實驗性研究和臨床觀察,甲狀腺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2.1 放射性損傷
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后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
2.2 碘和TSH
攝碘過量〔2〕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2.3 其他甲狀腺病變
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系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2.4 遺傳因素
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鉻細胞瘤等,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3 治療
甲狀腺癌一旦確診,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術后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和抗癌藥物治療3個方面。以下主要闡述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清除癌組織和清除可能已發生轉移的頸部淋巴結〔3〕。清除癌組織的手術方式一般是將甲狀腺全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切除可能已有轉移的頸部淋巴結也是經常采用的方法。甲狀腺癌的術后處理,是進行甲狀腺激素治療。如果甲狀腺全部切除,必須用甲狀腺激素治療,即使甲狀腺不是全部切除,也應用甲狀腺激素治療。用甲狀腺激素治療的意義是:①維持甲狀腺的正常功能;②抑制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因為促甲狀腺激素可能引起腫瘤復發,用甲狀腺激素可以防止或減少復發。L-甲狀腺素鈉的用量每日50~150ug。
4 護理
4.1 術前護理
4.1.1心理護理: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關心、體貼病人,滿足其合理需求,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
4.1.2出現氣管壓迫癥狀的病人應采取半臥位,安靜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床旁備好氣管切開包、氣管內插管、吸引器、氧氣等急救物品。
4.1.3出現局部突然腫脹、呼吸極度困難、脈搏增快等癥狀時,應考慮癌腫壞死出血壓迫氣管,需及時通知醫生,并立即做好救治準備。
4.1.4術前需放療或化療者,按放、化療護理常規進行。
4.2 術后護理
4.2.1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一般在術后48小時左右拔除。
4.2.2如引流不暢,血塊堆集,出現壓迫癥狀,應迅速拆除傷口縫線。
4.2.3由于氣管插管的刺激,喉部水腫,術后可能出現輕度聲音嘶啞和吞咽困難,可對癥處理。
4.2.4術后出現嘔吐,應及時清理干凈,以防污染物污染傷口和敷料。
4.2.5注意保持頸部水平位置,避免后仰或前屈過度,影響正常愈合。
4.2.6術后可慢慢由流食、半流食過度到普食,注意營養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
4.2.7積極進行心理疏導,開導幫助病人,克服悲觀厭世情緒,增強生活信心,與病魔做斗爭。
4.2.8保持手術部位的清潔與干燥,避免磨擦、搔抓與接觸刺激較大的肥皂、酒精、膠布等。男性忌刮皮膚毛發。
4.2.9如出現手足抽搐,四肢、口唇發麻,可靜注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癥狀緩解可改用口服鈣劑,每次1~2克,每日3次,維持到癥狀控制病情穩時才能停用。
4.2.10術后須用L-甲狀腺素鈉,其劑量足以抑制TSH,須定期查Tg水平,Tg是腫瘤復發的指標。
5 甲狀腺癌的預防
單純性的甲狀腺腫大者,部分有惡變的可能,因此,積極防治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是預防甲狀腺癌的重要措施。甲狀腺單發結節并發癌變者約有20%,結節性甲狀腺腫癌變者為5%,甲亢惡變者占2%,甲狀腺瘤也有惡變的可能。因此,對這些良性甲狀腺疾病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也是降低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6 結論
甲狀腺癌以其發病的隱匿性,病因的不確定性,多被人們忽視,但是一旦確診為甲狀腺癌,也不必驚慌,通過徹底的手術治療,堅持服藥,必要時配合放化療及中醫治療,其預后是非常樂觀的。
參考文獻
[1] Merante BI, Meduri F, Toniato A, et al. Cervical lymphorrea after nodal dissecation:role of fasting based on clinical evidence〔J〕.Minerva Chir,2006,61:57~62.
[2] 汪永金.甲狀腺狀微癌〔J〕.國外醫學分冊,1997;24(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