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豆杉盆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紅豆杉的栽種土壤。紅豆杉是淺根性的植物,具有喜蔭、耐旱、抗寒的特點,適宜栽種土壤為疏松、濕潤、排水良好、pH值在5.5-7.0的砂質壤土上。選擇栽種的容器以盆底有透氣孔的為佳,若是自行制作盆景可以選用比植株大一些的的陶瓷花盆,盛裝的土壤用草炭土、珍珠巖等與壤土配成混合。
2、紅豆杉的光照和溫度。紅豆杉是喜蔭耐旱的植物,適合在室內擺放,有普通光照即可。在每年6-9月天氣較熱時,不要在強光下直射,容易使葉綠素受到破壞,可以搭設遮陰棚架或者是直接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但沒有光照也會影響紅豆杉的生長,所以不要將其擺在空調的出風口處或暖氣旁邊,那樣會使紅豆杉的葉片水分快速流失,導致枝葉脫水,最后葉片卷曲、干枯。另外紅豆杉對于溫度的要求不高,只要高溫不長時間超過38℃一般不會出現一些生長上的問題。
3、紅豆杉的澆水。給紅豆杉盆景澆水時,澆則澆透,不要上濕下干,一次不能澆太多,而且要慢慢的澆入,等水慢慢的滲透到地下的土壤里。一般春秋季節是需要每隔5-7天的時候澆一次透水就可以了,而夏天的時候每隔3-5天澆透一次;冬天則7-10天再進行一次澆透水。在這里還要提醒廣大花友,梅雨季節或者是連續陰雨天要減少紅豆杉盆景的澆水。
4、紅豆杉的施肥。給紅豆杉施肥的肥料可以自行去花卉市場后買現成的,一般每兩個月左右施用一次葉肥,花果期則使用花果肥促進生長。此外還可以施用自制的充分腐熟的肥液,以量少多次的方式進行施肥。
(來源:文章屋網 )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地位于仙居縣官路鎮鄭固村山地,海拔550 m,坡向東北,坡度25°,黃壤土,地層深90 cm,pH值5.7。原植被為雜灌木。年均氣溫17 ℃,1月極端最低氣溫-6.9 ℃,7—8月極端最高氣溫39 ℃,平均無霜期300 d左右,年均降雨量1 550~1 650 mm,平均大氣相對濕度80%,年均日照時數約1 700 h。供試苗木為2005年1月從江西省宜春市水江鄉引進的二年生南方紅豆杉幼苗,用紙板箱包裝運輸,防止幼苗根系干燥。
1.2試驗方法
2004年冬季帶狀整地,挖除雜灌木及雜草根系。帶寬1.5 m,造林面積3.33 hm2,株行距5 m×6 m。造林當年7月除草松土,并用松枝、常綠闊葉林枝條插在幼樹四周,透光度40%左右;當年11月上旬拆除遮蔭物,給幼樹煉苗。第2年開始,用除草劑于4月、7月各除草10次。第5年開始每年冬季從樹基干向上剪除枝條,保留上部枝條占樹干總長度50%[3-4]。
2結果與分析
紅豆杉經過人工造林,成活率91%,造林的第4年開始,有少量植株結果,第5年開始,大部分植株開始結果。至2011年12月測量,最大地徑達到6 cm,樹高3.4 m,平均地徑3 cm,平均樹高1.7 m。紅豆杉喜陰偏濕,造林當年夏秋季要遮蔭;裸根苗成活率低。近年來,鎮林業部門從省內調入的營養杯造林成活率高達98%。裸根苗當天造林,苗木要保溫,過夜保管的苗木應放在濕稻草上,再用濕稻草覆蓋。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紅豆杉經過人工造林,成活率91%,造林的第4年開始結果,第7年平均地徑為3 cm,平均樹高為1.7 m。南方紅豆杉造林經濟效益高,紅豆杉幼樹高1.5 m以上帶土球移植的目前市場上價格達300元/株,每增高0.5 m,市場價增加100元,經濟效益高。
目前浙江、江西、福建等許多省份已掌握了人工繁育技術,國內已有人工造林的經驗。林業部門應加強指導,根據市場趨勢,對于不同經營目標的南方紅豆杉人工林,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系統經營模式。一是短周期藥用原材料的經營。在3~5年內為癌病患者或經營加工紫杉醇的企業提供一定數量的枝條、樹皮、樹葉、樹根等原材料。二是珍貴樹種用材林的經營。可選擇海拔600 m以下的中低山地帶、水濕條件好、日照短、土層深厚的山地,建立珍貴樹種優質良材基地,40~50年10個輪代期,以滿足21世紀中后期人們對優質高檔用材的需求。三是觀賞盆景林的經營。南方紅豆杉樹形端直,枝葉濃密,凌冬不凋,蒼翠宜人,姿態婆娑,如用無性系繁殖的苗木盆景,2~3年就能結出紅色珍珠狀果實,在市價上銷售價格看好,能滿足人們審美觀賞的需求[5]。
4參考文獻
[1] 高兆蔚.中國南方紅豆杉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2] 高雅賢,仲秋維.極有開發價值的東北紅豆杉[J].中國林副特產,1995(2):54.
[3] 李玉鳳.南方紅豆杉扦插育苗與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4):72-73.
關鍵詞:紅豆杉;前景;紫杉醇;效益
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瀕危天然珍稀抗癌植物,被全世界42個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國寶”,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大熊貓”,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是植物中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紅豆杉還是改善環境的好幫手,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于一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 紅豆杉的經濟效益
1.1 食用和美容價值 紅豆杉的假種皮可以食用,酸甜可口,刺激食欲。葉子也可以生吃,有消炎和排毒的作用,而且它的種子還可以榨油。有一些人也將紅豆杉提取出來紫杉醇的酵素配合精油等制成美容的護膚品,可以起到保濕、調解血液循環等功效。
1.2 藥用價值 紅豆杉具有極好的藥用價值,以莖、枝、葉、根入藥。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堿、雙萜類化合物,能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對多種晚期癌癥療效突出,被公認為當今天然藥物領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質和“治療癌癥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治療轉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藥物之一,同時對肺癌、食道癌也有顯著療效,對腎炎及細小病毒炎癥有明顯抑制。另外,紫杉醇對腎臟病、糖尿病、腎炎浮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產后瘀血、痛經、降血壓、降血糖、白血病、腫瘤淋病等也都有顯著療效。經權威部門鑒定和相關報道,中國境內的紅豆杉在提煉紫杉醇方面具有一定的含量,尤其以生長環境特殊的東北紅豆杉含量最高,含量可達0.03%。
2 生態效益
2.1 凈化大氣 667O紅豆杉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0.8t,這對保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動態平衡,減緩溫室效應,改善人類生存最基本條件有著巨大的作用。
2.2 強大的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功能 紅豆杉全天24h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這是它與其他植物相比最根本的區別,也是植物界最特殊的一種植物,曾被譽為“呼吸樹”、“環保樹”,對于環保可以作出巨大貢獻,是環保工程的首選樹種。為此它最大的優勢是適合在室內擺放,一天24h釋放氧氣,起到增氧效果,讓人倍感空氣清新,精神放松,充滿活力。
2.3 涵養水源減少土壤流失 紅豆杉枝葉繁茂、截滯雨水能力強,林下紅豆杉枝葉深厚,可減少地表徑流及增強土壤滲透能力,有較強的蓄水能力。667O紅豆杉林可蓄水66.7t,紅豆杉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固土能力強,可減少水土流失。
2.4 有吉祥、長壽的象征 它四季常青,樹型美觀,最適合用來培育盆景。種子成熟時鮮紅飽滿,非常好看,紅果與綠葉相映成趣,是不可多得的高檔綠化樹種。在庭院里種植一棵紅豆杉,或放一盆盆栽紅豆杉,意味著長久昌盛、永保平安,身體健康,長壽快樂。如果愛人之間送紅豆杉,既是送健康,又以紅豆表達了相思牽掛之情。如果是送老人,既表達了祝愿老人長壽的心情,又具有促進健康的功效,還能幫助有疾病的老人減輕癥狀。
2.5 吸收有毒有害氣體 紅豆杉不僅可以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尼古丁等有毒物質,還能吸收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物質,能凈化空氣,起到防癌作用。紅豆杉還具有明顯的吸煙功能,經常吸煙的人房間放上3-5棵4年生的紅豆杉,房間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另外,新裝修的房間往往含有大量苯類有害物質,尤其是對兒童傷害最大,擺放紅豆杉就能有效吸附這些有害物質。
3 紅豆杉的社會效益
3.1 有利于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山區人均田地較少,山坡地較多,特別適宜紅豆杉種植的荒山荒地較為豐富。紅豆杉是社會效益較好的理想樹種,一年造林,可多年收益,周期又短,農民可盡快長期獲得經濟收入,因此,發展紅豆杉產業有利于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3.2 有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及產業結構調整紅豆杉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隨著紅豆杉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員上山、進廠,可增加較多的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也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
3.3 有利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質量 由于紅豆杉產業發展,森林覆蓋率提高,使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質量得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改善,并促進民族文化發展,使廣大農村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有一個較大的改善。
論文摘要以南方紅豆杉為砧木,曼地亞紅豆杉為接穗,通過嫁接可以使曼地亞紅豆杉提早開花結果,并能加快枝條生長。介紹曼地亞紅豆杉嫁接栽培中砧木和接穗的選擇、嫁接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管理。
紅豆杉為我國一級瀕危保護植物,其根、枝、葉和樹皮中能提取新型抗癌藥物紫杉醇—抗癌效果最好的藥物,被譽為“晚期癌癥的最后一道防線”。曼地亞紅豆杉為紅豆杉科紅豆杉屬,雌、雄異株,是經過美國FDA認證的專門用于提取紫杉醇的首選紅豆杉雜交品種,其紫杉醇含量高達0.04%~0.08%,比我國天然紅豆杉紫杉醇含量高4~10倍,可以長期采集枝葉提取紫杉醇。以南方紅豆杉為砧木,曼地亞紅豆杉為接穗,通過嫁接,可以加快曼地亞紅豆杉枝條生長,并能提早開花結果。試驗表明,以6~7月為最佳的嫁接時間。這時氣溫適宜,當年的曼地亞接穗枝條已半木質化至木質化,移栽的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達90%以上。
1砧木和接穗的選擇
1.1砧木的選擇
選擇優良植株二至三年生的南方紅豆杉實生苗,接口下方砧木的不定芽要及時抹除,減少養分消耗,直到新樹冠形成為止。南方紅豆杉地徑達到0.5~2cm粗時,嫁接比較適合。砧木過小,嫁接后生長緩慢;砧木太大,影響嫁接成活率,同時后期管理難度較大。
1.2接穗的選擇
選一年生、二年生側枝作接穗,穗長5~8cm。從母本樹上采下的穗條及時用塑料薄膜包扎,在陰涼處貯藏,最長可以貯藏7d。雌、雄株母本分開剪取繁殖,不能混淆,以便成活后用在盆景開發上。穗條要健壯,選擇、無病蟲危害枝條。
2嫁接方法
2.1撕皮嵌接法
適宜夏、秋季砧木能剝皮時使用,成活率較高,樹冠成形快。在待嫁接部位,平行縱切2刀,深達木質部,長約3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一般為0.3~0.5cm,再橫切1刀,挑開樹皮,使切口成“H”形。取帶有6~7片葉、3~4個芽的一段接穗,長約5~8cm,將接穗下端1/3的葉片抹除,帶木質削成長條形平口,平口兩側用快刀削去皮線。將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內,嚴密包扎,只露上端葉片和芽,然后用一塊透明薄膜包封整個嫁接部位。
2.2三角嵌接法
適宜春季樹皮不易剝離時使用,適于大砧木嫁接,抽梢快,形成樹冠早,嫁接愈合處平滑。在嫁接部位斷砧,在砧木截口一側用利刀削成一凹三角形槽,長約2.5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取帶有6~7片葉、3~4個芽的接穗,長約5~8cm,下端削成相應的凸三角形。將接穗嵌入砧木槽內,使兩邊緊密接合,嚴密包扎接口。再用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濕罩。接穗芽頭萌動后,逐步松開直至去掉保濕罩。
2.3嫩枝嫁接法
在半木質化砧木新枝上嫁接半木質化接穗枝條,一般采用劈接法進行。接后用2層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外面再套牛皮紙袋遮蔽強光。成活后逐步去掉紙袋及塑料袋。這種嫁接方法,由于砧木和接穗均為較幼嫩枝條,形成層厚,愈合快,成活率高,是曼地亞紅豆杉采用多頭、雌雄同株嫁接的主要方法。
3嫁接后的管理
3.1檢查成活率
曼地亞紅豆杉接穗存活時間較長,一般嫁接后30~40d才能辨別是否成活。可從接芽和葉片狀態來檢查,凡芽新鮮、葉片鮮綠的為已成活;若芽已干癟、色澤焦黃、葉片干枯,有的接穗頂端發黑,即表明未接活。未成活的要及時補接。
3.2破膜露芽
芽開始萌發時,用刀尖小心挑破妨礙芽萌發的嫁接薄膜。如芽已成活,及時解開薄膜條,7~10d后,在接穗上方將砧木剪斷其直徑的4/5,自剪斷處擰斷,使1/5的砧木皮與莖桿還相連,上下水分及養分相通,而一部分養分供應給接穗,待新梢停止生長后,再將砧木上的枝葉全部剪除。3.3及時抹除萌芽
南方紅豆杉砧木生長旺盛,嫁接后十幾天砧木上即開始發生萌蘗,如不及時除掉則會嚴重影響接穗成活后的生長。對接口下部萌發的砧木新梢必須及時抹除,同時除掉“去水枝”上的新梢,減少營養消耗,待新梢老熟后在接口上方1cm處斷砧。小砧木上的萌蘗要除凈,大砧木上的如光禿帶長,應在適當部位選留一部分萌枝,以利長葉養根。接后管理的中心是保護好接穗,促其盡早萌發成梢。
3.4立支柱保護新梢
曼地亞紅豆杉新梢枝葉生長茂盛,萌發力強,容易被風吹折,應插支柱用薄膜帶或其他繩類綁縛,結合造型,不同方向多插幾根支柱,拉伸枝條。
關鍵詞:紅豆杉;栽植;林業發展
紅豆杉又稱紫杉、赤柏松,常綠喬木,地栽高達30m,胸徑達60~100cm,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美國早已將其列入保護樹種,在我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紅豆杉集觀賞和藥用于一身,從植株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公認的抗癌藥,價格昂貴。紅豆杉的根、莖,葉、果都是寶,號稱“黃金樹”,并載入《中華本草》。紅豆杉是一種緩生樹種,隨著紅豆杉資源的日益減少,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合理利用、積極發展紅豆杉刻不容緩。
1主要價值
1.1治癌功效
以紅豆杉植株為主要原料提取紫杉醇,具有抗腫瘤和抑制腫瘤的作用,對多種晚期癌癥有突出的治療效果,主要適用于晚期乳腺癌、晚期卵巢癌、食道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惡性黑色素瘤和頭頸部腫瘤、上胃腸道癌、小細胞性和非小細胞性肺癌等的治療,其被稱為“治療癌癥的最后一道防線”。
1.2其它醫用療效
紅豆杉含有大量紫杉堿萜化合物、紫杉寧、紫杉寧A、紫杉寧H、紫杉寧K、紫杉寧L、紫杉堿、紫杉素等元素,可以治痛經、降血壓、降血糖、抗白血病,并對治療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葉子生吃,有消炎和排毒的作用。
1.3園林綠化
在園林綠化中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如利用珍稀紅豆杉樹制作的盆景,成為城市綠化和家居美化寵兒。
2紅豆杉的繁殖
2.1播種
采種催芽,10月中下旬,果實呈深紅色時采收種子,一般在早春播種。種子貯藏1年后,有30%種子裂口現白時,及時篩出種子,放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明水后均勻地播在溝內。以條播為主,粒距5~7cm,也可采用撒播。播種后,挖取松林下帶有菌根并過篩的黃壤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幼苗期注意遮蔭,播種時覆蓋稻草以不見土為宜,苗期搭建遮陽棚,透光度在60%。然后鋪植苔蘚護苗,保護苗床不受日曬雨淋,并經常保持土壤疏松、濕潤,種子出苗率在70%以上。
2.2人工扦插
紅豆杉的扦插繁育,春季以嫩枝為好,秋季以硬枝為好。一般扦插時要做低棚遮蔭處理,扦插成活率可達70%以上,而常規扦插只有3%~20%,遮陽率不低于60%。扦插基部要做謹慎的生根處理,濕度保持在75%~85%,避免通強風造成失水。
扦插苗在第1年生根過程中,地上部分生長緩慢,但生根迅速、側根發達。扦插苗到第2年才能進行移栽,移栽后需繼續加強對扦插苗的遮蔭處理,確保扦插苗始終處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提升生長速度。一般來講,扦插苗在夏季的生長速度最快,秋冬季節相對較慢。充足的水分是扦插苗生長的保證,必須嚴格控制苗床的濕度。從實踐經驗來看,幼苗長成后,很少出現死亡,紅豆杉的造林成功率也是極高的。在保護現有野生紅豆杉資源的同時,人工扦插繁育栽種紅豆杉,是解決紅豆杉資源短缺,加快建設紅豆杉藥用林最有效、最實用的途徑。
3紅豆杉苗移栽技術
3.1整地
移栽前先要整地,選擇陰坡或半陰坡或日照短的溝谷地帶(如房前屋后、荒坡空地、道路兩旁等),整地要求深翻細整,注意對土壤害蟲和病原的防治,但應注意保護根系,及時除草尤為重要,移栽的前1周灌足底水,以保證土壤墑情良好。
3.2移栽
一般采用穴植法對紅豆杉幼苗進行移栽。具體做法是:首先,確定科學的株距,用鏟子在苗床挖出大小合適的洞穴(以圓錐形為佳,錐尖距離地面約5cm),然后將紅豆杉幼苗放人圓錐表面,此過程一定要使幼苗的根須盡可能舒展,最后輕壓紅豆杉幼苗附近的土壤,澆入充足的水分。
3.3移栽后的初期管理
移栽后要對幼苗進行遮蔭處理(常使用草簾、遮陽網),避免幼苗過多曝曬。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務是做好水分控制。幼苗生長期間對水分的需求最大,持續在幼苗葉面噴水是保持幼苗體內水分平衡的有效方法。幼苗的灌溉應以噴灌、霧化的方式為佳。
3.4移栽苗的保護管理
3.4.1小拱棚護苗。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能夠更好地實現對紅豆杉幼苗生長環境的控制。在晴天,可以打開小拱棚兩端進行通風換氣,晚上要密閉。每隔3~5天灌溉1次,使苗床的濕度保持在60%左右。
3.4.2除草追肥。在5~7月,每個月除草1次,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667m2追施尿素10kg、氯化鉀5kg,追肥可以趁雨天撒施,也可葉面噴施0.25%的尿素與磷酸二氫鉀。
3.4.3病蟲害防治。紅豆杉抗蟲性強,病蟲害少,偶有蜘蛛或蚜蟲發生,可用敵敵畏、樂果一類農藥噴殺防治。
4提高紅豆杉樹苗成活率的措施
4.1假植噴水
為防止紅豆杉苗木因風吹日曬散失水分,苗木起出后要就地假植,并適時噴水,以每隔10天或半月噴1次水為好。
4.2浸水催根
植樹造林前,將苗木根部浸入清水(流水更好)中1~2天,讓苗木吸足水分,有利于成活。
4.3磷肥漿蘸根
移栽前,用過磷酸鈣1.5kg、黃膠土12.5kg,兌水50L,充分攪拌,調成磷肥漿,用于蘸苗根或把苗根放入浸泡半小時,長途運輸苗浸泡1小時后栽植,能滿足樹苗生長初期對養分的需求,使根系生長點分裂活動旺盛,成活率高。
4.4.阿司匹林液浸苗
阿司匹林能減緩植株體內水分的蒸騰,從而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在植樹前用20~40mg/kg的阿司匹林溶液作安根水,浸泡苗木根系,可大幅度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