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泰戈爾

          泰戈爾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泰戈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泰戈爾范文第1篇

          1、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反現代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2、在西方國家,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圣人。

          (來源:文章屋網 )

          泰戈爾范文第2篇

          2、《泰戈爾詩選》收錄了泰戈爾大部分的名作,當中有政治詩,宗教詩,抒情詩,等等。當中我最喜歡看泰戈爾描寫兒童生活的《新月集》。

          3、《新月集》里的詩看起來像一個個零散的故事,但是將它們串聯起來,便共同展現了泰戈爾一顆純真的童心。泰戈爾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語言,寫出自己對生活的反思,寫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強烈地表現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總之,泰戈爾把“愛”當作了人類的理想,這與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是相輔相成,密切結合的。

          4、就拿他的《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同情》來說吧。詩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如果我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當我想吃你的盤里的東西時,你要向我說‘不’嗎?”

          5、“你要趕開我,對我說道,‘滾開,你這淘氣的小狗’么?”“那么,走罷,媽媽,走罷!當你叫喚我的時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喂我吃東西了。”讀完這一段以后,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這首詩的主題--“同情”。是啊,每個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可如果換成了小狗或其他的小動物,人們還能給予它們起碼的同情嗎?從某種角度來說,對子女的愛是自私的,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博愛,把愛撒向蕓蕓眾生,撒向大自然,撒向身邊的一草,一木呢?當我們遇一只可憐落難饑餓無助的小狗時,還能給予它起碼的同情嗎?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的小生物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還有多少窮苦的人還在為生活到處奔波賣力,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去同情的。

          泰戈爾范文第3篇

          1、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2、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來源:文章屋網 )

          泰戈爾范文第4篇

          邀,泰戈爾訪華。在北京游覽過程中,泰戈爾希望

          在中國能找到一塊地方來實驗自己的農業改革計

          劃,當徐志摩等人介紹山西的鄉村建設搞得頗具特

          色時,泰戈爾就決定到山西去看一看。消息傳到山

          西督軍閻錫山耳中,他內心十分高興。閻錫山對泰

          戈爾詩集《飛鳥集》《新月集》里充滿哲理和情愫

          的詩句十分喜愛,能與自己的偶像相交相談。機會

          難得。

          泰戈爾乘坐的火車徐徐駛進了太原市正太路火

          車站。41歲的閻錫山一副鄉村學究打扮,身穿黑

          緞布褂,腳穿黑布鞋,滿臉微笑:“今天早上喜鵲

          呱呱叫,我想啥就來啥,就把你泰戈爾先生迎來

          了。”在閻錫山的住所,通過翻譯互相寒暄了幾句

          家常,話題轉到了哲學方面。泰戈爾仿佛是有意考

          問閻錫山,道:“請問閻先生,什么是東方文化?”

          閻錫山沉吟了片刻說:“東方文化簡單地說就

          是一個‘中’字。”

          泰戈爾一聽來了興趣,緊接著問道:“什么是

          中呢?”

          閻錫山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有

          ‘種子’的雞蛋的那‘種子’即是‘中’,此‘種

          子’為不可思議,不能說明的,宇宙間只有個種

          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這種‘種子’。假定地球上

          抽去萬物的‘種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

          了‘中’,人類就陷于悲慘。”

          泰戈爾微笑著點點頭。一邊擔任翻譯的林徽因

          和徐志摩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閻錫山讀懂了

          泰戈爾詩集里面的全部思想內涵。泰戈爾更是欣慰

          地握著閻錫山的手。

          賓主談興正濃,晚飯時間已到。閻錫山知道泰

          戈爾是一個思想豐富、生活簡單的人,就用樸素的

          農家飯菜來招待這位遠道而來的外國貴賓。丸子、

          豆腐、豬肉燒粉條、豆芽、燒山藥,再加一個玉米

          湯。出于對客人的尊重,平時滴酒不沾的閻錫山破

          例陪泰戈爾喝了點杏花村汾酒,還打趣道:“我們

          山西人的理想是首都遷到武鄉;太原成中央;國酒

          汾陽王;國宴玉米湯;國語五臺腔;國歌山西邦。”

          聽了閻錫山的話,客人們都哈哈大笑,一時間氣氛

          非常融洽。對這充滿山西地方風情的飯菜,泰戈爾

          非常新奇,吃得津津有味,贊不絕口。飯后,泰戈

          爾激動地再一次握著閻錫山的手說:“凡是被征服

          的、被壓迫的、被失去活命的,都應該聯合起來。

          把本來美麗的世界還他一個和諧本來充滿了生命的

          世界。”

          回到印度,泰戈爾對閻錫山的接物待人印象至

          深。在他后來的回憶錄中,對閻錫山的描述:“他

          更像個文人,舉止文雅,談吐具有哲學家的風格。”

          與大詩人泰戈爾談論哲學,成為閻錫山終生難

          忘的經歷。閻錫山在后來的很多時候談起那次會見

          泰戈爾就會感慨萬千,泰戈爾這樣的偉大詩人在他

          的理念里也影響著他的后半生。1949年8月27

          日,閻錫山在臺灣主持孔子2500年誕辰紀念典禮

          的講話,再次提到和泰戈爾面談一事:“泰戈爾問

          我,從上海到天津、北京,沒有看見中國文化是什

          么。我說,你到太原也看不見,你到鄉間或者能看

          見。這樣,泰戈爾先生就指定一位研究農村的英國

          泰戈爾范文第5篇

          他所以不離開我們,并不是沒有緣故。

          他愛把他的頭倚在媽媽的胸間,他即使是一刻不見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雖然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

          他所以永不想說,并不是沒有緣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學習從媽媽的嘴唇里說出來的話。那就是他所以看來這樣天真的緣故。

          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但他到這個世界上來,卻像一個乞丐。

          他所以這樣假裝了來,并不是沒有緣故。

          這個可愛的小小的裸著身體的乞丐,所以假裝著完全無助的樣子。便是想要乞求媽媽的愛的財富。

          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

          他所以放棄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沒有緣故。

          他知道有無窮的快樂藏在媽媽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媽媽親愛的手臂擁抱著,其甜美遠勝過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

          他所以要流淚,并不是沒有緣故。

          雖然他用了可愛的臉兒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媽媽的熱切的心向著他,然而他的因為細故而發的小小的哭聲,卻編成了憐與愛的雙重約束的帶子。

          (鄭振鐸/譯)

          詩人往往是真誠、善良的,有的甚至帶有幾分天真。因而,批評家常常把詩人稱為“人類的兒童”。

          在眾多現代詩人中,泰戈爾更被稱作“孩子天使”。他對孩子,有著特殊的理解與熱愛,而且總是認真接近孩子,誠心誠意地幫助孩子。

          《孩童之道》就是泰戈爾對孩子行為的詮釋和對孩子心理的妙解。孩童對母親深深依戀的純真感情,是這首散文詩集中表現的內容。

          泰戈爾筆下的孩童令人耳目一新,他們是成年人遠不能及的精靈和天使:他們具有“此刻便可飛上天去”的本領:他們懂得世間人很少懂得的“各式各樣的聰明話”;他們富有,“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他們自由,自由得“一切束縛都沒有”:他們無比聰明與狡黠,懂得怎樣去征服媽媽的心……這樣的評價新鮮而獨特。看似荒誕不經,卻又合乎情理,從而為我們展示出一個無限豐富而又神秘誘人的兒童世界。

          作品避開對母愛的正面描寫,只著力去寫孩童對母親的熱切依戀和須臾不離:孩子向媽媽撒嬌。是“乞求媽媽的愛的財富”;用可愛的微笑去引逗媽媽的愛心,又用“小小的哭聲”,編成“憐與愛的雙重約束的帶子”,把媽媽的關注和愛心緊緊地系于己身。這就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突出了母愛對于孩童的強烈誘惑,揭示了母愛帶給孩子無比的幸福與溫暖,贊頌了母愛的無私、博大與崇高。

          為什么你眼里有了眼淚,我的孩子?

          他們真是可怕,常常無謂地責備你!

          你寫字時墨水玷污了你的手和臉――這就是他們所以罵你齷齪的緣故嗎?

          呵,呸!他們也敢因為圓圓的月兒用墨水涂了臉,便罵它齷齪嗎?

          他們總要為了每一件小事去責備你,我的孩子。他們總是無謂地尋人錯處。

          你游戲時扯破了衣服――這就是他們說你不整潔的緣故?

          呵,呸!秋之晨從它的破碎的云衣中露出微笑,那么,他們要叫它什么呢?

          他們對你說什么話,盡管可以不去理睬他,我的孩子。

          他們把你做錯的事長長地記了一筆賬,

          誰都知道你是十分喜歡糖果的――這就是他們所以稱你做貪婪的緣故嗎?

          呵,呸!我們是喜歡你的,那么他們要叫我們什么呢?

          (鄭振鐸/譯)

          對兒童的愛只能以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為基礎。所以,任何居高臨下的“關心”、強加于人的“教育”,或者干脆用成人的行為模式來要求他們,都是錯誤的,不恰當的。

          孩子寫字時,墨水常常玷污了手和臉,游戲時會扯破衣服,這些常常都會受到責備。在詩人眼里,這種苛求不僅無理,而且愚蠢。但是他的批評不是成人化的,而是完全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理來評說。在他看來,孩子用墨水玷污了手和臉,就好比圓圓的月兒有時被云影遮住:孩子游戲時扯破衣服,就好比秋之晨從它的破碎的云衣中露出微笑。這種想象既是獨特的、充滿詩意的,同時也是出自一種純粹的童心。

          相關期刊更多

          新語文學習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外國文學評論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英語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