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防臺風措施

          防臺風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防臺風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防臺風措施

          防臺風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配電線路 臺風 受損原因 防御措施

          在廣東等沿海區域,臺風是其主要的自然災害。歷年來,臺風對廣東等沿海區域的侵襲,會給配電網帶來諸多危害,其中主要表現在配電線路受到侵害,無法使其進行正常供電,對人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1]本文以廣東省于2008年9月24日所遭受的“黑格比”臺風為例,對中、低配電線路的受損原因進行分析,并且從配電設計、配電維修、配電運行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提高配電設施抵御臺風的技能能力。

          1 配電設施受災狀況分析

          在近幾年,臺風登陸廣東省的事件年年存在,其中在2008年9月24日,第14號臺風“黑格比”在登陸廣東后造成影響比較大。其中以廣東臺山、茂名、陽江受災情況最為嚴重,110kV以上的輸電線路發生跳閘與停運現象,35kV以及10kV的低壓配電線路則出現大量跳閘以及倒桿、斷桿等現象。其中三個地區跳閘次數平均超過50次,倒桿、斷桿總數是近年來的80%以上。總之,在臺風侵擾下,廣東省配電線路運行不平穩,對人們生活安全造成影響。

          2 臺風所致配電設施受損的特點分析

          (1)從整體角度而言,配電設施在受到臺風侵襲下受災范圍與受災情況與臺風的登陸點、發展途徑有著密切聯系。沿海區域地面空曠,易受風,受災情況則比較嚴重。

          (2)在臺風侵襲下,配電線路的電線桿會發生倒桿以及斷桿等情況,其中10kV以及低配壓線路的規模比較大,所受影響最為巨大,而35kV、以及以下的低配壓線路桿由于采用水泥桿,在受損中容易導致桿塔受損[2]。

          (3)發生斷桿、倒桿的主要線路為老舊線路,其受損線路使用期限超過10年以上,并且在近幾年沒有加以進行改造,導致老舊線路出現斷桿現象比較嚴重。

          (4)在斷桿以及倒桿現象中最為普遍的便是無拉線的直線桿,相反,有拉線的直線桿受損情況比較少。比如在臺山市無拉線直線桿的受損比例超過90%,而帶拉線的直線桿受損比例不足10%。

          (5)配電線路感在受到臺風影響下,會遭受臺風的間接影響,比如臺風所致的電線桿發生塌方、臺風中的雷擊對配電設備造成損壞、臺風吹倒的樹木會壓在線路之上,導致電線桿出現倒桿與斷桿。

          3 配電線路受災原因分析

          本文根據廣東省多年所遭受的臺風現狀,對配電線路受災原因進行總結與分析:

          3.1 臺風風力大于線路風荷標準

          根據我國配電線路的設計標準,可以得知10kV配電線路的防御風荷的風俗值,需采用距離地面10m,且10min時距的最大風速。但是根據對廣東省配電線路設計的風荷標準進行研究,部分地區進本上采用35~40m/s,此類風荷標準不僅低于臺風登陸時的最大風力,并且也低于局部地區陣風風速[3]。因此,在氣象條件超出配電線路基本設計條件中,會導致出現倒桿以及斷桿等現象。

          3.2 早期線路設計標準比較低

          在受到歷史因素影響下,很多配電線路的設計標準比較低,并且在抗風設計上不夠嚴格。在上個世紀所涉及的配電線路在今天仍然存在使用情況,該類線路不僅安全度比較低,并且不具備穩定性,電桿、拉線沒有按照相關標準設計,甚至在電桿型式上比較隨意,從而導致在臺風來臨后出現諸多缺陷,呈現出抗風能力比較差的基本現狀。在根據現行行業的設計要求中,10kV配電線路普通鋼芯鋁絞線截面的主干線、分干線以及分支線不得低于120mm2,70mm2,50mm2.并且在空曠地區內也不可大于50m與100m,線路的耐張段長度需小于1km[4]。但是根據研究得知,廣東省等沿海城市在設計時并沒有按照相關標準,進而導致受損情況嚴重。

          3.3 配網設施老舊,抗風能力過低

          在廣東省等沿海城市,其配網設施存在老舊現象,并且線路運行時間比較就,內有加以改造與加固,導致線路不具備健康水平。雖然部分老舊線路又鎖屏改造,但是其電桿普遍存在風化現象,致使導線的線徑比較小,甚至在電桿的金具、拉線等部位出現銹蝕現象,從而無法低于臺風的強力負荷。此外,低壓線路受到災害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低壓線路沒有經過農網改造,存在著隨意安裝、私拉等現象。

          4 提高配電線路低于臺風的基本措施

          4.1 提高配電線路防風設計的基本標準

          在對配電線路進行設計時序滿足最大風速的設計要求,對重點防御區域設置在40m/s以上,在沿海區域以及空曠區域設計為45m/s。此外,還需對線路檔距以及耐張段長度進行設計,其防御范圍的檔距不可大于50m,耐張段的長度不可大于50m,對于需跨越護坡、河流、公路等重要擴約,則需要采用孤立擋[5]。在配電線路的設計上,需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并且要按照設計要去安裝防風拉線,加強對電桿基礎的設計,使電桿的底盤規格都滿足規章要求。

          4.2 加強對配電線路的運行維護

          在臺風來臨前要加強對配電線路的維護,將各種線路缺陷以及險情進行消除,從本質上做好防風措施。另外在做好配電線路防風評估工作之后,要對方能能力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現狀分析線路修改計劃,及時將道路兩旁的樹木進行砍伐,從根本上保證線路兩側的電線桿不受樹木倒塌的影響。此外,要加強巡查工作,對于出現桿塔基礎沉降或者塌方,則需采取加固措施,并根據需求設置防風拉線,做好配電設施防盜以及放破壞的主要措施。

          4.3 選擇可續阿赫利的電桿型號

          直線桿需要采取符合標準的錐形水泥電桿,普通電桿英才增強防風拉線設計,對于不具備拉線條件的局部地區則需要采取自立式角鋼塔,在沿海以及空曠區域,則需加強鐵塔的使用。

          耐張桿需采用鋼管塔,并且采用電桿對其進行防風拉線,雙回線路需采用雙桿組合以及自立式鐵塔,盡可能的進行防風拉線。

          桿塔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對桿塔、導線以及金具的強度配合進行考了吧,并按照強弱的次序對其進行排序,基本上為桿塔、導線、金具[6]。在臺風來臨后,如果其風速超過設計風速,則需要采取保桿保線的基本措施。除此之外,對于鄉鎮主要線路以及各類特殊線段,在改造設計的時候要對電力電纜進行鋪設,并且對于新建的線路要避免防護林以及高桿林區,在改造配電線路中,要增加防風設計的主要內容,并從根本上提高配電線路的整體防風設計標準。

          5 結語

          臺風會導致配電網線路發生跳閘與停運現象,其中對中、低壓配電設施的影響比較大,會導致配電網出現大面積的倒桿、斷桿現象,從根本上威脅供電安全。因此,需在采取因地制宜以及分級加固的基本原則中,提高防風設計的基本要求,加強對電桿進行改造,并積極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從而提高配電線路的抗風能力。

          參考文獻:

          [1]彭向陽,黃志偉,戴志偉.配電線路臺風受損原因及風災防御措施分析[J].南方電網技術,2010,01:99-102.

          [2]羅俊平.淺談配網防風加強措施[J].南方電網技術,2013,03:63-66.

          [3]張飛飛,劉念,肖銳,劉宗歧.計及風災影響的中壓配電網規劃方案研究[J].華東電力,2012,07:1178-1181.

          [4]謝章洪.淺析如何提高配電網抗臺風能力[J]. 科技風,2012,10:64+66.

          防臺風措施范文第2篇

           

          防御臺風災害的主要措施

          1、警惕臺風動向,注意收聽、收看有關媒體的報道或通過“121”氣象咨詢電話、溫州新聞網、氣象網站等了解臺風的最新情況。

          2、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轉移的途徑,轉移所需的食物、凈水、藥品以及有關的生活必需品等。

          3、臺風來臨的時候,要根據各種媒體及時了解臺風的動態,檢查自己的準備措施是否完善,以及居住區域是否安全,要聽從當地部門的安排,不要在危險范圍內活動。如果被通知撤離,要立即執行,以確保人身的安全。

          4、水利部門要對山塘、水庫、堤圍等水利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巡查,針對存在問題,采取應急措施,確保安全運行。高水位運行的水庫,應按訊控水位嚴格控制調度。低洼易澇地區,要做好預排準備。

          5、海洋、海事水產、航運等部門要通知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風。

          6、農業部門要組織力量搶收成熟的水稻、瓜果等農作物,對易倒作物要進行保護。

          7、建設、市政、房管部門和街道(鎮)、村要組織力量做好在建工程腳手架、戶外廣告、高空設施以及各類危房加固,并提前做好危房居民轉移安置的準備工作。

          8、電信、供電部門要加強路線維護和檢修,保證線路暢通。

          9、棚架、招牌、霓虹燈、吊機等懸空、高空設施要進行加固,并將露于陽臺、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內。

          10、居民群眾應把門窗捆緊栓牢,特別應對鋁合金門窗采取防護。確保安全。

          11、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可自行決定臨時停課。

          12、危房住戶應迅速轉移;要切斷霓虹燈廣告牌的室外電源。

          13、居民切勿隨意外出,并遠離迎風門窗;停止高空及戶外危險作業;停止各種露天集體活動和室內大型集會。

          14、牲畜及重要物資要保證得到安全保護和轉移。

          15、各有關部門要千方百計地通知非加強值班人員隨意上街;當臺風中心經過本市、本地時,風力會減到最少或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大風將會轉風向并突然重新吹襲,要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 16、全市各行各業要加強值班,直到解除警報為止。

          17、要維護社會治安,防止壞人趁機打劫;醫院要準備救護車和增加醫護人員值班;供電、交通、電信部門要立即組織突擊隊,做到能隨時出動搶修。

          18、當臺風信號解除以后,要在撤離地區被宣布為安全以后才可以返回,并要遵守規定,不要涉足危險和未知的區域,在尚未得知是否安全時,不要隨意使用煤氣、自來水、電線線路等,并隨時準備在危險發生時向有關部門急救。

          19、各地干群應全力以赴投入救災復產的工作,爭取盡快排除內澇積水,并組織力量盡快修復被破壞的電訊、供電線路、公路、橋梁和民房等。

          20、衛生、民政部門應抓緊搶救傷員,做好檢疫和預防疫病流行以及慰問重災區、重災戶的工作。

          21、農業部門應加強災后田間管理;水利部門應抓緊做好修復水毀工程的工作。

          臺風形成后要發生移動

          移動路徑基本上沿副熱帶高壓外緣,自東向西移動。但受眾多因素影響,移動路徑又很復雜。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臺風移動路徑為例,其路徑分為三條:

          ①西移路徑。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

          ②西北路徑。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琉球群島,在我國江浙或浙閩一帶登陸。

          ③轉向路徑。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然后轉向東北方向移去,路徑呈拋物線狀。

          臺風的形成

          臺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1)廣闊的暖洋面,海水溫度在26.6°C以上,提供熱帶氣旋高溫、高濕的空氣,

          2)對流層風速的垂直切變小,有利于熱量聚集,

          3)地轉參數f大于一定值(緯度大于5°的地區),有利于形成強大的低壓渦旋,

          防臺風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質量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V54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北塔墩基礎承臺為啞鈴形,平面尺寸72.5m×27m,厚8.5m。承臺頂、底標高分別為+5.5m,-3.0m。承臺設計為C35號混凝土,混凝土方量為11713.9m3,分為圓端區、系梁區和后澆帶三部分。單幅圓端方量為4866.7m3,單幅圓端單次澆筑最大方量為1717.7m3。該基礎屬大體積混凝土范疇。

          承臺結構詳見圖1。

          承臺結構圖 圖1。

          二 裂縫產生原因及質量控制措施:

          1 裂縫產生原因:

          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有:水泥水化熱影響、內外約束條件影響、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混凝土的收縮及混凝土的沉降裂縫。該承臺基礎底板厚度很大, 澆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熱和表面散熱邊界的影響, 內部溫度將顯著升高, 并明顯高于表面溫度。內部溫度過高及內外溫差過大將導致溫度拉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而開裂, 這將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因此, 溫度裂縫的控制是該基礎施工的關鍵, 如何有效地控制該混凝土內外溫差及最高溫度又是防止溫度裂縫出現和擴展的關鍵。

          2質量控制措施:

          北主塔墩承臺體積大,總方量達 11713.9m3 左右,為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設計圖要求分三次澆筑,最大一次澆筑量為1717.7m3。為有效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防止溫度應力產生裂縫,在配合比設計和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合理選擇原材料,設計優化配合比

          2.1.1、原材料

          ①、水泥:鎮江句容臺泥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根據試驗結果,該水泥的水化放熱量及外摻料情況如下表所示。

          摻合料:鎮江Ⅱ級粉煤灰;

          砂:江西贛江中粗砂,細度模數為2.6~2.9;

          碎石:安徽和縣Ⅱ類(石灰巖),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

          水:地下水,已委外進行水質分析試驗,結果符合拌合標準;

          外加劑:巴斯夫化學建材RHEOPLUS 326(SQ),該外加劑含減水、引氣、緩凝成份,未摻加其它任何外加劑,同時該材料已委外進行試驗檢測。

          2.1.2、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雙摻”技術是指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同時摻加粉煤灰和外加劑。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而言,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熱,可以有效的防止溫度裂縫。

          主墩承臺第一層為35號自防水混凝土,其抗滲要求為w12,其余為C35混凝土。根據試驗結果,配置的混凝土已滿足自防水等級要求,計劃各層均采用該配合比。

          每立方C35混凝土用料及該配合比下的各種性能如下表所示:

          配合比參數

          2.2、優化施工工藝,加強施工管理

          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全部澆筑工作。 另外,適當延長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可提高拌和物的均勻性、進行二次振搗可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工藝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這對防止裂縫的產生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①、合理分層澆筑

          當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尺寸過大,通過計算證明整體一次性澆筑會產生較大溫度應力,并導致裂縫時,應采用合理的分層澆筑方案。主墩承臺分為三層,澆筑高度依次為2.5m、3.0m、3.0m。澆筑方量分別為2862.8m3(435m3)、3435.3m3(522m3)、3435.3m3(522m3),后澆帶方量為501.5m3。

          ②、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

          混凝土的內部溫度是水化熱的絕熱溫升、澆筑溫度和結構的散熱溫度等各種溫度的疊加;澆筑溫度越高,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值也越高。承臺施工正值炎熱季節,應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超過30℃。

          ③、混凝土攪拌之前采取冷卻措施對拌和用水進行降溫,按具體氣溫條件、施工部位及預期入模溫度要求選擇更換地下水、加冰塊降溫等一種或多種措施。加冰塊措施如圖2所示。

          ④、混凝土攪拌之前用地下水對預計使用的粗骨料(包括儲料斗)進行噴灑降溫,使整個拌和過程中粗骨料充分濕潤、充分降溫,并采取局部覆蓋防曬措施保持降溫效果。

          要求水泥廠對進場水泥溫度進行控制,確保水泥粉磨入庫后散熱不得少于7天方可出廠,盡可能降低水泥溫度。

          砂、石料場搭設防曬棚,要求遮蓋面積滿足日最高拌和使用數量的需要。防曬防雨棚如圖3所示。

          2.3、采取水管冷卻降熱措施

          在承臺混凝土中設置冷卻管,承臺冷卻管采用導熱性能好、并有一定強度、公稱直徑為32mm(Φ42.3×3.25mm)的黑鐵管。冷卻管安裝完畢后,做密水檢查和壓水試驗,保證注水時管道暢通,防止管道漏水、阻水。混凝土澆筑到各層冷卻管標高后即開始通水,可直接采用江水冷卻,通水量應達到20L/min,通水時間一般為7~14天或根據測溫結果確定。為防止第二層混凝土澆筑后的水化熱溫升引起第一層混凝土的溫度回升,第一層混凝土的冷卻水管應進行第二次通水冷卻,通水時間根據測溫結果確定。循環冷水溫度應適當,入水溫度與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差不宜大于10℃,以避免在降溫過程中冷卻管周圍混凝土產生冷縮裂縫。根據水化熱計算分析,設置冷卻水管可明顯降低溫度,減少溫度應力。待冷卻管通水全部結束并混凝土養生完成后,冷卻管壓入35號水泥漿封孔并將伸處承臺頂面的部分割除。冷卻水管的布置根據溫控計算結果可能會有調整。

          2.4、減小早期收縮措施

          ①、加強早期保濕養護,因為濕養對減小收縮防止干裂有利,同時還可以減少降溫過程產生的收縮應力。

          ②、對初凝及終凝階段產生的沿水平鋼筋走向的沉降裂紋應采用人工壓抹一遍至兩遍,而后及時覆蓋保溫。

          ③、混凝土表面裂縫多發生在澆筑的初期,而初期的氣溫聚降是引起表面裂縫的主要原因:當平均氣溫在2~3天內連續下降6~9℃時,未滿28天齡期的混凝土暴露表面可能產生裂縫;因此當2~3天內氣溫連續下降6~9℃時,必須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

          2.5、 加強混凝土養護

          承臺施工季節在9~10月份,氣溫較高,所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養護:

          第一層混凝土:由于承臺中間有很多豎向鋼筋,所以承臺混凝土初凝后,表面采用蓄水養護,蓄水深度約20cm,內部通循環水冷卻,以控制內外溫差,防止出現裂紋。蓄水養護時間不宜少于10天。

          第二層、第三層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表面蓄水養護,蓄水深度約20cm,內部通循環水冷卻,蓄水養護時間各層均不宜少于7天。

          脫模后,表面立即采用噴淋養護系統,沿塔柱布置布置水管和噴頭,在承臺上設置供水系統對塔柱混凝土進行灑水養護,經常灑水,保持潮濕狀態最少7d,如圖4所示。

          圖4噴淋養護系統

          三取得效果:

          優化配合比,合理選擇原材料,有效控制了混凝土水化熱溫升;水冷降溫及合理的養護措施控制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內外溫差及降溫速率,合理分層避免結構應力集中;降低拌合用水及原材料的溫度,使得混凝土入模溫度不超過30℃。通過以上措施實施,有效的控制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該基礎結構物表面平整、色澤均勻、外觀良好,外形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總體建設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

          防臺風措施范文第4篇

           

          防臺風工作應急預案1  

            為確保全體教師和幼兒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教育體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全面做好我園對暴雨、洪水、臺風災害的防范和處置工作,保證搶險救災工作科學、有序、高效進行,提高防汛防臺風綜合應急處置能力。根據淄川區教育體育局文件,結合我園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防汛防臺風搶險救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班主任

            二、應急領導小組分工職責

            組長職責: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貫徹執行區防汛防臺風搶險救災防汛指揮部指示精神,全面指揮淄河中心幼兒園的搶險救災工作。

            副組長職責:根據幼兒園出現的險情,提出排險、搶險方案。及時向中心校安全辦公室匯報,分析匯總有關災情,為組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組長的指令,指揮搶險隊伍進行搶險。組織足夠的應急物資送達搶險學校現場。聯系醫療部門,調動醫務人員、醫療設備,組成醫療隊參加學校搶險救災工作。聯系公安部門維護學校交通秩序,組織幼兒和園內工作人員撤離和轉移。

            各成員職責

            1全面掌握災情和各類動態等消息,按重要信息匯報制度在第一時間報送災情重要信息,保證信息渠道暢通。

            2負責檢查本班防災措施的落實情況,維護班級正常教學和活動秩序。

            3按照上級的要求,做好園區救災工作,穩定好幼兒的情緒,使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三、落實汛期、臺風期間各學校負責的各項應急措施,強化防汛搶險力度。

            1.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組織防汛防臺工作小組,落實必要的搶險措施,嚴格實施防汛防臺的各項工作。

            2.注意收聽、記錄氣象預報,及時做好防范工作,及時關閉門窗和有關電器設備。

            3.遇到險情、災情,應根據工作預案,組織開展搶險工作,并立即逐級上報。

            4.實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立即上崗,開展防汛防臺工作,并對積水地段架設臨時走道,要迅速自主搶險,確保幼兒安全。

           

          防臺風工作應急預案2  

            為了進一步落實上級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加強防臺風工作,努力減少臺風、汛潮等自然災害給漁業生產造成的損失,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組織領導和工作責任制

            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加強教育宣傳,增強漁民防抗臺風意識,促進漁民自覺落實防臺風各項措施,確保漁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鎮成立漁業防臺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全鎮漁業防災、救災工作。

            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芬尾船管站,主任由林雄強同志兼任。

            組織防臺風,搶險救災突擊隊60人,隊長由鎮人武部長林同發同志兼任,負責處理險情、突出事件,在重點養殖區成立漁業協會和“海上110”小組,完善搶險手段和救生措施。“海上110”人員由各漁業村干部及各包村工作隊組成,由各包村工作隊長負責領導。各漁業村由村主干負責組織抗風救險隊。以確保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

            防臺風工作重點及目標

            下湖澳漁港及漁臺、漁船;錢便澳漁排、漁港及漁船;安海澳漁港、漁船;三岐澳漁船、牛赤嶺碼頭、建民海堤、華東村漁臺、洋中洋防浪堤、吉口防浪堤等為工作重點,把確保漁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力爭“不死人,少損失”。

            實施辦法及措施

            氣象部門臺風消息時,由鎮政府及時通知各漁業村,并做好宣傳防范工作,各村應迅速將臺風預報及臺風消息通知漁排業主及養殖戶和出海船只,組織群眾做好隨時撤離準備和對海上養殖設施進行加固等工作,芬尾邊防派出所、敖東行政派出所以及船舶管理站人員應做好漁排人員、船上人員的撤離準備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的治安巡邏,維護轄區安定穩定。

            氣象部門臺風警報時,要全鎮動員,由鎮防臺風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安排鎮干部駐村、駐點,組織群眾加固漁排,疏導漁排上的漁民上岸,督促漁船進港,禁止所有漁船出海,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務必做到人上岸、船進港。各村應深入第一線,通知本村漁船就近避風、加錨、加纜,做好漁民疏散、撤離工作,掌握漁民及漁排人員動向并及時向鎮政府匯報。邊防所、派出所、船管站應協同做好漁民群眾的撤離安置工作并加強對轄區的巡邏、值勤,確保轄區安定穩定。

            鎮村干部實行24小時值班,建立健全防災、救災信息網絡,及時報告情況。臺風登陸時,鎮、村干部和邊防所、派出所、船管站人員要24小時堅守防抗臺風重點漁港、海堤上,防范險情發生,動員全部力量做好抗風搶險工作。

           

          防臺風工作應急預案3  

          一.指導思想:

          防臺風、暴雨工作是關系到師生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的重要工作,為了切實保障師生安全和財產安全,提升幼兒園防汛防臺的處置能力,本著"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特制定本預案。

          二.預防步驟:

          1、領導小組名單及聯系電話

          組長:園長

          組員:后勤組長

          保教主任

          工會主席

          幼兒園啟動防臺防汛預案,實行24小時領導帶班,24值班制度。

          三.應急措施:

          1.加強信息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發生重大汛情,全體領導進崗到位,防汛防臺工作領導小組開始運作;分管領導向防汛防臺工作領導小組匯報汛情;全面部署抗臺防汛工作。

          2.預防為主:

          清走廊。臺風登陸前,對陽臺、走廊上的雜物、花盆等都要進行清理,以防止臺風登陸時,被風吹掉下來傷害到人。

          關門窗。臺風、暴雨來臨時,風力、雨量較大,要關好門窗,防止風、雨損壞門窗、家具和造成人員傷亡。

          門衛對全校下水道和主要集水井進行全面的疏通。

          對校建筑房屋上的天溝、落水管疏通,對全校大樹進行修剪和加固。

          對全校建筑物的避雷設施及室外電線做全面安全檢查。

          對室外天線、空調室外機、外懸掛物做全面安全檢查。

          各部門的室內電源、插座、門窗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因臺風造成電路、電線中斷,應及時關閉電源開關,啟用應急燈、電筒或蠟燭照明。

          四.保障措施:

          預案啟動后,幼兒園做好預警和信息記錄。召開緊急會議,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電話等形式對幼兒園防汛防臺工作進行部署,通報臺汛動態,布置防汛防臺、搶險救災要求和任務。

          隨時與上級部門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加強信息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防臺風工作應急預案4  

            為做好我工地的防臺風工作,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身及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區建設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項目部應急處理工作預案。

            一、應急處理的基本原則

            (一)本預案為我建筑工地遭受臺風襲擊或影響時,應急處理工作的的基本程序和組織原則。

            (二)在實施應急處理工作中實行統一指揮,各負其責,預防為主,救人第一,快速反應,確保安全的原則。

            二、組織機構及主管職責

            項目部設立建筑工地防臺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項目經理朱家華

            副組長:項目部副經理戴錦權、技術負責人周豐平

            成員:項目部安全辦公室張華、質安員蔡寶斌、施工員張建虎等有關人員。

            主要職責:

            (一)負責建筑工程的防臺風應急處理預案的制定和修改;

            (二)臺風來臨前,負責通知工地做好防臺風工作,檢查工地安全設施的加固情況,疏散,轉移作業人員;

            (三)安排人員值班,巡查建筑工地,立即組織救援救護和善后處理工作,與上級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隨時報告事故現場應急處理情況;

            (四)臺風結束后,負責召集有關人員對事故的應急處理情況進行總結。

            三、預案實施

            (一)收到氣象臺消息,預計有可能受臺風影響:

            1、建筑工地項目經理部下達防臺風通知,項目部有關人員注意收聽氣象消息,密切關注臺風動向;

            2、項目經理部負責通知現場有關人員及班組,要求全體人員密切配合,做好防臺風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當臺風正向我市逼近,48小時內將影響我區,氣象臺臺風警報時:

            1、項目部要合理安排施工,停止須連續施工的工序作業;

            2、項目部要配合分公司做好臺風前安全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施工升降機是否牢固,腳手架等設施是否穩固,臨時工棚是否安全等,采取措施加固,消除安全隱患。

            (三)當臺風在24小時內可能襲擊我區,氣象臺緊急警報時:

            1、項目部防臺風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就位,安排人員值班;

            2、工地停止施工,施工人員撤至安全地帶;

            3、項目經理部組織人員巡視工地,配合公司領導小組進一步檢查各項防御措施的落實情況,落實工地搶險救援隊伍的到位,并處于臨戰狀態;

            4、臺風期間,發生建筑工地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時,按公司《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執行。

            臺風過后,氣象臺臺風警報解除時,項目部應檢查受損情況,并向分公司和總公司上報,對于工地安全設施應及時予以加固,并總結防臺風工作。

           

          防臺風工作應急預案5

            為確保訊期工作順利進行,避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本著“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制定上海天翔酒店有限公司防臺防汛搶險預案,主要內容包括:

            一、防臺防汛領導小組及主要職責;

            二、防臺防汛的任務、要求和重點防護部位;

            三、防臺防汛隊伍的組成;

            四、防臺防汛的具體實施;

            五、防臺防汛的法律責任及其它。

            一、防臺防汛領導小組及主要職責

            1、防臺防汛小組的組成:

            組長:金志剛

            副組長:諶貽莉;劉江南;鄭盛光

            成員:徐毓元;潘潤明;劉林祖

            2、防臺防汛小組的主要職責:

            1)服從上海市防臺防汛指揮部的指揮;

            2)制定重點防護部位檢查、維修、加固計劃,制定防臺防汛方案;

            3)收集臺風、汛情情息,有針對性的做好防臺搶險工作;

            4)建議防臺防汛預警制度,在汛期根據降雨和水情的變化,做好防臺防汛預警工作;

            5)建立防臺值班和巡查制度,發現險情及時報警;

            6)建立和組織防臺防汛搶險隊伍,在發生臺風時統一協調,及時趕到第一線搶險;

            7)發生臺風時,在現場組織抗洪搶險、疏散人員、搶救物資,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

            8)統籌安排防臺防汛資金的使用,負責防臺物資儲備和調配。

            二、防臺防汛的任務、要求和重點預防部位

            1、任務

            1)貫徹執行防臺防汛工作的方針和原則,積極修建和治理汛險隱患工程和設施;

            2)搶險、排險、救人;

            3)保護酒店一層區域,地下室各機房、倉庫等重點防洪部位;

            4)維持酒店秩序,確保正常經營。

            2、要求

            1)服從市防臺防汛指揮機構的領導和指揮,統一調度、統一行動,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2)主汛期,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要安排人員實行晝夜值班制度;

            3)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在臺風來臨之前,對酒店各區域進行檢查,尤其是外圍、樓頂地段要時刻關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匯報,防患于未然;

            4)凡在防臺防汛搶險中玩忽職守,不負責任,造成嚴重后果者,依法追究其責任。

            三、防臺防汛搶險隊伍的組成和職責

            防臺防汛搶險隊伍由各部門組成:

            1、資金及物資保障組

            組成單位:財務部

            組長:植旭峰

            主要職責:

            1)服從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的安排;

            2)統籌安排防臺防汛搶險資金;

            3)保障防臺防汛搶險資金的及時劃撥;

            4)合理采購防臺防汛搶險物資,并充分利用現有庫存,主要物資包括:麻袋、編織袋、鐵絲、繩子、勞動工具、照明設備、小型抽水機及沙子等;

            5)在臨臺搶險中要保證防臺防汛搶險物資的供應,并作好出入庫登記;

            6)部分防臺防汛搶險物資要提前在各出口儲備。

            2、搶險搶修工作組

            組成單位:工程部

            組長:劉江南

            主要職責:

            1)接到預警通知后,迅速組織搶險隊伍趕赴災區進行搶險及搶救工作;

            2)組織人員搶險,防止災情擴大,并派出人員到倉庫、客房等主要部位進行安全檢查,消除隱患;

            3)服從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的指揮;

            4)確保室內室外下水道的暢通;

            5)在接到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撤離命令后,迅速組織人員撤離,避免人員傷亡。

            3、治安保衛及運輸組

            組成單位:保安部

            組長:徐毓元

            主要職責:

            1)建立防臺防汛搶險警戒區;

            2)負責酒店抗洪搶險區域的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破壞交通、通訊、生產救災設施、哄搶救災物資和公、私財產的犯罪活動。

            3)保證交通道路的暢通;

            4)保障防臺防汛搶險物資運輸及時到位;

            5)搶救受傷人員和物資;

            6)將傷員送往醫院。

            4、后勤保障組

            組成單位:綜合管理部房務部

            組長:諶貽莉鄭盛光

            主要職責:

            1)保障防臺防汛搶險食品、飲水的'供應;

            2)保障水、電、油的供應;

            3)保障常用藥品、急救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供應。

            5、人員疏散組

            組成單位:房務部

            組長:鄭盛光

            主要職責:

            1)做好工作區域內的自查、防臺防汛加固工作;

            2)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一旦下達疏散命令,立即疏散酒店賓客,并做好安撫工作;

            3)留必要的人員在工作區域,其余人員聽候防臺防汛領導小組指示。

            四、防臺防汛搶險的具體實施方案

            防臺防汛搶險具體實施方案分為三個階段:

            1、汛前準備應急反應

            1)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根據降雨和水情即可宣布進入臨臺準備應急反應階段;

            2)各小組進入警戒狀態,保安部派出巡查隊對所屬區域重點防護部位進行巡查,并將巡查結果及時反饋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

            3)防臺防汛搶險領導小組根據巡查隊反饋的信息做綜合判斷,確定重點部位的防護計劃,同時下達搶險命令;

            4)各小組按分工進入指定位置搶險。

            2、汛中搶險應急反應

            1)各地下室出口、一樓重要部位出口要用麻袋、編織袋等將決口堵住;

            2)及時疏散人員及車輛,防止大樹倒下對人員及車輛造成傷害;

            3)洪水威脅地下室及一層的物資,要將重要物資搶運到高層。

            3、汛后恢復應急反應

            1)制定防汛救災工作計劃;

            2)布置排汛救災工作,組織各工作組進行排汛救災,恢復正常經營;

            3)檢修機器設備、恢復供水、供電、修復道路;

            4)統計災情帶來的損失;

          防臺風措施范文第5篇

          組織領導和工作責任制

          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加強教育宣傳,增強漁民防抗臺風意識,促進漁民自覺落實防臺風各項措施,確保漁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鎮成立漁業防臺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全鎮漁業防災、救災工作。

          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芬尾船管站,主任由林雄強同志兼任。

          組織防臺風,搶險救災突擊隊60人,隊長由鎮人武部長林同發同志兼任,負責處理險情、突出事件,在重點養殖區成立漁業協會和“海上110”小組,完善搶險手段和救生措施。“海上110”人員由各漁業村干部及各包村工作隊組成,由各包村工作隊長負責領導。各漁業村由村主干負責組織抗風救險隊。以確保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

          防臺風工作重點及目標

          下湖澳漁港及漁臺、漁船;錢便澳漁排、漁港及漁船;安海澳漁港、漁船;三岐澳漁船、牛赤嶺碼頭、建民海堤、華東村漁臺、洋中洋防浪堤、吉口防浪堤等為工作重點,把確保漁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力爭“不死人,少損失”。

          實施辦法及措施

          氣象部門臺風消息時,由鎮政府及時通知各漁業村,并做好宣傳防范工作,各村應迅速將臺風預報及臺風消息通知漁排業主及養殖戶和出海船只,組織群眾做好隨時撤離準備和對海上養殖設施進行加固等工作,芬尾邊防派出所、敖東行政派出所以及船舶管理站人員應做好漁排人員、船上人員的撤離準備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的治安巡邏,維護轄區安定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