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 icu病人;心理問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53-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主要收治的是重癥患者,在現代化先進醫療設備、技術以及管理不斷進步的形勢下,極大地提高了重癥患者救治水平。但由于疾病的侵擾、治療的痛苦、ICU內部環境等給ICU病人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如恐懼、疑心、焦慮、害怕、孤獨等,直接影響到治療過程和康復質量,因此及時了解和掌握ICU病人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就此對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ICU病人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報告內容具體如下。

          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ICU病人共150例,男性86例,年齡在17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32.3±9.6歲;女性64例,年齡在19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33.2±9.7歲。其中,急性中毒病人47例,肺部感染病人58例,腦出血病人10例,心臟功能衰竭病人19例,其他10例。

          2 ICU病人常見心理問題

          ICU病人經常要接受呼吸機等設備治療,不僅給病人帶來身體上的折磨,而且長期的安靜環境和治療會讓病人產生焦慮、孤獨等心理狀態,影響治療過程。

          通過對150例ICU病人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其常見心理問題有以下幾點。

          2.1 恐懼和焦慮心理

          ICU收治的都是重癥病人,病情的嚴重性本身就會使人恐懼和猜疑,擔心會不會惡化或者影響日后正常生活等,加上親眼目睹醫護人員對其他ICU病人的急救,甚至死亡,會使病人產生恐慌心理,從而害怕治療,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同時由于ICU特有的安靜、各種儀器設備的工作聲音、報警聲等環境因素,或多或少對對ICU病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如惶恐不安、煩躁等,嚴重時可能出現頭暈、惡心、血壓升高等癥狀,加重病情[2]。

          2.2 孤獨和寂寞心理

          ICU一般是不允許家屬陪伴的,病人處于陌生而又嚴肅、安靜的環境中,加上各種儀器設備的運轉聲音、其他ICU病人和醫護人員面無表情,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很容易讓病人產生孤獨、寂寞的心理,情緒波動大,不想跟人交流,長此下去會造成病人孤僻、自卑、偏激的性格,不利于治療。

          2.3 自卑心理

          ICU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大多時候需要全身,這會讓病人覺得自己的隱私被偷窺,從而出現自卑心理,加上治療可能會留下一些疤痕或遺留癥狀,影響日后正常生活,病人可能就會出現情緒低落、抑郁、自卑等心理,從而不配合治療,影響治療進程。

          2.4 猜疑心理

          由于長期治療和環境的壓抑性,可能會使病人出現煩躁、幻聽、猜疑等心理,擔心自身病情能否治愈,什么時候能轉入普通病房等。

          3 加強ICU病人心理護理的干預措施

          針對ICU病人心理問題,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3.1 加強相關疾病、醫療知識宣傳教育

          ICU病人出現心理問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對能否治愈抱有疑慮。因此醫院要根據不同ICU病人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疾病及醫療知識宣傳,如疾病的性質、危害、治療方法等,讓病人對自身疾病狀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幫助病人進行相關資料查詢和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更好的配合治療。同時在第一時間內要向ICU病人介紹ICU內的環境、基本醫療設備等,讓病人了解到ICU是為了幫助病人更好的治療,減輕病人對ICU的恐懼和害怕心理[3]。

          3.2 做好日常護理工作

          日常護理作為ICU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好日常護理工作,主要表現有三點:一是對病人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管,以便及時治療。醫護人員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的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沉著冷靜、果斷采取急救措施,同時主動與病人溝通,告訴病人減輕疼痛的方法,贏取病人的信任。二是主動了解病人情況,并積極幫助病人。醫護人員要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主動了解病人的心理、性格和病情等情況,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同時要注意自身的目光、言語以及動作行為等,用恰當的行為舉止,如和善的微笑、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等去感染病人,消除病人孤獨、焦慮等心理。三是保護病人的隱私。盡量地減少病人全身的次數和時間,且在幫助病人處理導尿、大便等問題時要進行遮擋,同時對病人的病情保密,幫助病人消除自卑等心理,贏取病人信任[4]。

          3.3 實行人性管理,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

          溝通是橋梁,交流是劑,醫院要實行人性管理,樹立“為病人服務”宗旨,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了解病人所思所想,并采取有效辦法幫助病人。一方面,醫護人員要加強與ICU病人的溝通交流。醫護人員要飽含激情,積極詢問病人生活狀況,多安慰、關心病人,并根據病人特點尋找共同話題,轉移病人注意力,同時多舉辦一些小活動,如講笑話、唱歌等,營造良好的氛圍,讓病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快樂,覺得有依賴,不再孤獨。另一方面,加強與病人家屬的溝通交流。醫護人員要主動的向病人家屬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性和性格,同時向家人及時的反映病人的情況,爭取家人的合作,共同努力做好護理工作。此外,盡可能的延長家屬探病時間和次數,讓病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關懷,消除孤獨、沮喪心理,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以便早日康復。

          3.4 改善ICU環境

          ICU內有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給人一種肅靜的感覺,影響病人的心理和情緒,因此要改善ICU環境,營造一種具有生活氣息的環境。如保證ICU內干凈整潔、光線柔和、播放抒情音樂等,同時盡量把治療護理時間和內容安排在白天,不影響病人的休息等。此外,可適當布置ICU,利用氣球、娃娃等讓病房內呈現一種溫暖、溫馨的特點。總之,通過營造一個輕松、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環境,緩解病人不良心理反應。

          4 結語

          隨著先進醫療設備及技術、現代管理的快速發展,ICU治療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ICU環境問題、醫護人員態度等因素,易使ICU病人產生恐懼、害怕、焦慮、孤獨、自卑、猜疑等心理,不僅影響治療過程和延長康復時間,而且給醫護人員增加工作難度。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加強相關疾病及醫療知識宣傳教育、認真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實行人性管理、加強溝通交流、改善ICU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心理護理干預,有效地緩解了ICU病人心理壓力,提高ICU病人護理質量。此外,要不斷提高ICU治療技術和管理水平,一手抓身體治療,一手抓心理護理管理,雙管齊下,盡快幫助ICU病人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鞏月英.ICU病人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3(1):252-252

          [2]王麗梅.410例 ICU 病人心理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24):173-173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 ICU病人;心理問題;護理干預

          我院急救中心重癥監護病房自2006年1月成立封閉式的ICU病房,開展全護理工作六年、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兩年來,通過病例篩選,對急診入院收住ICU病房、意識狀態清醒病人的心理問題進行回顧性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的歸納,目的在于通過分析ICU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發生的相關因素,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將精細化護理干預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應用于臨床,有效減少和預防ICU患者焦慮、恐懼、抑郁、睡眠障礙、譫妄等心理問題的發生。將觀察的60例ICU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收集ICU患者60例,意識狀態清醒,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3歲。其中心肺功能不全病人11例,嚴重創傷、多發傷病人18例,急性中毒病人15例,急性心腦卒中病人12例,其他4例。

          2 心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焦慮、恐懼

          2.1.1 原因及表現 ICU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的原因:身體疼痛不適;對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不確定性;對診療環境的不熟悉;經濟負擔過重,疾病造成的對家庭、工作、社會關系的影響等[1]。表現為病人缺乏安全感,孤獨無助,煩躁不安,心率、呼吸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散大等。病人接受信息和溝通的能力下降

          2.2 抑郁、懷疑

          2.2.1 原因及表現 ICU患者由于不知情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對于患病后可能會失去健康、生活工作能力等,缺乏信息傳遞和對治療的信心而感到不安、抑郁,表現為:悲觀、絕望、憂愁、冷漠、情緒低落、與醫護配合程度下降等[2]。

          2.3 精神譫妄

          2.3.1 原因及表現 封閉式管理的ICU患者,因探視的限制,得不到家人和社會的支持,身體約束和活動受限,頻繁、未經允許的肢體接觸和個人空間的侵犯,持續的照明,持續的高噪音水平等,導致病人發生精神譫妄,感覺失衡和定向障礙。表現為病人出現幻聽、幻視,思維無序,脾氣固執,對治療的耐受性差:存在攻擊、傷害、拔管傾向,無法通過溝通進行安撫。

          2.4 睡眠紊亂和晝夜節律失調

          2.4.1 原因及表現 睡眠障礙表現為患者晝夜性節律去同步化,睡眠喪失、中斷等,是ICU病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原因:不能減輕的疼痛、煩躁和焦慮,身體約束和活動限制,高噪音水平及光線刺激,連續不間斷的治療護理等,是睡眠紊亂的主要原因。表現為身體疲憊、疲乏,血壓升高,免疫功能低下,機體能量消耗增加,認知功能障礙[3]。

          3 護理干預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 盡量滿足患者要求,減少探訪限制,延長陪伴時間。病室內擺放家庭照片、物品,創造一個較少不適的環境。教會患者使用放松術,播放喜歡的音樂,進行治療性肢體接觸等[4]。

          3.2 評估患者誘發心理問題的原因,改善環境中的應激原 通過鎮痛、鎮靜治療、的改變、保溫及降低病室光亮度,保證患者睡眠。集中進行治療和護理,減少對病人的睡眠干擾,保證至少有一段持續90分鐘不被打斷的睡眠。減少不必要的、無意義的噪音:醫護人員工作做到四輕,使機械聲、報警聲、談話、走路等人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解除不必要的肢體約束和活動限制。增加患者對護理及環境如照明、洗澡時間、飲食的控制感。給予重復的、頻繁的有關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定向力指導。確保患者能看到窗外,并沐浴陽光。

          3.3 ICU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運用 強調首診護理責任制,病區護士長、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時間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進行自我介紹和環境介紹,減少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做好床旁護理,鼓勵病人描述并表達恐懼心情。與患者進行對話時語氣應平靜,語速緩慢。護理人員每班交接時要正式向患者打招呼或道別,每次給予治療性的肢體接觸時間不少于5分鐘,每日3-5次。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和自尊心,盡可能減少患者全身暴露的時間、次數。建立“安靜護理時間”段如下午2-4點,在這個時間段將環境中整體的光亮和聲音盡可能降低,同時避免可能增加患者應激的操作(在這段時間內,皮質醇與其他與應激相關的激素的分泌水平最低)。

          4 討論

          ICU病人的焦慮、恐懼、抑郁、懷疑、睡眠障礙、精神譫妄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并非是單一出現,而是一種相互作用的負反饋效應的結果。這些問題的出現,會嚴重影響疾病的愈合,延長住院時間,增加ICU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和護理工作量。通過對收住ICU患者在入院第一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干預,幫助建立和維持正常的社會關系,早期、充分評估患者誘發心理問題的原因,改善環境因素對心理影響的應激原,將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理念運用到ICU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有效阻斷ICU患者產生不良心理問題的因素等精細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有效地降低病人生理應激反應水平,減少應激對機體產生的影響,對促進疾病的康復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最大程度地體現優質護理服務給患者帶來的實惠,拉近了護士與患者的距離,不斷提升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從而杜絕了護患糾紛及投訴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李兆秀,王宗蘭,等.精神科暴力行為與護理干預[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45.

          [2] 李鳳玲,高誠,李秀玲.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問題及生存質量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2):4.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第3篇

          關健詞:口腔護理 QCC 培訓 考核

          口腔護理在普通病房是一項簡單的基礎護理,但在ICU,因為患者的病情復雜,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頻繁,口插管造成口腔護理繁雜等原因使口腔護理比普通病房更難達到效果,突顯了對口腔護理操作進行培訓、考核的重要性,并且有效的口腔護理是預防VAP和口腔感染的重要途徑〔1〕。很多護理人員進入ICU后不能充分意識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對于口插管病人的口腔護理操作技術不過關。通過收集2010年5月12日-2010年6月7日ICU住院患者口腔情況的資料,及2010年6月12日-2010年7月5日ICU住院患者口腔情況的資料,將觀察和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月12日-2010年7月7日ICU住院患者50例,及2010年7月12日-2010年9月5日ICU住院患者50例口腔情況,兩組都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異常的患者。按口腔清潔度:(5分)0°:清潔;(4分)Ⅰ°:舌苔厚;(3分)Ⅱ°:Ⅰ°和/或有血跡、食物殘渣、污物、痰痂;(2分)Ⅲ°:Ⅱ°和/或潰瘍、出血 (1分)Ⅳ°:Ⅲ°和/或口腔分泌物培養陽性、霉菌皰疹生長進行統計。

          1.2 方法

          設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制作查檢表收集資料,對兩組口插管患者的口腔情況進行效果比較。

          1.3結果

          1.3.1口插管病人口腔清潔度由改善前的3.38分提高至改善后3.80分。見下圖。

          1.3.2 正常口腔病人口腔清潔度由改善前的3.91分提高至改善后4.23分。見下圖。

          2 采取的改善措施

          2.1科內組織一次讀書會,學習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用實例資料說明口腔護理重要性;通過PPT講解口腔清潔度分度方法、圖片辨認方式進行強化訓練;講解《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操作程序改進》(2)中的口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流程及每一步中應注意的要點,各種口腔護理液的選擇,各種異常口腔的處理,并發放書面文書,每人一份。作為口腔護理考核內容。

          2.2對全科護士進行口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操作培訓并考核,成績90分以上。

          2.3對護理員進行口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操作配合培訓并考核。

          2.4口插管病人每天早上6:00左右口腔護理一次,下午13:00口腔護理一次。選擇正確口腔護理溶液進行口腔沖洗后用紗布擦洗的方式進行口腔護理,要求沖洗液量每次不少于100ml。2.5護士長每周不定期進行口腔護理質量檢查二次。

          2.6護士長每月抽考二名護士進行口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操作。口腔護理操作不合格者,檢查發現異常口腔未作處理者,處理不當者,責任護士扣1點,全年累加10點者,影響年度護士行為考核。考核結果與個人經濟效益掛鉤。

          2.7上述的具體改善措施列入標準化,作為新進人員入科培訓內容,每位護士必須過關。

          3 小結

          口腔護理在ICU的顯得尤為重要,其復雜性讓很多護理人員不能很快適應,無所適從。而且口插管的口腔護理與病房里的普通口腔護理有很大的不同。ICU的工作繁忙,有些責任心不夠強的護理人員往往不能按正規程序操作,往往都是草草做完了事。經過系統的陪訓,加強考核,不定期抽查,口腔護理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了對口腔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形成了口腔護理的規范化操作的習慣。把培訓考核列入標準化,并運用PDCA的方法不斷的改善和發展,在今后能取得更好的口腔護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護理查房; 應急演練; ICU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325-01

          護理查房是護理管理中評價護理程序實施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提高護理專業水平,促進護理質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1]。針對ICU病人病情危重、復雜,對護理人員業務技術要求高等特點,我院ICU自2010年1月份以來采用與護理應急預案結合實施護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顯著提高了ICU病人的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及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搶救配合滿意度,現介紹如下:

          1 護理查房的實施

          1.1 物品的準備 護理查房的用品分為基本用品及專科用品,應根據病種的需要攜帶齊全,以保證查房的順利進行。基本用品:查房車、必要的影像資料、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手電筒、壓舌板、消毒液等。

          1.2 查房程序

          1.2.1 查房的對象 病人應選擇具有ICU代表性及疑難性的病人為對象。

          1.2.2 查房的內容 針對病人護理中的難點、疑點、欠缺進行的專項護理查房。

          1.2.3 查房的程序 ①查房者、責任護士問候病人,向病人說明目的。②責任護士報告病人病情:自然情況、社會狀態、心理狀態、一般狀態(入院天數、各項檢查結果、生命體征、飲食、睡眠質量)、現存的護理問題、各項檢查化驗指標、正在進行的醫療護理措施及效果、需要查房解決的問題等提出護理難點。③查房者對疾病進行系統講解,包括診斷、臨床表現、治療等。④對病人進行全面護理體查,與病人交流了解病情,解答病人的提問,進行健康指導。⑤查房者針對責任護士在查房中提出的護理難點、疑點進行解答。⑥專科組長提出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及突發事件,講解如何正確進行系統評估,組織討論。

          2 護理應急演練的實施

          2.1 物品的準備 急救車、除顫儀、心電圖機、呼吸機、吸引器、深穿包等搶救設備及藥品。

          2.2 人員的準備 由科室護士長主導,成立護理專科小組,由高等級護士任組長,在查房中,根據ICU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確定演練內容制訂演練計劃、模擬突發事件急救方案及人員分工,并組織實施。

          2.3 技能儲備 每月組織1次技能培訓。技能培訓包括: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深靜脈穿刺術;各種搶救儀器:如呼吸機、吸引器、心電圖機和除顫儀等的使用操作訓練,由科室經驗豐富的高等級護士及專科醫生承擔培訓任務。

          2.4 基本資料準備

          2.4.1 制定疾病的各種并發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護理組長確定各個小組成員的特定搶救位置,制定人員職責。

          2.4.2 制定需聯絡人員的聯系電話 要求每名成員熟記內容。

          2.5 應急演練實施步驟 由護理組長主持演練,發現病人出現突發事件及意外,值班護士應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將相關人員迅速集合到ICU,在組長的指揮下分工展開演練,配合醫生做好給藥、插管、深靜脈穿刺及心肺復蘇等工作。

          2.6 分析總結 全體人員進行討論分析,找出不足,為下次演練積累經驗。

          2.7 再次演練 全組成員共同分析總結后,修改并確定救護流程,再次進行預案演練,并將該演練過程做好記錄,為其他的演練方案提供參考。

          3 效果

          3.2 提高了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 見表2。

          4 體會 1)ICU病人病情危重、復雜、突發事件多,開展護理查房與應急演練相結合,能實質性的解決ICU病人的護理問題,護士能熟練掌握各類病人突發事件的護理評估,冷靜、及時、準確、有序地處理。2)查房者是關鍵人物,查房者的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查房效果,查房者應在查房前對病人的基本情況、特殊情況、難點、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有基本了解,并在查房前查閱資料及相關信息,做到對病人情況、治療護理、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措施、所查病種的前沿信息心中有數,使自己在有知識儲備的狀態下高質量地完成護理查房。3)在應急演練過程中,護士長將權力下放給護理組長,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既提升了自身價值,又帶動了年輕護士業務水平的提高,而年輕護士從醫療、護理的不同角度了解該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鍛煉了應急反應,開拓了思路,豐富了知識,增強了對危重病人的護理應對能力,有利于掌握新技術、新業務,使理論知識盡快強化。4)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救護水平應急演練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方法,在國內已得到廣泛應用[2]。其充分體現了演練的直觀性、實用性、有效性、重復性和可控制性[3]。結果顯示,通過演練,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術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在ICU實際工作中,護士不僅要有全面、扎實的臨床理論基礎,更需要有快速應對及與搶救人員的默契配合與協調能力,它直接關系到搶救成功率。當病人出現突況,護士立即配合醫生按照分工開展搶救工作,迅速、主動地準備搶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搶救中的各項護理操作,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結果顯示,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5 小結 傳統的ICU護理查房模式過多依賴于醫療指導性查房,而對ICU護理本身的工作重點缺乏重視,這不利于護理觀念的轉變及護士能動性的提高,我們采用與應急演練與護理查房相結合的模式,對ICU危重病人的針對性強,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及參與能力,促進了護士整體理論水平、臨床專業水平、技術操作水平及搶救配合能力,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蘇新英,任輝,廖建梅等.危重病人護理模式的探討[J].現代護理,2006,12(22):2141.

          icu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  ICU;護理;醫療事故;護理風險;對策

                  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病人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做好各環節工作的風險監控,提出預防措施,對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醫院綜合性ICU護理中存在的或潛在性護理風險問題對ICU風險的防范做出研究和探討。

                  1  ICU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1.1  護理操作中的風險  危重病人大多是神志不清,行動不便,會發生意外墜床,特殊的外出檢查時心跳、呼吸的停止;約束帶固定或是被動形成的壓瘡;院內感染;多種藥物的運用;大型檢查與采取緊急醫療措施、患者體質特殊無法預料、無過錯輸血感染、輸液反應、過敏反應、各種侵入性操作導致感染或誤傷其他臟器或患方原因延誤診療等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導致死亡或傷殘且后果難以彌補。

                  1.2  非計劃性拔管。ICU患者多管道護理已成為重點,造成患者非計劃拔管主要因素為:患者病情影響,煩躁,無適當鎮靜,約束帶約束不當,管道固定方式欠妥,不牢固,醫療護理操作失當帶出管道,健康教育不到位等。

                  1.3  護理技術因素所致風險。 由于ICU護理工作量大,基礎護理繁重,護理人力資源不足,護士常常過度疲勞或緊張,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責任意識下降,而產生如下情況:一時觀察病情不仔細,以致忽略重要病情變化,延誤患者治療或搶救。二是由于ICU個別新護理人員上崗時間短,不能熟練掌握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等設備的操作,臨床搶救經驗欠缺,導致搶救病人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影響搶救質量。

                  1.4  環境因素。 ICU是醫院急、重、危等病人集中的場所,也是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科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否則極易引起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使院內感染率上升,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

                  1.5  信任危機所致的風險。由于ICU不能有家屬陪伴及患者病情因素,個別病人家屬對醫護人員持有懷疑態度,不信任醫護人員,擔心醫護人員的治療水平和看護能力,個別病人和家屬甚至故意制造糾紛,想索取賠償。

                  1.6  護理記錄存在的風險。.護理記錄常存在以下問題:醫療記錄時間不統一;內容不相符;護理記錄涂改現象多,書寫字跡不清晰;缺乏專科特色,重要病情變化;護理措施記錄不完整,甚至無記錄;護理記錄內容不連貫,重點不突出 ;簽名不規范或代簽名現象時有發生 ;存在計量單位使用不規范、不統一現象,出入量記錄不準確等

                  1.7  其他方面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業務培訓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等都是增加護理風險的因素,不僅是發生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威脅患者的安全。ICU患者疾病的嚴重性及病情變化的復雜性也會導致風險。ICU患者因病情的發展和變化導致的不幸狀況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