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icu病人護理要點

          icu病人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icu病人護理要點

          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方法:研究我院近年120例icu術后患者,觀察術后患者心理反應。

          結果:患者術后心理反應以一種為著,多為出現焦慮、恐懼,煩躁、抑郁,孤獨,悲觀、絕望等。

          結論:ICU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極其重要。

          關鍵詞:ICU心理分析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3-01

          重癥醫學在我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術后重癥監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然而對于患者而言,ICU病房能夠帶來很重的精神壓力。ICU術后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處于病房內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容易使患者產生消極心理,從而降低患者機體防御的能力,最終可能引起并發癥或加重病情。對此,ICU病房中的護理人員應具備嫻熟的護理技巧,同時要對患者出現的異常心理進行及時判斷,以控制不良情緒的發展及病情的惡化,從而促進ICU患者的病情康復及好轉。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近年來的120例ICU術后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齡最小為半歲,最大為81歲。ICU治療的平均時間為53.85小時,機械通氣的平均時間為13.76小時。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療當中,2例在轉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

          1.2方法。在患者病情得以穩定后,采用自設的調查問卷收集相關的心理資料,調查方式為訪問調查,隨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得出結論。

          2結果

          在120例患者中,100例存在擔心及恐懼心理;93例存在緊張心理;90例存在孤獨及抑郁情緒;61例患者容易發怒及煩躁,27例患者存在絕望心理。

          3討論

          3.1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常復雜多變,且合并不同的心理現象,本研究發現ICU術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存在恐懼及焦慮心理。當患者進入ICU病房之后,清醒時發現多種治療管道留置在自己身上,病床四周則是排列著陌生機械,護理人員也是陌生的,因此容易感覺到自身患有嚴重且危險的病情。特別是當發現ICU護理人員統一佩戴口罩及帽子時,更容易出現恐懼及焦慮心理。第二,存在抑郁及煩躁心理。因治療的過程中,需在患者氣管中插管,導致患者無法使用語言交流,在自身需要及心理感受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表達,再加上軀體存在患疾、活動受限及導管刺激,讓患者出現煩躁及抑郁情緒,一些不能忍受的患者會強行拔管,嚴重影響治療的進行。第三,存在淡漠及孤獨的情緒。因患者對于ICU病房的環境不甚了解,且在ICU病房內禁止家屬陪護,患者無法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治療所用的各種管道對身體活動起了限制作用,以上情況容易導致患者在心理上出現孤獨感。第四,存在絕望與悲觀的情緒。ICU患者多經歷過重大手術創傷,在手術后,因病情不容易穩定,在疾病預后及治療費用方面,常會引起患者的顧慮,一些患者便由此出現了絕望與悲觀的情緒。第五,容易出現綜合心理反應。ICU術后患者的心理極不穩定,一些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心理狀態。早期心理狀態可能主要為抑郁、煩躁,而后期則可能發展成為冷漠及孤獨。

          3.2ICU術后患者的護理要點分析。通過分析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后,發現其心理極為脆弱,如不加以特殊的護理,極易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對治療造成影響。筆者通過實踐總結出以下護理要點。第一,術前應重視訪視即將進入ICU的患者。實踐證明,如ICU護理人員在術前一天為患者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將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產生恐懼心理的幾率。第二,應重視與患者通過非語言進行交流。ICU中的患者多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無法采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其口形、手勢及表情等來判斷患者的需求,也可讓患者通過會話卡、手勢、點頭及搖頭來與護理人員進行交流。采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能將患者的痛苦與負擔減輕,此外,也應明確告知患者待呼吸得以改善及拔管后,仍可使用語言來進行交流。第三,對ICU的環境進行改善。因ICU中有較多的儀器設備,容易帶來恐懼心理。所以,應為患者創造一個相對人性化的環境。護理人員應盡量關掉暫時不用的設備,調小監護儀聲音。保持室內光線柔和,并在患者視野范圍內放置其熟悉的物品,以減少恐懼;將被污染衣物及時更換,并保持舒適及整潔的環境。第四,維護ICU術后病人的自尊心。應在獲得患者同意及合作的基礎上,再對其進行治療操作,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向病人說明相關的操作步驟及目的。此外,如需患者暴露身體進行操作,則要以屏風或拉簾遮擋,,并盡量減少患者全身的時間及次數,以保護其自尊心。第五,給予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因在ICU中,沒有家屬陪護患者,因此,護理人員要以親切的態度讓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如患者的病情發生反復變化,則護理人員應以沉穩及熟練的態度與技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手術病例,并說明病情發生變化是正常的,不必過度擔憂;要讓病人明確積極心態可促進康復。另外,可根據病人的病情發展,允許短時間內家屬探視病人,以減輕其抑郁感及孤獨感。

          4結語

          ICU護理人員是患者處于ICU環境中的唯一心理支持者,對于患者心理環境的創造與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ICU當中,護理人員不僅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還要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反應。及時關注患者,并盡量花費足夠的精力與其進行溝通,以及時滿足其需要,從而解除產生消極心理的根基。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身心的整體護理,以促進康復。在本研究當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療當中,2例在轉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說明經過心理分析及相關的護理對于ICU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1 ICU護理存在的風險

          1.1 ICU疾病的嚴重性及病情變化的復雜性因疾病的自然發展和演變導致不幸的情況時有發生,容易被患者或其他醫療人員誤視為醫療事故。

          1.2 ICU醫療設備設施因素 根據病房的實際需要,本院ICU科室配備了19臺監護儀,16臺呼吸機,15臺微量注射泵,每張床都配有2套中心吸引及中心供氧設備。這些儀器先后購置,有的已陳舊,難免會出現一些故障;當護士在使用這些儀器、醫用設施材料時,若事前未發現質量問題或抱著僥幸心理,就會引起質量風險而引起糾紛。

          1.3 醫院內感染 ICU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環境及醫療儀器受污染,這些都增加了院內感染的幾率。

          1.4 護理技術因素 由于ICU工作量大,基礎護理繁重,護士常過度疲勞或緊張,會產生厭倦、失望等情緒,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責任意識下降,而產生如下情況:一是觀察病情不仔細,沒有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或突然發生了病情變化,但因臨床思維片面、主觀臆斷而未及時匯報、處理或記錄不及時而產生質量風險;二是有些制度如病房管理制度、意外事件報告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的風險,沒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三是業務水平低,由于科內低年資護士多,護理業務和專業知識相對缺乏、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等,加上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和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應用,護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日趨增加,因而技術風險也加大,影響護理安全。

          1.5 醫患溝通問題 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有效溝通,是醫療程序中極重要的一環。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識不清或人工氣道的建立),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加醫護溝通的難度;有些家屬不能理解ICU的有關管理制度,特別是無陪人制度;患者家屬對突然喪失親人會出現極度悲痛反應,出現拒絕、憤怒或抑郁情緒,有些會因此遷怒于醫護人員。親屬對導致親人死亡的每個細節均十分關注,而這種強烈的情緒可能進一步加深對醫護人員的矛盾。

          2 ICU護理風險的管理和防范

          2.1 強化風險意識,建立預警機制 我科的醫療護理行為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年齡不一、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醫療護理服務具有高風險性。應通過多種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法規知識;分析有工作缺陷的病例,總結經驗教訓;全面掌握病情,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防范措施。患者外出檢查或轉科必須有醫生、護士陪同;使用鎮靜劑要密切觀察鎮靜分級并加強呼吸道管理;嚴格執行住監護室患者及家屬告知度、意外事件報告制度,制定ICU心內直視術后護理規范及約束用具使用規范等,規范護理行為。

          2.2 做好病人及其家屬的交流溝通工作

          a ICU病人病情危急,迅速主動接診,以嫻熟的技術實施急救措施,消除病人及家屬的緊張情緒。b給語言交流障礙的病人交流表達的機會,對病人常見問題做成文字卡片或圖案卡片給病人看,指出要求。對一些有創傷性的操作,向病人解釋其必要性,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盡可能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切不可因與病人的交流障礙,而忽視與其交流。C主動、熱情地介紹病人當天的基本情況,耐心傾聽親屬的詢問,圓滿回答親屬提出的問題。在病人活動受限期間,護士盡力保持其舒適,減少不適感,讓親屬感到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地照顧關心和治療病人,盡量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得到親屬的信任和理解。

          2.3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護理記錄是客觀性資料,患者有權利復印。這對廣大護士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2]。護士長要注意環節質量檢查:a患者入院評估要詳細,尤其是外傷急診患者有多發傷包括皮膚損傷,仔細檢查并準確記錄,處理及時,并進行動態評估。b每天檢查護理記錄,如果有缺陷及時修正。c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所有處置、用藥全部記錄在案,進行效果評價。如遇到搶救患者或緊急情況下用藥,可執行口頭醫囑,事后一定要督促醫生及時補寫醫囑,避免護理記錄與醫囑不符。同時,鼓勵和培養護士間的團結合作精神,能夠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操作、處理結果等多問一句話,多進行一次關注,可喚起相互間的深情友誼,彌補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從而有效地防范護理差錯。

          2.4 通過業務學習、疾病查房、定期培訓和考試,使人人掌握危重疑難病例的觀察要點及相應的護理方法,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保證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轉,耗材物資準備充足。ICU的設備要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搶救藥物認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設備器械故障等,導致搶救延誤或護理工作受阻引發醫療事故。認真使用各種藥物警示標識,除了各種敏感藥物標識外,還自制膀胱沖洗標識,胸、腹腔沖洗標識和腸內營養標識,當這些治療和輸液同時進行時,可避免護士接錯液體釀成大禍。

          2.5 醫護人員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采用多種溝通方式與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患者交流,如寫字板、圖片、規范化手勢語(伸大拇指表示大便,伸小指表示小便,伸示指表示有痰,握空心拳形如水杯表示口渴,握實心拳形如重錘表示疼痛,用手拍床表示想交流,握筆寫字式表示想寫字)。ICU的護士不能一味依賴監護設備所監測到的各類數據,要學會綜合分析判斷,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對患者的主訴表示理解并給予恰當的處理。努力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監護儀、呼吸機的報警參數,減少設備噪聲,切忌在病房大聲喧嘩。

          2.6 合理配置ICU的護理人員,保持相對充足,合理排班,盡可能地滿足不同護理人員的排班需求。改善護士的工作環境,上班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部分優秀的護士送進修學習,滿足護士自我實現的需要。護士本身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營養,積極地調整心態,做一名有強烈責任心,工作沉著冷靜,具有獨立工作,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較好的身體素質的優秀ICU護士。

          參考文獻:

          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因此,icu的結構和設備各方面都比其他科室的要求甚高,ICU的床位及醫務工作人員都是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任務等需要配備;設備上床邊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多功能呼吸治療機、心電圖機、除顫儀、輸液泵、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人員的管理,當然,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也很嚴格,不是單純的進出更換工作衣、鞋子,戴好帽子、口罩以減少污染的機會,健康的身體素質、高度的責任心、精準的業務水平、細心耐心洞察力強、敏銳的分析能力、沉著穩重的性格、扎實的所理專業知識及相關知識等素質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從一開始進入ICu就感覺恐懼陌生,甚至百般無奈;可是,事實并非所想,因為有護長擠出寶貴的時間給我講解科室的每一個細節詳細情況,當中向我提問,可我的回答并不大滿意;在接下來的護理工作中,老師都會指導介紹病人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讓漸漸我適應ICU的理工作,深入認識關愛傷病人的觀點強,工作中應細心耐心,洞察力強,應變能力強,接受能力強才能促進減輕病人的傷痛,促進康復。讓我接觸到課本之外平時沒有什么機會接觸的知識。

          從實習到現在時間短暫,即使我不夠聰明,動作有些遲鈍的,可是老師不厭其煩很耐心的給我講解吸痰、約束病人、翻身拍背各方面的注意事項、分析氣管插管、多處骨折、腦損傷病人等等的護理要點,一次次給我鍛煉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也許,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會用努力填補不足的知識和技能操作,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高鈉血癥是指血鈉濃度>150mmol/L的臨床常見電解質紊亂狀態。由于危重病患者病情復雜,即使在重癥監護病房且頻繁測電解質,仍然會出現高鈉血癥。文獻報道國內ICU高鈉血癥的發病率達16.6%,其中以顱腦疾病致高鈉血癥的發生率較高,病死率可高達78.7%[1]。近幾年來我院ICU病房出現高鈉血癥20例,現將本組高鈉血癥發生的各種原因及護理要點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10例病例均來自ICU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高鈉血癥組年齡26~78歲,平均43.5歲。病種:嚴重多臟器損傷5例,瓣膜置換術后3例,冠狀動脈搭橋術后2例。

          1.2 方法 患者住ICU期間,常規每日測定電解質1~4次,嚴密觀察24h液體出入量。記錄利尿劑和脫水劑用量,有無呼吸機使用、高熱、高血糖等情況。

          2 結果

          高鈉血癥診斷標準,參考相關文獻[2],確定血鈉≥150mmol/L作為高血鈉的診斷標準。20例高鈉血癥病人血鈉值(161±9.8)mmol/L,其中145~159mmol/L患者11例,160~179mmol/L患者7例,>180mmol/L患者2例。高血鈉組死亡9例,病死率45%,其中血鈉180mmol/L的2例患者均死亡。

          3 討論

          高鈉血癥在臨床并不少見,常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現,可以引起嚴重的后果,病人死亡率高,應引起高度重視。

          3.1高鈉血癥的常見原因ICU高鈉血癥的病人以顱腦疾病最為常見,多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疾病嚴重程度;②腎濃縮功能障礙:有顱腦疾病可使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受損,導致中樞性尿崩癥;③意識障礙不能自由攝水;④心肺復蘇時多次輸入碳酸氫鈉;⑤脫水劑及利尿劑的應用[3]。

          3.2高鈉血癥的治療 首要問題是處理原發病,去除高鈉血癥的病因,如控制胃腸液體的丟失、控制發熱,積極治療頭部、創傷后中樞性尿崩癥,有計劃地使用袢利尿劑,糾正高鹽飲食等。通常補液途徑是口服或胃腸營養管內輸入,但在救治危重患者時這種途徑往往難以使用,應靜脈補充。補充液體種類可為低張液體,如5%GS、0.2%NaCl和0.45%NaCl[4]。

          3.3高鈉血癥的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神志、精神、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并持續血壓、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監護。及時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皮膚彈性變化,如發現皮膚干燥、彈性差、精神差、意識有加深的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查血生化和滲透壓。

          3.3.1每日監測血鈉、尿鈉等生化指標 注意其動態變化,以指導臨床治療,同時注意血鉀的變化,血鉀過低(高)時應及時處理,以防低(高)血鉀對機體產生危害。

          3.3.2準確記錄出入量 高鈉患者每日口服或胃管注入溫開水200ml/次,1次/2~4h。要嚴格監測尿量,保持液體出入量平衡。合理安排輸液計劃,控制液體滴速。所輸液體張力越低,輸液速度應越慢,以防發生腦水腫。

          3.3.3飲食護理 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給予無鹽飲食,烹調時不用醬油和味精。同時要保證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的供給,必要時給予要素膳食,使用時要適當加溫。

          3.3.4加強基礎護理2次/d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潰瘍感染;保持床單整潔,2h翻身1次,防止褥瘡發生,為治療高鈉血癥保證良好的身體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翼軍,程尉新.危重疾病有關的高鈉血癥及治療進展.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5):313-314

          [2] 蕭軍,鐘榮.監護病房中高鈉血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1,13(2):110-112

          [3] 沈惠芬,施小英,劉泉坤.腦出血急性期并發高鈉血癥的臨床分析和護理.浙江臨床醫學,2006,8(8):889

          icu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ICU;隱患因素;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529-01

          重癥監護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監護治療的場所,是醫院風險最高的科室,因此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成為工作重點。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患糾紛的數量急劇上升。現對我院ICU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到的護理投訴及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綜合分析,探析其隱患因素及對應措施,加以防范。

          1 分析方法及結果

          首先根據患者及家屬投訴的內容,認真核實情況情況是否屬實,在對情況屬實的投訴進行詳細的分析,積極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及護理對策,及時協調溝通糾正不適當的護理行為爭取在患者離院前,對其投訴內容均能得到滿意答復。再歸納總結每起投訴所涉及的原因及所蘊含的隱患,從患者、家屬、護士、管理、社會等多角度思考后,完善ICU護理管理機制,提高護理質量。

          2 隱患因素

          2.1 法律意識證據意識薄弱

          長期以來的護理傳統,護士習慣處于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更多考慮如何盡快解決影響病人健康的根本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對一些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認識不足[1]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對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權保護隱私權等保護,在患者及家屬面前過度評價其他護理人員工作中的失誤;多數護理人員忙于工作,不注重醫療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不能前瞻性預見一些護理安全隱患等。

          2.2 溝通能力偏低

          由于ICU基本為封閉式管理,家屬定時探視,其他時間不允許家屬在ICU病房內陪護。ICU病房內患者病情危重多變,為了及時搶救患者生命會隨時變更治療和護理方式,病情變化快沒能及時與家屬溝通,造成家屬與患者對一些有創性的檢查和治療方式的不理解。還有就是ICU的護理人員工作量大,長時間在緊張的環境中超負荷工作,情緒波動比較大,對患者及家屬態度粗暴,缺乏耐心,溝通時缺乏語言運用技巧,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而引起投訴。

          2.3 文書的書寫

          各種護理文書書寫要求及時、準確、規范。有時由于工作忙,臨時醫囑出現漏簽、補簽,特別是搶救患者時出現與醫生記錄不一致,加之護理人員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一些醫學術語的措辭及描述不能很好把握,未能客觀真實的反應病情變化及護理措施。搶救完成后未及時記錄,或隨意篡改病歷等均可造成原始法律依據缺陷,留下安全隱患。

          2.4護理技術因素

          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難度增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日益增多。低年資護士對特殊的護理操作不夠熟練,基礎護理落實不細致,搶救病人配合不力等。

          2.5 護理操作中的常見不安全因素

          1)違反操作規程:為重度缺氧患者吸痰前后未按規程提高氧濃度,導致吸痰時患者心率下降。2)各種導管未按規定時間更換。3)危重患者外出檢查搬運途中缺乏連續性監測治療措施,出現呼吸困難等意外情況等.

          3 安全對策

          3.1 加強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

          增強ICU護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遵守法律法規的同時并能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準重病人及家屬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等。

          3.2 加強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規范護理行為,確保護理安全。包括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患者外出檢查或轉運時的注意事項等[2]。

          3.3 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

          素質時人在從事某種工作時,本來具有或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領是在平時工作中歷練出來的[3]。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掌握的越是深廣,技術才能的能量儲備就越雄厚,素質就越高。因此護士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培養和技能的提高,能使護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業務水平提高的同時注意語言溝通能力的鍛煉,科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情景模擬演練等。

          3.4 提高護理業務水平

          良好的護理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防范護理隱患發生的基礎和保證。通過業務學習、疾病查房、定期培訓和參加考試,來掌握危重疑難病例的觀察要點及相應的護理方法,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注意保證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轉,耗材物質準備充足。ICU的設備要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搶救藥物認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設備器械故障等導致搶救延誤或護理工作受阻引發醫療事故[4]。

          3.5 加強安全質量教育

          定期組織認真學習安全質量管理知識,樹立高度的護理安全防護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意識。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整改,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對容易發生的護理缺陷與差錯利用晨會反復強調,從思想上堵住差錯事故的源頭;針對已經發生的差錯事故,認真組織討論,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制定整改措施,及時制止盡早排除,把差錯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 占建華,從舉證倒置談護士自律行為[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50-351.

          [2] 朱喜鳳,崔健明,規范護理行為防范護患糾紛[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