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歐姆定律易錯點

          歐姆定律易錯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設計;高中物理

          一、教學設計

          1.課題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1)

          2.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是歐姆定律的延伸,教材從能量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推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教學過程簡單、學生易于接受。之后應用定律解決物理規律問題,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可以用已知定律從理論上導出,將理論應用于實際。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理解內、外電路及電源的內阻。②知道電源電動勢等于沒接入電路時兩極板間的電壓。③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練地解決電路問題。過程與方法:①培養自主學習能力。②培養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②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合作學習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②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公式及圖像表示。教學難點:①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應用。②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1.自主學習

          課前教師下發學案,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重點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是電源?

          (2)電源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意義是什么?

          (3)什么是內電路?什么是外電路?在回路中的電流方向如何?

          (4)在內、外電路中電勢是如何變化的?

          (5)怎樣計算內電路以及外電路中消耗的電能?

          (6)如何計算電池內部非靜電力所做的功?

          (7)內電路和外電路上消耗的電能與電源內部非靜電力做的功有什么關系?

          (8)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使學生將學習活動延伸到了課外,保證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加了有效學習的時間。只有學生本人了解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復習、查閱資料,避免傳統課堂“一刀切”的現象,學生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滿足了高中生思維發展和自我意識發展的需要,有利于開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

          2.交流探究

          師友之間根據預習情況交流學習。由徒弟向師傅講解本節課的相關內容,師傅補充完善不足之處,在合作中解決疑難問題,突破重難點。教師巡視了解每對師徒的學習情況,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疑問的師徒進行適當的指導,對學習深度不夠的師徒進行誘導點撥。如,有些師友根據理論知識推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之后便欣然接受,此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設計實驗對其進行驗證;在師友探討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之前,教師應提出問題:能否用實驗探究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并引導師友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步驟,分析實驗數據完成U-I圖像,進而依據圖像解釋U、I的關系以及在短路、斷路中的特殊現象。

          【設計意圖】該環節采用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師的點撥下激發了學生動手設計實驗驗證物理定律和探究物理規律的積極性,從而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完成了教學重難點內容的學習。這一做法顛覆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十分“親民”走到學生之中參與、啟發、引導學生學習,消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同時,學生之間通過交流不僅可以在學習上取長補短、互利共贏,更可以在性格上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這樣不但能鍛煉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開拓思路、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3.互助提高

          鼓勵學生積極上臺講解本節課自己學到的知識,板演相關例題,其他學生認真聽講并進行補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質疑并闡述觀點進行全班討論。教師注意指導學生使用物理術語,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引導學生歸納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總結相關規律。

          【設計意圖】全國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多數教師所青睞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對知識的記住率只有5%,而極少數教師鼓勵的學生教別人的方法,使學生本人對知識的記住率高達95%。本環節中,教師把課堂真正讓位給學生,讓學生做主講,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教會其他同學時自己也會收獲新的體會,而全班同學的參與交流又可以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發展、人人進步的高效課堂的發展趨勢。

          4.總結歸納

          教師組織學生一起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針對學生仍然不理解以及容易產生錯誤的知識點予以講解;明確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問題,對解題規律、注意事項、解題方法和技巧等進行全面的總結,歸納出知識體系,以便學生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例如,教師應強調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反映的只是電動勢與路端電壓的數量上的關系,他們的本質是不同的,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的大小,而路端電壓反映了外電路中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本領的大小,因而用電壓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級上,其示數不等于電源電動勢,但很接近電源電動勢:U=IRV=?RV=,當RV>r時,U≈E。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發現解決的,規律也是由學生自己探究驗證出來的,甚至例題都是學生自己解讀體悟的,可以說全程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因而在本環節中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真正做到將學來的知識變為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5.當堂鞏固

          教師根據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出示有代表性的一或兩道典型題,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后師友當堂交換批改,之后交流做題心得與體會。教師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布置課后作業。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幫助學生檢驗學習成果,深化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認知,培養他們自行解決物理問題的信心和決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適時調整并通過課后作業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延伸到課下,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使整堂課留有余味。

          三、課堂教學設計建議

          在設計學案時應當充分分析教材以及學生,做到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完成自學;在學生進行交流探究時,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探究的內容要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關,探究要有深度不能屈于表面;在互助提高階段,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內向的學生大膽發言,提高其與同學溝通以及表達能力。本文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依據高中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特點,通過課前預習以及課上互助式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出現的弊端,以便于為物理教師的有效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l]李志剛.“和諧互助”式教學策略研究概述[J].中國教育學刊,2010,31(12).

          [2]李志剛,吳越.活力課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考;復習;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物理與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① 知識點多、知識面廣。

          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實驗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會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等。

          針對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怎樣確定復習方向、方法,進行高效復習呢?下面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在近幾年初三物理復習中的實踐和思考,以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

          一、 重視基本概念和規律的復習-----緊扣課本,夯實基礎

          我們知道中考試卷是按《考試說明》來命題的,試卷中易、中、難的試題比例為6:3:1。從近幾年的中考題來看,能力的考核與基礎知識是緊密聯系的,因為基礎知識的強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此我們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突破重點,形成有機的知識結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重視科學探究及其過程與方法的復習---專題復習,優化網絡

          物理知識點間存在著“縱”與“橫”的相互聯系,某一知識點可能是為另一知識點引橋鋪路,而另一知識點又往往是前一知識點的深化與延伸。在第一輪復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第二輪復習時應打破章節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識結構,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要使前后知識聯系起來,系統鞏固知識,形成一個由知識點到知識面、最后到知識網絡的綜合體,使復習具有系統性。

          三、重視開放性問題的訓練------關注熱點及社會

          年年中考年年變,但萬變不離其“重”,初中物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識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點,因此我們在第二輪復習中要以《考試說明》中圈定的知識點為著眼點,圍繞考點,突出“重點”。

          通過對某些特殊知識點的深挖細究,達到對某一類知識或某一專題的融合、深化。例如電學中的滑動變阻器,是“探究歐姆定律”、“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等實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器。讓同學們可以總結滑動變阻器在每個實驗中的用途,深化對電學實驗的理解。例如所有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共同作用是:保護電路;通過改變自身電阻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而由于每個實驗的不同,使滑動變阻器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歐姆定律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為了保證兩端的電壓不變。

          探究歐姆定律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從而達到多次實驗探究規律的作用。

          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改變小燈泡兩端電壓,達到多次測試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的目的。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而比較小燈泡亮度與電功率的關系。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改變電路中的電流,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還可以控制電流相等,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

          例題:如圖所示,燈泡L和電阻R2的阻值分別為R1=10歐姆和R2=5歐姆,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20歐姆,電源電壓為6V,求當S1,S2,S都閉合滑片P在a時R1、R2消耗的電功率。

          一變:求當S1,S閉合,S2斷開,把滑片移到某一位置,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為其最大值的1/4時,燈泡恰能正常發光,求燈泡L的額定功率?

          二變:求當S1,S2,S均閉合,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分別是多少,通過燈泡和電阻R2的電流之比是多少?

          三變:當S2,S閉合,S1斷開,滑片P在b點時,R2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

          四變:當S2,S閉合,S1斷開,滑片P從a端滑至b端的過程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變化的范圍分別是多少?

          五變:當S1,S閉合,S2斷開,滑片P從a端向b端滑動時()

          A、電燈L變暗,電壓表示數增大B、電燈L變暗,電壓表示數減小

          C、電燈L變亮,電壓表示數增大D、電燈L變亮,電壓表示數減小

          四、綜合考練提高應試能力-----仿真模擬,體驗中考

          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系統復習,學生不論是知識技能上,還是解題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行恰當的適應性訓練或模擬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一個度和量。

          這一輪復習的時間不長,是演習模擬、查漏補缺的階段,是整個復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環。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為增強同學們考試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圍和時間、調整中考前的心態。在這一輪復習期間,可以將第一、第二輪復習中做過的易錯題進行歸納、梳理,建立錯題檔案集,研究學生的錯題,尋找學生思維或知識的漏洞,進行有目的性的訓練,達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目的。

          第一就是要選題(在第二輪專題復習時就應該這樣做),每年的中考我們都有一條深刻的教訓,就是我們的學生在基礎方面丟分丟的相當厲害,特別是一些優秀學生,難題他們都做上來了,但是基礎的部分丟了。我覺得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抓錯誤題,就像我前面所講的把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總結出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做這方面的事情,準備一個錯誤記錄本,把錯誤集中起來,叫做積累錯誤,整理錯誤,最后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這樣錯誤就變成了資源,考試的時候就可以不重犯錯誤。

          第三就是要教會學生反思,有一位學者總結出一個公式叫“1+100”大于“100+1”,什么意思?就是說同樣的題做一百遍不見得有提高,而你把你的每一道題做一個認真的分析,倒是可以提高很大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學生學會反思,就是每一道題做對了,學生是怎樣找到切口的,怎樣答的?答案怎樣形成的?學生要反思;做錯了的題更要反思,為什么做錯了?為什么切口找不到?是審題問題還是計算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認認真真的對待復習工作,復習方法是多樣的,任務是繁重的,需要各個學校初三的老師團結協作、相互分工、步調一致的努力,用集體的智慧排除困難,穩步推進,努力使復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借此機會,也預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愉快,讓我們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第3篇

          例1.下列有關電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通電時有電阻,不通電時沒有電阻

          B.通過導體的電流變大,導體的電阻就變小

          C.長度相同的兩根銅線,在相同的情況下越細的電阻越大

          D.導體的長度越長,則導體的電阻越大

          解析: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是否通過電流或通過的電流大小無關,故選項A與B均不對;影響電阻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而選項D只考慮長度,而忽略了另外三個因素,故不對。

          答案:C

          點評:判斷導體的電阻大小或變化只需要考慮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四個因素,而與其他的因素都無關,特別是與電壓、電流無關,另外考慮四個因素時要全部考慮而不是單考慮其中幾個,否則就會造成錯解。

          例2.下列關于電功與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電器的電功率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做功越多

          B.用電器的電功率越大,電流通過它做功越快

          C.通過用電器的電流做功越多,它的電功率越大

          D.用電器的電功與其功率無關,只與通電時間有關

          解析:電功是反映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功的多少,是多少方面的問題;電功率是反映電流通過用電器做功的快慢,是快慢方面的問題;做功的多少與做功的快慢沒有必然的關系,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

          答案:B

          點評:電功與電功率是反映不同意義的物理量,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易錯分類二:對物理規律掌握不夠造成錯解

          例3.把一個輕質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吸引,則這個小球()

          A.一定不帶電B.一定帶負電

          C.一定帶正電D.可能不帶電

          解析: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上了負電荷,輕質的小球靠近橡膠棒相互吸引,說明輕質的小球可能帶上了正電荷或不帶任何電荷,因為帶上負電荷的橡膠棒也能吸引輕小的不帶電荷的物體。

          答案:D

          點評:相互吸引的兩個物體有帶異種電荷和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的兩種情況,但若是相互排斥的兩個物體,只有帶同種電荷的一種情況。

          例4.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U/R的變形式R=U/I及電阻的性質,可以判定當()

          A.U變大時,U/I變小

          B.U變大時,U/I變大

          C.U變小時,U/I不變

          D.U=0時,U/I=0

          解析:公式R=U/I只說明導體電阻的大小是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的比值,電阻的大小與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當電壓發生變化時,電流也隨之發生變化,但電阻不變;當電壓為0時,電阻大小不變。所以,C符合題意,A、B、D選項不對。

          答案:C

          點評:運用歐姆定律表達式的變形公式R=U/I時必須要明確:導體的電阻大小是由導體本身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來決定,而與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無任何關系,所以凡是說導體的電阻與電流或電壓成何種關系的說法均是不對的。

          例5.下列有關磁體與磁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球上自由轉動靜止的指南針的N極指向地理的南方

          B.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看不見但能使磁針偏轉的物質叫磁場

          C.讓小磁針靠近鋼條,若鋼條與小磁針相互吸引,則鋼條一定有磁性

          D.磁場的基本性質是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磁性材料的性質

          解析: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其N、S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剛好相反,即北方是地磁的S極,所以指南針的N極指向地理的北方,故選項A錯;讓小磁針靠近鋼條,由于小磁針一定有磁性,故無論鋼條有沒有磁性均可吸引,因而不能說明鋼條一定有磁性,選項C錯;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而鐵、鈷、鎳等磁性材料只能說明磁體具有吸鐵性。

          答案:B

          點評:對于地磁場,只是作為地磁的N、S極與地理的南北極相反,而非指南針的N、S極指向也與南北極相反;兩個相互吸引的物體不一定有磁性,因為一個有磁性另一個沒有磁性也會相互吸引,只有相互排斥才一定有磁性。

          例6.中的a表示垂直于紙面的一根導線,它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當導線以圖甲所示方向運動時,電路中可產生感應電流,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圖乙中a向上下運動,電路中也可產生電流

          B.圖乙中a向左右運動,電路中不可產生電流

          C.圖乙中a向上運動,電路中產生的電流方向與甲中相同

          D.圖乙中a向下運動,電路中產生的電流方向與甲中相同

          解析:由題意得,圖甲中a向下運動能產生電流,則圖乙中向上運動也能產生電流,而左右運動則不能產生電流,故A與B選項對;圖乙中的N、S極已與圖甲中對調,若再改變運動方向,則兩者產生的電流方向相同,故選項C對,D不對。

          答案:D

          點評: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方向跟磁感線方向和導體運動方向都有關,若只改變磁感線方向或導體運動方向,則感應電流方向改變,若同時改變磁感線方向和導體運動方向,則感應電流方向不改變。

          易錯分類三:對應用電路分析不周造成錯解

          例7.室內投影儀的光源是強光燈泡,發光時溫度很高,必須用風扇給予降溫。為了保證燈泡不被燒壞,要求:帶動風扇的電動機啟動后,燈泡才能發光;風扇不轉,燈泡不能發光。則中所設計的四個簡化電路圖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當電風扇的電動機啟動后,燈泡才能發光;風扇不轉,燈泡不能發光,故應當有一個開關在干路中,一個開關在燈泡的支路中。且兩電器必須是并聯。

          答案:C

          點評:電路中的電流從正極到負極間幾乎沒有先后之分,所以像A選項中的電燈與電動機在工作時就沒有先后之分。工作有先后之分的電器必須并聯。

          例8.所示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電路圖,若定值電阻R的阻值是10 Ω,變阻器上標有“1 A20 Ω”的字樣,電源電壓是6 V,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路中電流表的變化范圍是0.2 A~1 A

          B.電路中電壓表的變化范圍是2 V~6 V

          C.電路中電阻的變化范圍是10 Ω~30 Ω

          D.當P向B端滑動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

          解析:由題意得,電路中的最大電流I大=UR小=6 V10 Ω=0.6 A,最小電流I小=UR大=6 V10 Ω+20 Ω=0.2 A,所以電路中電流表的變化范圍是0.2 A~0.6 A,故選項A所述是不對的;電壓表是測量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因而它的變化范圍為U大=I大R=0.6 A×10 Ω=6 V,U小=I小R=0.2 A×10 Ω=2 V,故選項B所述是對的;電路中電阻的變化范圍R大=R+R變=10 Ω+20 Ω=30 Ω,R小=R=10 Ω,故選項C所述是對的;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就是定值電阻的阻值,由于定值電阻的阻值是恒定的,故無論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以及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其比值是不變的。

          答案:A

          點評:解答本題時,若對滑動變阻器銘牌上的電流含義理解不透,就不能正確選擇A答案;若對定值電阻的含義理解不透,就會錯選D答案;若不能正確運用歐姆定律公式,就不能對本題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也就不能正確解答本題。

          易錯分類四:對公式運用不當造成錯解

          例9.某同學把一個用電器接在36 V的電源上,測得通過用電器的電流大小為500 mA,如果通電時間為5 min,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電流通過這個用電器做的功等于5400 J

          B.電流通過這個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等于5400 J

          C.電流通過這個用電器轉化成機械能小于5400 J

          D.這個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等于5400 J

          解析:由題意得,該用電器消耗的電能或所做的功W=UIt=36 V×0.5 A×5×60 s=5400 J,在本題中用電器不能確定是電熱器還是非電熱器,所以不能確定電熱Q=W=5400 J,故選項B不對。

          答案:B

          點評:在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中,若電流所做的功全部轉化成熱,則電功W與電熱Q相等,若電流所做的功不是全部轉化成熱,則電功W與電熱Q不相等,且W>Q,切忌生搬硬套公式進行計算。

          例10.將兩只“220 V40 W”的燈泡串聯后接在220 V的電路中使用時,消耗的總電功率為()

          A.80 WB.40 W

          C.20 WD.10 W

          解析:根據電功率公式P=U2/R,兩盞燈串聯的電阻是一盞燈電阻的2倍,所以,兩盞燈的實際功率之和是一盞燈實際功率的一半,即20 W。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物理;習題課;高效課堂

          How to build physical exercises efficient classroom

          Ling Min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students to the discipline of the new contact,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students have a high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n, students learn how effective is it? This requires students to do a lot of exercises to constantly upgrade themselves in the recitation of th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be how efficient review it? I think i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n steps: produce learning objectives, review the concept of this lesson, the law, or method to guide the self-study, four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five, reviews, six, when the Hall Training seven or feedback to enhance. Seven effective process, the pre-build the Recitations efficient classroom model.

          【Key words】Physical; Exercise Class;Efficient classroom

          作為教師,我們每教學生一堂課的知識,就必然要用相應的練習去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那么,習題課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樣,作為中學理科中的重點,初中物理的習題課更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通過做一定的習題來鞏固和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高效地進行習題課的教學就顯得舉足輕重。

          物理習題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創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計算”、“密度的應用”“歐姆定律的應用”、“功的計算”、“電功率的計算”等等都屬于這一課型。

          我們知道,習題課不同于新授課,學生已經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學習。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回顧復習已學知識點并運用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以達到活學活用,并且能夠對知識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傳統的習題課教學主要包括“講——練——評”三大環節。老師先講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問題并篩選一兩道典型例題進行詳細講解;然后再給學生出若干道練習題讓學生去訓練;訓練結束后老師再講評練習題。學生在這種傳統的習題課課堂上往往覺得比較枯燥、乏味,很難真正領悟透物理公式運用的方法和技巧,故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習題課教學模式就顯得十分迫切。

          當前,我校正在進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主要目標是以學生主動的學為主的“高效課堂”。并且教室內學生的座位布局也發生的相應的改變,變原來的全體學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為現在的以6人為小組的圓桌式。這樣的最大好處就是強化了小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內部合作與交流。我校還斥巨資,在每個教師的墻面上安裝上新的黑板,供學生展示。為高效課堂的創建提供物質保證。我校老師在備課上也做了大膽的嘗試與改革,老師備課的主要任務是編寫導學案,上課主要以導學案為主線,以學生主動的合作學習為主導,老師適時的點評為補充。基于這種學校課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習題課的教學中也做了大量的嘗試,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習題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認為初中物理習題課的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 出示學習目標

          教學大綱中要求,每節課教師都要明確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明了本節課將練習運用什么知識來解決什么問題,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要學會哪些方法等。本環節學習目標的設計要簡明扼要,是以學生的角度闡述本節課通過學習最終達到的目標。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七章中《歐姆定律應用習題課》的學習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1.1 知道定律的內容以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意義。

          1.2 會用歐姆定律計算電流、電壓、電阻。

          學習目標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學習目標也可以讓學生羅列,這節課我想學會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學習,能夠達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以達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 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概念、規律或方法(最好能簡化成易于掌握的條文)

          在物理學中,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尤為重要,在復習時,概念性的知識一定要讓學生熟記于心。我們可列成圖表,也可寫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學生記憶。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這就要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可以以小組為一個小的單位來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原來枯燥、乏味的課堂變成活躍、有趣的課堂。具體實施時可采用讓學生先按照導學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復習任務,并抽其中一兩個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的結果在黑板上展示給大家,并給予適當的鼓勵,以調動小組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然后老師給于適當的補充和點撥,并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強化記憶。

          3. 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選擇習題上要和新課教學結合,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接近,使學生感到前一段的學習是有收獲的,以增強對學習的信心。

          教師出示的題目應該是精選精編的題目,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靈活性,即能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還能從情境、設問、立意等方面作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題目若能用實驗做出來或與實際聯系得比較密切,講解時則應盡可能安排實驗演示或實際動手操作,以增強直觀程度,加深理解。

          4. 習題課的課堂安排

          (1)出示題目,注重審題。

          可以通過作業紙或課件形式出示題目,給出題目后,教師要沉得住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審題思考,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審題時,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思考選用什么物理概念和規律解題。

          (2)注重提問,并能擴大提問范圍。

          在提問就是學生思維的展示過程,也會增強學生的表現欲和學習信心,也可以暴露學生思維特點,激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和判斷,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加以指引,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提問對象的選擇要視教材內容和學生素質而定。對突破材料難點和教材內容關鍵性問題,以提問優秀生為宜;對鞏固教材內容為目的的問題,以提問中等生為宜;以檢查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為目的提問,可以提問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另外,教師應注意提問方式,用征詢、探求、協商的語氣代替生硬、命令、居高臨下的口吻。

          (3)注重評價,給出正確引導。

          通過學生回答或板演,教師準確發現學生在知識理解、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成績和不足后要給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時矯正引導學生尋找突破口的方法,總結易混易錯處,歸納同類習題的共性與異類習題的聯系區別,達到解題時“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4)拓展問題。

          教師要善于把題目分解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師要遵循兩“貼近”原則;①讓問題的表述貼近問題本身,達到提問目的,避免提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問題;②使問題表述貼近學生,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讓問題本身使學生為難,想不出而產生焦慮情緒。

          問題的拓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于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教師應采用降低梯度、分設疑點的方法,突出解題思路,把學生引上正確軌道。

          把題目進行延伸,拓展思路,以“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素質,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5. 注意點

          (1)注意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注意一題多變,拓寬學生思路。

          在習題課中的“一題多變”是指從多角度、多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知識進一步精化的教學方法,通過“一題多變”的習題研究,可以開拓學生思路。

          6. 當堂訓練

          主要訓練學生運用物理概念和公式進行解題的

          能力,同時兼顧解題規范化訓練。這個環節是最后的加強鞏固階段。旨在通過一定量的習題訓練,使學生掌握住本節學習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同時能就不同類型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以期能達到熟練掌握知識、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7. 反饋提升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學導為主 講練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 討論問題

          初中時代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自學的方法,為后續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基礎,這是培養有創新意識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南靖縣教育局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的部署,積極落實新課程理念,借鑒他人的成功有效課改經驗,并根據南靖縣的教育現狀,因地制宜推行“學導為主,講練結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以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逐漸培養一批創新型的研究性人才。

          “學導為主,講練結合”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學生學習的策劃者,精心設計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學習的路線圖和程序。老師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要求學生學習物理應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解疑,可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并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制定學生合作學習目標和具體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將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轉化為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自主的合作學習。

          如在第四章第二節《光的反射》的教學中,教師將本節的一些知識目標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經閱讀教材獨立完成這些知識目標:“認識一點二角三線,記住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區別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利用反射定律做光路圖,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釋簡單的現象”,這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迅速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再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明確探究問題:1.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有怎樣的位置關系?2.反射角與入射角有怎樣的大小關系?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分析實驗現象進行歸納和小結,共同建構一個正確、完整的新知識:光的反射規律,這讓學生親歷知識獲取的過程,體驗學習知識的樂趣。本節易錯的知識點:“光的漫反射有沒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作為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的問題。小組集幾位成員的共同智慧,通過討論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再糾正錯誤,將學生可能存在的誤區給予釋疑和突破。

          在第十四章第一節《變阻器》教學時,學生通過預習教材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知識目標學習后,將本節的教學重點: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作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問題,讓學生討論:(1)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滑動變阻器有A、B、C、D四個接線柱,接入電路中如果只需要接兩個,那么應怎么接?(2)每種接法中滑動變阻器上哪部分有電流通過?(3)幾種接法不能起改變電阻的作用?小組成員由優生帶著中下生學習,幫中下生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從而實現以兵教兵的新課改理念,讓學生在小組中得到成果的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的分析創造能力得到提升。

          又如在第十五章第三節《伏安法測電阻》的教學中,關于實驗方案的設計,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學案中可將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完善作為小組討論的問題。學生在小組間進行交流與討論,設計出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案,然后在班級中展示和交流,在班級集體的智慧下,共同討論,逐漸將實驗方案一步一步修正和完善:(1)用伏特表測電壓,用電流表測電流,用歐姆定律求出電阻值。(2)通過改變電源電壓,以減少實驗誤差。(3)串聯滑動變阻器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同時保護電路的安全。學生通過這樣的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思維,體會形成正確的物理思想的過程,構建一個科學實驗的思維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將課堂讓給學生,在此只起到了“導”的作用,讓學生用眼看,用手動,用腦想,用口說,用耳聽,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幫助者、組織者。“小組合作學習”中,為學生構建一個展示個人或小組成就的平臺,給學生營造輕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敢于假設想象,產生質疑,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大膽求新,探索新的答案的過程,就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過程。這里要求教師圍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中心,深化“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兩項改革,實現“教學方法由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轉變,課堂師生活動由以教師講為主向以學生學為主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由以聽為主的被動學習向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的主動學習轉變”。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更多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輕工機械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

          紅外技術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